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171章 天意弄人妹妹出宫 阴差阳错姐姐侍君

第171章 天意弄人妹妹出宫 阴差阳错姐姐侍君

说李治在高句丽使臣求和的宴会之后可谓是志得意满,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也就豪饮了几杯,醉眼朦胧下就来到了武贤妃的蓬莱殿,一个人的得意不算得意,还是要有人共同分享才行,就像伯牙和钟子期,高山流水,这是知己。

李治的知己毫无疑问就是他最偏爱的武贤妃,曾经他独宠过萧淑妃,但那已经是东宫时期的往事,现在李治心里只有武贤妃,所以哪怕已经醉意汹涌内侍监询问李治去哪里歇息,李治还是来到了武贤妃的蓬莱殿。

宴会是在中午,随着各种礼节外加推杯换盏也就拖延到了半下午李治才过来,在李治进来蓬莱殿的时候四处张望也没有找到武贤妃,再往里走看到一个身影躺在武贤妃的卧榻上,卧榻的里边躺着还在酣睡的皇子李弘。

“原来武昭仪已经歇息了,难怪这么安静。”这是李治的想法。

一直跟着李治的内侍监看到这样也有眼色的退了下去,安静侍奉在了大殿外,内侍监从太宗开始就侍奉在皇帝左右,是年纪不亚于长孙无忌的老臣,只不过一直作为内臣存在反而不显眼,但毕竟内侍监的年纪摆在这里,他又是李治的近臣,所以靠着自己的一把年纪一直陪在李治身边,平时还不显山露水,只是这一次的国宴拖延时间很长,可把内侍监累得够呛,宴会全程他都需要站在李治身后,没有坐的机会,这对一把年纪的内侍监是一个挑战,好在他坚持了下来,在看着李治进了武贤妃的房间之后内侍监也算是心静了一些,也就可以有机会在殿外边侍奉边休息了。

内侍监虽然感觉蓬莱殿有些过分的安静却也没有深究之中的原因,在安思定公主被害之后武昭仪就开始疑神疑鬼,看谁都不放心,身边虽有侍婢,但人数并不多,因此蓬莱殿本就比其他宫阁安静一些。

李治此时不管其他,他走向了武贤妃的卧榻。

嘴里还在絮絮叨叨道:“昭仪,你是不知道朕今天的威风,高句丽使臣对朕卑躬屈膝,就像当年他们对父皇那样一样,群臣心中虽有不满,但也是恪守为臣之道,哈哈,爽哉,乐哉,这其中就有昭仪你的功劳啊,朕要重重赏你。”

说完就坐在了卧榻武贤妃的旁边,顺着把手放在了侧躺的武贤妃身上。

李治醉眼惺忪的自说自话,他也不管武贤妃有没有回应,只是自己自顾自的说着,说着自己过去做晋王的时候,说着二人之间的交集,从如意侍奉在紫宸殿到沦落感业寺,再到现在,李治也不知道他想说什么,他只是想说,却没有注意到自己的听众,自己手掌触碰下的武昭仪在浑身颤抖,因为此“武昭仪”不是彼武昭仪。

此刻躺在昭仪卧榻上的人并不是武昭仪,而是武昭仪的姐姐武顺。

为什么武昭仪的卧榻上躺着的人不是武昭仪而是武顺呢?此中缘故还要从早一些时间说起。

借着对高句丽一战的胜势武昭仪升任武贤妃,不管是朝堂还是后宫的局势就暂时的稳定了下来,李治没有理由再跟朝臣打一架,后宫在武昭仪成为武贤妃之后也算是分割了后宫最后一块蛋糕:四大妃之一的贤妃的位子。

李治后宫一后四妃,就是皇后和贵淑德贤四大妃,现在五个妃位都是各有其主,皇后王婠,贵妃郑珠贤,淑妃萧未央,德妃长孙,贤妃武如意,最后一个大妃成了如意的囊中之物也就代表后宫的诸多妃嫔不用再争的头破血流了,这样局势也就暂时稳定了。

对如意来说现在她成就贤妃之位是她十几年前想都不敢想的事,再往前妃位就是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缺儿可补,如无意外这个妃位也许会陪伴如意一辈子,杨氏对女儿能有这样的结果已经很满意,虽然付出了很多,但人还是要活在眼下,不能活在过去吃过的苦,受过得罪里面。

杨氏知道女儿的心中一直对被害死的安思定公主放不下,可是按照如意的说法害死女儿的幕后黑手是皇后,这个仇还要怎么报?一旦搞出个闪失到时候只怕如意这么多年的艰辛付出都会毁于一旦,甚至还会牵连到儿子李弘和杨氏母女,杨氏倒不是害怕自己被如意牵连,但现在李弘有了接替太子人选的资格,这就说明李弘有机会有更好的未来,那就是太子,以后的大唐皇帝,这才是如意要思考的问题,所以杨氏才会劝说如意要放下心中的仇恨,既然自己做了贤妃,那从母妃的出身上李弘已经不弱于李素节,淑妃贤妃都是一品大妃,按照李治对如意的独宠李弘被立为储君的可能性更大,因此如意更要为自己的儿子着想,安思定公主虽然是女儿,但已经去世,此事也就罢了吧。

如意知道娘亲杨氏说的话并不是没有道理,可是她明明知道自己的女儿就是被皇后害死,所谓杀人偿命,这个公平如意都不能为自己的女儿争取吗?

所以摆在眼前的事就是如意要在自己可能做皇帝的儿子的前途和被皇后阴谋害死的女儿的仇恨二者中间做出选择,选择儿子她就要放弃女儿的仇恨,安安稳稳的为李弘保驾护航,避免节外生枝;选择为女儿复仇就要活在对皇后的仇恨中,寻机复仇,而复仇一着不慎就可能牵连到儿子的将来,如意只能二选一。

杨氏没有打算为如意做出选择,她只是告诉了女儿两件事其中的权衡利弊,因为她知道如意心中的苦楚,亲身女儿的性命之仇哪是那么容易就能放下的,不管儿子还是女儿都是娘亲肚子里掉下的肉,可是,正如杨氏所言,人总是要活在眼前,活在当下,如意没有必要因为女儿的事跟皇后鱼死网破,因为皇后无子,她是个孤家寡人,如意却有自己的儿子要照看,所以杨氏话能说,决定却不能为女儿做,并且这样的话只能由她这个做娘的来说,因为女儿在皇帝那里还需要善解人意,还需要贤德,能体谅她的只有家人,这些话只能她说。

如意知道娘亲杨氏话里的意思,她是怕自己被仇恨蒙蔽了眼睛,现在自己又成了贤妃,也就比昭仪时更有了和皇后一较长短的资本,就像当年的萧未央一样,以自己受宠的淑妃之位和皇后水火不容,最后二人搞了个两败俱伤,皇后从感业寺找到了自己和萧未央争宠,而萧未央彻底失宠,如意知道杨氏这是怕历史重演,作为后宫的妃嫔,被皇帝独宠就是最大的资本,一旦失宠那就是什么都没了,这个道理如意懂。

可是能够支撑如意从进宫一路走到现在的最大动力不就是仇恨吗?在太宗皇帝死后她本来已经决定终老感业寺,可是萧未央偏偏用自己淑妃的身份迫使武家兄弟把娘亲赶出武家,这样如意才会在仇恨中进宫,然后是她出宫后被杀手追杀的仇恨,现在来看当时追杀她的人只怕是皇后和萧淑妃都洗不脱干系,再就是女儿安思定公主被加害的仇,还有朝臣避重就轻的解决这件事的仇和一直想把自己赶出宫的仇,这都是仇,就是这种种仇怨一路上支撑着如意死里逃生走下来,她在其中受了多少伤?经历了多少痛楚?结果现在杨氏告诉她要放下这些仇怨才能好好的走下去......

想起自己的女儿安思定公主,她还只是一个襁褓中的婴孩,她还没有学会张口叫自己一声娘就被皇后等人害死了!想到这里如意就恨不得对皇后千刀万剐,生啖其肉,挫骨扬灰,可是娘亲杨氏说得对,自己可以不惜代价和皇后斗个两败俱伤、你死我活、鱼死网破,但自己的儿子呢?如意是知道李治是属意于立自己的儿子李弘为太子的,但自己和皇后的纷争势必会牵连到自己的儿子,就像这一次对高句丽一战,还是有人想要把自己和李弘牵扯进去,如果因为自己和皇后的原因李弘失去了接替太子的机会,那就是萧未央的儿子李素节螳螂捕蝉黄雀在后坐收渔翁之利了,只怕到时候自己和皇后两败俱伤反而都会被萧未央一网打尽,因为自己和萧未央也是多年的仇敌。

这诸多原因考虑在内都在逼迫如意要放下皇后对女儿安思定公主的谋害之仇,就算自己想要报仇也要等到太子人选的明争暗斗大局已定之后,这时候如意还不知道皇后和萧淑妃依然迫于她的压力选择联手对抗她。

杨氏见如意明白了她这个做娘的心思也甚是欣慰,后宫的阴谋诡计从来都是一把双刃剑,一着不慎满盘皆输是常态,因为赢家终究是少数,不然皇后为什么会落到现在这步境地?从上一次假扮医妇进宫被皇帝勒令闭门反省之后就一直被禁足在凤仪宫,使得皇后寝宫堪比流放罪妃的冷宫掖庭,这就是皇后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杨氏不想女儿走了皇后的老路。

杨氏和如意说这些话的时候也恰巧到了一个特别的时间段:安思定公主出生的差不多一年多的时间,也是安思定公主差不多殁一周年的时间,毕竟安思定公主只活了百日就在宴会上身死。

在这个特别的时间段如意就想出宫到长安城比较灵验的大观音寺为自己的女儿祈福、诵经,希望她能够早日往生,脱离苦海,毕竟在安思定公主死后如意也面临着很多问题,再加上她伤心欲绝罹患“失心疯”,并没有精力都操持在女儿身上,现在她成为了贤妃,动荡的局势也暂时稳定下来,这样如意就有了为自己女儿到寺庙祈福的心思,杨氏也明白如意的想法,再加上她也没有机会见到自己这个外孙女一面,也正好可以借着这个机会为安思定公主祈福,这样母女二人就商议好此事。

本来武顺和武青蝉也都会一起参加,但不巧的是武顺因为最近一段时间为妹妹如意的处境劳心劳力担惊受怕受了风寒,就没有精力参与这件事,还有就是照顾李弘的事,在安思定公主出事之后如意对宫里的任何人都疑神疑鬼,把李弘独自留在宫中她也不放心,既然姐姐武顺因身体有恙会留下,那就正好留在宫中照顾李弘,这也就有了武顺身体不济躺在如意的卧榻上照顾李弘的事,李弘睡着了,武顺也睡着了。

而阴差阳错之下李治醉酒看不清武昭仪的卧榻上躺着的并非其人,内侍监因为年事已高精力疲惫,也疏忽观察卧榻山躺着的女人是谁,实际上武顺就这么侧躺着身子一般人都难以分辨姐妹二人,毕竟武顺和如意姐妹两年纪只差一岁,身形也极为相似,也都是两个孩子的娘,所以李治醉酒之下压根不知道在自己手下颤抖的女人并不是武昭仪。

本来武顺在李治走进房间的时候她已经迷迷糊糊的醒来,她还以为是杨氏和如意回来,也就没有起身,但当李治开始说话的时候武顺一下子被惊醒,她才知道来者不是别人,而是当今皇帝李治,所以武顺震惊之下听着李治的念念叨叨不敢动,她甚至听不清楚李治嘴里颠三倒四的念叨的是什么话,只是感觉到李治在向自己一步步走近,这可吓坏了武顺。

直到李治说话的声音在武顺背后响起,再然后李治的手落在武顺的身上,武顺的身体不经的颤抖起来,她害怕,她知道李治这是认错了人,把自己当成了妹妹如意,可是这种情况下武顺更加不敢说话,她不知道自己这样算不算欺君之罪?武顺没有妹妹的胆略和见识,她只是一个寻常的妇道人家,所以这时候武顺只是期盼李治要不赶紧走人,要不喝醉了赶紧躺下睡觉,自己也好蒙混过眼前的难题。

只不过事与愿违,武顺不知道什么是酒后乱性,什么是酒足饭饱思□□,李治刚刚在宴会上威风八面,现在来到蓬莱殿,看着躺在卧榻上的“武昭仪”,李治越来越有一展雄风的念头,尤其是他感觉着自己手下颤抖的温暖的武昭仪的身子,李治更醉了,之前是醉在酒里,现在是醉在色里,酒色不分家。

武顺没想到自己不但没等到李治的离去,反而等到了李治的男女之事,这时候武顺的脑子已经彻底的发蒙,什么都不知道该怎么做,她不知道自己该怎么拒绝李治,或者该不该拒绝,或者自己拒绝之后会不会被恼羞成怒的李治治罪,还有就是李治算是自己妹妹的男人,和妹妹的男人发生这种事,自己该如何自处,自己也不是皇帝的后宫妃嫔如果跟皇帝发生了这样的事又该怎么办?算得了什么?自己还是贺兰氏的家妇,虽然丈夫贺兰安石已经去世,自己守寡之妇,但和其他男人发生了这种事又该怎么办?

想到这里武顺就想推开已经要靠近自己的李治,可是李治酒醉之下身子死沉死沉的,那是武顺这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女子能推得动的,更别说武顺心中本就担惊害怕伤到李治,也就不敢用蛮力推开李治,这样一进一退之下武顺更是对李治无能为力。

武顺逼不得已只能小声的呼唤李治,“皇上,皇上,你醒醒。”她不敢大声喊叫,害怕这样的丑事闹大了影响到妹妹的声誉。

武顺希望用这样的方式能够叫醒李治,或者让李治清醒一下,停下现在的举动。

结果李治倒是听到了武顺的呼唤,倒是有一些反应,他睁着醉眼迷蒙的眼看着已经鬓发凌乱的武顺,发现今天的武昭仪与往日似乎有一些不同,于是喃喃道:“昭仪今天似乎格外的好看,与往日有一些特别啊。”

武顺想当然不同,因为压根就不是一个人,但李治能说这个话就别指望李治现在能分清她是谁了,还不等武顺腹诽完李治又挨了过来,武顺又是一阵手忙脚乱。

武顺对现在的李治无能为力,她有些难以描述自己现在的心情,从一开始的惊,到后来的忧,还有惧,只是似乎还有一点点喜,这时候的武顺还不知道自己心底的喜是从何而来,但这样的一丝喜让武顺对李治的抵抗并没有那么坚定,其实武顺抵抗的坚定不鉴定对这件事并不会产生多大的影响,因为她对这件事本就无能为力。

只是武顺还不知自己喜从何来,然后就是二人衣服被扔在了卧榻之下,人留在了卧榻之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神降(全息)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

经年烈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