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干就干。
呃,说是这么说,但事实上瑶音主要负责“动口”,真正动手的,还是寒烟、碧玉等仁寿殿东阁的诸宫人。
作为传承到现代的传统装帧方法,瑶音有幸在图书馆中见过,而且还出于兴趣仔细观察过其装钉方式,而这点微末的“经验”在今天就恰好派上了用场,而且不多不少,亲自动手实操固然不足,但指派宫人们反复试错却是绰绰有余。
在仁寿殿东阁“打工”的宫女、内侍,林林总总差不多有七八十号人,宫女以寒烟为首,内侍则以一个叫侯恩的中年宦官为首。除他们两人外,宫女中,碧玉、红枝、白璧也都是身有“官职”的正经女官,也是长宁郡主最亲近的侍女,也就是通俗意义上的“四大丫鬟”。
四人中,寒烟和红枝都是随长宁郡主入宫的琅琊王府旧人,寒烟掌总,兼直管财务。红枝手最巧,负责女红等事务,并协助寒烟管理内务。碧玉、白璧则是仁寿殿的宫人,由段太后派到长宁郡主身边侍奉。其中碧玉擅厨艺,遂负责管理饮食及相应采购等事宜。白璧读过书,又擅装扮,遂负责瑶音的服饰穿戴,并管理仁寿殿的书画典籍。
像研究线装成书这样的事情,瑶音便交给了红枝和白璧。
“阿瑶,阿瑶!”刚将自己的思路跟两人交待清楚,便听到一个清脆的叫唤声从房间外传来。
咦,这是又有访客啦。
“阿瑶,阿瑶,你今天感觉怎么样?能出门吗?”一个身穿大袖宫装的少女风风火火兼轻车熟路的闯进了萧瑶音的闺房,而在她的身后,还传来一串诸如“小姐小心”“女君慢点”之类的杂音。
段徽兰,年十四,高密郡公段浑之女。
段浑,就是现今段皇后的同母兄长,也是段氏的家主。
身为皇太后的侄孙女、皇后的侄女,段徽兰身份之贵重,不言自明。无论是段太后还是段皇后,都对她喜欢得不得了,时常召入宫来承欢膝下,可谓是心头肉、掌上珠。
得到后宫两大巨头的共同宠爱,段徽兰在后宫自然是无往而不利,加上她性格活泼,爱搞恶作剧,所经之地,常有鸡飞狗跳之事,堪称后宫一霸。
长康大王慕泽虽然也常被好事者称为后宫一霸,但遇到真正的宫霸段徽兰,他这个伪霸主就露馅了。
“呀,阿瑶,你真下床啦!太好了,老祖宗果然没有哄我!”看到从书房走出来的小伙伴,段徽兰顿时喜笑颜开,踢踢踏踏的就来到萧瑶音的身前,拉着她的手道:“阿瑶,你现在能不能出院子啊?要是能的话,咱们一起出去正殿玩吧。”
“嗯?”瑶音好奇的问道。由不得她不好奇,眼前的小姑娘着装淡雅飘逸,外面还套了一件飘逸的绣牡丹纹交领广袖袿衣,尤其是脚下还穿着木屐子。如此打扮,在南方仕女身上很常见,可在深受胡风影响的北方,贵女们日常身穿敞领广袖不是没有,但更多的还是以窄袖或袍服,喜欢“室外活动”的段徽兰更是如此,今天却“画风”突变,很明显是有故事啊。
“今天老祖宗邀请南朝使臣陈楷之到仁寿殿讲授佛经,我们也一起去听听吧。”段徽兰欢乐的说道。
“陈楷之?那个南楚的小白脸?老祖宗叫他这个南蛮来做什么?看他那样就知道是个绣花枕头!”瑶音还没说话,一旁的慕泽大王就先跳了出来,一脸的轻蔑加敌视。
瑶音无语的瞥了他一眼。
这厮刚才趁着段徽兰闯进来的时候也跟着浑水摸鱼的溜了进来,只不过,对于小伙伴的“一日禁令”他还是有所顾忌,因此,虽然溜了进来,但一直缩头缩脑的贴在墙边作隐形人,直到段徽兰提议去正殿听南朝使臣陈楷之讲授佛经,这才急了,也不顾被驱逐的风险,第一时间跳了出来,拼命的反对这一主张。
好在阿瑶虽然瞅了他一眼,却没再说让他滚蛋的话,这让慕泽有了小小的安心。
不过,此间的主人虽然没说话,但与他同为宫中一霸的段郡君可不怕他,尤其是听到慕泽“败坏”陈楷之的名声,段徽兰更是急了,直接唤他名字道:“慕泽,你这是什么意思?不许你说陈先生的坏话!”
“哈,陈先生?什么叫我讲他的坏话,一个弱不禁风的南蛮子,不好好待在南国,却满世界的跑来跑去,四处耍嘴皮子,自以为是苏秦、张仪,其实不过是个小丑……”
“不许你污蔑陈先生!阿瑶,你别听慕泽的,人家陈先生风度翩翩,学识渊博,长得也好……慕泽他纯粹是嫉妒人家陈先生才在这里说坏话,阿瑶,你可千万别听他的。”
“阿瑶,我没哄你,这姓顾的真不是什么好东西……”
“慕泽,你要再这么讲,我就告诉皇姑父!”
“……”
两个混世魔王各占着自己的一个耳朵火力全开,饶是以萧瑶音的成人心志也顶不住。她连忙捂着耳朵后退几步,躲开了两个小魔王的噪音轰炸。
不过在两人的持续轰炸中,萧瑶音也在脑海中将“陈楷之”这个名字检索出来。
如今天下正是群雄割据的大分裂时期,不过相比北方,南方的分裂程度要相对低一些。当年中原倾覆,晋室东渡,据建康城为都,偏居江东,世称其为“东晋”,此为南朝之始。
时光匆匆,距离晋室东渡已近两百载,苟延残喘的司马氏早已烟消云散,取而代之割据江东者也换了好几茬。现在统治江东的是萧氏皇族建立的大楚帝国,既世人口中的“南楚”。
比起局促在齐鲁一隅的南燕国,楚国的疆域要大得多。大致以襄樊——淮水一线为界,以南的地区,除了割据川蜀之地的汉国外,其余地区都是楚国的疆域——至少名义上是这样。如果单论面积,楚国绝对是诸国第一。好在广袤的滇越岭南之地人烟稀少,开发程度极低,使得楚国与其他诸国的国力并没有太大的差距。
当然了,再怎么着人家也是南方大国,要是还没被魏国痛殴前的燕国,大约还能与之掰掰手腕,至于如今偏居一隅的南燕,那肯定是没法跟人家比啦。
话说家家都有难念的经,南楚虽然是南方霸主,国土广袤,但内部矛盾却也相当厉害。一者是内部的半独立势力比较多,离心力量强大。再一个就是权臣秉政,相比内部的离心力量,这个威胁更是迫在眉睫。
这些事以前的长宁郡主是不大关心的,不过身处南燕的权力中枢,耳濡目染之下总会多多少少的知道些。尤其是小伙伴中还有长康大王这样的好高谈阔论、纸上谈兵的“键政家”,很好的为萧瑶音普及了各国的国情。
比如南朝楚国,地方那些实力派且不管,中枢朝廷的大权现在掌握在权臣桓允手上,不仅其他江东世族要退避三舍,就是萧氏皇族,如今也被架空了。国虽姓萧,政已归桓。
桓氏也是当年追随晋室南下的众世族之一,起初并不打眼,也是近百年逐渐兴隆起来,一直到桓允这一代,才最终成长为左右朝政、堪比汉时霍光、魏时司马的权臣。
大凡权臣主政,没有不想着建功立业的。盖因权臣不是帝王,再怎么权力滔天,比其龙座上的傀儡也是少了几分合法性。因此,想要再进一步,除了要有硬实力,还得有无上的权威。而获得威望最好的速成办法,莫过于发动对外战争了,所谓“内圣外王”嘛。尤其是在如今这个乱世里,割据政权众多,灭掉一个就是灭国之功,桓大司马但凡有些“上进心”,都不会放弃这条王者之路。
而且,承继晋室国祚的南朝一系,向来以华夏正统自居,“北伐中原、光复故土”是百分之百的“政治正确”。哪怕有人想阻止,在“北伐”两个字面前也要乖乖的闭嘴,发动战争的阻力可谓小到了极点。
这些倒不是谁告萧瑶音的,而是她自己分析出来的。前世的她虽然与绝大多数女孩子一样对政治、军事什么的不大感兴趣,但也没到彻底绝缘的地步,学校开设的政治课、历史课什么的,该学的也是一点没拉下,再加上发达的资讯,基本的政治判断力还是有的。特别是瑶音对历史比较感兴趣,这种权臣对外战争对内逼宫的戏码,在历史上不知道上演了多少次,在她眼里还真没什么新鲜感。
不管桓大司马是不是这种打算,反正,楚国确实是准备有所动作。这不,几天前,由楚国鸿胪寺少卿陈楷之为使节,率使团出访燕国。
楚国外交使团并不是以南燕为唯一的外交对象,实际上南燕国是他们的最后一站。陈少卿于9个月前,先是自武关入关中,出访秦国,接着又渡河北上出访魏国,然后又从魏国南下来到南燕国。跋涉千里,辗转三国,在这个交通不便的中古时代,也算得上是少有的大型外交活动了。
陈楷之号称“江左四骏”,自然是才华横溢,不到弱冠之年就能承担这样大型的外交活动,除了才具以外,显然其本人也是颇得桓允的信任的。就是不知道他这般从西到东绕了一圈,究竟盘算的是什么。
不过这些大政要事显然还轮不到她这个小姑娘来操心,既如此,先见见这位年轻使臣,近距离观摩一下他的风采气度也是好的。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