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我们的夏天像电影 > 第22章 第二十一集

第22章 第二十一集

白妤的回答是:我一百个一千个一万个愿意和你考一个高中。

但她只敢在心中呐喊,回到现实,她对自己并不自信。

虽然这两年她的成绩也算得上名列前茅,可初三要新增一门功课——化学,她对从未接触过的功课没有信心。

不过没关系,心中有壮志是他们这个年纪必不可少的技能。

这一天,白妤的梦想是,要和杭臣上一个高中。

今年的暑期和以往没有太大不同。

三颗水杉树长得郁郁葱葱,贯穿这个村子的河流被抽干了一段时间,沉淀的淤泥被掘出,散发了好一阵的腥味。

白妤跟着江雪梅沿着河岸从淤泥里翻找小虾小鱼,捡了一箩筐。

江雪梅没有阻止她,只说:“会弄脏手的,妈妈来就好。”

白妤直接脱了鞋,卷子裤脚,毫无顾忌地拨开了淤泥。

“我不怕脏呀。”她说。

再后来,河水重新被灌了进来,很快恢复成了以往那样深沉静谧的模样。

隔壁邻居自种的西瓜熟了一波又一波,价格不断下降。

前前后后给白妤家送了许多过来。

放太久容易烂掉,几乎一天就要消灭一个西瓜。

红色的瓜瓤松软清甜,咬上一口,汁水能流一手。

白妤经常在傍晚站在后院门口一边和江雪梅聊天一边啃西瓜,她把西瓜籽吐进菜地里,噗噗噗,怎么造次都没有人说,而江雪梅则是雷打不动地在那儿择菜。

夏天的一切都在这里发生。

不曾变过。

只不过这个夏天白妤没能频繁地和杭臣联系。

事情出得突然,跟随着杭臣父亲生活在北京的爷爷在某个早晨忽然脑溢血倒地了。

一个电话过来,杭臣母亲立刻带着杭臣飞往了北京。

竭力救治了一个夏天后,爷爷还是扛不住走了。

办完葬礼,杭臣打了个电话给白妤,他的声音很平静,但在一些细微的瞬间,白妤能听出他的惋惜和难过。

安慰了一通后,白妤忽然发现,杭臣是用的栀花镇家的电话给她打的电话。

一问,原来葬礼是在栀花镇办的。

杭臣说:“人快不行的时候,也不知道哪里来的力气,拉着我爸的手再三重复说要回家,回老家,要埋在家乡。”

白妤试着用课本上理解到的故土情节回答说:“好像年纪大点的都会眷恋故乡,他们讲究落叶归根。”

杭臣说:“可能是吧。”

可能是吧。

他父母结婚后不久,父亲便赚了钱,一高兴就把父母也接了过去。

那辈的人镇子都不常去,更别说光辉灿烂的大北京了。别的城市也就算了,可那是北京,他们想去看看**,想望一望长城,想见一见伟人。

于是两位老人家乐呵呵地跟了过去。

中间回过栀花镇几次,但他们对北京的生活早就习惯了,甚至还学会了流利的北京话,想了想,就在北京留下来了。

他以为,他的爷爷奶奶比起小城镇无聊的日子更喜欢城市的繁华,所以当爷爷屏着最后一口气说要回家的时候他心底涌上一股难以描述的感觉。

生命垂危,呼吸困难,干枯的手像藤蔓一样紧紧握住父亲的手,颤抖着,一字一句地说要回家。

杭臣觉得自个儿可能永远无法忘记这一幕。

杭臣问白妤:“诶,小白,你说我们老了也这样吗?”

白妤在那头手指缠着电话线,颇为认真地思考了一下。

她说:“可能吧,我觉得哪儿都不如家里舒服。我记得以前我妈以前让我在外婆家小住,我住不了两天就想回家。即使家里灰扑扑的,也还是觉得家里最舒服。”

但白妤话锋一转,说:“但杭臣你有两个故乡呢,你从小在北京长大,小学的时候来了栀花镇,你老了想回哪一个?”

杭臣毫不犹豫地回答说:“肯定是栀花镇呀。”

“为什么?”

“还能为什么,自然是因为在这里的回忆比较多。”杭臣轻笑了声说:“转学之前的事情有点记不清了。你知道吗?回到北京的时候觉得哪儿哪儿都是陌生的,又哪儿哪儿都是熟悉的。但就是……记不太清了。”

白妤也跟着笑,“你忘啦,你以前说过的,人的记忆容量有限,是会忘记一些东西的,但是只要记得一些重要的东西就好。”

“这个没忘,我记得的,你那时候因为一篇课文气得不行。”

“我也没忘,我记得我当时说过的话。”

她绝不会成为那样的大人,她一直牢记自己的本心。

但挂了电话,白妤准备去收拾明天开学的东西时她瞥见书桌上的贝壳,不受控制地联想到那盒被尘封的娃娃。

一瞬间,一种空洞感席卷了她。

她不由地多愁善感地想,难道没有意识的遗忘也是长大的一部分吗?

她可千万别成为那样的人啊。

千万别。

九月正常开学,沿路人家自种的金桂早早飘香。

白妤捧着沉甸甸的初三课本陷入了沉思,外头的桂花再香,她都提不起兴趣。

同学们也变了。

开学第一天,班主任做了一通思想开导,就是这番听了无数遍的话,在这个早晨忽然都钻进了大伙的心尖里。

白妤回头望去,从大家的眼里窥见了勃勃野心。

她又多愁善感起来。

心想,难道长大可以是一瞬间的事情吗?

暮去朝来,一晃眼,2009年的春天在一场春雨后正式到来。

光秃秃的水杉树冒出了嫩芽,雨珠挂在尖叶上,树梢晃动,哗啦啦洒下一片。

T字型路口往前笔直的柏油路两侧栀子花如约结苞。

在某个周末早晨,白妤醒来下楼,一眼就看到妈妈买了放在桌上的一把栀子花。

伸头望去,妈妈也和从前一样,一边在院子的水池边上剥笋一边哼唱她为数不多能记住词的歌曲。

“太阳下去明早依旧爬上来,花儿谢了明年还是一样的开。”

“美丽小鸟一去无影踪。”

“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别的那呀哟,别的那呀哟,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

白妤有点儿听腻了,睡眼惺忪地回到自己房间,打开电视机,没有目的的调着频道,直到某个音乐节目让她驻足。

里头放的是今年的新歌曲,蔡依林的《花蝴蝶》。

旋律动感,mv画面绚丽,几乎一下子抓住了白妤的听觉和视觉。

她跟着轻轻哼唱抖动。

一曲毕,像被打了气,白妤也不知道心里哪儿冒出来的亢奋感,脑子里只有一个念头——我今天要超级高质量地完成作业!

晨光另一头,杭臣也早早地起了床,匆忙吃个早饭后拎着学习材料去了附近的一个老教师家里。

教育部门不准私下补课,这位老教师更是退休了不愿意操心这些事情,直到杭大勇和张丽娟虔诚上门拜访。

老教师同意后,杭臣整个初三的周末几乎都在补课。

他问过白妤,要不要一起。

白妤想补课的,但家里经济情况不允许。

白袁自从回来后一直是负收入,拿出去的比赚回来的多,江雪梅把手工活不得不又拿了回来,但物价在持续上涨,九年制义务教育后的学费更是一笔大开销。

五十块一堂课的价格,白妤承担不起。

于是杭臣给她想了个办法,他直接去找了学校班主任,问能不能复印卷子。老师爱才之心溢于言表,学生爱学习,做老师的比谁都高兴。

白妤就拿着杭臣复印的卷子自己给自己补习,不懂的就去问杭臣,偶尔也会不好意思地在课间跑去问老师。

久而久之,白妤发现,他们的老师并没有想象中那么严肃可怕,只要你愿意去学去问,他们都会笑脸相迎。

到了傍晚,杭臣补习结束,张丽娟开着七八年的轿车去接他。

时代更新快,这车坐里头现在能闻到柴油味,是应该被淘汰的味道。

张丽娟打开车窗,让外头的栀子花香飘进来,和杭臣闲聊道:“还有一个多月就要中考了,自己感觉怎么样?”

上回一模他一如既往的稳,马上要二模了,杭臣觉得应该也没什么问题。

他说:“还行,希望到时候能顺利吧。”

张丽娟笑着看了一眼坐在副驾驶上的儿子。

她说:“这里的高中再好其实也比不上北京的教育资源,有时候妈妈有点后悔当时让你跟来读书。但又想想,这些年你在这里过得挺开心的,有个开心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不过,臣臣,以后得考虑一下未来了,你爸已经在开始打听怎么在高中送你出国了。”

杭臣诧异地转过头,“出国?”

“只是有这样的打算,所以你爸在做功课,去不去还得到时候再说,你放心,爸爸妈妈会尊重你的选择的。”

“噢……我懂了,那就之后再说吧。其实我觉得以后上了高中我也能考上好学校的,之后再去国外的学校进修也不错。”

张丽娟还在笑, “你别是舍不得小妤吧?”

杭臣一噎,他压根没想到母亲这么直白,还这么风轻云淡。

他挠了下耳后根,“没啊……你别乱说。”

“小妤是个好孩子呢。她最近学习怎么样?如果她哪里有问题,你解决了自己的问题后可以帮帮她。”

“我会的,她其实也不用别人帮,她挺强的。”

“嗯,希望你们都能一帆风顺。对了,晚上妈妈给你做意面,新学的。期待吗?哈哈。”

“……好。”

黑板上的倒计时一天比一天少,是解脱还是背水一战,每个人心里自有答案。

今年的六一儿童又来了,又是同样的无人在意。

六月的雨也来了,和往年同样的气势滂沱。

中考那两天没能得到老天爷的眷顾,是整个六月里雨最大的两天。

杭大勇撇了生意,从北京飞回来陪杭臣一起作战,白袁没去镇上开黑车,泡了一保温杯的茶开车送白妤去考场。

白妤和杭臣在一个考点,但在不同的教学楼。

在陌生校园的分岔路口,两个人对视一眼,胸有成竹地迈入考场。

雨不知疲倦地下着,地面腾起一阵又一阵的水花。

两家人分别在各自的车里休息着。

白袁微微眯着眼,手指不停在新买的超长待机王上戳动,偶尔哼地一笑。

江雪梅则是把手工品带上了车,一边为白妤祈祷一边忙不迭地地做手工。

白袁大概是被她这重复的小动作弄烦了,喝了口茶后说:“和你说了多少次,别弄这些了,又赚不了多少钱,费眼睛。”

江雪梅头也没抬,淡淡地说:“挣点水电费。”

“家里又不缺那点钱。”

江雪梅的一口气提在胸口,想反驳,但最终还是以沉默应对。

夫妻两关于钱的问题争执过许多次。

白袁不是大嗓门的人,但喜欢讲道理摆事实,总是一套又一套。

而她自个儿呢,同样不是善于吼叫的人,试图好好把家里的经济情况说明白,但口才拙劣。

常常以她的疲倦结束。

白袁见她这样,捋了把涂了摩斯的头发,缓缓开口道:“你别愁眉苦脸了,不就是钱吗?正好,我打算过完今年重新回广东去。”

“什么?”

“我说我打算回广东去。”

江雪梅动也不动地凝视着他,似已经将他的心思一网打尽。

许久,她说:“随便你。”

另一端的杭大勇拿着一份旅行简介,对张丽娟说:“老婆,咱们好几年没出去玩了,你现在身体也好了,等臣臣录取通知书拿到了,咱们去玩吧。玩他个两个月。欧洲怎么样?那边有你最喜欢的买买买。”

张丽娟笑容甜美,她望着雨幕,轻快点头。

杭大勇指着地图说:“先去瑞士看个草坪,再去威尼斯划个水,嗯……然后再去法国看看塔。”

“你这人,这么浪漫的事情,被你说的像在村里旅游一样。”

“指不定就是呢,搁我们这是出国见识,搁他们那边就是寻常。”

张丽娟笑笑,依靠过去,聊起其他。

她说:“老公,你有没有想过以后的儿媳妇是啥样?”

杭大勇瞬间从她这话里听出了端倪。

他挑眉道:“这小子,他娘的早恋了?”

“哎呀,没,我就是无聊,和你瞎聊聊。”

“那就是有中意的姑娘了。”

张丽娟轻推了他一下,“我也不确定呢,就是平常见他总是在打电话,虽然聊得都是学习。还有,你猜怎么着,下大雨,我说开车送去他学校,他非是不肯,说和人家约好了一起放学。”

杭大勇:“没耽误别人学习吧?”

“没,那姑娘也是我看着长大的,越来越好了,长得也是乖巧水灵,叫我阿姨时,那个声音,甜得我心都化了。早知道当初再生一个了,生个女儿。”

“哦~原来饶了半天,就是想和我再生一个啊?”

“你又开始不正经了,不说了。”

“哈哈哈。好好好,那你说说那姑娘,等会指给我看看。”

“指什么呀,多没礼貌。你应该知道,就是和杭臣关系很好的那个姑娘。”

杭大勇思索一阵,“噢,我知道了。听过声音,确实甜。这小子……算了,咱们别多管,这十几岁的年龄,不动点心,怎么算得上精彩。只要别越界就行。”

张丽娟靠在他肩头,“哎呀,如果以后有缘分,他们能成就好了,多纯粹的感情呀。”

杭大勇:“你啊,从前就爱看爱情故事,现在不仅还爱看,还观望起儿子的了。你说你,你咋这么可爱呢?”

张丽娟耳朵通红,抿嘴笑个不停。

大气不敢喘的两天考试过后,雨停了,天晴了,知了开始鸣叫。

风开始一浪比一浪热。

夏天又来了。

白妤躲在新装的空调下,房门不肯出一步。

终于,大半个月后分数出来了,可通过电话查询。

夜晚,她和江雪梅屏气凝神拨打了查询分数的号码,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后,只听电话那头官方机械的女声传来答案——575分。

“啊——”白妤惊讶出声,但立刻捂住了自己的嘴巴,她看着江雪梅眼里的惊喜与笑意快冲破这个夜晚。

江雪梅着急道:“多少啊?小妤。”

白妤怕是自己听错,又拨打了一遍。

答案还是575分。

挂了电话,白妤激动地握住江雪梅的双肩摇晃,“啊啊啊啊啊!妈妈!你知道多少吗?”

江雪梅瞧她这样子知道大概是考上了。

她被摇得晕头转向,“哎哟,快告诉妈妈,多少呀?”

“575。”白妤强调了一遍,“575!去年录取分数线是565。”

“哎哟,哎哟,我的天啊!你考这么好?我的老天爷啊,我去外面拜拜,妈妈去拜拜。”

白妤哭笑不得,“你要拜谁呀?”

江雪梅老远的声音飘来,“拜天爷拜祖宗!”

白妤乐得原地转圈。

兴奋完了,她给杭臣拨去电话。

那头很快接通。

两个人异口同声道:“你考了多少?”

又不约而同道:“575。”

“581。”

最后颇有默契地一起默了下来。

三秒后。

杭臣:“小白,我们能去一个高中了。”

白妤:“是啊,我们又可以在一起了。”

杭臣嗓音里滚着笑,他嘁一声,“我们不是……一直在一起吗?”

白妤绯红着脸,“那又不代表以后能一直在一起。”

“我们还可以考一个大学啊。”

“那等大学毕业了还是会分开啊。”

“那可不好说。”

白妤咬了下唇,一颗心怦怦怦直跳,她口是心非道:“谁要永远和你在一起啊。”

杭臣直言道:“你啊,你要和我永远在一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春夜渡佛

镜中色

春盼莺来

贵妃娘娘千千岁

逢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