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209章 皇后娘娘高枕有忧 长孙德妃二分天下

第209章 皇后娘娘高枕有忧 长孙德妃二分天下

不同的人出于各自不同的立场对于同一件事情总会有不同的看法,比如武皇后的《外戚诫》。

从李绩夫妇看来,这件事就是皇上项庄舞剑意在沛公,虽然上表《外戚诫》的是武皇后,但皇上的本意必定剑指监国长孙无忌。

而在李治看来,他为什么这么做?难道李治不认同自己的舅舅?还是真的因为李治受长孙无忌掣肘久已,所以想要摆脱长孙无忌的掌控?李治曾经私下对武皇后有言,先帝说以史为鉴,外戚干政很少有好的结局,摆在眼前的就是大隋,隋文帝杨坚的江山是怎么来的?杨坚这个北周皇后的父亲是怎么由外戚成为大隋的皇帝的?

从武家兄弟来看,这是武皇后还在嫉恨武家多年前的所为,所以才刻意的针对本该被奖赏的武家,甚至把本属于武家的武士彟的国公位都“暂时搁置”。

从武母杨氏来看,武皇后这么做就是因为自己新上位,资质尚浅,立足未稳所以需要韬光养晦,示之以弱。

这就是人们从不同角度看到一件事的不同结果,而这些结果不能说是错,也不能说是对,也有可能都对,只是答案只有提出《外戚诫》的武皇后自己知道。

审时度势?韬光养晦?收买人心?夫唱妇随?有仇必报?为什么不是都可以呢?拿自己本就不喜欢的武家兄弟做自己的形象工程,哪怕只有这一点武皇后都会愿意,武皇后不是一个睚眦必报之人,但也从来不是以德报怨的圣人,在她心里武家兄弟罪责难逃,何况还有更多的利处,这就是武皇后的想法。

没人能知道长孙无忌在面对《外戚诫》时的想法,长孙无忌还是一如既往的沉着冷静面不改色,似乎《外戚诫》于他而言是事不关己,但后宫已经有人怒不可遏,长孙德妃,在听到武皇后上表《外戚诫》之后,德妃一阵狂怒,现在后宫一品大妃就两人,武皇后和自己德妃,武家小门小户有个屁的外戚干政,所以武皇后此举必定是在隐喻自己,于是德妃就怒了,武皇后这是扳倒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不满足,现在把矛头对准自己了?

长孙德妃可以说是李治后宫最特殊的女人,她出身长孙氏,所以她可以地位超然,目中无人,即使她不介入后宫的明争暗斗也没人敢招惹她,并且德妃进宫的原因是王皇后多年不孕,所以德妃进宫说白了就是为了对王皇后取而代之,这是很多人都心知肚明的事,德妃一直以来也是这么想的,王皇后也是这么想的,所以王皇后一直也对德妃退让三分,可以说皇后之位就是德妃自以为的囊中之物,只待德妃怀孕这件事就会理所当然。

可惜长孙无忌对王皇后失去掌控,反而被王皇后算计意图李治和长孙无忌自相残杀,这样也就有了王皇后谋害李弘之事,紧接着就是李治废后之事,德妃只能眼睁睁的看着皇后之位距离自己渐行渐远,德妃惶恐,并且她也从王皇后那里知道了自己长久以来没有怀孕居然是李治的所作所为,长孙德妃为此特意写信告知长孙无忌,结果长孙无忌的回复没有等到,却等到了武皇后的《外戚诫》,这时候德妃才明白了自己为什么没有等到长孙无忌的回信,原来是在朝堂被皇上针对了,无暇他顾,所以《外戚诫》就是武皇后对自己的阴谋。

这时候的德妃实际上是有些被仇恨冲昏了头脑,长孙无忌的确是外戚,却不是她的外戚,而是后宫另一个女人的外戚,长孙皇后,不是她长孙德妃,但这不是德妃考虑的事,从她知道自己不能怀孕是李治所为之后,这就是德妃心中的不平事。

德妃是骄傲的,她的出身也足够让她骄傲,长孙氏,有监国长孙无忌在朝,长孙氏的任何一个人都值得骄傲,这样的骄傲可以让德妃看不起曾经的王皇后,可以让德妃不屑于参与后宫的任何苟且,在安思定公主被害的时候德妃可以当做无事发生,在李弘被害的时候德妃也可以置身事外,武如意这个女人也从来没有入过德妃的法眼,所以不管如意是否被害,是否可怜,德妃都可以不放在眼里。

这就是实力,一力可以降十会,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可以无视任何阴谋诡计,后宫女人的那些阴谋诡计,争宠夺爱,在德妃眼里都是笑话,包括王皇后、萧淑妃,以及武皇后,就像是一个大人看着小孩子们在争抢一个不属于她们的东西。

可偏偏就是这个女人,德妃从来都没有放在眼里的女人,在德妃看不起的角落一步一步扳倒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还抢走了德妃的皇后之位,这让德妃的骄傲变成了蒙羞,现在这个女人还不知足的把手伸向了自己,所以武皇后这是想对后宫赶尽杀绝?还是以为自己是王皇后、萧淑妃那样的废物,自己可以看不起后宫的那些蝇营狗苟,但不代表自己不会,现在德妃想要斩断武皇后伸向自己的手,给武皇后一个教训,虽然还没有收到长孙无忌的回信,但德妃认为仅凭自己这件事就可以手拿把掐。

德妃要告诉武皇后一个事实,皇后也不一定是后宫最有权势的人,就像皇帝不会总是这天下权势最大的人一样,有时候皇后也要看妃嫔的脸色才行,就像是王皇后,这就是现实,武皇后要学会像王皇后一样懂事!

武皇后还不知道自己新上位就已经有了长孙德妃这一尊大敌。

按照后宫的惯例,后妃们每隔三日都需要到皇后娘娘的寝宫见安,类似于前朝的朝会,虽然后宫没有前朝的许多事,但这也是后宫的规矩,尤其是现在武皇后新上位,之前因为废后引起的风波现在也平淡下来,宫里的规矩也就开始外甥打灯笼——照旧,武皇后也安排自己的尚宫去通知后妃们知晓此事:两日之后,皇后娘娘处恢复见安之事。

这本来不是一件大事,只是依照旧例而行,所以很多后妃听到这个消息也就没有意外,变了的只是皇后娘娘,不是她们,所以以前怎么见安现在还怎么见安就行了,不同的是这是武皇后荣登皇后之位后的大家第一次见安,大家少不得还要为新皇后娘娘准备一些见面礼。

可是武皇后千不该万不该得罪了后宫硕果仅存的一位大妃长孙德妃,所以这第一次见安的事就成了长孙德妃的机会。

在后宫的妃嫔们得到皇后娘娘见安的消息后不久,大家又得到了一个消息,长孙德妃娘娘召集后宫所有妃嫔相见,不是两日后,而是明天,希望后宫的各位娘娘千万莫要“缺席”。

长孙德妃这一下把后宫的妃嫔搞得就像丈二的和尚摸不着头脑,“德妃娘娘这是想要干什么?”这是所有人的疑问。

要知道长孙德妃自打进宫后可是一直眼高于顶,完全看不上后宫的其他妃嫔,大家也都理解,毕竟德妃娘娘出身长孙监国的长孙氏,地位超然,进宫的目的很多人也明白,就是冲着皇后之位来的,所以德妃看不起人很正常,就算如此大家也要使劲巴结着她,即使德妃这样容易被人腹诽,甚至武皇后做了皇后让德妃竹篮打水一场空也有人幸灾乐祸,但这都是私下里的事,摆在明处现在长孙监国依旧是监国,德妃依旧是德妃,大家可不敢得罪德妃。

只是眼看着德妃娘娘召集大家相见的消息,所有人都感觉出了其中和武皇后较劲的意思,不然为什么时间要比武皇后见安不早不晚只早一天?以前王皇后在位的时候德妃娘娘可没有这么干过,那时候的德妃娘娘甚至不屑于干这种事,因为当时德妃认为皇后之位于她就是迟早之事,现在就这么火急火燎的干太小家子气,不符合一位未来皇后娘娘的气度,她要什么权利都要名正言顺。

现在德妃这是故意这么干,把自己争权夺利的心思摆在了明处,后妃们在向皇后娘娘见安之前要先见自己,她依旧不屑于偷偷摸摸,德妃就是要明确的告诉武皇后,你可以是皇后,但只有皇后的名,没有皇后的实,皇后之位,徒有虚名,徒有其表,我德妃虽然没有皇后之名,但后宫是个讲究权势的地方,我就要站在你的前面,看谁敢不从。

德妃不知道她这一下可把后妃们逼疯了,德妃娘娘这么做就是让她们选边站,是选择长孙德妃,还是选择武皇后?这算不算是神仙打架凡人遭殃?你皇后娘娘和德妃娘娘争这个颜面,受苦的却是她们这些下面的妃嫔,想要不得罪德妃娘娘那就必须要去德妃娘娘那里见安,不怕得罪德妃娘娘那就不用去德妃娘娘那里,毕竟德妃娘娘见安要比皇后娘娘那里早一天,德妃是后妃们迈不过去的槛。

这就是后宫,有些事你惹不起,但你也躲不起,大家都知道德妃娘娘不好惹,所以不敢得罪,现在就不是你敢不敢惹的问题了,甚至是你敢不敢躲的问题,德妃娘娘送出的橄榄枝看谁敢不接。

答案很显然,这时候的长孙监国依旧名声在外,大家对德妃娘娘依旧得罪不起,既然德妃娘娘相召,那大家只能乖乖“不敢不从”,至于第二天见安皇后娘娘的事,该见见,皇后娘娘若是有意见那就去找德妃娘娘,希望别牵连到她们这些“下妃”身上。

实际上,后宫的很多妃嫔倒也不见得害怕武皇后,大家都是出身世家名门,却被一个出身小门小户的武氏骑到了头上,甚至这个武皇后以前只是跟在王皇后身后的一个侍婢,她见了大家都是要行礼的,所以很多妃嫔心中早就对这个“下贱的婢女”有了怨言,只是因为武皇后现在有皇后凤印在手,大家虽然看不起武皇后这个人,但皇后之位还是有几分威严的。

现在好了,有德妃站出来和武皇后对着干正好,大家正好看热闹不嫌事大,所以早一天去“见安”德妃皇后说是“不敢不从”,实际上有几分“半推半就”后宫的妃嫔们自己心里知道,她们巴不得长孙德妃能让这个武皇后颜面扫地,顺便看看新皇后知道德妃所作所为后能气急败坏到什么程度。

“你是皇后,我们惹不起你,但有人能惹得起,这是妃嫔们的心思”。

德妃正大光明的做这件事就不怕武皇后知道,所以只是一会的时间武皇后就知道德妃要在自己见安后宫妃嫔的前一天召集妃嫔相见,这么一个巧合的时间,其中用意不言而喻。

这时候杨氏和武顺都在武皇后的蓬莱殿,在武皇后做了皇后娘娘之后,并没有离开相比于自己皇后身份略显“逼仄”的蓬莱殿,要知道这还是李治册封她为武昭仪的时候才修建的寝殿,还是当初王皇后“大度”,从自己的皇后凤仪宫分割出来的一小部分,当时王皇后是想一直把如意留在身边,防止如意脱离她的控制,没想到如意有一天会“鸠占鹊巢,取而代之”,把她从皇后的凤仪宫赶出去,这算不算宿命?蓬莱殿以前是凤仪宫的一部分,现在就成了新皇后的寝宫,分走了皇后的气运?玄之又玄啊。

按照大唐规制,在武皇后成为皇后娘娘以后,昭仪时的蓬莱殿很明显就配不上皇后娘娘的身份,如果武皇后愿意,她现在就可以迁入武皇后的凤仪宫,真正的做到凤仪天下,可是武皇后还是没有要求更换,还有一点,按照唐朝规定,皇后应该穿十三个褶的裙子,武皇后却只穿七个褶子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皇帝李治推崇节俭,所以不管是宫阁还是衣着,武皇后都是在“谨遵皇命”。

不过也有小道消息说是武皇后觉得王皇后晦气,还对李弘施加过巫蛊之术,连带着就不喜欢王皇后的凤仪宫,因此对王皇后的凤仪宫就敬而远之。

所以现在杨氏和武顺还是熟门熟路的来蓬莱殿看望武皇后,说是看望,实则也是为女儿(妹妹)出谋划策。

武顺的怀里还抱着武皇后的幼子李贤,武顺听到德妃先于皇后召集后宫众妃的消息道:“这不合规矩!”

武皇后道:“规矩在权势面前算得了什么?”

杨氏道:“德妃这是心怀叵测。”

武皇后道:“德妃的心思只怕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可知道了又能如何?”

杨氏和武顺尽皆无言,良久杨氏道:“如意啊,你既然明白德妃的心思,那你想要怎么办?”

武皇后道:“还能怎么办?德妃所仪仗者,长孙无忌,皇上都拿长孙无忌没有办法,我们能拿德妃有什么办法,娘这是在明知故问了。”

杨氏明白这个道理,她的问也只是无可奈何。

武顺不甘心道:“难道我们就眼睁睁的看着德妃肆意妄为吗?”

武皇后道:“随她去吧,只要我执掌凤印一天,德妃在后宫就是无根之木,我与她争斗是以己之短对其所长,反倒落入了下成,一旦斗的后宫不稳就是我这个新上位的皇后娘娘的不称职了。”

到了第二天,后宫的所有妃嫔基本上都齐聚在了德妃娘娘的宫殿,果真是没人敢驳了德妃的面子。

并且在妃嫔们来的时候都还额外准备好了礼物,就像是对待明天的“皇后娘娘见安”一样对待德妃娘娘,德妃似是巧合间也为每一位前来的妃嫔准备好了回礼,一切就是宾至如归。

席间德妃也不顾自己自己身份的和诸多妃嫔言笑晏晏,大家也不管德妃娘娘以前为什么没有这么好说话,现在反而平易近人,德妃还貌似不经意的提了一句“平日里皇上十日里有九日夜宿在皇后宫里,大家都是来为皇上开枝散叶,生儿育女来的,就靠现在这样什么时候能开枝散叶?”

德妃一句话说到了妃嫔们的心里,后宫妃嫔有孩子和没孩子是绝对不一样的,比如在皇帝驾崩后,有孩子的妃嫔可以去投身自己的孩子,没有孩子的就要去感业寺做皇帝的未亡人等死,所以孩子是后宫女人们的心病。

在德妃说出之后很多人纷纷表示皇后娘娘应该像德妃娘娘这么想,不能总是霸占着皇上,也要念及大家没有功劳也有苦劳,多劝说皇上雨露均沾,多为皇上生儿育女,这才是“称职”的皇后,不然难以服众。

德妃也点头称是。

她知道后宫的妃嫔们本就对武皇后有不满,现在有她带头,武皇后会知道什么叫一呼百应,什么叫众望所归。

李治也不知道自己的后院又开始起火,以前的王皇后,萧淑妃,武贤妃三国争霸,成了现在的武皇后,长孙德妃二分天下。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反派渣攻再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