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宗和武则天的三儿子李显看了几天天幕后,此刻心情十分复杂:
李显是武则天在当上皇后后生下的第一个皇子,从小,他就知道自己是绝对的天之骄子。
尤其是和哥哥李贤相比。
犹记得父亲对他的偏宠甚至间接毁了一个神童的前程。
那还是英王时,他和哥哥李贤斗鸡,那时为哥哥做事的王勃为了这场游戏助兴,特意与哥哥李贤挥笔写就一篇《檄英王鸡文》,谁知为父亲知晓,父亲当即不悦大怒:“好个歪才,身为人臣,见兄弟相争,走鸡斗狗,不但不加劝诫,反倒作檄文?这样的奸佞,应立刻逐出王府为是。”王勃年纪轻轻已为太子幕僚可谓前途不可限量,如此被逐,从此颇有些一蹶不振之意。而不久前,同样是读到王勃文章,李治欣喜盛赞其“大唐奇才也!”……
后来想想,为何父亲李治对一篇游戏之作如此小题大做?
恐怕是早看出他和哥哥之间摩擦火花,也早早预感到李唐江山即将到来的血雨腥风的未来,李治无比警惕,提前作出预警。
后来,他的长子李重润出生,父亲为了表达喜悦,在李重润满月时,改年号为永淳,且破天荒地将这位襁褓中的孙子立为皇太孙!要知道,只有太子的儿子才能被立为皇太孙。
李显从父亲无可救药的偏爱上,隐隐感到自己未来的无限可期。
至于母亲,李显知道她定然也是宠爱自己的。
可作为皇帝的儿子,他心里十分清楚,所有的宠爱,根源还在于牢牢握着权力的父亲,是以,对母亲,他或许从未认真仔细地观察过。
她的影像永远模糊,有如迷雾。
母亲自然是厉害的,文上,写得一手好字,佛法造诣高深,武上,杀伐决断,甚至不输父亲。
不过父亲在世时,母亲多是温柔内敛的,很少大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
只是那次,哥哥杀了给父亲化解病痛的术士明崇俨,母亲忽然变得前所未有的严厉,即便父亲有心算了,母亲也发话说,“绝不轻饶。”
这是李显第一次亲眼目睹权力漩涡中心泛起的巨大风浪。
哥哥李贤惨遭分配,出长安那日他像一只落败的公鸡。即便一向和这个哥哥不睦,作为弟弟,李显还是象征性地求了情,给哥哥增了些许冬衣。
李显知道,其实哥哥忽然焦躁,源于言崇明的一句话,说起来,那句话还和自己有关:
“英王相似太宗。”
言崇明为何会突然不知天高地论地议论朝政,说出这句意味呼之欲出的箴言,实在值得深究。
偏偏父亲母亲都没有深究。
再加上之前斗鸡的事做铺垫,让李显有了一个错觉:
父亲母亲对自己一定会无限包容下去的吧?
这样顺遂的人生,他就有点飘了。
以至于,父亲死后,他成功登基仅仅数十天,龙椅尚未坐热,他便敢提拔皇后韦氏的父亲为侍中——没有遵循任何祖制先例,升迁速度似那无根柳絮直上青云。大臣们来劝说,他趁着意气风发之际,说了那句此后十多年午夜梦回他恨不能咬掉舌头收回的狂话:
“我就算把天下送给韦氏又如何,跟你们又有何关系。”
然后,他便和哥哥一样,必须离开长安。
离开的那天,李显也和哥哥李贤一般如同落败公鸡。
那时他还抱着些许幻想:母亲也许很快就会将他召回,却不知一旦出了长安,就是十数年。
漫长的房州时光,将他的皇子狂傲脾气打磨得只剩软弱怯懦。
神龙政b,他是被逼上前台的。
成功后,他还是克制不住想要讨好听从母亲的习惯:
大臣们说武周已去,天下归还李唐,母亲失势,形同软禁,他分明可以狠心,最终还是每十天带着群臣恭恭敬敬前往探视,给足母亲面子,这次更是带来了“则天皇帝”的尊号。
至于母亲的身后之事,该当如何处理,他更是一万个挠头。
按理,母亲和父亲是应该合葬的。
父亲生前极其喜爱母亲,此事天下皆知,父亲该当想母亲与他合葬。可是谁知,父亲死后,世事变幻,母亲称帝!作为帝王,母亲会不会也想要一座独属她的无限风光陵寝?
再者,母亲是佛教徒,造诣颇深,亲写那首开经偈“无上甚深微妙法,百千万劫难遭遇,我今见闻得受持,愿解如来真实义”世人赞其不可增删一字,这时代,佛教徒死后向来单独下葬,作为先例,李显的外祖母杨氏便是不肯和外祖父武士彟合葬,最后单独入土。
再则,现在父亲的陵寝已是封得严严实实,若要合葬,便得去将其重新打开……
左也为难右也为难,李显辗转反侧数月,直到这天,他看到天幕解说。
天幕细致地述说父亲的宠爱事迹,最后抛出一个问题:
母亲的真爱是谁?
这个问题吊起了李显无尽好奇心。
要知道,他是见识过母亲后来豢养男宠阵仗的,何况他的儿子女儿女婿还因为母亲的男宠丢了性命。
于是,李显索性命宫人搬来座椅,便不顾上朝了,只是仰头睁大眼睛。
希望视频的解说可以为他的为难带来些许的解答……
“从大量的史料来看,李治对武则天的箭头基本没有争议了。现在,令人怀疑的是,他们两个是不是双箭头?”
“毕竟,因为你们懂得的原因,史书上对男性的记载详实丰富,比如说某皇帝某天幸了某妃嫔,赏赐了什么。然而对于女性的私人情感好恶,就几乎没有记录。只有殉情下毒这些特别激烈的行为会偶记一笔。”
“不过,咱们的则天皇帝,虽是女性,却是皇帝,所以,她在史书上的记录,还是会多很多。”
“所以,我们实事求是,从这些记录中来推断。”
“首先,我们来看李治死后的哀册文和谥议,它竟然是武则天,亲、手、写、的。”
天幕说到这里,李显视线模糊起来:
他依稀记得那段父亲殁后的时光,母亲强撑着精神,凡事皆要亲历亲为。那时李显便暗想:有必要么?
天幕也跟着解释:
“哀册文和谥议,就相当于满篇套话的官样文章,其实没什么意义的,一般这种文章都是找文笔好的大臣来写,很多皇帝会标榜自己孝顺,但基本也没有给自己老爹亲手写这个的,因为就很没必要。武则天却是亲笔写的,所以李治的哀册文就比较特殊,它比一般的套话文章,多了许多感情,下面这篇就是全文,大家可以赏析一下其中充沛的情感:”
天幕用滚动字幕正楷红字播放:
“《高宗天皇大帝哀册文》:俯惟茕恳,荼毒交侵,瞻白云而茹泣,望苍野而摧心。怆游冠之日远,哀坠剑之年深。泪有变於湘竹,恨方缠於谷林。念兹孤幼,哽咽荒襟,肠与肝而共断,忧与痛而相寻。顾慕丹楹,回环紫掖,抚眇嗣而伤今,想宸颜而恸昔。寄柔情於简素,播天声於金石。............想轩驾之攀龙,思涂山之恋凤。矧承眷於先房,誓牵毁而哀送。同谓务切至綦,事违深倥。仍徇公而抑己,遂夺情以从众。悲千罔极之悲,痛万终天之痛。”
弹幕立刻有人:
【我好像感受到了她的悲痛】
【看哭了,感觉武则天看什么都很伤心,是触景生情吧】
【之前翻史料,看了很多唐朝皇帝的哀册文,其他都无感,翻到这篇第一次看时被击中了,很震撼,眼圈红了】
而在地府,听到这句话,各人反应不同。
王皇后和萧淑妃:“有必要么?切,还不是为了卖弄文笔……”
长孙无忌和上官仪:“……以前总觉得陛下是纯纯大男孩被妖媚大姐给骗了,这么看来她也不是无心到底。”
李世民想到这篇哀册文是儿子老婆给写的,眼圈也莫名红了。
唯独李治看完全篇后,背转身去,一言不发,肩膀轻轻颤动。
天幕:
“哀册文毕竟还带点抒发意味,武则天亲自提笔,也可以理解吧。问题是,谥议,就是个纯纯走过场的文了。古代帝王贵族大臣士大夫等死后下礼官评议其生平事迹依据谥法拟定谥号奏请钦定谓之\"谥议\"。这种走过场的东西一向都是大臣写了新君拍板就行,就这,武则天也要亲自写。”
“她可真有闲心啊友友们,要知道那都什么时候了?皇帝刚死,各方势力暗流涌动,急着争权夺利、稳固朝局的关键时刻,她竟也要亲自写这种随便糊弄两句就行的东西。”
“对了,李治的哀册文和谥议都是唐朝皇帝里面字数最多的。”
【看到了吧,老婆亲手写的,就是不一样】
【我先说我是柠檬我酸了】
【这里纠正阿婆主一个小bug,哀册文字数最多的是武则天她自己的,武则天洛阳病逝,崔融加班加点为女皇写悼文,因为太过于真情实感结果活活累死在工作岗位上】
【闻到一点八卦的气息,这算不算某种意义上的“殉情”】
【楼上的,什么都磕只会害了你】
【间接说明写这种材料就是很累的吧】
【是真的累,写材料写到头秃】
【我武皇的精力恐怖如斯】
李世民不服气道:“哼,也就是朕老婆死得早,不然哀册文怎会比你的短,稚奴你说是不是?”
一扭头,稚奴已经抽动双肩,用袖子拭泪。
李贤听到“抢班夺权、废立新君”八个大字,冷冷一笑。
那时,他这个流落在外的废太子,都感朝堂内外、风起云涌,甚而有人暗传消息与他,要用他的名头起兵夺权——母亲在那种时刻亲手写这些?
真真感情用事、妇人之仁!
刚刚这般暗想,李贤又听得天幕道:
“这还不算完,武则天还要给李治树碑,这次还是亲手撰写碑文《述圣纪》。以前,帝王陵墓是没有立碑传统的,咱们则天大帝就很执拗,非要给老公立碑。立碑就算了,这种歌功颂德的碑文,一般都是找代笔,她当皇帝之后给自己爹娘追封,要重修陵墓了,她也没亲自动手啊?!我记得当时是交给了写这玩意儿的行家李峤,再就是侄子武三思。怎么到了自己老公这块儿就又得亲自动手呢?”
“对了,《述圣纪》的字数也是一个闪瞎你们狗眼的字数:五千六百多字。”
【欧模,这是在写论文吗?】
【笑发财了,是因为老婆是皇帝所以才有这待遇吗?】
李治拭泪完毕,迎着一众李唐王朝王公贵族们羡慕嫉妒恨的目光,将腰板一挺,向着天幕朗声道:
“可否像先前的《哀册文》一般全文放诵?”
立刻,天幕中飘过一行字,和他说的这句话一模一样。
于是,马上跟上几行字:
【前面那个id是老九的,知道五千字什么概念吗?写成稿子够这阿婆主单开一期了】
【哪里来的傻x,以为自己是荔枝在这虐狗呢】
武则天:给老公的夸夸文交给其他人怎能放心?(嫌弃脸)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2章 九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