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极点的冰层直径多大?”任组长询问道。
投影出的地形图在空中旋转,冰层范围被高亮标注,像是给“烛龙”带了一顶蓝色的帽子。
“直径三点七公里,中心点厚度超过四米。”
“有冰层薄一点的地方吗?半米以下的?”
地形分析组讨论的声音已经压不下去了,反复确认了几次,答案却依然是“没有”。
“没有。所有推测可能是半米以下的区域全都在边缘,离预定着陆点至少 3 公里。”
短暂的沉默后,总指挥缓缓点头:“果然啊,不能抱有侥幸心理。”
他迈步走到屏幕前,目光扫过高亮的冰层区域,手指轻点控制台,冰层厚度曲线在全息屏幕上展开,“四米以上的冰层,不可能依靠机体重量直接破碎。我想,华盛顿那边的判断也一样。程昊,那边怎么说?”
程昊站起身,看了杜铭一眼,有些迟疑:“那边说,可以尝试着陆,但是希望不大……如果不能的话——”
“小程,话不要说半截。”
“如果不能的话,那边希望先着陆在赤道上。”
大厅里一瞬间安静了。
“什么叫‘先着陆’,着陆了还能挪动不成——”总指挥摇摇头,“四米厚的冰层,这不是算出一个好轨道就能解决的。他们是想让我们接手北极点了。”
“如果冰层能在未来两个月融化到半米,这不失为一个可行的方案。”任组长斟酌着开口。
“但如果冰层不化,到时候我们该怎么办?这还是我们的问题。”总指挥看向地形分析组:“你们的分析是什么?”
“我们没有足够的数据,‘烛龙’是有史以来第一个,恐怕很难预测……”
杜铭低下头。没有化完,他知道。北极点的冰层,一直到风起登上“烛龙”,都没有化完。
阿娜尔拉了拉风起的袖子:“如果落不下去,我们要怎么办?那不就不能同步起爆了吗?”
如果北极点的起爆装置无法部署,意味着爆炸无法均匀覆盖“烛龙”。
依靠其他五颗起爆装置,或许能摧毁三分之二,甚至四分之三的“烛龙”。
可剩下的部分呢?
即使只有四分之一的残骸,那依然是半个飞机场大小的高速天体,而它的坠落点——
海南,甚至整个东南沿海,都承受不起。
“如果无法降落,直接砸进去,可以吗?”程昊举手问道。
“坐下,程昊。我们不想要装置提前报废,也不想要现在就引爆。”任组长扫了他一眼,转向杜铭:“能不能让装置尽量平稳的落在冰层上?”
“如果采用缓冲着陆……”
“火星车。”风起低声说道。
“什么?”阿娜尔凑过来。
“04年的时候,NASA的火星车在快降落时,用气囊包裹探测器,减少冲击力。”
总指挥摇头,“且不说起爆装置上有没有携带气囊。当时的‘勇气号’和‘机遇号’弹跳 20 多次后才停稳,如果我们也这么做,起爆装置很有可能在冰面上滑行,甚至弹飞出目标区域。”
程昊举起手:“ 确认过了,没有携带大型气囊。他们准备的是推进器软着陆。”
“就是先自由下落,接近地面时点火反推,在着陆前短暂悬停,最后精准平稳降落。”风起给阿娜尔解释道。
“那地面能控制吗?”
风起正要回答,程昊已经说出了答案:“来回信号延迟时将近十分钟,无法控制实时降落,需要提前计算最优降落路径,然后依赖自主导航。”
总指挥转而问道,“杜铭,南极点的备用着陆点,计算好了吗?”
“算好了,可以随时发送。”
“好。”
“总指挥。”
“说。”
“我可以计算最优降落路径。”
总指挥摇摇头。
杜铭站起身,“我能保证成功降落!”
“杜铭,你下军令状也没有用。”
风起看着杜铭,他的手攥得越来越紧,最后握成拳头,紧紧贴着裤缝。
“为什么?”他语气急切,“我们需要北极点!”
任组长无奈道:“因为着陆装置的数据,是不会共享的,杜铭。”
“我们可以要求啊!他们不是同意数据共享了吗?我可以保证成功降落!我担责任!”
指挥大厅里安静下来,
“冷静一点,杜铭。”总指挥说。
是了,哪怕是全球性危机,哪怕是开启了《行星安全协议》,有些壁垒仍然是不会被打破的,有些数据也是不会共享的。
“科技壁垒。”严砺轻蔑地“哼”了一声。
程昊举起手,“总指挥,备用着陆点的数据已经发过去了,南极点的装置将在八分钟三十秒以后出发。”
总指挥点点头。
风起看见杜铭豁然转身,向指挥大厅的出口走去。
“杜铭——”任组长喊了一声。
但总指挥却摆了摆手:“没关系,他已经算完了。”
杜铭听到任组长和总指挥的话,也听到程昊站起身,然后被组长呵叱“坐回去”。
他走出会议室,走出指挥中心。
天上已经开始飘毛毛细雨。初秋的雨,凉得很,像刺骨的针。
“杜铭。”他听到风起的声音。
他没敢回头。
风起撑着基地的伞出来。深蓝色的伞面,用白色的字体写着“紫贝航天中心”。
杜铭往旁边挪了一步。
伞跟着挪了一步。
杜铭又往旁边挪了一步。
“别挪了。”风起说,声音淡淡的,“再挪就出去了。”
杜铭终于停下,雨水顺着他的鬓角滑下来。他低声说道:“对不起。”
“怎么又道歉?”
“我说了我会让着陆成功的。”
“软着陆是很成熟的技术了,嫦娥系列就是这么着陆月球的。而且,你刚出来的时候,第一颗起爆装置已经成功降落了。”
杜铭沉默了一下,“北极点不会成功的。”
雨势突然加大,像是要将世界吞没。
风起的指尖微微一紧。
“为什么?”她问。
“可以有很多原因。”杜铭低头,声音有些疲惫,“轨道计算误差,反推火箭故障,降落伞未能展开……”
“你是不相信其他人的计算吗?”
杜铭沉默了,然后突然开口:“不,我看到了。”
“我看见了。”他重复了一遍,说完这句话,他像是失去了力气,缓缓蹲下身。
风起将伞放低。从这个角度,她可以看到杜铭头顶的乌黑的发旋。
她静静地等待着。
终于,杜铭开口:“在‘烛龙’没有到来的时候,我就看见了它。然后,我看见了你,在‘烛龙’的北极点上,尝试开启起爆装置。但它已经坏了,风起!北极点的起爆装置是一定会损坏的。”
“是吗?”
“你不相信,是吗?”杜铭的下巴压在膝盖上,声音闷闷的,几乎被雨打在伞面上的声音盖过去。
风起没有回答。
“看见”是什么意思?他是通过计算得出的推测,还是……
如果是计算得出的结论,他为什么不直接说数据?
如果他“看见”了……那他到底看到了什么?
都说疯子和天才只有一线之……她摇摇头,不好,不能随便说人是精神病。
她眨了眨眼,试图回忆刚才的会议。
北极点的着陆是否会失败?他是否是从数据里发现了什么异常?
她走到杜铭面前,微微俯身。
“杜铭,你看到的,是现在的轨道数据推算,还是……?”
杜铭缓缓抬起头,黑色的瞳孔里映着风起的脸。他没有立刻回答,而是盯着她看了好一会儿:“你真的想知道?”
他的声音低哑,嘴唇颤抖,放在膝盖上的手也微微颤抖。
风起盯着他的眼睛,忽然间意识到,杜铭并不是不相信自己的判断,他是不敢相信自己看到了什么。
他是真的害怕。
风起的语气比刚才更轻了些:“告诉我。”
杜铭掏出手机,解锁,点开记事本,递给她。
从三年前的3月1日开始,每隔几个月,就有一条新的记录。
今年的7月26日,写的是天文观测台,未知天体。7月31日,紫贝航天中心,航天器爆炸。然后,风起看到了自己的名字,后面带着一个问号。
最近的一条,是选拔结果出来的那一天——
紫贝航天中心,冰层下的起爆装置和航天员。北极点,起爆装置损坏。
这就是最后一条记录了,后面连着三行,写着一样的字。
风起。
风起。
风起。
雨丝顺着后颈滑入衣领,风起下意识地缩了缩肩。
“如果你不相信备忘录,我邮箱里也可以看到。”杜铭补充说,声音很轻,但比刚才冷静了些。
风起手指一滑,邮箱页面跳出。她迅速往回翻,在三年间断断续续的邮件里,看到了同样的内容。
“为什么不向上汇报?”
“我已经是最好的轨道计算了。”
“但国家有能力。”
杜铭惨然一笑:“是。但是这里的所有人都已经是最好的了。而如果我‘疯’了,谁来计算‘烛龙’的轨道呢?”
“也许你说的有道理。如果我进行登陆任务,阿娜尔和严砺呢?”
“我不知道。”
“是航天器爆炸?”
杜铭没有说话。
风起按下锁屏键。一滴雨水划过暗下去的屏幕,带着一点银色的反光,像是一颗流星。
万千的流星落下来,被风一卷,扑在风起脸上。她闭了下眼,“杜铭。”
杜铭抬起头。
“还没到结束呢。跟我回去。”
P.S. 联合国最近首次启动了《行星安全协议》,以应对小行星2024 YR4的撞击风险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30章 跟我回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