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在一阵阵春雨滋润下,一阵阵春风拂过后,长势飞快,前几日树枝才刚发芽点,今日却已经变成新叶。
春日的草也嫩得很,李元家的老黄牛吃了一整个冬天的干草料,现在见了路上冒出土的嫩草芽,走不动路了,口水直流,要尝尝鲜儿,怎么使劲拉它都不在往前走,只得让它把眼前的吃完,过过嘴瘾。
直到把它牵到离庄稼很远的荒地才放开绳子,让它自由寻找青草来吃,李远也不把它拴在树上,任由它到处撒欢儿。
昨日集会后,李元心里也没底,不知道那些村民今日会不会出现在地里,一个个不靠谱的很,也在考虑母亲说的,去雇人来干活儿。
往麦地走的心情很是复杂,还是存有一点希冀,自己来这里也蛮久了,跟他们打交道的时间也挺多的,他们不至于这样对自己吧,而且付给他们的工钱也不少了。
五百多亩地等着耕种,现在又是农忙时节,要去哪里能雇这么多人来,心中默念着, “你们可一定要在地里干活,你们可一定要在地里干活……”
一步一步走的很慢,在田边不知扯了一根什么草,一截一截的揪着,嘴里说着: “在,不在,在,不在。”
直到最后一截, “不在。”
李元仰头看天, “天要亡我。”
长叹一口气, “哼,算了,没在就没在吧,以后再也不管他们了,到时候把他们通通卖了,地也给他们占了。”
想通后,步伐速度加快很多,走着走着便小跑起来,沿着小路转过一湾又一湾,停下后,长出一口气,发出一阵傻笑,”嘿嘿嘿,一点都不准,他们都来了诶。”
村民们都在地里,一边嘟嘟囔囔的抱怨,一边拔草,有人见到李元的身影, “里长,来了啊?”
“哈哈哈哈哈,嘿嘿嘿嘿嘿。”
见李元笑得一副猥琐样,大家嘴角抽了抽,很是不解,大早上的别是中邪了吧,管他呢,继续专注干着自己手里的活。
“你们这么早啊?”
村民觉得李元真的中了邪,这么早?这是什么话,他天不亮就敲锣的日子都忘记了?现在太阳都已经高高的挂在天上了,大家今天可是天刚亮,随便弄了点吃食就来拔草了。
撇了李元几眼,懒得理他。
“哈哈哈哈......那你们先忙,我四处转转。”
众人无精打采的“哦”了一声。
他们昨晚在王大瓜家吹牛逼到半夜,回到家摸黑把那挖回来的蚯蚓炮制好,废了不少时间,倒不是数量太多,而是个头太小不好处理,白天挖了一天蚯蚓,晚上又只睡了不到两个时辰,现在个个哈欠连天。
人嘛,吹完牛逼后总是有种莫名的空虚,二麻子早上起床后,还在混沌中,想起昨儿晚上大家好像也没说出个什么所以然,挖蚯蚓呢还是去地里干活呢,最后也没个定性。
算了,懒得想,拿上农具就去了他们组负责的麦地,一路上遇到好多人都往麦地去,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莫名滋生出一种难为情的感觉,这种情绪的滋生可能来源于昨晚的牛逼吹大了。
互相之间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能嘴角微微扯出一个弧度,也算是打了招呼,问了好,气氛实在奇怪,依照昨日的情形来看,今日不该出现眼前的景象。
大早上的也没人组织,怎么个个就去地里干活呢?二麻子想起昨夜的壮志豪情,抓了抓没有头发的脑袋, “那啥,咱......种地都种了一个冬天了,眼前这点活儿算什么,干完再去做其他的也不耽误啥功夫,咱农民嘛,种地可是主业,怎么也不能丢了不是?”
王大瓜也附和道: “就是这个意思,咱们这么能干,这些活儿,要不了多大会儿,种完地不耽误功夫。”
其他人也跟着道: “是是是,谁不是这意思呢,呵呵呵……”
大家一起干笑了几声,便往麦地走去。
也确实如他们所说“没怎么耽误功夫“,花了五日把两百来亩麦地的草拔了,十五日把五百亩的空地重新翻了一遍,十五日把大豆种子种下地,一个多月就这么过去了。
他们种地的同时,把自己家那点晒干的蚯蚓让李元帮他们卖了,他们也没卖过蚯蚓,怕药铺坑人,从心底里还是很信任李元,觉得他不会坑人。
李元打开他们拿来的袋子看了看,嘴角抽了抽,真的服了这些人,抬头问道:“这就是你们那几日挖的。”
齐齐点头。
“我拿去药铺试试看,个头太小,人家估计都不想收,你们也是厉害,连蚯蚓子孙都不放过,这种小的不值钱,以后别这样挖,会绝种的,给人家留点后。”
李元抽了时间把他们那几天挖的蚯蚓拿去药铺卖了,从百医堂拿着银子回来,就吩咐吴春把村民们叫过来,人到齐了,见李元手里拿着一包银钱,大伙儿的视线就没从那上面离开过,李元已经感受到了他们灼热的目光,要是再不分给他们,手里的银子估计把手都要烫伤。
李元朝着李达做了一个开始的手势,李达就拿着之前各家登记斤两的簿子放在桌子上,拉开椅子坐下,对着焦急的众人说道: “大家不要急,等会儿我念到谁的名字,谁就上来,你们的干蚯蚓百医堂那边只出五百文一斤。“
村里吴大勇不愿意了,“啊?里长,你跟没跟人家讲讲价啊?你那蚯蚓个头也比我们大不了多少,都值十两,我们的怎么也要值个五两吧。“
李元见着他作妖,怼道:“你眼睛要不要去百医堂看看,怕是病的不轻,你们的干蚯蚓就小拇指长,人家都不想收,我费尽口舌,人家才愿意收下,你问问你媳妇儿和你娘,她们天天也在作坊干活,我这的蚯蚓比你那个头大多少。”
袁氏拉了拉吴大勇的袖子,“我们的干蚯蚓确实小的很,而且那天我拿来的时候,里长也说过这小的不值钱,可能还没人愿意收。”
吴大勇不情不愿的闭了嘴。
其他人也无异议,毕竟送去李元家的那天就给他们打过招呼,虽然只有五百文一斤,但只花费了几天的时间就挣了一两多的银子,也是很划算了。
春耕过后,农活儿慢慢的减少,只等庄稼长起来锄草、施肥,气温不断攀升,蚯蚓也在快速繁衍,李元之前承诺教村民们养蚯蚓,如今也要兑现了。
把村民们组织起来,在作坊给他们开了一堂课,内容就是教他们如何养蚯蚓,如何把蚯蚓养的好,养的壮,村民们听的格外认真,没有一个人开小差,毕竟这是赚大钱的买卖。
下课后,便各自回去给蚯蚓准备饲料,各家的女人和老人们对堆肥的方法已经烂熟于心,毕竟去年十月的时候,个个堆的脑子发昏。
男人们负责找草料,他们由于没有牛马粪,鸡粪也不多,还要想办法去买粪回来,蚯蚓种也要买,李元卖他们十文钱一斤,把村民鼻子都气歪,他去年让小孩挖蚯蚓可是用一文钱一斤买的,如今却要十文一斤卖给他们。
村民严重抗议,但是抗议无效,他们已经尝试过挖蚯蚓,不是那么容易,如今这世上又只有李元一家养蚯蚓,只能认了。
李元由于作坊扩建,也大量缺粪,便也跟着村民们满江由县买粪,还联系了酿酒作坊、造纸作坊,把废渣全买过来,这些都是好东西,蚯蚓是杂食动物,这些都爱吃。
由于李元把酒坊、造纸坊的废渣全包了,作坊老板很愿意给送上门,一车又一车的粪、一车又一车的废渣,拉往柳树村。
半个月过去,村民们的蚯蚓床都搭建好了,他们各自在家附近找的地头,蚯蚓也种也投放了进去,每天都要去看个十来次,甚至恨不得睡在蚯蚓床旁边才好。
蚯蚓床搭好后,李元又有新的任务派给他们,要准备开荒了,这次开出来的地养好后有大用。
李家这边最近也很忙,作坊要扩建,原来开的那几十亩地已经不够用,张隋他们便负责作坊这边的开荒,李母和王婶忙着孵小鸡,作坊未来要养更多的鸡。
李元去了后山,漫山遍野的花,没有一种能叫的出来名字,主要是来瞅瞅之前放的诱蜂桶有没有蜜蜂入住,检查一圈后,大多数诱蜂桶里面都进了蜜蜂,等夏天一过,这怕不是要赚上万两银子,再把这些蜂带回去养起来,每年都是好大一笔收入。
回到家,李元趁着没什么事情,便开始给蜜蜂们准备家,把家里木料都搬出来,准备做蜂箱,山上放了三十个诱蜂桶,那就做三十个蜂箱,到时候还是养在作坊,给它们盖一个大大的蜂房。
许久没盘过账了,晚上用过饭后,李元点了两盏灯拿到房间放到书桌上,如今家里富裕起来,也就不在乎这点灯油,打开账本开始盘账。
从他来到这里开始,第一次卖药赚了六十三两,第二次赚了一百二十两,赌坊意外之财五百两,蜂蜜卖了两千两,地龙卖了二千七百两,共计收入五千三百八十三两。
买地花费八十两,买人花费四十两,买鸡花了二两五钱,替村民垫付税银二百一十两,盖作坊十五两,村民工钱一百六十两,日常生活等零碎的杂七杂八支出两百两,总计支出七百零七两五钱银子。
余下四千六百七十五两五钱银子。
看着这个金额,李元感概万分,想当初刚来到这个家时,全家只有五十文钱,每日饭菜别说肉了,连油花花都看不见,晚上三人眼睛自带夜视,一点灯油都不敢浪费,吃饭都是要乘天亮时吃完,工人的工钱都是赊欠。
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奋斗,这个家目前总算是不缺银子花了。
李元想着这四千多量的余钱难道就放在家里面?这年头存钱庄也没有利息,反倒还要给钱庄保管费,更没有理财产品,买房买车?自己家也有房有车,那这余钱拿去干什么呢?
思来想去,头都要想烂,要不买个商铺开个土特产店吧,打造江由特色,家里养的鸡又多,下蛋也快,自己家也吃不了多少,必然要拿去换钱。
还有蜂蜜,蚯蚓,这些品种加起来够卖了,越想越觉得是个不错的法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