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门日,艳阳高照,春风拂面。
小兰起床发现厨房里竟然有一锅豆浆,案板上还有一板豆腐。汪老爹正在洗东西,“爹,豆浆和豆腐哪来的?”
汪老爹乐呵呵的说:“是我做的。豆腐啊,今天你带给亲家尝尝。早上就不用熬粥了,喝豆浆吧。”
小兰感到有点新奇,从没有人和她提过,汪老爹会做豆腐啊。“行,昨天看菜园里的菠菜挺好,我烙些菠菜饼,拌个咸菜丝。”
汪老爹犹豫了片刻,“多放点辣椒油。”
小兰昨日熬的辣椒油真的香。他年纪大了,喜欢口味重点的菜,更下饭。
“知道啦”
吃过早饭,汪泉和小兰就去赶集了。
今天是大徐集。大徐离汪家村很近,也就三里地。离崔寨比较远,又不属于同一个乡,崔寨那边的人不来这赶集。所以小兰还是第一次去呢。
集上的东西种类多还便宜,俩人想着买点茶叶,点心,桃酥,还有粉红鲜绿的花,再加上狗丝和猫丝(当地的一种称呼,有点类似于蜜三刀),甜滋滋的,大人小孩都爱吃。再买点肉,这回门礼不算少了。
俩人路上磨磨唧唧,到集上已经不早了,卖东西的赶集买东西的人超级多。等买齐了东西,走到集市边上的时候,汪泉自己又买了十个包子。小兰想拦着,他挠挠头低声解释:“要是不管饭,咱俩就自己吃。咱不能空着肚子看电影啊。”
其实,小兰也馋包子,她从来没有吃过呢。
他们刚拐弯出了大集,正顺着赶完集的人走,就看到远处大桥边上围着一群人,吵吵嚷嚷还挺热闹。
“咋这么多人呢,出啥事了?”该说不说,小兰挺好事的。
汪泉虽然看起来沉默寡言的,但其实,也有点好事。“去看看不就知道啦。”
只是没想到,人群里的主角,竟然是崔大壮和姚花。
她俩对面是三四个妇女,还有俩年轻的小伙子。小兰还真知道这几个人是谁,其中年龄最大,长得和姚花差不多的是姚花的姐姐,小兰还管她叫过大姨呢。另外年轻点的好像是姚花的弟妹,小兰依稀见过,俩小伙子估计也是亲戚。这两拨人正在吵架,也可以说是骂架。
小兰赶紧和汪泉站在人群最边上,她当然不会傻的跳出去,纳闷的很:“他们咋在这?”
双方吵架的声音很大,再加上围观人的讲述,小兰和汪泉很快就知道发生了啥。原来姚花那边的亲戚根本不知道小兰结婚的事,心里还盘算着小兰的彩礼。今天啊,就是想要小兰的彩礼钱。
理由也很简单,侄子结婚,哪个姑姑不帮忙啊。
所以姚花的娘家人早就盯上了小兰的彩礼。之所以没有盯上小兰,完全是因为他们看不上小兰。名义上是姑姑家的养女,实际上不就是个丫鬟嘛。
姚花的两个侄子长得挺丑,心气却很高。
他们的算计,姚花心知肚明而且默认,可崔大壮不愿意。拿到彩礼接着去县城买了自行车,钱花的所剩无几。姚花生气也没用。她又害怕娘家人当天闹出丑,干脆没有把小兰结婚的消息告诉娘家。
小兰和汪泉脸上露出一丝庆幸,幸好没有选择骑新车子。要是真遇上这些人,车子不一定能保住啊。
今天姚花大姐和弟妹赶集时,听别人说小兰不仅结婚了,还陪嫁了一辆崭新的自行车,俩个实木箱子。她们可是心疼坏了,一个有娘生每娘养的赔钱货,姚花是不是脑子坏到了。
一群人气势汹汹的打算去姚花家理论,没成想半路碰到姚花和崔大壮。这俩人买着一兜子包子,和两包点心,吃的满嘴流油,正慢悠悠的骑车要回家。两伙人遇上,一个弟媳直接抢过包子,另一个则抢过点心,两个外甥看上了崔大壮的自行车,旧是旧了点,但比没有强。
两伙人反正谁也不想让,这才相互叫骂争吵起来。
小兰眼看崔大壮和姚花占了下风,一时半会这事结束不了。她扯扯汪泉:“咱们赶紧走,别让他们看见咱。”
若是被看见,她俩车子上的东西肯定会被抢去。
俩人骑着车子赶紧逃离现场。
“兰妹,咱接下来去哪?还去金家嘛?” 去了家里也没人啊。
小兰想了想,“去,咱们骑快点,在村里转转,然后就说家里没人。礼数咱也尽了。新女婿上门,总不能蹲在家门口饿肚子。”
汪泉点头,然后他还出主意,“到时候我就抱怨,说等烦了,然后硬拉着你走。”
俩人就像做坏事的小孩,提前密谋,心里美滋滋的。等两人到了崔寨,果然家里大门锁着,“小毅肯定去地里了。你不知道,他俩不在家的时候,才不会让我和小毅单独留家里。”
“为啥呀”
“怕我俩偷东西呗。”
汪泉听了很无语,心里对这俩人的厌恶更多了些。兰妹的养父母,可真不是什么好人。
她俩就依照之前商量好的,先是在村里转了一圈,满村找姚花和崔大壮。小兰见到人就先打招呼,然后说自己公公做了豆腐,她们买了多少东西,最后说爹娘不在家,问大家见过吗?
村里人都有点震惊,崔大壮两口子这么不讲究啊,新女婿婚后第一次上门,不在家准备酒菜等着,咋还锁上门出去了呢。
转了一圈,俩人赶紧从另一个小路离开崔寨。来的那条路可不能走,万一半路碰上崔大壮和姚花咋办。
乡间小路上,小麦翠绿,春风微凉,两个年轻人心情愉悦,尤其是小兰,她甚至有一种很痛快的感觉。
“姐,姐!”
“听声音像是小毅?”
小兰环顾四周,没人啊,出了麦子地,就是一片树林子,快中午了,地里干活的人都回家了。
“姐,我在树林子这呢”
循声望去,果然在树林子拿看到几个小伙子正在树上撸榆钱。把嫩绿肥厚的榆钱都放背篓里,时不时的抓一把塞嘴里,甜滋滋的还带着点榆钱特有的清香。
小兰来到树下,树上有三个小伙子,除了小毅,其他两个她看着有点熟悉。还没等小兰说话,其中一个小伙子直接从树上滑下来,兴冲冲跑到小兰面前,“小兰姐,你还认识嘛?”
见小兰不说话,小伙子也不生气,反而笑的灿烂,一看就是个自来熟心大的男孩。
“我是金少文啊,”
另一个小伙子也跑过来,“我是金少武。”
看着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脸,小兰惊讶:“你俩是金家的?”她依稀记得,自己的亲二叔家里生了一对男娃,和弟弟同年生。她还记得娘和二婶三婶关系很好。二婶生了俩奶水不够吃,还抱娃来找她娘。
杨毅最后跑过来,他挠挠头,期期艾艾的说:“姐,”
小兰看着眼前三个少年,惊讶:“你们认识?”
金少文嘴巴快:“当然啦。小兰姐,我娘和三婶可惦记你了。以前她们来偷偷看你。后来杨毅成了你弟弟,我俩就和杨毅成了朋友。”
杨毅不好意思的涨红了脸:“姐,他们是关心你。我不敢和你说,怕怕……”小兰叹了口气,怕是因为她平时不提金家人,若是知道了更讨厌金家人吧。
“快中午了,你们咋不回家?”
金家村离崔寨还有几里地呢,走回去也要半个小时呢。
金少武抢答:“我们不回去,娘给带了点心,还有苹果呢。”
他们见小兰并没有生气,少文挤过来,“小兰姐你今天不时回门嘛,我们知道那俩人对你不好,就在这等着。”
金小兰有点感动。她真没想到,原来还有人,偷偷关心着她。
“姐,是真的。”
杨毅也不瞒着了。“你陪嫁里的两个实木箱子,根本不是他俩准备的。”
“是俺爹和叔亲手做的。”
“啊!”
小兰震惊。她觉得自己脑子有点不够用。汪泉推着车子走上前,“这里不是说话的地。崔家锁着门,我俩已经在村里找了一遍了,也没找到。正打算回家呢。”
都说听话听音,少文立马就听出这个便宜姐夫的意思。他赶紧上前,“小兰姐,要不这样吧,你们若是现在回村里,肯定会被人问,显得不好。”
他很真诚的邀请小兰:“姐,姐夫,不如你们去我家吧。”
小兰第一反应就是拒绝。“不行。”
“姐,今天我俩在这也是家里大人的意思。娘说,大娘当年的陪嫁,还都挺好呢。她和三婶都想着,大姐二姐她们都跟着大娘在马鞍山,多年也没有联系了。可你在这啊。”
小兰喃喃自语:“我娘的……嫁妆?”
少武点头:“是啊,从小我们就知道,有炕琴,衣柜,还有个织布机呢。”
少文再接再厉:“姐,你就去看看吧。本来打算都给你的,可……”
杨毅站出来:“是我,我说好东西送来,也落不到姐你的手里。”
小兰想想就觉得无力,明知道他们说的对,可化石有点难受。陪嫁箱子都不是崔大壮和姚花准备的,唉。原本心里,还是有一点点期待的。毕竟自己和他们相处了十多年,哪怕是养条狗,都有感情吧。
她的失落汪泉看在眼里,温柔的牵起她的手,温热硬实的手掌似乎能传递给她力量。“兰妹,既然弟弟们都说了,要不咱去看看?”
其实他太知道对于像他俩这种被送出去的孩子,心里最渴望什么。若是金家人真的还有点在乎兰妹,拿对于兰妹来说,的确是好事。
见她还有点犹豫,少文赶紧说:“姐,我家就在村最后面,不用进村。”
行吧,小兰觉得如果是这样,看看也可以。
一行人就一辆车子,汪泉本想推着车子大家一起走,却不想三个小伙子系好背篓,呼呼地跑远了。汪泉笑了笑,招呼小兰上车,骑车子追了上去。
金家。
灶房里有两个四十来岁的妇女,正仔细的清洗榆钱,手上干着活,嘴里还聊着天。
“今天是小兰回门吧。也不知道崔家那边会准备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