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叛亲离,李治恍惚间有了这样的想法,就像他现在遭遇的局面。
从李义府的话到武皇后的话,从韩瑗的话到内侍监的话,李治清晰的看到了自己身处在一个圈套中,他在不知不觉间中计,甚至是被自己身边的人算计!这不是众叛亲离是什么?原来皇帝自称“寡人”是孤家寡人的意思?
在自己的后宫是长孙德妃,王皇后,萧淑妃;在朝堂是长孙无忌,韩瑗,来济,在李治眼里这些人都在骗自己,甚至是愚弄自己,为了能达到宽赦褚遂良的目的,不惜利用自己的善心。
王皇后和萧淑妃如此,韩瑗和来济如此,可惜自己愚钝被他们所蒙蔽,现在李治又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不能胜任皇帝的位子,失魂落魄的在殿内坐着一动不动,
内侍监站在门口面带忧虑的看着殿内的方向。
众人皆知长孙无忌,褚遂良,韩瑗等人是先帝时的老臣,却经常忽视其实内侍监也是先帝时的老臣,只是他作为皇帝身边的内侍实在是不显山露水,这样让大家经常性的忽略掉他的存在,可是内侍监作为大唐内侍省的首官,是从太宗皇帝开始就执掌皇宫内侍的存在,是陪在太宗皇帝身边时间最久的人,甚至还要超过长孙无忌,换句话说内侍监就是皇宫历史真正的见证者,如果内侍监说有谁比皇帝本人更了解皇帝的难处,内侍监说第二没人敢说自己是第一。
在长孙无忌等人眼里李治不及太宗皇帝甚多,在内侍监眼里何尝不是这样?但内侍监和长孙无忌还是有不同的地方,褚遂良说李治做皇帝是小马驹拉大车,力不从心,所以他们这些老臣是辅佐皇上的人,而在内侍监的眼里,他在太宗皇帝身边的时候是侍奉太宗皇帝的人,太宗皇帝驾崩了,把他留给了李治,那他就是侍奉李治的人,从这份心意来说长孙无忌等人是先帝的忠臣,算不上李治的忠臣,而内侍监永远是皇帝的忠臣,哪怕是不及太宗皇帝太多的李治,内侍监一样一视同仁。
这或许也跟内侍监的身份有关系,长孙无忌等人是臣子,所以心中有天下社稷,而内侍监是奴才,眼里只需要有皇帝,可是内侍监的忠心不容置疑。
还有一点就是内侍监作为一个阉人,他是没有后代的,可是作为一个人,谁有没有孺慕之情呢?尤其是内侍监作为先帝的随侍,到现在已经是一位老臣,可以说他是看着李治长大,未尝没有把李治当做自己后辈照顾的心思。
可是现实是李治依旧不及太宗皇帝多矣,在太宗皇帝在位时内侍监尚且不知道看着太宗皇帝烦忧了多少次,做皇帝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对太宗皇帝都这样,更何况是不及太宗皇帝甚多的李治呢?褚遂良说的没错,李治的确是小马驹拉大车,有心无力,内侍监有时候甚至会认为先帝让李治继位就是强人所难,赶鸭子上架。
所以内侍监看着李治继位以后权势被监国长孙无忌掌控,内侍监看着李治闷闷不乐到感业寺找武如意散心,看着武如意走出感业寺,然后在后宫一步一步走上了巅峰。
内侍监一次一次看着李治陷入困境,他有心帮助李治,但他只是一个内侍,虽然他是内侍省的内侍监,但他对朝堂也是有心无力,甚至他有时候会想自己或许还不如武皇后有才智,不然李治也不会有自己在身边还去感业寺找武如意散心,说明自己还是做不到的事情太多。
在内侍监还在胡思乱想的时候身后突然传来了脚步声,内侍监没有回头语气不悦道:“是谁这么放肆?难道我没有说没有我的命令谁也不可以过来吗?”
一个人生气的时候总是难以顾全体面,所以内侍监出来的时候就把殿外的内侍赶到了远一点的地方,这里只有他一人侍奉,这时候他身后却传来了脚步声,这就是有人违逆了他的命令。
内侍监心中不悦,说话的同时他倒要看看是哪个人吃了熊心豹子胆可以不顾及自己的命令。
结果内侍监在看到身后人的时候表情一愣,因为身后来人不是违逆了他的命令,而是可以无视他的命令,是武皇后。
内侍监眼神复杂的看着这个女人,他何尝不知道这个女人曾经的身份,甚至他比谁都更了解这个女人,也比谁都更早的知道李治对这个女人的心仪,可是内侍监是李治的忠臣,所以内侍监从来都没有妄言过这个女人,因为这些不重要,内侍监的眼里李治最重要。
在内侍监发呆的时候武皇后开口道:“内侍监大人,皇上还好吧?”
武皇后一句话惊醒了内侍监,内侍监心中感慨自己真的是老了,精神不济了,这都能走神,可是武皇后这个女人也真的是神奇,虽然已经做了后宫至高无上的皇后娘娘,但对自己的态度还是毕恭毕敬,就像当年一样,并没有因为自己身份的变化改变态度。
内侍监又想到了自己刚刚说的话,自己说什么来着?“是谁这么放肆?”很显然武皇后不在自己呵斥的范围内,内侍监反应过来赶紧道歉道:“皇后娘娘,老奴不知是皇后娘娘前来,还请皇后娘娘恕罪。”
武皇后客气道:“内侍监大人言重了,内侍监大人忧心皇上何罪之有,本宫刚刚看待韩大人和来大人离去,担心皇上,所以就过来了,皇上怎么样了?”
内侍监没有说李治怎么样,而是把自己调查到的王皇后和萧淑妃之事说于武皇后听,这样武皇后必定能理解李治现在的心情。
内侍监一边说一边看着武皇后的脸色,武皇后并没有惊讶的表情,所以看来武皇后早就知道这件事,所以武皇后这是有备而来?
武皇后接着看似询问内侍监道:“内侍监大人,本宫想要进去看望一下皇上,内侍监大人看可以吗?”
武皇后如果想进去看李治,就算不经过内侍监的同意她一样可以进去,可是她还是多此一问,内侍监不敢阻拦,就说了:“皇后娘娘请进。”
武皇后朝远处挥手,一个端着食盘的侍女赶紧过来,上面摆着一些糕点和茶水,这是武皇后为李治准备的东西,武皇后过来的时候也明白了内侍监的心意,所以让侍婢等在远方,侍婢在送过东西来之后又离开了这里。
武皇后端着侍婢送过来的餐盘向内侍监颔首一下就走近了大殿内。
武皇后走进大殿没有说话,而是像从前做侍女的时候一样轻轻地给李治摆好了糕点,倒好了茶水,有些话她不能说,只能等李治自己告诉她。
李治看着武皇后稍稍有一些暖心,现在他很脆弱,难得有武皇后在身边陪着他。
李治道:“刚刚韩瑗和来济来过。”
武皇后:“臣妾在殿外看到了他们。”
李治道:“他们想要朕宽赦褚遂良,皇后你怎么看?”
武皇后:“人非圣贤孰能无错,知错能改善莫大焉。”
李治道:“所以皇后的意思是朕应该同意他们的谏言?”
武皇后:“臣妾只是说这句话,皇上自然会给任何人机会,包括褚遂良大人,只要是褚遂良大人真正的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李治疑惑道:“皇后可认为他真正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
武皇后没有明说,而是若有所指道:“当年先帝驾崩前为皇上筹谋了三位辅政大臣,现在李绩大人已经还政于朝,不知道褚遂良大人认为什么时候合适。”
武皇后一句话让李治清醒过来,是啊,韩瑗和来济口口声声说他知道了自己的错,可是怎么不见褚遂良“还政于朝”?当年先帝驾崩时三分天子剑,李绩已经送回了自己的那一部分,现在只有长孙无忌和褚遂良的两部分流落在外,既然褚遂良认识到了自己的错,为什么不送回三分天子剑自己的那一部分?所以说什么知错也是假的。
这就是李治和武皇后冤枉了褚遂良,实际上褚遂良并不是没有送出自己手中的天子剑,而是把自己的三分之一送给了长孙无忌,现在他就想送也没有东西可送了,这就是武皇后找到的可以“说服”李治的地方,经过这么长时间的隐忍,现在到了武皇后收网的时候。
武皇后对于王皇后和萧淑妃并不是没有恨,她心中恨不得对谋害自己儿子和女儿的王皇后生啖其肉喝其血,可是她作为立足未稳的新皇后,很多双眼睛都在盯着她,她不可能刚上位就得意忘形的做出除掉王皇后的事给人留下口舌,不止如此,她甚至都不能在李治面前挑拨离间,因为作为皇后她不能嫉妒,所以在李治放出王皇后和萧淑妃的时候武皇后无可奈何。
但这并不代表武皇后对此就会束手就擒,她一直在等待一个机会,等待长孙无忌犯错的机会,韩瑗谏言李治宽赦褚遂良的事就是她等到的机会,所以现在她来了。
不止如此,韩瑗和来济希望借着后宫王皇后被宽赦的事一举两得推动褚遂良被宽赦的事,但这样的绑定何尝不是武皇后一举两得的机会?王皇后是谋害安思定公主的元凶,褚遂良也是帮凶,她都不会放过,这是她为女儿报仇,也是为自己的皇后之路清除绊脚石,一举两得。
李治明白了武皇后的言外之意,然后道:“毕正义在狱中自杀,有御使说这是李义府逼迫所为,只为杀人灭口,皇后你怎么看?”
武皇后道:“李义府怎么说?”
李治道:“李义府说他没有必要为了一个女囚纳妾的事做出杀害六品朝臣的事,这不是欲盖弥彰,而是画蛇添足,多此一举,这是有人在栽赃陷害他。”
武皇后道:“臣妾以为李义府说的有道理,纳妾女囚只是徇私枉法,杀害朝官则是大逆不道,李义府这个人虽然有一些苟且,但做不出这种辜负陛下的事,或许这真的就是有人在栽赃陷害他。”
武皇后的话让李治松开的双手撰紧了起来,既然是栽赃陷害那目的肯定不是针对李义府,再联想到王皇后的事,褚遂良的事,所以答案不言而喻,这就是老臣们对自己做出的事。
这就是李义府和武皇后的目的,顺利的把李义府徇私枉法的问题扩大,上升到了李治身上,把一件徇私枉法的事变成了李治和老臣们的皇相之争的延续,这也是韩瑗等人的贪心所致,心急吃不了热豆腐,非要借着王皇后被宽赦的事联系到褚遂良的身上,还要拿李义府开刀。
眼下李治就做出了定论,不管是自己被长孙德妃算计的宽赦王皇后的事,还是韩瑗来济谏言自己宽赦褚遂良的事,还是李义府因为纳妾被弹劾,毕正义自杀在狱中的事,都是一件事:老臣们不甘心王皇后被废,褚遂良被贬,李义府被重用,他们权势丢失的事,这是废后事件的延续,是老臣们卷土重来了。
有了这样的认识之后李治面对的问题就是怎么做?如韩瑗所言宽赦褚遂良?如果不呢?该怎样应对?
还有就是王皇后和萧淑妃利用自己的善心对自己的背叛!
皇相之争,这是李治和长孙无忌二人都心知肚明的权势之争,这是李治从继位开始就认识到的问题,是他从一开始的唯唯诺诺,是他想要对高句丽,西域用兵时的无将可用,一步一步走到现在的势均力敌,其中有多少憋屈和心酸是李治藏在心中难与他人言说的难堪过往,自己既然已经走到了现在,又怎么甘心对老臣们势弱?褚遂良或许是贤臣,但他更是老臣,却偏偏不是自己的忠臣,李治不想认输。
“朕不想认输”,这是李治思考良久说出的话。
听到李治的答案武皇后笑了,她又何尝想认输?可是她的一身荣辱皆在李治一人,现在李治不想认输就代表她不会输了。
武皇后道:“陛下是皇上,是天子,何来输一说。”
可是不想认输事情又该怎么收场呢?王皇后和萧淑妃被宽赦之事已经木已成舟,现在人就在“回心院”,李治还能让人把她们再送回内狱不成?那他这个君子一言驷马难追还算什么?皇帝的话是儿戏吗?还有摆在眼前的赦免褚遂良的事,不管李治怎么处理都已经不合适,答应韩瑗就是对老臣认输,不答应也已经失了颜面,这一次不答应他那韩瑗下一次在谏言,总不能韩瑗求情十次百次自己都不许吧?韩瑗不嫌烦自己都要烦了,重要的是要给这件事画上一个终止符。
武皇后道:“事情从哪里开始,那就从哪里结束吧。”
事情从哪里开始?李治一愣,从王皇后和萧淑妃被赦开始?所以再从这里结束?李治心中一颤,难道武皇后的意思是?
武皇后笑着道:“臣妾知道陛下宽宏大量,可是她们却辜负了陛下的这份善心,这才有了现在的矛盾,解铃还须系铃人,她们就是,臣妾说过一句话,陛下不敢做的决定臣妾来做,陛下不敢说的话臣妾来说,这样天下人骂臣妾就可以,而不是骂皇上。”
李治没有说话,武皇后也明白了李治的心意,她决绝的走了出去,现在她已经得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谁也不能阻止她复仇的脚步了。
在武皇后走后不久殿内传来李治的声音,“召长孙监国前来。”
内侍监马上招呼一个内侍快马加鞭的去召长孙无忌来面圣。
有些事李治还是有自己的决定,不止武皇后需要做,李治也有自己要做的事。
武皇后离开李治的紫宸殿后带领着一帮人马浩浩荡荡的走向了现在关押王皇后和萧淑妃的“回心院”,说起来王皇后和萧淑妃被李治放出来这么长时间,武皇后知道二人在回心院这么长时间,武皇后还是第一次去这个地方。
在她刚刚知道二人被放出来的时候并没有去回心院看二人得意的嘴脸——任谁死里逃生都会得意的,武皇后不想去这里自讨没趣,她深知一时的得意不是得意,笑到最后才是,现在她来了,现在的武皇后就是一个复仇的使者。
回心院内还是失魂落魄的王皇后和歇斯底里的萧淑妃,在内侍监离开后她们无动于衷,王皇后像是已经预知到了什么,萧淑妃则是在期待内侍监把她的话告诉了李治,李治还会来见她,所以萧淑妃还在等。
直到二人听到皇后娘娘“驾到”的声音......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