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197章 顾命三臣各有不同 国公夫妇府中对论

第197章 顾命三臣各有不同 国公夫妇府中对论

此时的英国公府上,司空李绩大人自然是没有生病的,不但没有生病,反而还兴致勃勃在一堆书卷围绕的中间东看看西看看,然后把自己看好的东西做标记或者誊抄在面前的长卷上,再仔细看,长卷上写着《唐本草》的名字,李绩像是在编写一部医书。

李绩虽然以战功卓著闻名于世,还是武庙十哲之一,其实李绩还兼通医学,曾主持编撰了世界上最早的国家医典,就是现在他手中的《唐本草》。

李绩似乎完全不把眼下朝堂闹得沸沸扬扬的废后风波放在心上,不管是对长孙无忌还是皇帝李治,李绩大人总能清者自清,事不关己,然后忙自己的事,所以他总不参与监国大人的密议,褚遂良对他多有微词也是这个原因,现在李绩对皇帝还是给面子的,会找一个自己生病的借口,生病写医书,也说得过去。

倒是李绩的妇人满脸忧愁的坐在悠然自得的李绩大人不远处,她也看着自己的丈夫无可奈何。

李绩的妇人道:“大人,你明知道现在朝堂最重要的事就是皇后娘娘的废立之事,这么大的风波甚至百姓坊间都在讨论之中,怎么偏偏大人是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要知道大人可是位居中枢七相之一,别人求都求不来的资格,大人怎么可以连皇上紫宸殿的密议都借病不去参加呢?”

李绩道:“皇上废后之举看似是在商议废后,其实是在意图收回长孙监国手中的权力,皇相之争,这件事本就于我无关,我又何必淌这摊浑水,倒不如躲远一点,清闲又安全。”

李绩夫人道:“这也是妾身不懂大人的地方,且不说大人身为朝堂中枢七相之一,还是先帝临终三位顾命大臣之一,按理来说应该和长孙监国心心相系才对,大人却总不喜欢和长孙监国为伍,难道大人是认为长孙监国一直以来做的是错的吗?所以道不同不相为谋?”

李绩虽然是太宗皇帝为李治准备的三位顾命大臣之一,并且在李治即位后对李绩也是委以重用,但他在诸多事宜上的置身事外也是有目共睹的,这不只是很多人的疑惑,也是李绩夫人的疑惑。

李绩听了夫人的话暂且停下了手中的工作,不愿与长孙监国为伍?李绩感慨道:“这世间的事哪有那么多对错,有些事又怎么能用简单的对错来衡量?有的只不过是一时的权宜之计,就像长孙无忌这些年做的事,谁能说是对或者错呢?大家都是局中人,当局者迷,即使是长孙无忌自己恐怕也难以说清,我自然也难以说清,既然如此,我又哪来的资格说长孙无忌做的对与错?所谓不愿为伍一说又从何而来?道不同倒是可说。”

李绩夫人被自家丈夫一番话说的迷糊道:“大人,怎么会没有对与错呢?若是没有对错之说事情该怎么得到解决呢?就像是皇上想要废后之事,如若王皇后无错,皇上想要废后也是无从谈起,长孙监国自然不许,这不就是结果吗?总不能事情一直摆在眼前不解决吧?”

李绩道:“权力之争的确没有对错之分,人有好坏,事有对错,权力却没有,因为胜者为王败者为寇,王就是对,寇就是错,可是皇相之争谁胜谁负谁能知道呢?”

李绩夫人疑惑道:“既然早知有今日,先帝当初又何必诏命长孙无忌为监国呢?”

李绩道:“如果有万全之策,谁又会选择多此一举?所以我才说没有对错,只有一时的权宜之计。在先帝驾崩之时,当今皇上尚显稚嫩,再加上皇上的天赋的确差了些,所以先帝为了皇上能坐稳皇位也就为其准备了顾命大臣来保驾护航,在这当时就是先帝迫不得已的选择,就是一时的权宜之计,也就有了长孙无忌,褚遂良和我三人,也正得益于此皇上才能安然渡过几年前的宗室之争。”

夫人知道李绩说的是当初的高阳公主和荆王李元景之事,于是道:“大人,这不是很好吗?这说明你们作为顾命大臣名副其实。”

李绩摇头道:“非也,君臣之道就像这天下的阴阳之道,核心在于平衡,宗室和朝臣也应该平衡才对,现在却成了长孙无忌的一家独大,这就是失衡。”

夫人道:“大人所言妾身不敢苟同,长孙监国身为皇上之舅,为皇上拳拳之心也是日月可鉴,难道皇上对此还能视若无睹吗?那皇上不成了无视忠良吗?”

李绩道:“这就是君臣关系。君臣关系即微妙且复杂,却又不可言说,所以才说伴君如伴虎,夫人说监国对皇上有拳拳之心,可是这种话监国可以对皇上言说吗?就算说了皇上会信吗?宗室对皇上来说尚且是外人,更何况监国之外戚呢?皇位就像一座宝山,皇上需要提防任何想要窃取东西的人,谁都不可信,这就是皇上自称寡人的由来。而君权和相权之争更是由来已久,这天下是皇帝的天下,所以君重相轻、君主相辅才是道理,相重君轻则易皇权旁落,此为权相,眼下长孙无忌颇有群臣之首的地位,遍观朝堂,也难有可与之抗衡者,反而多唯他马首是瞻,这种情况下即使长孙无忌什么都不做都会是皇上的眼中钉,就像是先帝做天策上将时之于隐太子李建成,存在就是一种威胁。”

夫人喃喃道:“功高震主?”

李绩道:“是啊,功高震主,可这功不就是皇上给的吗?不然功从何来?结果却会成为自己的吹命符,难解,难解啊。”

夫人道:“可是大人,长孙监国难道不知道自己会功高震主吗?”

李绩道:“长孙无忌老谋深算,自然是知道的,这就需要说到顾命大臣三人的不同。长孙无忌是三顾命之首,也最得先帝信任,因为二人年少相识,起于微末之间,先帝更是娶了长孙无忌的妹妹为皇后,所以先帝和长孙无忌与其说是君臣不如说是情如兄弟,是比先帝亲兄弟还至亲至信之人,很多人不知道在当年太子李承乾谋反之后长孙无忌希望的即位之人是魏王李泰,而不是皇上,但就是因为先帝的原因,先帝希望当今圣上即位,长孙无忌也就毫不犹豫的改变了自己的想法,这是双方之间的彼此信任,虽然魏王李泰和皇上都是长孙无忌的外甥,但明眼之人都能看出魏王比皇上更优秀,更适合皇位,可是既然先帝做出了决定,长孙无忌都会无条件支持,包括先帝驾崩前的嘱托,长孙无忌都会竭尽全力的做到,既然让他监国,他就会不容许皇上犯一点错误。”

夫人问道:“长孙监国这是为何?”

李绩道:“我想长孙无忌现在的角色不只是皇上的臣子,还代替了曾经先帝的角色,他想要教导。”

夫人道:“这是什么意思?”

李绩道:“先帝知道皇上不是一个合适的皇帝的人选,所以一直在帝范教子,而在先帝驾崩后,教导皇上也就成了长孙无忌的事,也许长孙大人也是在“望子成龙”,希望皇上能够做一位优秀的皇上。”

夫人道:“什么是优秀?”

李绩道:“我也不知在长孙无忌眼中皇上如何为优秀,或许是类似魏王李泰那种?也有可能是像先帝那样。”

夫人惊讶道:“长孙监国想要把皇上教导成曾经魏王的模样?只因为,因为监国大人认为魏王是更适合皇位的人选?监国大人把皇上当成了曾经的魏王?或者长孙监国认为皇上有机会成为先帝那样的贤君?”

李绩道:“教导辅助皇上是先帝的遗命,也就成了长孙无忌的执念,是他对先帝的承诺,他会坚定的这么做,哪怕有时候会和皇上产生分歧,或许也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长孙无忌才会关心则乱,忽视了自己功高盖主的隐患,他却不知道有些事他越想抓紧反而越会被排斥,实际上从皇上想要对高句丽一战开始,那就是皇上对长孙无忌的反抗,长孙无忌却一直想压制皇上的反抗,这那里是能压制的住的呢?所以皇上哪怕在朝堂无将可用,也要赌上颜面殿外点将不惜用苏定方一战,好歹苏定方虽然声名不显,却是个有能力的将领,没有辜负皇上对他的重用,然后就是对突厥一战,再到武昭仪上位武贤妃,还有现在的废后之举,这都是皇上对长孙无忌的反抗,长孙无忌应该能认识到自己对皇上的教导要失败了,因为这已经偏离了长孙无忌的计划。”

夫人感慨道:“原来如此。”

夫人才知道自己对长孙无忌和皇上的认知是多么的浅薄,虽然李绩很多话都是猜测,但夫人相信自己丈夫猜测的能力。

夫人接着想到李绩提到的另外一人,同为顾命三大臣之一的褚遂良,于是好奇的问道:“大人刚刚还说顾命三大臣不同,现在妾身知晓长孙监国是想把皇上教导成一位他认为的优秀的皇帝,那么褚遂良褚大人呢?褚大人是何意?”

李绩道:“褚遂良?他是先帝的一位忠臣,只怕要可惜了。”

夫人道:“大人此言何意?既然褚大人是忠臣,又可惜什么?”

李绩摇头道:“我说了,他只是先帝的忠臣。褚遂良其人博学强识,素有才名,先帝曾评价褚遂良:‘褚遂良性耿直,有才学,竭尽所能忠诚于朕,若飞鸟依人,自加怜爱,立身之道,不可无学,遂良博学,深可重也。’此话褚遂良引以为傲,这也就有了小鸟依人的美谈,(典故,小鸟依人)。”

夫人点头道:“先帝善于用人用贤,小鸟依人的确为一时之美谈。”

李绩道:“夫人可知褚遂良如何看待当今圣上吗?”

夫人道:“妾身不知。”

李绩道:“先帝在弥留之际曾对顾命大臣有言道:“卿等忠烈,简在朕心。昔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朕之后事,一以委卿,太子仁孝,公辈所知,善辅导之。”又对彼时太子道:“国之大事,无忌、遂良在,汝勿忧天下”,夫人可知这是何意?”

夫人道:“先帝也知道太子仁孝,但做圣上的能力可能不足,所以以汉武寄霍光,刘备托诸葛为例。”

李绩道:“不错,所谓知子莫若父,先帝自然知晓太子能力的欠缺,不止先帝知晓,长孙无忌,褚遂良,何人又不知呢?褚遂良性耿直,更是对先帝此言深以为然,我听闻褚遂良私下有言:皇上执掌天下如小马驹拉大车,心有余而力不足,需要朝臣的辅佐。这非该臣子所言,所以褚遂良只是先帝的忠臣,而不是皇上的忠臣,他是奉先帝遗命辅佐皇上治理天下,可是常言道,一朝天子一朝臣,褚遂良却只做先帝的忠臣,言必称先帝如何如何,试问哪一个皇帝能接受这样的臣子?所以我才说褚遂良是一个好的忠臣,但他只是在做先帝的忠臣,如果他不改变的话,只怕最终的归宿会不尽如人意。”

李绩对褚遂良所言一语中的,这时候的李绩甚至还不知晓褚遂良在紫宸殿对李治的慷慨陈词,还不知道褚遂良“乞骸骨”后被如意针锋相对,不然会更加肯定李绩的想法。

夫人在李绩说完长孙无忌和褚遂良之后看向了自己的丈夫,顾命三臣,李绩也是其中之一,所以自己的丈夫对皇帝是什么看法呢?夫人就问了出来:“大人又是如何看待皇上呢?这是否与大人事事置身事外有关?”

李绩没有惊讶夫人的提问,现在他就是在解惑,李绩道:“长孙无忌和褚遂良虽然都是忠良之士,但他们都被先帝的存在蒙蔽了眼界,要知道先帝这样的明君并不是谁教导出来的,而是真正的天选之子,天下皇帝何其多,堪比先帝这样的能有几个?只有始皇帝和大汉武帝这样的人杰可以和先帝相提并论,有先帝这样的珠玉在前,谁能算得上优秀?所以他们对皇上的期待超过了本该的限度,他们觉得皇上差先帝多矣,我却觉得皇上内秀于心,不然怎么会想到用废后之事意图收回皇权呢?因此我难以苟同长孙无忌的观点,我认为他可以把皇上教导成更加优秀的自己,而不是和谁一样的优秀,不管这个优秀的人是魏王还是先帝,皇上的根本应该做自己,人做不了优秀的谁谁,只能做更优秀的自己,长孙无忌是在缘木求鱼,舍本逐末。至于褚遂良,成也忠臣败也忠臣,先帝已经驾崩,褚遂良就应该以侍奉新帝为主,先帝为辅,而不是奉先帝遗命为主,侍奉新帝为辅,主辅不分,这是先帝余威难消啊。”

夫人道:“所以大人以为该怎么做?”

李绩道:“即为辅政大臣,现在皇上已然可自行自立,那就应该还政于朝,将先帝三分的权柄归还与皇上,而不是掣肘与皇上。”

夫人知道李绩口中的三分权柄是当年先帝驾崩时在三位顾命大臣面前将皇权三分,长孙无忌一份,褚遂良一份,李绩一份,这样三位辅政大臣各自持有一份皇权。

夫人道:“既然如此,大人又怎么不去支持皇上呢?将大人手中的权柄归还皇上。”

李绩摇头道:“非不为也,是不能也,现在皇上并非长孙无忌的对手,我归还了权柄只怕会落在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手中,而不是皇上的手中。”

夫人才知道李绩的良苦用心。

夫人道:“大人,还有一事,不知大人怎么看?”

李绩道:“是废王立武之事吗?”

夫人点头道:“是啊,大人,废王立武,“废王”也就算了,可这“立武”是怎么可能的,妾身是怎么想都想不到当年孤苦伶仃无依无靠无家可归的武氏孤母和寡女是怎么能够走到今天这个地步的?将要染指皇后娘娘之位,要知道当年我们可是在武士彟亡故后和武氏退婚,主动毁了这一桩姻缘,因此思文还对我们这做爹娘的多有怨怼,早知如此,我们又何必多此一举呢?也不知道宫里的武贤妃娘娘心中是否还在埋怨此事。”

李绩无言一阵道:“在当年之后我曾经有幸见过武贤妃两次,一次是在先帝时的蝗灾事件中,当时我就看此女非同常人,当时废太子李承乾临阵脱逃,时年还是晋王的皇上更是稚嫩,她居然可以挽狂澜于既倒,解决了世家妄图凭借蝗灾引动民变的阴谋,这非是一般才能,第二次就是在先帝驾崩之时,她还称呼我一声世伯,时过境迁,没想到她居然能成了皇上的贤妃,甚至皇上愿意为了她废王立武,这我也很意外。”

夫人感慨道:“是啊,且不说其他的,也不知道这对我们是福是祸了。”

夫人话音刚落外面就传来了国公府管家的声音:“大人,门外有贤妃娘娘求见,不知大人何意?”

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李绩和夫人互相看了一眼,不知贤妃娘娘所来何意。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