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心向善,但没人会喜欢自己的善心是被欺骗的结果,因为这不是善,这是人善被人欺,这是被人当成了傻子。
这就是现在李治的心情,他不敢相信李义府的所言,不愿相信自己宽赦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事是被人算计的结果,李治更愿意相信这是自己对二人一日夫妻百日恩的爱意,这是自己对二人多年陪伴结局却凄惨的愧意,这是自己性格仁儒的善意之举,这是自己作为皇帝的生杀予夺的权力。
但李义府的话却像是一记耳光打在了李治的脸上,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宽赦和他的爱意,善意,愧意,都没有关系,而是别人的算计,自己则是那个被人算计的、掉进别人陷阱的傻子?这记耳光不疼,但是很丢人。
如果李义府说的是真的,那这就是把李治所有的好心当成了驴肝肺,是把他玩弄于股掌之间,是愚弄了他的感情。
且不说这是不是欺君之罪,但凡是个人都难以忍受自己的善心是被人欺骗而来,所以李治赶走了李义府,让内侍监召来武皇后,他迫切的想要知道自己到底是不是这个被人玩弄而不自知的“昏君”,李治不会把自己形容成傻子。
武皇后听到李治相召,对李治见自己的事也已经了然于胸,因为李义府能这么说本来就是武皇后的主意,所以武皇后在看到负责传令的内侍之后只问了一句“皇上刚刚在见哪位大人?”
在知道是李义府之后就知道她的计策成了,所以李治要见她了。
李治在见到武皇后的时候问道:“皇后,你觉得朕放王皇后和萧淑妃出内狱这件事做得怎么样?”
武皇后不动声色道:“陛下以仁治天下,此是陛下宽宏大量,皇恩浩荡。”
李治还以为武皇后会说出一些颇有微词的话,因为王皇后和萧淑妃害死了武皇后的女儿安思定公主,还谋害李弘未遂,这是杀女害子之仇,可谓是不共戴天,武皇后对自己放了王皇后有微词也是应该的。
李治对王皇后和萧淑妃有愧意,对武皇后何尝没有愧意?虽然他宽赦了王皇后和萧淑妃,但也不敢把这件事明确的告诉武皇后,就是心中有愧,可是世间难得两全法,李治终究还是对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愧意更深一些,王皇后不能生养是他所为,萧淑妃的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也是他李治的孩子,求到了自己的面前,李治没有办法逃避对自己内心的审判,所以只能选择对不起武皇后。
李治满心以为武皇后对自己这么做会有不满,或者哭诉,因为如果是王皇后或者萧淑妃一定是这样,可是武皇后却是说自己“宽宏大量,皇恩浩荡”,这让李治感受到了王、萧、武三人之间的不同,武皇后还是一如既往的为自己着想,体谅着自己的难处。
想到这里李治更觉得对不起武皇后,尤其是在知道自己以为的“宽宏大量”,宽赦王皇后和萧淑妃一事有可能是被人算计的结果,李治脆弱的心灵更是找到了避风之所。
李治愧疚道:“宽赦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朕本该提前告知于你,可是朕知道你和她们之间的矛盾,朕知道安定公主是你心中解不开的结,不想因为你不同意这件事平添波折,也就做了放出她们的决定,皇后,你不会怪朕吧。”
武皇后听到李治提起了自己的女儿安定公主,一方面是出于心中的感情,是真的想到了自己的女儿,一方面是伪装自己心中的委屈,不敢明言李治瞒着她做出了宽赦王皇后的事,武皇后双眼泛红,声音哽咽道:“陛下说得对,安定是臣妾的女儿,臣妾的确忘不掉她,但臣妾对皇上宽赦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也不敢有怨言,雷霆雨露皆是君恩,臣妾是陛下的皇后,只会跟陛下同心同德,岂可背心离德?”
李治立时更加感动,有一篇文章李治还记着《邹忌讽齐王纳谏》中有言,“吾与城北徐公孰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对比自己又有什么不同呢?不管王皇后还是萧淑妃都是有求自己,所以真心难得。
李治道:“可是朕刚刚听闻说是朕宽赦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是被小人算计,朕刚才认真的想过也的确有可能如此,那一段时间总是有后妃在朕的耳边说起王皇后的好,总是能看到王皇后曾经喜欢的舞乐,义阳和宣城还有廉儿(萧淑妃子女义阳公主、宣城公主,李素节三人)也是求到了朕的面前,想要朕给她们的娘一个机会,朕看她们的一颗拳拳孝心也甚为感动,也就有了宽赦她们的想法?朕现在想来,当初这一切事情发生的的确有一些太过巧合,只可惜当时朕当局者迷,没有看清这其中的联系,或许朕当时真的是被蒙蔽了双眼,皇后你旁观者清,不知道可否看出其中是否有猫腻?”
说完之后李治希冀的看着武皇后,哪怕到现在李治都不愿意相信自己的善心是被人欺骗的结果,就像一个被诈骗的人不愿意相信自己被骗一样,人天生排斥自己被骗揭穿这种事。
武皇后看着李治道:“陛下宽赦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的确是陛下宽宏大量,这毋庸置疑,但在事后臣妾也听说的确有人私下密谋过此事,所以有些后妃在陛下耳边提及王皇后,让陛下看到武皇后曾经喜欢的舞乐,还有义阳,宣城,这都是有人想要在陛下面前潜移默化的让陛下想起王皇后和萧淑妃,所以这些事也是真的。”
李治有些失落,所以他真的是被骗了?被人愚弄了?被人玩弄于股掌之间了?
一怒之下李治把眼前桌子上的东西都扫到了地上,怒声道:“原来朕就是一个被人捉弄的笑话?!”
武皇后道:“陛下息怒,这不是陛下的错,陛下的善心没有错,错的是有人利用了陛下的善心,这才是真正的居心叵测。”
是有人利用了自己的善心!
李治马上想到了带领众妃嫔向自己求情的长孙德妃,盛名在外的“大唐西皇后”,现在后宫中也只有她有这样的威势了!
好一个长孙德妃,做了西皇后不满足,还要在自己的后宫“结党营私”,难道德妃也想做自己后宫的“长孙监国”吗?
更让李治生气的是王皇后和萧淑妃二人,在自己见到二人的时候二人皆是悲戚哭诉,说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博得了李治的同情,可是现在证明这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骗局,李治不相信这些事二人会不知道,甚至二人作为当事人都有可能是和长孙德妃一起密谋的这件事!所以德妃是可恶,王皇后和萧淑妃就是可恨!什么回心院,什么悔过,都是假的!
李治有心现在就去亲口问问王皇后和萧淑妃事情的真假,可是李治不想再面对二人的装惨,李治不是一个心硬如铁的人,于是道:“内侍监,你马上到,到“回心院”找王皇后和萧淑妃给朕证实这些事的真假!”
内侍监只得领命而去。
事情并不难调查,内侍监在内狱知道了事发前德妃亲自见过王皇后和萧淑妃的事,然后就直接询问二人是否和德妃密议自己被宽赦的事,内侍监只说了一句话:“希望二位娘娘如实招来,不要做出欺君之事。”
真相就这么简单的被内侍监问出。
说出真相的时候王皇后愣愣的站在原地,因为她知道自己真的完了,自己不能说出欺君的话,可是自己做出的事情和欺君又有多少区别呢?皇上对于自己的欺骗会怎么看?
即使是萧淑妃也知道了事情搞砸了,于是赶紧抓着内侍监的衣袖哭着道:“内侍监大人,内侍监大人,臣妾相见皇上一面,臣妾相见皇上一面,内侍监大人一定要告诉皇上啊,臣妾要见皇上,告诉皇上臣妾是真心的啊!内侍监大人!”
内侍监在得到答案的时候就要转身离开,随身的内侍赶紧拉开了抓着内侍监不放萧淑妃,内侍监才得以脱身。
在内侍监离开的时候,武皇后也离开了紫宸殿,李治现在想要一个人静一静,而在她离开的时候正好与迎面而来的两人相遇,是韩瑗和来济。
作为皇后和两位大臣互相见过礼节,但彼此都能感受到之间的冷淡,也就见礼之后韩瑗和来济侧身目送武皇后扬长而去。
韩瑗和来济看着武皇后远去的背影,他们不知道武皇后为什么回来紫宸殿,因为这里是李治处理政事的地方,想到上一次武皇后出现在紫宸殿就是直面褚遂良的那一次,最终褚遂良认罪被贬,二人不由得想到难道这一次的变故也是武皇后所为不成?这让二人的心头有了一丝阴霾。
韩瑗和来济二人本就对武皇后不满意,甚至是鄙夷,厌恶,不论是武皇后的出身还是曾经的身份,还是她抢占了王皇后的皇后之位,亦或是她逼走了褚遂良,这桩桩件件都是二位老臣不喜欢她的原因,在韩来二人眼中武皇后就是惑乱后宫的女人,不止惑乱后宫,好扰乱朝纲。
而韩瑗和来济这时候求见李治的原因也很简单,依旧是赦免褚遂良之事。
本来按照二人的打算是想拿李义府“作弄刑狱”的事和李治交换褚遂良的回归,可是没想到李义府“作弄刑狱”的事还没结果,反而是他们指证李义府的人证毕正义自杀在大理寺的狱中,这样调查李义府作弄刑狱不是重点,重点是谁杀了六品的大理寺丞。
这已经超出了韩瑗和来济的控制,所以二人看情况有变,而且还是不好的转变,在下朝后二人和长孙无忌经过一番商议,觉得事情不能再拖下去,也就不再想走拿下李义府这条路,倒不如直接来求李治赦免褚遂良,也是现在趁事情还没有结果,万一恳求一下李治赦免褚遂良之事就成了呢?
现在想起来韩瑗和来济多少都有一些后悔,当初自己提出宽赦褚遂良的时候,李义府站出来反对此事,这也就有了他们想要先除掉李义府的事,现在看来这多少都有些多此一举,但这也是他们的无奈之举,因为李义府一直反对宽赦褚遂良之事。
李治听韩瑗和来济求见,这还真是说曹操曹操到,自己刚在李义府那里听到自己宽赦王皇后是韩瑗和来济的投石问路之计,自己刚想知道真相,韩瑗和来济就来了,这巧了不是?
韩瑗和来济进来之后没有他话,还是说起了希望宽赦褚遂良一事,还是说褚遂良乃国之重臣,被贬实属可惜,虽然有忤君之罪,但颠沛经年,皇上是该可怜可怜这个老臣了。
言辞依旧恳切,只是现在的李治听着这些话却完全不是之前的心情,一开始李治听到韩瑗这么说的时候的确有些心动,但现在李治知道了“真相”,李治心中想:这还真是和王皇后和萧淑妃一个套路啊,都是在跟他卖惨,王萧二人这样,韩来二人还是这样,要说这不是这些人商量好的谁信?
但李治还是不动声色的问:“褚遂良之事,朕当然明白,只是因为他性格悖戾,经常犯上冲撞,所以才责罚他,爱卿是以为朕的责罚严重吗?”
韩瑗和来济以为这是李治“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是在询问他们责罚是不是太重,却没有感受到这其实是李治的明知故问,反问,韩瑗言辞慨然道:“皇上,褚遂良乃社稷忠臣,是被馋谀之人所诋毁,现在贬也贬了,褚遂良也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还望皇上明鉴。”
韩瑗一句话倒是把李治的脸色说的难看,褚遂良是被馋谀之人诋毁?谁是馋谀之人?武皇后还是李义府?要知道刚刚武皇后在自己这里可没有说过褚遂良一句坏话,甚至都没有说王皇后一句坏话,现在就成了韩瑗口中的馋谀之人?还是说李义府?李义府现在还背着杀害毕正义的嫌疑,但李义府也仅仅说自己可能是被人嫁祸,到了韩瑗这里都成了坏人?
那么自己是不是就是不辨是非的昏君?
自己正是因为听了王皇后和萧淑妃的诉苦才有了现在韩瑗想要宽赦褚遂良的事,这才是自己昏庸的地方,现在韩瑗还要贼喊捉贼?
于是道:“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
韩瑗和来济马上脸色一变,现在他们哪里听不出李治的言外之意,什么“朕知道了,你们下去吧”,这就是不想回应韩瑗的宽赦褚遂良的提议,他们如果现在下去,这一退只怕褚遂良永无回归之日了。
韩瑗不明白李治的想法怎么会变得这么快,但他马上就想到了刚刚来的时候遇到的武皇后,所以是武皇后刚才在这里挑拨离间?所以李治对褚遂良被赦的态度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这就是偏见,韩瑗对武皇后有偏见,就把责任都推到了武皇后的身上,韩瑗性子本就急躁,在这样的情况下口不择言道:“皇上,是不是武皇后在挑唆皇上?皇上,赫赫宗周,褒姒灭之,皇上不可听武皇后之言啊!”
韩瑗这句话彻底激怒了李治,他忍受了韩瑗和来济这么长时间,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李治本就对武皇后有亏欠,现在还看着韩瑗对武皇后的栽赃,哪里还能忍下去,勃然变色怒吼道:“你下去!”
来济老成持重,但他也没想到自己和韩瑗本来是礼下于人求李治宽赦褚遂良的,现在怎么就激怒了李治?但他还是赶紧拉着已然犯了大错的韩瑗离开,只可惜的是请赦褚遂良之事只怕再也没有回转的机会了,来济心中叹息。
韩瑗和来济走了之后,内侍监也已经在“回心院”探查到了事情的真相回到了紫宸殿外,顺便听到了殿内李治发火的声音,内侍监没有进去,而是等韩瑗和来济离开之后才进去,有些事,还是知道的人越少越好,这也是为李治留颜面。
内侍监把自己探查到的告诉了李治:先是长孙德妃到内狱中私见了被关押的王皇后和萧淑妃,这也就有了密议之事,然后才有了后妃们在李治面前或明显或隐晦的提到王皇后,这件事内侍监也在几个妃嫔处得到了证实,还有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自己的招供,所以这就充分证明了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李治宽赦不是一次李治偶然的善心和愧疚,自己的确是被人算计了。
想到这里李治几乎已经气不可遏,刚刚在韩瑗和来济那里就受了气,现在又知道王皇后和萧淑妃是骗自己,所以到底什么是真的?气急攻心之下李治忽的感受到一股天旋地转的感觉,内侍监赶紧扶着李治坐了下来。
这不只是丢人,还是背叛!自己成了长孙德妃,王皇后,萧淑妃,长孙无忌,韩瑗,来济等人算计的对象,试问自己是不是一个笑话?李治无力道:“你下去吧,朕想一个人静静。”
大殿内只留下了无力的李治一人,现在的挫败让李治感到自己或许真的不配这个皇位,自己只是先帝无奈之下的选择罢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