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双城镜影 > 第3章 遇见

第3章 遇见

图书馆项目带来的声誉,像一阵轻柔的风,将林浅的名字吹向了更远的地方。西雅图本地的建筑杂志做了专题报道,一家关注可持续设计的非营利组织邀请她做了一次分享。马克看她的眼神彻底变成了佩服,甚至带着点“捡到宝”的庆幸。

春天来临的时候,林浅接到一个意想不到的电话。是她在纽约G&S团队里关系最好的同事,也是当初季云之团队的成员之一,莎拉。

“林!猜猜谁要结婚了?我!”莎拉的声音兴奋得几乎要穿透话筒,“你一定要来!就在纽约,下个月!”

林浅的第一反应是拒绝。纽约,意味着可能遇见季云之。她们之间那种微妙而脆弱的平衡,她不想轻易打破。

“莎拉,我这边项目很忙……”

“别找借口!”莎拉打断她,“我可是看着你被季老大‘折磨’过来的,你必须来见证我的幸福!而且……”她压低声音,“季总监不会来的,她好像接了海外的大项目,人根本不在美国。”

这个消息让林浅的心轻轻落了一下,不知是放松还是别的什么。在莎拉的软磨硬泡下,她最终答应了。

婚礼前一周,林浅飞回纽约。这座城市依然以它不变的节奏运转着,高楼峡谷,人潮汹涌。她住在曼哈顿中城的一家酒店,刻意避开了以前常去的区域。

莎拉的婚礼在布鲁克林大桥公园附近的一个老仓库改造的场地举行。阳光很好,远处是曼哈顿下城的天际线。林浅穿着简单的淡蓝色连衣裙,站在宾客中,看着莎拉穿着洁白的婚纱,脸上洋溢着幸福的光彩。她由衷地为这个曾经一起加班、一起吐槽季云之的同伴感到高兴。

仪式结束,酒会开始。林浅拿了一杯香槟,走到露台边缘,凭栏望着东河上往来的船只。熟悉的城市轮廓让她有些恍惚,仿佛离开的这大半年只是一场梦。

“林浅?”

一个熟悉的声音在身后响起,带着一丝不确定。

林浅身体一僵,缓缓转过身。

季云之站在几步之外,穿着剪裁优雅的深蓝色西装套裙,而不是她常见的黑色或灰色。她瘦了些,短发似乎长了一点,别在耳后,整个人看起来……柔和了些许。她手里也端着一杯酒,眼神里有明显的惊讶。

“莎拉说你不在美国。”林浅听到自己干巴巴地说。

“项目提前结束了。”季云之走近几步,目光在她脸上停留片刻,“你看起来很好。”

“你也是。”林浅客套地回应。气氛有些尴尬。

“莎拉给我发了请柬,我以为你不会来。”季云之说,语气听不出情绪。

“她是我朋友。”

“我知道。”季云之点点头,视线转向河面,“图书馆的后续使用反馈我看过了,社区居民的评价很高。你做得很好。”

“谢谢。”

又是一阵沉默。只有风的声音和远处酒会的喧闹做背景。

“我收到你寄的照片了。”季云之忽然说,“那盆蕨类植物,长得很好。”

林浅有些意外她会提起这个。“嗯,它很适合那里的光线。”

季云之转回头,看着她,眼神复杂:“那本书……你看了吗?”

“看了。”林浅回答。那本Ryn留下的《建筑的永恒之道》,她确实仔细读了,里面有很多Ryn稚嫩却充满灵气的批注。

“那就好。”季云之似乎松了口气。她犹豫了一下,像是在斟酌词句,“我……把Ryn以前的画室整理出来了。就在我公寓隔壁的房间,空了十年。”

林浅静静听着,没有打断。

“里面有很多她没完成的想法,草图,还有一些她收集的小玩意儿。”季云之的声音很轻,带着一种林浅从未听过的怀念和释然,“我以前不敢进去,觉得里面全是她的影子。现在……好像可以了。”

她看向林浅,目光坦然:“我请人把房间重新布置了一下,留了一面墙,挂了一些她的画,还有……你那张图书馆的光影照片。”

林浅的心跳漏了一拍。她的照片,和Ryn的画挂在一起?

“别误会。”季云之像是看穿了她的想法,微微摇头,“那不是替代。Ryn是Ryn,你是你。那张照片,对我来说,代表一种……延续。对光的追求,对空间的思考,以一种新的方式活了下来。”

她停顿了一下,仿佛下了很大决心,才继续说:“林浅,我为我过去对你做的一切,再次道歉。那不是对待一个独立个体的方式,那是我的自私和懦弱。我不期望我们还能成为朋友,但我想让你知道,我看到了你的光芒,它源于你自己,与任何人无关。”

这番话,比任何解释或辩白都更有力量。林浅看着季云之,这个曾经高高在上、试图掌控一切的女人,此刻在她面前,坦诚着自己的错误和脆弱。她眼里的冰层彻底融化,只剩下清澈的、带着歉意的真诚。

心里的那点芥蒂,似乎在阳光下慢慢蒸发。林浅不是圣人,她无法完全忘记那些伤害,但她看到了季云之的努力和改变。更重要的是,她自己也早已不是那个需要靠别人认可来定义价值的女孩了。

她举起手中的酒杯,对着季云之微微示意。

“都过去了,季云之。”她轻声说,嘴角泛起一个淡淡的、真实的笑容,“我们都向前走了,不是吗?”

季云之愣了一下,随即,一个清晰而温和的笑容在她脸上绽开。那不是林浅见过的任何公式化的、或带着算计的笑,而是一个轻松的、如释重负的笑。左边嘴角,竟然也有一个极浅的梨涡。

林浅第一次发现。

“是的。”季云之与她碰杯,清脆的响声淹没在风中,“我们都向前走了。”

她们并肩站了一会儿,看着阳光在水面上跳跃,谁也没有再说话。不需要再多言语,某种坚固的东西已经悄然松动,一种新的、更加平等和松弛的关系正在缓慢建立。

酒会里传来欢呼声,新娘要抛花球了。莎拉在人群中四处张望,看到露台上的两人,用力挥手喊着她们的名字。

林浅和季云之相视一笑,一起朝热闹走去。

前方是什么,依然未知。但这一次,她们不再是棋手与棋子,不再是追逐者与影子。她们只是两个独立的个体,在各自的道路上前行,或许未来还会有交集,或许不会。但无论如何,她们都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光。

风从东河上吹来,带着咸涩的水汽和阳光的温度,拂过两人的发梢。

林浅深吸一口气,感觉前所未有的轻松。纽约的天空,原来也可以这么广阔。

时光如东河水,静静流淌了两年。

林浅在西雅图扎下了根。社区图书馆的成功为她打开了更多本地项目的大门,她开始专注于中小型公共空间的设计,尤其擅长将历史建筑的韵味与现代社区需求结合。她搬出了国会山的小公寓,在联合湖南岸租了一间带大工作窗的loft,窗外是湖光山色,成了她最好的灵感源泉。

她偶尔会收到季云之的邮件,内容很节制,通常是分享一些有趣的项目链接,或是就某个建筑议题简短地交换看法。林浅也会回复,同样保持着礼貌而专业的距离。她们像两条曾经交汇又分开的河流,各自奔涌,只在某些特定的节点,会感受到对方流域传来的微弱震动。

一个秋日的下午,林浅正在工作室修改一个社区活动中心的图纸,手机响起视频通话的提示音。是季云之。

林浅有些意外。她们从未视频通话过。她接通了。

屏幕那端的季云之,背景似乎是某个酒店的房间,看起来有些疲惫,但眼神明亮。她没寒暄,直接切入主题:“林浅,有一个项目,我觉得你会感兴趣。”

“什么项目?”

“波特兰,一个老艺术学校的改造。要转型成一个综合性的艺术社区,包含工作室、展览空间和一部分廉租公寓。”季云之语速略快,“竞标很激烈,但我认为你的理念和风格非常契合。G&S会参与,但我希望你以独立设计师的身份加入,作为我们团队的特别顾问。”

林浅愣住了。独立顾问?和G&S合作?

“为什么是我?”她问。

“因为你是最合适的人选,不是因为我。”季云之回答得干脆,“这个项目需要你对地域文化的敏感度,以及你在中小型公共空间改造上的经验。我看过你最近在《建筑评论》上发表的那篇关于‘弱建筑’的文章,思路很好。”

林浅沉默着。这是个难得的机会,项目本身也极具吸引力。但和季云之再次产生工作交集……

“你可以考虑几天。”季云之似乎看穿了她的犹豫,“相关资料我发你邮箱。无论你做什么决定,都不会影响……我们之间现在的状态。”她顿了顿,补充道,“我保证,这次纯粹是专业合作。”

挂了视频,林浅点开邮箱里季云之发来的详细资料。越看,她的心越动。那个位于威拉米特河畔的老艺术学校,有着近百年历史,红砖建筑群掩映在巨大的枫树下,衰败中透着独特的美感。改造要求极具挑战性,需要平衡历史保护、艺术创作需求和社区融入。

她思考了三天,查阅了大量关于波特兰和那个区域的资料,甚至周末开车去实地看了看。最终,她给季云之回了邮件:

“我接受。但需要明确我的权限和独立决策范围。”

季云之的回复很快,公事公办,附上了详细的合同草案,条件优厚,且充分保障了她的独立性。

项目启动后,林浅频繁往返于西雅图和波特兰之间。合作比想象中顺利。季云之是严格的项目总负责人,但对她提出的设计方案给予了极大的尊重和支持。她们在视频会议和现场讨论中,思维碰撞,偶尔有争执,但都围绕专业,对事不对人。

一次在工地现场,讨论到一栋辅楼的外立面材料选择,林浅坚持使用一种本地回收的旧木板,而季云之从结构安全和维护成本角度提出了质疑。两人站在初冬的寒风里,对着图纸争论了半小时,谁也说服不了谁。

“我需要数据支持,林浅。不仅仅是美学上的理由。”季云之裹紧了大衣,鼻尖冻得有点红。

“数据我可以给你,但这种材料的‘时间感’是数据无法体现的!”林浅据理力争。

最后,季云之叹了口气:“好吧,给你一周时间,拿出让我信服的数据和样品测试报告。如果可行,我支持你。”

林浅赢了。不是因为季云之的让步,而是因为她后续提交的报告确实无懈可击。当样品墙上那块经过处理的旧木板在夕阳下泛出温暖光泽时,季云之伸手摸了摸木板的纹理,轻声说:“你说得对,它有生命。”

那一刻,林浅感受到一种前所未有的成就感。不是战胜了谁,而是她的专业判断得到了一个真正高手的认可。

项目平稳推进,转眼到了圣诞前夕。波特兰下了一场薄雪,艺术学校的主建筑框架已经修复,初具雏形。团队准备提前放假,节后再战。

林浅收拾好行李,准备开车回西雅图。刚发动车子,收到季云之的短信:

【晚上有空吗?我知道河边有家小馆子,鲑鱼不错。就当……项目阶段性庆祝。】

林浅看着短信,手指在方向盘上轻轻敲了敲。这段时间的合作,她们之间那种微妙的气氛渐渐淡化,更像是一种彼此欣赏的专业伙伴关系。她回复:

【好。地址发我。】

那家小馆子果然很不起眼,但温暖喧闹,充满了食物的香气。季云之已经在了,坐在一个靠窗的角落,脱掉了平时一丝不苟的西装外套,只穿着简单的灰色羊绒衫,看起来放松很多。

她们点了餐,聊着项目的进展,偶尔也谈及彼此生活中的琐事,比如西雅图没完没了的雨,或者纽约地铁又出了什么故障。气氛融洽,甚至算得上愉快。

餐后甜点时,季云之从随身带的公文包里拿出一个扁平的、用牛皮纸包好的礼物,递给林浅。

“圣诞快乐。”

林浅有些意外,她没有准备礼物。“谢谢,但我……”

“不是什么贵重东西。”季云之打断她,“打开看看。”

林浅拆开包装,里面是一本手工装订的素描本。封面是结实的深蓝色亚麻布。她翻开,内页是特制的素描纸,而第一页上,贴着一张微微泛黄的旧照片。

照片上,是多年前在高线公园,她狼狈地蹲在地上捡画稿,而季云之弯腰递还给她的一张。拍摄角度有些远,像是路人无意拍下的。照片下面,有一行熟悉的、季云之的钢笔字:

“一切的开始。抱歉,当时的风,是我让助理帮忙制造的。”

林浅猛地抬头,看向季云之。

季云之的表情有些微窘,但眼神坦诚:“我一直留着这张照片,像一种提醒,提醒我最初接近你的方式是多么错误。这个素描本,用的是Ryn最喜欢的那种纸。她总说,这种纸能留住光线。”她顿了顿,“我希望……它能留住你未来看到的,真正的光。”

林浅的手指拂过素描本细腻的纸面,心里涌动着复杂的情绪。有对过往被算计的些许不适,但更多的,是一种被时间冲刷后的释然,和一种奇特的被理解的感觉。季云之在用她的方式,笨拙地,试图为那个不美好的开始,画上一个句点。

“谢谢。”林浅合上素描本,小心地放在一边,“这本子很漂亮。”

季云之似乎松了口气,端起水杯喝了一口。

窗外,波特兰的雪又开始细细密密地落下,覆盖了河岸和远处的桥梁。餐馆里的灯光温暖,邻桌一家人的笑声阵阵传来。

“明年春天,项目差不多就能完工了。”季云之看着窗外说。

“嗯。”林浅也望向窗外。雪中的城市静谧安详。

她们安静地坐了一会儿,享受着这难得的、不掺杂任何复杂情绪的平和时刻。

“林浅。”季云之忽然轻声叫她的名字。

“嗯?”

“很高兴……我们能这样一起工作。”季云之没有看她,依旧望着窗外的雪,侧脸在灯光下显得柔和。

林浅微微笑了笑,没有回答。但她心里知道,她也同样高兴。

过去的幽灵或许永远不会完全消失,但它们已经被封存在了特定的时空里。而此刻,当下,两个独立的灵魂,能够以真实的面貌,坐在同一张桌前,看着同一场雪,为了一个共同创造的美好项目而努力。

这本身,就已经是一种奇迹了。

服务生送来账单,季云之自然地接过。林浅没有争。

走出餐馆,雪下得更大了些。她们并肩走向停车的方向,脚印在雪地上留下两行清晰的痕迹,平行着,延伸向前方灯火阑珊的街角。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在全A男团中假装Alpha

狩心游戏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道姑小王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