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温比起上周又降了不少,尽管奇尚语没有赖床的习惯,但是无孔不入的冷空气还是让他在每天起床穿衣服时抱怨个没完。
哆哆嗦嗦洗漱完,用围巾把脖子严严实实裹了几圈,带上护耳。确保整张脸只剩鼻子眼睛露在外面,奇尚语才心满意足出门。
从小奇尚语最不喜欢脖子被挡住,小时候一穿高领的衣服就又哭又闹,所以一件高领毛衣也没穿过,初中的时候身体倍结实,大冬天的围巾也不戴,常常露大半截脖子。
杨子规和乔聿每次一看见他那光溜溜的脖子,都好像冷风刮在自己身上,呲牙咧嘴的缩着脖子,然后让奇尚语走远点。
可是一上高中,就像变了个人,没以前那么抗冻了,虽然还是不接受高领毛衣,但是围巾还是老老实实裹上了。
最近临近期末,出门比之前早半小时,冬天早晨光线昏暗,全靠路灯亮着。
降温后,杨子规和乔聿直接更起不来床,别说提前出门了,甚至比之前到的还晚。奇尚语耳提面命好几次无果后,最终决定,他和石晓阳早起,负责带早餐。
一开始奇尚语还打算和石晓阳两人换着来买。毕竟还有将近二十天呢,可是不管他几点出门,到汇合点时,石晓阳都永远在。
之前天气不冷的时候还没感觉,现在冷了,每次奇尚语在街对面远远看着那半隐半现在灰黑晨雾里的身影时,总会产生一种错觉。
好像石晓阳一直等在那儿,已经等很久了。
奇尚语心里过意不去,可奈何次次都没能抢过石晓阳,奇尚语也就不再勉强,只会在快到校门口时,买一包热牛奶,然后眼疾手快的往对方兜里塞。
“不许拒绝,不能不要,牛奶补钙的,多喝点,期末好好考。”
这是每天塞牛奶时,奇尚语都会说的话,除了先后顺序,一个字都没变。
石晓阳也没拒绝,基本上进教室前就喝完了。
奇尚语过红绿灯时刚好看到石晓阳往书包里装早餐。
快步跑过去,也没想那么多,拽着人就问:“给乔聿买的?”
护耳被扒拉到脖子上,又和围巾缠在一起,转头时脸颊的肉被挤压着,不方便说话,于是他又稍稍侧身面对石晓阳。
“嘴真挑,这段时间每天他早餐都不一样。也就你搭理他,不嫌麻烦啊?”
嘀嘀咕咕抱怨完,见石晓阳还不吱声,奇尚语觉得自己在自找没趣。本来平时和石晓阳就不怎么聊天,好不容易主动一次还这么尴尬。于是又重新把护耳戴上,转身走了。
石晓阳在身后喊了他一声。
听不见听不见!!!
和你说话的时候半天不回,现在我也不回,跟别人就什么都说,跟我一起就半天憋不出一句话。
想到这儿奇尚语心里就更堵了,连带着脚步也快了。
石晓阳从身后拉住他的手臂,轻轻使力让他转过来。
“刚那个是给杨子规买的。”
哈,我就知道,他俩每天起这么晚,还好意思挑。
奇尚语撇撇嘴,更不高兴了。
“我没什么朋友,所以不觉得麻烦。”
奇尚语噎了一下,他是这学期才认识石晓阳的,确实除了跟他们仨一起,没见石晓阳和谁走的近。
可是不应该啊,石晓阳性格那么好,人又温柔又安静,成绩也不差,重点是长的相当不错。这些条件加在一起,怎么样朋友也不会少啊。
难道别人都觉得他是什么高冷男神,不好相处?
奇尚语思绪已经开始拐了十万八千里,好在石晓阳及时出声打断。
“这个很好看。”石晓阳在他毛绒绒的护耳上轻轻碰了一下。
奇尚语木了半天,才回答:“哦,新买的,我也觉得好看。”
他低着头,没看见石晓阳这回真真切切的笑了。
“你想吃什么?”
纠结了两秒,奇尚语怪不好意思的指了指刚才的小摊。
“好。”
两人安安静静并排走着,奇尚语后知后觉,脸皮开始红了。
面上强装镇定,心里已经开始小人尖叫,奇尚语,你真幼稚啊。
快到校门口时,他照旧买了袋牛奶塞到石晓阳手里,不过这次还多了几颗棒棒糖。
石晓阳歪头看他,“刚结账时听老板说才想起来今天是元旦,上学都上麻了,顺便就买了。”
石晓阳看着手里不同味道的糖,问:“全都给我?”
奇尚语撒谎不带脸红的,“他俩都不爱吃。”
“那你呢?”
倒是没想到问题会问到自己身上,奇尚语只说还行。
“你挑一个吧,我也吃不了这么多。”
奇尚语有些难为情的看着那些糖,“好吧,那我拿一颗。”
随后抽走了青苹果味的。
因为是元旦,学校大发慈悲的只上半天课,然后发了一堆卷子,让回家做。
不吹牛的说,看到卷子那一刻,大家都宁愿这个假不放也罢。
听到底下一片唉声叹气,班主任又开始训话。
“这马上就期末了,还不好好加把劲,晚上留一两个小时和家里吃顿饭。剩下的时间也别荒废了。时间一晃你们就高三了,还天天想着玩,考上大学了,你随便玩。”
教室瞬间安静下来,大家只机械的往后传着试卷。
放假前的最后一节课最难熬,铃声一响,教室里整齐划一的都开始收书包。
路上奇尚语随口问了一嘴,“你们今天都怎么过?”
杨子规不带丝毫犹豫的回答:“回去先补个回笼觉,然后等晚饭。”
奇尚语:……
目光转向乔聿,看他纠结半天,最后一副忍痛割爱的表情,“先去网吧玩两个小时,然后再把攒的动漫看了。”
奇尚语:“也是难为你。”
石晓阳全程没有发言,只是默默听着,可能他平时就话少,所以也没人觉得有什么不对。
但奇尚语不知道出于什么心理,偏偏没放过他,两人一道走在后面,奇尚语扭头问,“你呢?”
石晓阳脸色有些僵硬,一些奇尚语说不清的情绪从他脸上划过。
“就和平时一样。”
察觉到石晓阳不愿意多说,奇尚语点点头,没继续问,心里有点在意刚刚那一闪而过的表情。
奇尚语到家时,奇父奇母正躺在沙发看电视,父母平时工作很忙,难得有一次这么早下班。
奇尚语才开门进来,就被两人充满爱意的表情注视着。心里暗道不好,果不其然就听到奇母问他:“儿子,晚饭想吃什么啊?中餐还是西餐?”
奇尚语迅速头脑风暴了一下,奇母口中的中餐,无非就是面条炒饭,饺子馄饨,今早吃的是炒粉,昨天中午吃的饺子,晚上吃的自创独家牌蛋炒饭。
小小挣扎了几秒后,他回答:“还是西餐吧,有点想喝可乐了。”
半小时后,三人围着肯德基全家桶,吃得津津有味。
石晓阳拧动钥匙后,发现门被反锁了两圈,心下了然,知道家里没人。平时他和奶奶两个人住,但一到逢年过节,奶奶都会被接到亲戚家去。
从记事起,石晓阳就是跟着奶奶爷爷一起生活,小学是在乡下上的。他们那个村又穷又偏,三年级之前只有一个支教老师,到四年级了才新来了第二个。
村子里就一所学校,还建在半山腰,每逢雨天雪天,往往是走一步摔三步,记忆里这种天气,裤子鞋子就没干过。
学校也只有一间大教室,老师的宿舍就在旁边,除了电灯,没有其他电子设备。就连打铃的铁锅都不知道是谁好心送的。
每次上课前几分钟,就会看到老师挥着铁棒,使劲的在上面敲,声音又沉又闷,离远了完全听不到。
石晓阳学习挺认真,加上小学的课程不难,两个老师对于村里学习好的孩子都很上心,就希望他们能考出去。
小考的时候,石晓阳考上了城里的初中,但是学费凑不够。
城里的消费和村里不一样,小学六年,三年级之前半个学期三块钱学费,到后面五六年级。买的教材多了点,才多涨了三块。
那样的收费,石晓阳在开学前多卖几袋土豆就能攒到了。
但是城里初中的学费一下子就是好几百,而且如果去城里上学,没有认识的人,意味着还要租房。
乡下没什么开销,种什么吃什么,多出的就拿去卖,过年杀猪是一年最重要的收入来源。
农活全是爷爷奶奶在做,石晓阳虽然也在帮忙,但毕竟不占主力。
放弃了城里的名额,初中是在镇上读的。离家里有段距离,如果走路的话最低要一个半小时起。
石晓阳对此没有任何怨言,只是后来遇到小学的老师时,心眼提了一下。
当时老师拍拍他的肩膀,好像想了很久,说:“人生的机会还有很多。”
爷爷心疼他每天天不亮就起床,也不知道怎么和别人交涉的,徒步走了一个多月后,有一天早上,一辆拖拉机突然停在家门口。
车后面还坐了五六个小孩,年纪看起来他和差不多。爷爷说,他和别人讲好了,每个月给对方点钱。以后早上可以搭对方的车去,其他的那些也和他一样。
拖拉机的声音特别大,排出的尾气也很呛人,村里的沥青路总是一段一段的,每次坐到学校,石晓阳都感觉五脏六腑快被颠出来了,屁股也被震得发麻。
可就连这样的日子也没能持续太久,初一寒假时,爷爷的身体就急剧下降了,生活被各种医药费占满,石晓阳一度想过退学,但被爷爷骂回去了。
各方面都过得紧巴,石晓阳也没再搭过拖拉机上学,一直熬到初二上半年,爷爷就去世了。
那是石晓阳第一次见到这么多亲戚,也是第一次见到父亲的其他兄弟,大伯二伯。
从小,爷爷奶奶只说父母在外打拼,赚钱不容易才没回家,石晓阳也相信了,毕竟村里像他这样的小孩挺多了,大家也都没怎么见过自己的父母。
但直到在爷爷的葬礼上,石晓阳听到奶奶和大伯吵架才知道。当年父母和大伯合伙做生意,但是亏了,欠了大伯不少钱后跑了,然后一直杳无音讯。
从大伯对奶奶的控诉中,石晓阳明白了,为什么这些年来都没见过什么亲戚。母亲是远嫁,而大伯心里对爷爷奶奶有气,觉得他们偏帮石晓阳他爸。
二伯则是生怕惹祸上身,哪边都不想管。毕竟这么多年都没有石晓阳父母的消息,他又被爷爷奶奶养在身边,谁都怕给他花钱。
一旦涉及利益,很多事都说不清。
直到葬礼结束,石晓阳整个人都恍恍惚惚的,心里好像塌了一块,有什么东西不见了,但又想不明白。
爷爷不在了,再怎么样也不放心让奶奶留在乡下,就算不为别的,闲言碎语也能淹死人。
不过其中最大的问题出现了,那就是石晓阳。
奶奶的意思是石晓阳跟着她走,话才刚说完,二婶就拉着二伯走了。
大伯也不同意。
他们觉得让石晓阳继续留在乡下上学,爷爷留下的一些钱足够他上完初中,额外的生活会补贴一点,至于以后的事就自己看着办了。
石晓阳宛如一个局外人,他没有办法决定自己的去向,当时他心里反复想起的只有当年老师对他说的那句话。
“人生的机会还有很多。”
人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机会吗?那当下的自己该抓住的是什么?经历这么多的事,真的还能看到希望吗?
后来还是奶奶死活不答应,又哭又闹,就差没把村里的人拉来评理。
最后大伯二伯妥协,石晓阳和奶奶一起去城里,奶奶的赡养问题两家轮流负责。
至于石晓阳,直到他高中毕业前,会支付学费和生活费,算是他个人借的,以后偿还。
大伯家买了新房,之前住的老破小本来打算卖的,但最后石晓阳和奶奶一起搬进去了。
二伯家对石晓阳虽然没有大伯那么讨厌,但也生怕自己在金钱方面吃亏。
每年收到两家的钱时,附加的还有欠条,程序一般都是先签字盖章,然后再收钱。
临了,石晓阳会加上一句,“我会还的。”
一切只是白纸黑字的交易。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