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著名小品艺术家“白云”曾经说过一句话,做女人难,做名老女人更难,现在武皇后心中就是同样的一句话:做身为皇后的女人更难。
朝臣可以是皇帝的臣子,也可能是皇帝的敌人,后妃也一样,她们可以是皇后的臣妾,也可能会是皇后的敌人。
武皇后现在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局面,她没想到后宫的妃嫔们会跟着德妃一起来逼宫自己,并且逼宫的理由还堂而皇之:为了皇帝开枝散叶,生儿育女,这的确是皇后的责任,所以说做皇后不容易呢。
做妃嫔你可以独自霸占着皇帝,这叫独宠,但做了皇后就不行,你要贴心的告诉皇帝要雨露均沾,要想着后宫的其他妃嫔,要学会给皇帝找女人,这些都要自愿,不能嫉妒,妒忌的女人不配做皇后。
就像当初的王皇后,萧淑妃可以仗着李治的独宠恃宠而骄,王皇后却不能嫉妒,因为萧淑妃已经为李治生儿育女,王皇后不但不能嫉妒萧淑妃,相反还要奖赏她,这就是她作为皇后的“贤德,贤惠”,哪怕王皇后知道萧淑妃想要谋夺她的皇后之位,王皇后也不敢明目张胆的与萧淑妃为敌,因为皇后之位不允许她这么做,不然掉份,是自贱身份,这也是王皇后把身在感业寺的武如意接进宫的原因,武如意可以和萧淑妃争斗。
还有就是人人都称赞长孙皇后千古贤后,长孙皇后不但要劝说太宗皇帝雨露均沾,维持后宫妃嫔之间的稳定,还把那些身份低微妃嫔生的皇子公主养在身边,就是想给这些皇子公主一个体面,对这些妃嫔也都是照顾有加,即给皇帝找女人,还给皇帝养孩子,试问这样的长孙皇后如何不贤惠?
现在这种事轮到了武皇后,就问你武皇后是想做一个贤惠的皇后,还是不贤惠的皇后,且不说有长孙皇后珠玉在前,就算是王皇后也是不久前的事,大家还记忆犹新,如果你这个新皇后做的还不如王皇后,那你凭什么有资格做皇后?这是德妃能够逼宫武皇后的原因,也是武皇后自己知道应该韬光养晦的原因,现在不知道有多少人盯着她犯错呢,尤其是长孙德妃这只猛虎,武皇后不得不慎思。
这也是她面对德妃联合妃嫔们的逼宫选择将计就计的原因,她没办法兵来将挡,针锋相对,只能以退为进,将计就计。
不过将计就计也有将计就计的好处。
在这一次的皇后娘娘“见安”之后,武皇后主动表示自己愿意和德妃娘娘共治后宫的消息很快就传了出去,那长孙德妃联合后宫众多妃嫔逼宫皇后的事也就瞒不住,其中因果一目了然:就算没有这一次的逼宫,武皇后一样会邀请德妃共治后宫,甚至并驾齐驱的位子事前也已经准备好,这样说来的话武皇后本来就有“共治后宫”的本意,倒是长孙德妃心思难测,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有点恩将仇报的意思,这让德妃有些颜面难堪。
这一次事后,在后宫中甚至有了东西两位皇后娘娘的说法,东皇后自然是东宫太子的母亲,后宫名声言顺的武皇后,西皇后则是无冕之王长孙德妃,诸妃嫔私下都是这样议论纷纷的。
在其他地方则是另一种说法,朝堂有长孙无忌“监国”,后宫有长孙德妃“共治”,这还真是“内外兼修”啊!不知道有多少朝臣羡慕嫉妒恨,谁说长孙监国在“废后”事件中输了?难道不应该是长孙监国老谋深算早就准备好了长孙德妃?看似输了,实则没输,毕竟“西皇后”之名不是虚名。
面对“西皇后”之名外人都是在羡慕,“西皇后”本人德妃却是在生气,因为这个“西皇后”不是她自己要的,而是武皇后将计就计强塞给她的,也许现在的结果是好的,但德妃知道自己是被武皇后算计了。
武皇后此举大家都说是皇后娘娘“大度”,所以武皇后大度自己就是“小心眼”呗?“小心眼”可不是什么好名字,德妃一直维持自己出身长孙家,地位超然的气度,现在却被算计成“小心眼”,试问谁能高兴?
所以从此之后的每三日皇后处例行“见安”德妃再也没有去过,方正自己是武皇后亲口说出“共治”,见什么安?正好“顺其自然”的不去,省的看武皇后的脸色,什么“共治”?为什么不可以是自己“先治”?德妃在自己的馆阁中一样能知道后宫所有事,现在正好有了武皇后的将计就计,德妃也就顺水推舟计,继续保持在武皇后见安诸妃的前一天来德妃这里“见安”的习惯,以此成例。
不止如此,德妃对武皇后劝谏皇上“雨露均沾”的事依旧暗中指使,她可以不去见安武皇后,但诸妃在见安武皇后之前都会先来见她,德妃自然能知道武皇后对“雨露均沾”之事是不是只说不做,还是说到做到。
如果是只说不做德妃说不得还要亲自到武皇后面前兴师问罪,还有一个原因是武皇后做了,劝谏了皇上要“雨露均沾”,皇上为什么没有来找过自己?这才是德妃的本意,现在皇上后宫可谓无人,一旦武皇后确实劝谏,皇上最先来的就应该是她这里,德妃却一直没有等到。
事实上这一段时间李治真的“雨露均沾”了,只是没有沾到德妃这里,德妃也不想想,既然是武皇后劝谏李治,德妃这样联合诸妃逼宫她,武皇后怎么可能在李治面前说德妃的好话,所以在劝谏李治“雨露均沾”的时候,武皇后貌似不经意间提到了徐婕妤,多说了徐婕妤几句好话,还说起了当初安思定公主被王皇后巫蛊之术谋害的时候,所有后妃都无动于衷,只有徐婕妤不顾王皇后的压力前去请御医过来,这样武皇后也算是知恩图报。
还有李治的原因,李治在朝堂被长孙无忌压制,后宫又来了一个长孙德妃,后宫之事也都是因德妃而起,闹出了一个东皇后和西皇后的闹剧,李治不追究德妃的逾礼已经是顾忌到长孙无忌的颜面,还怎么可能去“雨露均沾”德妃?李治又不是“贱骨头”,所以李治可以雨露均沾,德妃除外。
于是在诸妃“见安”德妃娘娘的时候,德妃问起了皇上是否“雨露均沾”的事,几位后妃喜笑颜开的站了出来感谢德妃娘娘的大恩,这都是承恩李治雨露的后妃,其中以徐婕妤为最,最近一段时间李治以见她次数最多。
德妃看着站出来的三四人面色难看,所以皇上这是越过了她这个德妃直接去见了这些下妃?这倒是“雨露均沾”了,可就是没有沾到自己?虽然德妃已经知道就算是被李治“沾了”也不可能怀孕,但李治不来就是对自己的无视,那她这个德妃还算什么?“西皇后”之名不就是个笑话?
只是德妃现在只能面色难看,“雨露均沾”是她的提议,联合诸妃逼宫武皇后大家也跟着她一起做了,武皇后也劝谏皇上了,后妃也开始有人“承恩”了,现在事情发展一切顺利,德妃总不能因为自己没有被皇上雨露均沾就嫉妒被沾到的后妃,不然德妃还称什么“西皇后”?不能出力是大家,有人得利你西皇后就不高兴吧?难不成你只是把大家当枪使?德妃不能这么做。
所以德妃只能勉强笑着点头看着喜笑颜开的几人,其他没有被皇上“承恩雨露”的后妃则是羡慕的看着这三四人,满心希望下一个被皇上宠幸人就是自己。
第二天的皇后娘娘处见安,没有了德妃在这里,大家对武皇后也就恭恭敬敬,尤其是在知道已经有人被皇上恩宠的时候,现在谁都想要皇后替自己在皇上面前美言几句,这样自己被宠幸的可能性不就更大一些?这也算是武皇后的美人计,用皇上临幸的机会拉拢后妃。
后妃们还是实际的,跟着德妃逼宫不就图一个怀孕的机会吗?现在这个机会几乎就在武皇后的手里,大家知道孰轻孰重,现在德妃不在这里,也就没必要和皇后娘娘对着干,进宫这么多年诸妃也许不受宠,但见风使舵,曲意逢迎还是学会的。
见安之后诸妃离去,徐婕妤却是主动留了下来,皇上最近几次恩宠她,徐婕妤不是傻子,她知道这背后是谁的作用,除了眼前的皇后娘娘其他人没可能,徐婕妤也知道皇后娘娘算是和自己有旧,也就是安思定公主被害时自己帮助过她,但更主要的原因恐怕是自己姐姐徐慧的原因,自己的姐姐和武皇后才是挚友。
徐婕妤从来不敢想象当初的武昭仪有朝一日会成为后宫的皇后娘娘,要知道王皇后并不是无用之辈,徐婕妤也不知道当初自己的一个好心之举会有现在的回报,虽然她没有挽救安思定公主的性命,但至少在武皇后这里种下了善因,所以这是善因得善果。
徐婕妤也识趣,武皇后懂得知恩图报,徐婕妤不能不懂投桃报李,她此时也就留下来示好皇后娘娘。
武皇后自然也明白徐婕妤的单独留下来的意思,其实武皇后对徐婕妤的提携即是知恩图报,也是不得已为之,在外是德妃以皇后的责任逼迫她要劝皇上“雨露均沾”,既然这样,沾谁都是沾,武皇后为什么不推出一个对自己有过恩的人?徐婕妤就是这个人,武皇后在李治面前为她美言是理所当然,在内武皇后新上位在后宫势单力薄,拉拢后妃是势在必行,这就是不得已而为之。
徐婕妤在武皇后这里拜见有了第一次就会有第二次,也就见到了传说中的代国夫人武皇后的母亲杨氏,和姐姐宋国夫人武顺。
二人见到徐婕妤的时候以“徐妃娘娘”相称,徐婕妤则是称呼二人为夫人,时间长了徐婕妤就经常能看到二人在武皇后的蓬莱殿,并且经常看到宋国夫人武顺抱着李贤皇子的事,徐婕妤也不以为意,毕竟武顺也算是李贤的姨娘,只是偶然有一次徐婕妤还是看到了让她奇怪的地方。
徐婕妤经常去武皇后那里走动的事终究是瞒不过长孙德妃,于是在一次“见安”之后德妃特意留下了徐婕妤问话。
德妃道:“听说皇上最近时常到徐婕妤殿上?”
徐婕妤谦卑道:“还是要感谢德妃娘娘,不然哪有臣妾这些下妃的好处。”
德妃道:“听说徐婕妤和武皇后有旧?最近也是常在蓬莱殿出入?”
徐婕妤道:“算不上有旧,只是家姊和皇后娘娘有旧,也就叫臣妾过去说说以前的事。”徐婕妤害怕德妃对自己去武皇后那里不满意,也就客气的把“责任”推到了自己姐姐身上。
德妃看着欲盖弥彰的徐婕妤,皇上最近多宠幸徐婕妤这是大家都知道的事,徐婕妤还在这里和自己假装,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吗?可惜...
德妃问道:“不知这么长时间徐婕妤是否有喜?”
徐婕妤心中一动道:“娘娘,臣妾还没有,只怕是时间还不够吧?”
德妃冷笑道:“只怕是有些人被武皇后利用了,做了挡箭牌而不自知。”
徐婕妤道:“娘娘,臣妾不知娘娘此言何意?”
德妃道:“徐贤妃在武皇后那里可有什么事瞒着本宫?”
徐婕妤忽的想到了自己在蓬莱殿看到的奇怪的事,可是她还是没有选择告诉德妃,现在徐婕妤倚重武皇后要多过长孙德妃。
德妃自然知道徐婕妤对自己无话可说就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但德妃现在没想戳破徐婕妤,她还要等,等到徐婕妤证实自己的想法:后妃不能怀孕。
不只是徐婕妤,在徐婕妤之后也开始陆续有妃嫔私下去拜见武皇后,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想要武皇后在皇上面前给自己一个机会,没人能想到诸妃的逼宫大计会成了武皇后的“美男计”。
长孙德妃一计不成又生一计,她逼宫武皇后说要劝谏皇上雨露均沾,武皇后却用这种事来收买人心,可总有武皇后收买不了的人心,那就是现在还被关在后宫的废后王皇后和萧淑妃,这时候的长孙德妃想到了她们二人。
就像是王皇后在拿萧淑妃没有办法的时候想到萧淑妃的仇敌,身在感业寺的武如意一样,现在德妃就想到了武皇后的仇敌,因为谋害皇子公主而被废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借刀杀人的事谁都会。
此时的王皇后和萧淑妃因为数次谋害武皇后以及皇子李弘和安思定公主之事被下狱治罪,但也仅仅是被治罪,关在了一处深宫宅院,她们是罪妃,那也是皇帝的女人,没有李治的圣旨谁也不敢拿她们怎么样,就像是太宗皇帝时阴德妃,阴德妃之子齐王李佑涉嫌谋逆,最后也只是李佑赐死,阴德妃自囚掖庭,这是一日夫妻百日恩。
一日夫妻百日恩,百日夫妻似海深,被关在冷宫的萧淑妃现在有一半的时间是在念叨这句话,她还在苦等李治原谅她,放她出去,另外一半的时间是在咒骂王皇后,自己当时已经说的感动了皇上,是王皇后把自己招供出来,自己当初怎么就鬼迷了心窍听信了王皇后的联合之言?
如果不是王皇后当初引狼入室哪会有武如意的今天?如果不是王皇后要害李弘,自己就算和武如意有仇那也不会成为阶下囚,自己还会是高高在上的淑妃娘娘,就算武如意做了皇后自己斗就是了,自己跟王皇后斗了这么多年还不一样做淑妃?何必听了王皇后的话谋害武如意和李弘?所以自己能有今日都是拜王皇后所赐,现在好了,王皇后自己相死,还非要拉自己下水,萧淑妃恨不得杀了王皇后。
在二人刚下狱的时候萧淑妃还有力气,心情打骂王皇后几句,后面连扔几把枯草都感觉无趣,因为在狱中度日如年,萧淑妃只恐自己狱中方一日,世上已千年,王皇后是唯一陪着她的人,这时候萧淑妃反而求着王皇后和她说话,跟她一起数日升日落,一起等李治回心转意。
只是萧淑妃失望了一天又一天,她没有等到李治,却等到了一个打死都想不到的人。
狱中早已心怀死志的王皇后和不死心的萧淑妃意外的看着意外的来人。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