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196章 武氏贤妃旧事重提 褚相遂良问心有愧

第196章 武氏贤妃旧事重提 褚相遂良问心有愧

后宫不得干政是任何正统王朝千年传下来的规矩,虽然历史上已经有吕雉、陆贞这些女人超出了这个界限,还有窦漪房这位堪称杰出的女性政治家也做过干政的事,但这不代表女性干政会被理性的看待,即使是一位再理性的古人也难以客观的看待这种情况,并且能眼睁睁的接受这件事情的发生,这就是长孙无忌等人现在的心态。

紫宸殿素来是皇帝和朝臣议事的军机要地,只要在这里就代表着事情需要密议,除了内侍监以外的其他内侍尚且需要远离,更遑论其他外人了,后宫妃嫔自然就在外人之列,何况现在议论的是皇后娘娘的废立之事,这更是议事中的重中之重,李治却允许一个女人,一个后妃,一个牵涉进皇后废立的武如意偷偷藏在这里偷听,这不是荒唐是什么?这样的荒唐甚至超出了长孙无忌等人的想象。

还有更荒唐的是武如意居然不知道自己应该藏好别让人发现,而是不知避讳遮掩的站了出来,还开口想要介入到中枢六相和皇上的议事之中!这算是开天下滑稽之先河了,几位老臣顿时被李治这样大失体统的举动震惊的说不出话来。

尤其现在的如意肚子里还“怀着”孩子,这种大腹便便的形象更具冲击力。

震惊之下褚遂良就是怒喝道:“放肆!皇上,紫宸殿是我大唐三代皇帝的军机要地,岂能让一个外人在闭门议事中偷听?这成何体统?皇上难道已经不明事理到这种地步吗?”

不待李治开口如意就冷笑道:“既然褚大人知道这紫宸殿是皇上议事的军机要地,那这里就不该是有人颠倒黑白、混淆是非、蝇营狗苟的地方,不然这大唐还真的会国之不国!”

如意一句颠倒黑白、混淆是非算是惹怒了一众老臣,他们在这里商议的事都是天下事,居然被人说成颠倒黑白?

韩瑗道:“武贤妃,你藏在这里偷听我等议事已经是皇上的失责,难道你还想在这里信口雌黄、搬弄是非吗?我大唐自立国以来还没有出现过像你这样胆大妄为的后宫妃嫔,你还不速速退去,不然就别怪我等动用大唐律令治罪与你。”

如意针锋相抵道:“贱婢有什么说错的地方吗?是,贱婢是出身低贱,是只是一个女人,但这紫宸殿的道理还有男女之分吗?诸位大人皆言紫宸殿是大唐皇上和朝臣议事的重地,但议事议的是什么?难道不是道理二字吗?怎么到了贱婢这里反而身份低贱,还是女人,难道诸位大人嘴里的道理是有男女之别吗?”

如意口口声声的道理就好像在指责几位老臣都是无理之人,他们现在就是在无理取闹,这谁受得了?

长孙无忌沉着脸道:“武贤妃有什么话可以明说,但如果你是在无端指责我等诸位老臣,那就别怪老臣无礼了,老臣就是拼着向皇上告老还乡也要追责贤妃,之后只能有你无我等,有我等无贤妃。”

长孙无忌这句话可真的吓坏了李治,眼下这种情况长孙无忌就是想和如意你死我活,两人只能留一个,李治没想到如意居然会这么大胆,胆敢这么指责几位老臣,这可是连李治都不敢做的事,偏偏如意就敢,就问李治怕不怕,原来如意昨天说的“皇上不能说的话臣婢来说,皇上不能担的骂名臣婢来担”居然是实话?

如意笑着道:“那好,那贱婢今天就和诸位大人关起门来说亮话,先接着刚刚贱婢说过的话,褚遂良大人刚刚对皇上说的话大义凛然,言之凿凿,那么先帝之言,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褚大人是否敢以自己为镜自照而扪心自问,是否能问心无愧?”

如意一个“问心无愧”反而把褚遂良问了一个犹豫,他是否敢保证自己问心无愧?只得说老臣不知武贤妃所言何意?

如意接着笑着道:“既然褚大人还不知,那贱婢就告知褚大人,毕竟不知者无罪。不知褚大人是否还记着贱婢那可怜的女儿,就是贱婢还在襁褓中就被害了性命的安思定公主,现在说这些可能算是旧事重提。贱婢还记着当时安定被害时褚大人对贱婢说过的话,褚大人说杀人需要动机,刘贤妃的杀人动机是因为贱婢之子觊觎太子之位最终引得刘贤妃报复所以才有了害人之举,当时贱婢虽有疑惑,但褚大人却告知贱婢莫要无理取闹扰乱后宫,最终褚大人也就这样结了案。可是现在看来凶手明明是已经入狱的萧淑妃,哦,这也是出自褚大人以及诸位大人的断案,可是既然如此结果那也就说明安定被害是一件冤案,是褚大人办下的冤案,那么就是褚大人冤死了皇上的刘贤妃娘娘,不知褚大人怎么看这件事?且不说被冤死之人是皇上的贤妃娘娘,哪怕只是一位寻常的百姓被冤致死,褚大人就能扪心自问、问心无愧吗?所以贱婢不明白的是事情已经发生了这么长时间,褚大人是如何依旧能够大义凛然的站在紫宸殿?难道现在的紫宸殿已经不是讲道理的地方了吗?还是说褚大人明知道自己办下了冤案却依旧装作不知?不知者无罪吗?那褚大人这算不算事同欺君?欺君之罪,皇上,何不擒下此僚?”

说到最后如意脸上的笑早就成了满眼的恨,她恨褚遂良,恨褚遂良当年在自己的女儿被害时褚遂良不说找到真凶还自己公道,反而还道貌岸然的帮王皇后遮掩,反而还指责自己进宫之名不正,为了维持后宫的大局自己就是那个可以牺牲的人,这是如意的恨,于是当年的伯乐和千里马就反目成仇,现在如意这是在复仇。

当然如意也并不是鲁莽行事,她知道李治并不想和长孙无忌彻底闹翻,所以她并没有说出王皇后自己招认她才是这一切的幕后凶手,直接追究王皇后的罪责,这样就会把长孙无忌也牵扯进去,李治现在还没有和长孙无忌短兵相接的能力,所以如意巧妙的借着一个人的名义只牵扯了褚遂良一人,那就是刘贤妃。

长孙无忌等人没想到如意会提起刘贤妃这个名字,因为这个可怜的女人早已经被大家遗忘。刘贤妃身份起初只是教导李治房事的宫女,能为李治生下一位皇子已经算是得天之幸,而她的儿子李忠能成为太子更是天幸中的天幸,但她的儿子是皇后娘娘的养子,这个可怜的女人只是母凭子贵得到了贤妃娘娘的位子,却依旧不入大家的眼,在这些大人们眼里她依旧卑微,已经被习惯性忽视,哪怕她被冤枉致死,她依旧是那个不起眼的宫女,有多少时候如意都在刘氏眼中看到了自己,她们一样出身低贱,一样都是从宫女做起,一样的卑微,但如意看着哪怕到死都不敢反抗的刘贤妃她不甘心,这些老臣可以牺牲刘贤妃来掩盖王皇后,可以无视自己的女儿被害,如意要反抗,要复仇,所以她不会做第二个刘贤妃,现在刘贤妃就成了她反抗的武器,这也是如意口口声声称呼自己为贱婢的原因,这是来自两位贱婢的呐喊。

千里之堤溃于蚁穴,长孙无忌等人可以忘记刘贤妃这个卑微的女人的存在,却无法忽视刘贤妃存在过的事实,所以褚遂良冤死刘贤妃这件事也就是事实,贤妃其人虽然卑微,但贤妃这个称呼依然是皇帝的四大妃之一,不能轻视。

既然如此,那褚遂良又何德何能继续站在这紫宸殿里议事?难道真的如武贤妃所言紫宸殿是颠倒黑白、玩弄是非、不讲道理的地方吗?冤杀了皇帝的一位贤妃娘娘就能这么无动于衷?长孙无忌做不出这样的事,视清名为名声的褚遂良也做不出不敢承认的事,他也不可能牵连出长孙无忌等人,只能一人承担责任,所以杀人偿命,褚遂良冤死了皇上的刘贤妃,那他至少也是同罪。

于是褚遂良伏地扣头道:“皇上,武贤妃说得对,臣在安思定公主被害一事上的确有苟且之心,所以老臣德不配位,不配继续留在紫宸殿内议事,不配为吏部尚书之职,臣请皇上治罪,还刘贤妃娘娘公道。”

长孙无忌见形势危急,他可不想这时候褚遂良被治罪,眼下正是废后与否的关键时刻,褚遂良不能出事,于是赶紧道:“皇上,褚大人乃先帝御命辅政大臣,虽有罪但不可加刑。”

事情到了这里长孙无忌也不知道该如何惨淡收场,本以为他们靠着韩瑗、来济和褚遂良的三剂猛药就能逼迫李治改变主意,没想到场内还躲着个武贤妃,这个胆大妄为的女人直接站出来就指责褚遂良站在紫宸殿里的资格,并且还被她指控成功,褚遂良当年之事难辞其咎,扪心自问心中有愧,为了自己长久以来的清名只能自请罪责。

所以今天一役长孙无忌等人自以为胜券在握,没想到被如意硬生生的挽回了局面,还折损了褚遂良这一员大将,这么看来算是两败俱伤,这就是合则两利,分则两败。

另外一边,李治虽然在如意的“敢作敢为”之下挽回了些许局面,可是这对废后之事无益,即使针对了褚遂良也没有改变老臣们抵抗废后的立场,并且怎么处置褚遂良也是一个麻烦,总不能真的让褚遂良为刘贤妃偿命吧。

这一次的议事继续以失败收场,但李治已经不是完全没有还手的能力,只是废后之事进行到这一步,双方各自的立场都已经明确,如果没有新的改变,那只会是谁也说服不了谁的结果,这个结果老臣可以接受,李治却不能接受,因为老臣们求的就是不变,李治是在求变,这是李治和如意的难题,不是长孙无忌的,长孙无忌只要不乱阵脚即可。

各自散场之后老臣们离开了紫宸殿,李治和如意却没有离开,今天是李治少有的在老臣们面前扬眉吐气的时候,这么看来带如意来这里还真的没来错。

如意也是在发愣,她没想到自己有一天可以像一个男人一样在紫宸殿和大臣们强辩,她之前在做先帝侍书的时候见过太宗皇帝和朝臣这样的场面,只是当时坐在龙椅上的太宗皇帝面对的多半是自己的老师魏征,如意却没有亲身参与过,现在真是有不一样的体会。

李治叫醒了还在发呆的如意问道:“武贤妃,废后之事发展到现在算是陷入了僵局,老臣们虽然拿我们没有办法,但我们也是无路可走,难不成朕真的要和他们闹到鱼死网破两败俱伤的境地吗?”

废后三策的下策永远是李治不想走的一条路,如意也明白这么做的难度。

如意没有回复李治的询问,而是看着一张空的胡凳道:“那是谁的坐席?”

李治看着胡凳,这是皇帝为体恤议事的老臣们年事已高难以久站准备的胡凳,中枢七相七人,所以内侍们就准备了七张胡凳,只是今天有一人因病未至,所以空出一张胡凳,如意问的就是这一人是谁。

李治道:“是司空李绩,他兼任兵部尚书,为中枢七相之一,也是先帝顾命大臣之一,这你是知道的,父皇驾崩当晚你应该在翠微宫含风殿外见到过他,不止这一次,后来在我们视察蝗灾时当时的并州都督也是他,你也见过他。”

如意才想起了李绩这个人,自己当年不只见过李绩,还在含风殿外和李绩说过话,在视察蝗灾时一样如此,因为武家和李绩家是有渊源的,只是时过境迁,这些渊源已经不为人所知,但现在李绩的出现却让如意心中一动,或许这会是自己的突破口?只是不知道李绩有没有这样的能力。

如意问道:“皇上可知李绩大人其人?”

李治不解如意为何问起李绩,但还是回道:“李绩实为李绩将军,本名为徐世绩,早年投靠父皇后东征西战为我大唐立下赫赫战功才被父皇赏赐李姓,是我朝内少有能和李靖大将军齐名的武将人才,其人喜好低调行事才声名不显,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会被父皇选定为朕的辅政大臣之一,只是在朕即位后李绩将军行事愈加低调,很难见他抛头露面了,哪怕是和监国一派也是保持距离,朕想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他才因病缺席了今天的议事,说是有疾,只怕他是想置身事外了。”

如意闻言若有所思道:“皇上以为如果有李绩大人站出来支持皇上,废后之事是否可行?”

李治被如意的想法吓了一跳,李绩站出来支持自己?李绩平时连长孙无忌的脸子都不给,难道会因为如意一句话就站出来支持自己?可是李治一想,如果李绩真的站出来支持自己废后?那?李治道:“李绩将军和监国、褚遂良同为先帝顾命大臣之一,现在褚遂良德不配位,也就是李绩将军和监国唯二之人,朕如果有李绩将军支持,那就是和监国并驾齐驱,废后之事必定有转机,贤妃你以为呢?”

如意道:“臣婢以为皇上的想法是对的。”

李治忧愁道:“这些年李绩虽为中枢七相之一,却无欲无求,朕怕只怕李绩将军并无参政之心,所以哪怕有朕说动恐怕也难以说服他,贤妃你可有办法?”

如意道:“无欲则刚并不代表无懈可击,人生在世谁还不经历一点亏欠?臣婢家里正好和李绩将军家中有旧,算是李绩将军欠我武氏的一个人情,这也是当年李绩将军认识臣婢的原因,现在陛下遇到难事,臣婢愿意求到李绩将军门前一试,万一李绩将军念及旧情,那也正好为陛下所用,总好过眼下一片僵局。”

李治闻言虽然不知道武氏能和李绩家有什么渊源,但贤妃能把话说到李绩门前已是不易,万一呢?不是万一,是万二,李治不会忘了杨淑妃和燕德妃就是被贤妃说动,这才有了现在的局面,不然自己才是寸步难行,于是李治道:“善,那朕就静待贤妃的好消息!”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别那么野

春日陷落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