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152章 德妃暂代皇后之职 新罗遣使求援上国

第152章 德妃暂代皇后之职 新罗遣使求援上国

就在整个后宫都准备好看皇后好戏的时候,守在门口替妹妹和娘亲杨氏盯梢的武顺疾步走进了屋子道:“娘,如意,我看见有侍卫带着御医进了凤仪宫。”

这一句话把如意和杨氏搞蒙了,御医过来?有人生病才会请御医,所以现在请御医是干嘛?杨氏疑惑道。

如意也是不明白,但是如意眼神猛地一跳道:“或许我猜到了是为什么。”

武顺问道:“如意,是什么?”

如意道:“娘,姐姐,你们还记着前一段时间从凤仪宫传来的喊声吗?”

杨氏道:“是,偶尔听见过,是凤仪宫的侍女在喊“太子你在哪?别跑了”,这不是太子在和侍女们玩捉迷藏吗?”

其实当时是因为害怕李忠躲着凤仪宫的人跑,侍女找他的喊声被一墙之隔的如意杨氏听到,现在如意想到了这件事,她又联想到了刘贤妃还活着的时候李忠也有过类似的病症,不但会躲藏,还会穿宫女的衣服,如意想到这些事一边告诉杨氏,一边说出了自己的猜测:“太子在凤仪宫中,所以只有太子生病了皇后才不敢请御医诊治。”

如意说到这里杨氏也明白了,接着如意的话道:“太子是皇后的命脉,皇后不想太子生病的事被外人知晓,因此她才会请宫外之人为太子治病,所以才会让人伪装成医妇,这是打着自己治病的名声掩盖太子生病的真相,所以医妇其实不是医妇,是郎中?现在此事既已揭破,皇上也就请御医前来?”

如意点头,她认为这样的猜测**不离十,所以自己这一次报复皇后算是赢了?

武顺在一旁疑惑道:“可是,太子是什么样的病症才会让皇后连御医都不相信?”

如意想着太子李忠,想着李忠的生母刘贤妃,又想到自己的女儿安思定公主,默然道:“是可能让他丢掉太子之位的病症,不然皇后也不会瞒着此事,也是跟我前一段时间一样的病症。”

杨氏和武顺一愣道:“失心疯?”

如意点头。

武顺道:“那这还真是因果报应了,刘贤妃作下的孽报应在了她的儿子身上。”

如意低声道:“不怪她的,我知道,她只是被逼做了皇后手里的刀,就跟过去的我一样,她也没有选择。”

武顺道:“可是她最终还是替皇后担下了加害安思定的罪责,这也是在为虎作伥。”

杨氏叹息道:“诶,只是不知道太子怎么样了,他还只是个孩子,所以娘早就跟你说皇家无情义,不管是对安思定,还是对太子。”

彼此立场不同,杨氏唯有一声叹息了。

此时御医也已经来到了凤仪宫为李忠诊治,不只是李治,还有几位大臣都是不自觉的问出来:“太子怎么样了?”

实在是李忠牵扯了太多的事,毕竟是太子,一国之储君,不管李治喜不喜欢他,他对整个大唐来说都有着正统东宫的名分,这是谁都否认不了的,所以太子就是一国之根基,任谁都要重视。

被侍卫请来的御医一开始进来还搞不清状况,毕竟他只是个御医,少有见到这么多朝堂重臣的时候,更重要的是被绑在椅子上的太子,御医也就不敢懈怠,望闻问切,先是看了李忠的眼睛,然后口舌,把脉,还闻了闻放在一边的药碗,甚至用手指捻了李忠胸前的衣服闻了闻,中间还询问李忠什么时候出现的病情,初期症状是什么,这都是皇后在回答,因为这些事只有她知道,最终御医下了结论,皇后对李忠病情的判断没有问题,“太子殿下现在的确是罹患了失心疯”。

御医一句话让很多人的心又沉了下去,失心疯,这个病对很多人可不是什么好消息,因为之前皇后说的一句适合很多人:太子可以是一个傻子,但不能是一个疯子。

好在还是有人清醒的,赶紧询问御医道:“就算太子得了失心疯,但让你前来不就是为了医治太子吗?”

很多的沉下去的心又浮了上来,是啊,御医还没说太子这是不治之症呢,于是又满怀期望的看着御医。

御医为难道:“大人说的是,小臣为御医,就是为宫里的各位贵人看病的,可是大人有所不知,失心疯并不是一种简单的疾病,所以小臣并没有绝对的把握治好太子殿下,所以...”

“所以什么?”李治问道。

御医咬牙道:“所以还是要做好治不好的准备。”

御医这句话场上又是一阵安静,这是什么话?做好治不好的准备?李忠是太子,按御医的意思就是李忠之外再搞一个预备太子呗,这可不是一句话两句话的事。

长孙无忌冷声道:“这就不是你该关心的问题,你的职责是要治好太子,如果我没记错的话,前一段时间武昭仪也是得了失心疯,现在不也好好的吗?所以你就不要危言损听了,太子治好了重重赏你。”

这句话让御医哭丧着脸,长孙无忌说得好听,治好了重重赏你,那要是治不好呢?感情大人物说话只说一半,剩下一半自己想呗,再说了这是失心疯,是你长孙无忌说治好就能治好的吗?你也就知道一个武昭仪失心疯好了,郑珠贤郑贵妃现在还是一个疯子在宫外养病呢,你怎么不说?再说了武昭仪那是御医治好的吗?谁都知道武昭仪是莫名其妙自己就好了,跟御医没有太大关系,御医只是简单的开了一些安神的药,但这些话御医也就只敢自己想想,让他对长孙无忌说出来是怎么也不敢的,怕全家的命也不够长孙无忌杀。

御医也只能勉为其难硬着头皮应承了下来,这种事他逃不掉。

还有一个问题,御医问道,治病是在这里治还是去哪?言外之意就是太子还被绑在椅子上,这让御医怎么治?

李治和长孙无忌思考一下,现在李忠病情不明,所以关于李忠的消息还是保密为好,既然现在李忠在凤仪宫治病,皇后的保密工作做的挺好,那就继续留在这里也未尝不可,也就安排人在凤仪宫找了一处富裕的房间安置李忠治病,皇后的凤仪宫大得很,不差这一间房。

安置完李忠那就需要处理皇后的问题,不管皇后是因为照顾太子不周害怕被责罚,所以不敢说出李忠的病情,还是为了自己的一己私欲,想要隐瞒李忠的病情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因为皇后的隐瞒客观上延误了李忠的病情,如果对她不治罪不足以平民愤,这里的民愤是多位大臣,王婠这么做完全就是不顾及这件事可能引发的朝堂动荡,李忠可以生病,但大臣们不该被蒙在鼓中,李治更不能,说重了这就是欺君之罪。

还有就是皇后让郎中假扮医妇进宫的事,被侍卫捉了个正着,皇后娘娘私带男人进后宫,虽然大家还没有离开这里,但也知道这件事给皇后和皇帝的名声带来了恶劣的影响。

王婠自然也知道自己犯了多少错,所以她才会从一开始就跪在这里自请罪责,好让李治看到她认错态度诚恳,这样也能酌情减轻惩治。

不过比起太子李忠的病,惩治皇后还并不是那么着急,万一李忠被治好了呢?有些惩治是不能收回的,所以不宜过重,不是不惩治,是还需要等,等一个结果再决定惩治的事,就是李忠治病的结果。

最终皇后因为隐瞒太子病情,造成了延误,从今天开始就被禁足在凤仪宫思过,准确的说是闭门思过,自己的家门皇后也不许出,后宫的所有事务也暂时交由他人管理,直到太子被治好,如果治不好呢?话没明说,肯定还有后续惩罚,不过这已经算是剥夺了王婠身为皇后的权力,后宫的所有事务都不管她管了,她还算什么皇后?就算李忠被治好了,难道还指望别人把权力还回来?只怕请神容易送神难,所以王婠已经输了。

这是长孙无忌和李治的决定,至于后宫之事暂且交由谁管,长孙无忌举贤不避亲,认为德妃是最合适的人选,出身尊贵,有能力,有学识,这又赢得了大臣们的一片赞同。

李治有些不愿意,肯定不愿意,前殿有监国长孙无忌,后宫有监宫长孙德妃,自己算什么?但此时没办法只能同意,这样长孙德妃虽然还没有皇后娘娘的名份,却先有了皇后娘娘的权力,来的有些意外,但也理所当然,从她进宫那一刻起就是做着取代王皇后的准备,只是现在最大的不足就是还没有自己的孩子。

王婠听着长孙无忌的安排心中也是冷笑,她在宫婢带来消息的时候就知道自己已经输了,只是没想到武昭仪还没有赢,长孙无忌就先赢了,不过王婠也没有意外长孙无忌的做法,她知道自己只是长孙无忌手中的棋子,也就可以是弃子,现在只是长孙无忌收回了赐予自己的权柄。

不过,长孙无忌也别想赢,这是王婠接下来要做的事,她不但要报复武昭仪,报复李治,也不会放过长孙无忌,因为长孙无忌打死也不会想到德妃是永远都不可能怀孕的,就像自己这些年一样可笑的不能怀孕,就算现在德妃有了皇后的权力又能怎样?她还是没有太子,永远不可能有太子,所以王婠冷笑,她还没有彻底的输。

剩下还需要就是稳定朝心,毕竟李治这次带着人浩浩荡荡从宫门口到后宫闹得动静挺大,不可能瞒住大家,还是需要稳定一下朝心的,不能让流言满天飞。

于是对外下旨只说太子生病了,皇后娘娘隐瞒太子病情私带郎中假扮医妇进宫诊治,算是延误了太子的病情,所以皇上处置皇后娘娘在凤仪宫闭门思过。

这样即解决了发生在宫门口有人假扮医妇的事,还说了太子生病的事,也恰当的隐瞒了太子的病情,这才算是妥善的处理了这一系列事情。

但李治和诸多大臣在离开凤仪宫的时候俱是心事重重,都是嘴上说的好,太子的病一定会逢凶化吉安然无事的,可万一呢?只是这种话谁也不能说出来,不然就是咒太子不好呢。

长孙无忌也知道未雨绸缪,向李治劝谏希望皇上这些日子多多关照德妃娘娘,毕竟德妃娘娘刚刚接任后宫事务,还是需要皇上多加指点的,听的人都能听明白,长孙无忌这是感觉时不我待,想要让德妃快点怀孕了,这样她上位皇后才是真正的名正言顺,而不是现在这样暂代皇后之责,所以督促李治干活呢。

这样的结果出来之后算是证明了如意的猜测,因为的确是太子生病了,只是如意还不能确定李忠的病情有多严重,或许不会太乐观,也或许下一秒就会好,因为如意自己前一段时间也算是亲自体验了一次失心疯,虽然她自己不知道自己疯起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但还是从李治口中听到了一些凤毛麟角,不过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自己报复皇后成功了,只是略施小计就报复了皇后,这就是杨氏说的蛇有七寸,龙有逆鳞,皇后不但被禁足在了凤仪宫内,就连管理后宫的权力都成全了德妃,这让如意感到意外又在情理之中,只能说有个好大腿太重要了,长孙无忌无疑就是整个大唐最粗的那条大腿,但这跟如意没多大关系了。

长孙德妃在听到消息的时候也是一阵狂喜,虽然她早就做好了取代皇后的心理准备,但真的权力到手上的时候还是不一样的,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自己的肚子,想到这里德妃又看向了自己平坦的肚子,如果不是因为肚子自己就可以去掉暂代二字了,至于皇后被要求闭门思过,是不是因为假扮医妇偷人,无所谓,长孙无忌也是几次写信催促德妃要抓紧时间了。

萧未央听到王婠没有与他人通奸倒是有一些感到惋惜,她还以为皇后让人假扮医妇会是什么有趣的秘密呢,结果只是因为太子生病了,太子跟她萧未央有什么关系?这让做好准备看大戏的萧未央甚是失望,不过萧未央也少不了对太子生病叫两声好,想当初如果不是因为李忠的存在,现在的太子就会是自己的儿子李素节。

李忠和他的生母刘氏,两个低贱的人,一个是教导皇上男女之事的宫女,一个是宫女生的庶出皇子,凭什么能抢了自己儿子的太子之位?难道一个宫女还能和自己这个淑妃娘娘相提并论不成?难道一个宫女生的皇子还能和自己的儿子一样有资格继承皇位不成?但就是在皇后和长孙无忌的操控下,区区一个宫女生的庶出皇子居然就成了太子,一个卑贱的宫女成了和自己并驾齐驱的四大妃之贤妃,自己的儿子最终旁落,这是萧未央一辈子嫉恨王皇后的事,要知道这可是太子的位子,不是吃饭少吃了一块肉,所以现在听说李忠生病,萧未央就是会说好,病的好,老天有眼,病死才好。

俗话说: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在李治还在为后宫和李忠的事烦恼的时候,边境也传来了消息,高句丽联合百济、靺鞨攻打新罗,攻占了新罗北部三十余城,新罗国王派遣使者到大唐求援。

早在三年前百济和新罗之间已有战事,当时也是百济侵扰新罗边境,侵吞了大量新罗土地,新罗王派使者金法敏前来求援恳请上国皇帝能帮助新罗拿回百济所侵之城。

当时李治还想像自己的父皇一样意气风发远征百济,但却被长孙无忌等一干老臣阻拦,无奈之下李治只能对百济下诏:“朕万国之主,岂可不恤危藩(新罗)!王(百济国王)所兼新罗之城,并宜还其本国,解患释纷,韬戈偃革,百姓获息肩之愿,无战争之劳,若不从命,便支持新罗同百济决战。”

并且李治还是下令约束高句丽,不许高句丽支援百济,不然大唐就会对高句丽出兵。

结果李治的皇帝诏令只维持了三年,现在高句丽已经再次联合靺鞨、百济攻打新罗,并且已经侵占三十余城,这不是打脸是什么?视李治的脸面于无物吗?所以在新罗使者再次求援的时候李治下定决定要打这一仗。

只是这件事李治放在朝堂上众臣又是吵了个不可开交,有说应该再次降诏训斥高句丽和百济,勒令归还新罗土地的,有说派使者调停几方矛盾的,但就是没有支持李治出兵讨伐的,为啥,因为李治自打继位之后就开始休养生息,以恢复太宗皇帝征战多年对大唐的亏空,所以少有动兵戈,遇事能不打就不打,还有一点就是大家不信任李治这个皇帝,都知道太宗皇帝是个马上皇帝,能打敢打,不说百战百胜,也是战场上的常胜将军,所以大臣们也敢打,反观李治,性格仁儒不懂军事,万一自己打战失误被李治这个外行追究责任是很可能的事,所以这对大臣们来说就是出力不讨好,更重要的是长孙无忌不同意李治轻启战端,长孙无忌都不同意的事更没人愿意和长孙无忌对着干,所以朝堂上几乎没有支持李治出兵的大臣。

因此对高句丽和百济出兵这件事在朝堂上吵了很长时间都没有吵出一个结果,到最后李治也看出了朝臣其实不是在真的吵架,而是想要闹崩了这件事,李治不提他们也懒得吵,李治一提那就吵,一直吵架不出结果李治自然就不可能出兵,说是在糊弄李治也行,说是没有直接反驳李治给皇帝留面子也行,方正是李治想出兵就不可能。

因此李治也是心烦意乱,一种有气没地方撒的感觉,对比朝堂上的老狐狸,李治还是嫩的多。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神降(全息)

阴鸷女皇的渣妻郎

春日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