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武则天新史:仕女长歌:唐朝的女人们 > 第230章 唐突决战一触即发 大唐中书难容二虎

第230章 唐突决战一触即发 大唐中书难容二虎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三千越甲可吞吴。

在郭孝慎的带领下,固守小丘的五千大唐步卒将士都已经抱着必死的决心,马革裹尸,只求能达到苏定方指定的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消耗突厥人锐气的目的。

大唐男儿,唯死而已,何惧之。

此时突厥人五弩失毕和五咄陆部也已经做好了各自的布置,就等阿史那贺鲁一声令下,大战即将开始。

按照阿史那贺鲁的布置,五弩失毕的两万骑兵正面应对苏定方的一万骑兵,但对而不打,只是正面摆开架势,然后五咄陆部出两万步卒攻打郭孝慎的五千步卒,这就是各个击破,顺便打击双方唐军的军心。

所以在一声悠扬的牛角号之后,五弩失毕的两万骑兵直直的奔向了正面面对苏定方的战场,苏定方出兵他们就打,苏定方不出兵他们就扼守在这里,只等五咄陆部歼灭大唐步卒之后,然后合兵一处再消灭大唐骑兵。

五咄陆部的两万步卒开始向着郭孝慎固守的小丘合围而去,他们要把唐军围歼在这里。

小丘上的郭孝慎也在远望者突厥人的行兵布阵,在看到突厥人是先出动步卒的时候,他身边的副将似乎咽下了一口气,庆幸道:“将军,是步卒。”

还好是步卒,郭孝慎他们最害怕的就是突厥人上来不管三七二十一,就用骑兵给他们来一个摧枯拉朽,这样就达不到拖延时间,消耗突厥人锐气的目的,现在突厥人出动了步卒,可以说是正中他们下怀,虽然兵力多达两万,但跟骑兵相比,也算不幸中的万幸。

郭孝慎点点头道:“命令陌刀阵出,另全体将士在突厥人到达弓箭的射程之后先用弓箭消耗敌人。”

这时候就需要说一下唐军的配置,唐军武备的平均数,战甲六成,这也就是郭孝慎五千步卒只有三千甲兵的原因,但大唐的重甲兵前身是太宗皇帝的精锐玄甲军,后来跟随侯君集作为精锐开拓西域,这也就有了安西军之称,因为身着明光铠也被称为大唐铁甲军,但明光铠制作工艺难度高,程序繁琐,也就只有六成的军士能配发,所以郭孝慎安排将士们若有战死者,那活着的将士就直接披上这些阵亡将士的甲,但弓箭的配给却是十成,也就是唐军人人皆有弓箭,每人配箭矢六十支,因此郭孝慎命令将士们在突厥人进入弓箭射程之后先用箭矢来消耗一波。

而陌刀阵则是为了应对突厥人的步卒拼杀,如果是骑兵的话陌刀就杀伤力有限,而是需要长槊兵来据止。

副将闻言立马喊出郭孝慎的军令,“陌刀阵出,长槊军,候阵,全军弓箭上弦,随时攻击。”

负责唐军旗语的士兵马上开始挥舞手中的令旗,同步的鼓手也开始敲击军鼓,不管是旗语还是军鼓都有布置命令的作用,毕竟军阵很大,单靠人的嘴来传递讯息是很困难的,所以就需要旗语和鼓语来辅佐命令的下达,此所谓击鼓出兵,鸣金收兵。

苏定方和郭孝慎固守的小高地本就不远,可以说是遥遥相望,在突厥人开始布阵的时候站在高地上的苏定方等人也都能看到突厥人的布置,这样的感觉就像他们是在观阵一般。

在突厥人的兵阵步卒向郭孝慎围去的时候,裴行俭也是兴奋道:“老师,是步卒阵,突厥人是想步卒对步卒,郭孝慎他们一开始的压力就没有那么大了。”

苏定方也是点点头,这里几人就数裴行俭年轻,所以眼神也是最好,就把自己看到的告诉众人,再者突厥几万人的兵阵调动动静也是不可掩饰的,慢慢的苏定方也都能看清楚,然后他们就看到了突厥人的骑兵到了距离唐军二里地外的地方横亘在唐军步卒和骑兵的中间阻断了苏定方想要互为掎角之势的战术,突厥人还想骑兵对骑兵,想要各个击破的意图很明显。

这让裴行俭几人的脸色一沉,看来突厥人并不是酒囊饭袋,已经防备了唐军的相互依存和救援的犄角之势。

没办法,这就是人多的优势,突厥人兵力这么多,与其把重兵放在后面看大戏,不如直接在阵中看大戏,所以不管是五弩失毕还是五咄陆部为了保险起见就各自一口气派出了两万大军,三个臭皮匠还顶个诸葛亮,突厥人可以用数量弥补质量。

接着苏定方等人就听到了郭孝慎针对突厥人攻击有条不紊的防守布阵,唐军的军鼓声他们都能听得懂,可以说郭孝慎并没有受到自己兵力处于绝对弱势的影响,心态很稳,苏定方欣慰道:“胸有惊雷而心如平湖者,可拜上将军,郭孝慎做得好。”

裴行俭和任雅相几人皆是认同的点头。

在突厥人对郭孝慎的合围完成后,阿史那贺鲁下达了攻击的命令,战役终于打响。

阿史那贺鲁虽然居心叵测,但作为一位经年的将领,该有的谨慎还是有的,所以一直在等突厥人对大唐步卒的合围完成后才下达了攻击的命令,而这个过程中并没有受到唐军的任何阻碍,看来唐军这是一门心思的想要守到底。

小高地上的郭孝慎也看到了朝着唐军迎面扑来的两万突厥人,两万于众,可谓是密密麻麻,烟尘四起,这就是站得高的好处,看得远。

郭孝慎看着突厥步卒堪称迅捷的扑了过来,然后进入到了唐军弓箭的射程两百步之内一声令下“射”。

弓箭的射程在一百五十步是常态,而居高临下加上抛射还能射的更远,这时候的射箭也不追求准星,下面都是突厥人,随意怎么射都可以。

所以大唐将士人人搭弓射箭,五千把弓,五千支箭矢一眨眼的功夫就向着蜂拥而至的突厥人飞去,然后很快的再搭弓射箭,再射,再搭弓,这时候对于弓手的唯一要求就是射的速度要够快,在距离自己两百步的距离内尽最大的可能消耗能到达自己眼前的敌人,毕竟弓箭射击这是单方面攻击,没有风险,一旦突厥人冲到了眼前,那弓箭就失去了对敌的作用,到时候只能一刀一枪的拼杀,不可避免的就会出现伤亡。

冲过来的突厥人眼看着天色一暗,然后就是致命的箭矢临身,然后是插进骨肉的声音,伴随着很多人临死前的惨叫不绝于耳。

这也是没办法的事情,突厥人作为进攻方,必定躲不开防守方的弓箭,虽然弓箭也是突厥人的拿手好戏,也有一些突厥人开始拿出弓箭还击,可是他们很快就意识到一个解不开的难题,唐军是向下射击,他们就是向上射击,再加上他们弓箭的制作水平也比不上唐军,很多都是突厥人自己手搓,这样凭空就增加了他们的射击难度,能飞到唐军阵内的箭矢也就寥寥无几,在唐军的甲胄防护下约等于无,所以与其站在这里射箭还不如跑得快一点,尽快强渡这两百步的死亡地带,和唐军短兵相接自然就没有了弓箭的威胁。

唐军的弓箭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战果,但突厥人还是不可避免的奔袭到了阵前,突厥人的弯刀就要杀到将士们的眼前二十步,这时候再射箭已经没有意义。

郭孝慎一声令下:“陌刀阵,守!大-唐-铁-甲,不-动-如-山!”

这样唐军和突厥人就进入到了刀刀见血的短兵相接,实打实的拼杀阶段,对郭孝慎的考验也真正开始,就看他能不能拖住突厥人至少三波攻击,这样才算是消耗了突厥人的锐气。

突厥人终于渡过了单方面挨打的死亡地带,攻进了唐军的阵地,突厥人的士气反而一振,嘶吼着向着眼前的唐军扑了过去,刀剑之下只有你死我活。

裴行俭等人却发现自己早已做好应对突厥骑兵的准备,而突厥骑兵却是纹丝不动,依旧伫立在远处,好像他们的命令只是看住唐军,而不是进攻唐军。

裴行俭咬牙切齿道:“突厥人其心可诛。”

裴行俭明白了突厥人的歹毒,这是要他们眼睁睁的看着那几千唐军步卒被突厥人打杀而无能为力,也让活着的唐军对死亡产生恐惧,这是在杀人诛心。

苏定方在西域死战,朝内的李治也不太平。

先是李治收到了一份朝臣对现在的中书令李义府的弹劾奏折。

李义府是何人?众所周知是李治的近臣,自从废王立武以来就是李治不可或缺的功臣,是李治和长孙无忌皇相之争中发挥了绝对作用的先锋,所以现在的李义府就是李治面前最炙手可热的朝臣,李治不止擢升李义府为中书令,还是检校御史大夫、李弘的太子宾客,河间郡公,并为李义府在长安修建宅第,可谓是宠冠朝堂,一时无二,家中的子弟也被李治封为清官要职。

可就是这么一个众所周知的备受皇上尊宠的李治的大红人,却被人用密折弹劾。

话说打狗还要看主人,这个密折弹劾李义府的人是看不上李义府?还是不把李治这个皇帝放在眼里?这让李治甚为气愤。

更让李治气愤的是弹劾李义府的密折中说李义府贪婪成性,与家中的妻子、儿子,女儿,女婿大肆卖官鬻爵,广结朋党,李治着内侍监秘密调查之后,弹劾李义府的密折的确没有虚言,还真是这回事,李义府还真的这么干了。

所以有人弹劾李义府,弹劾之事又属实,李义府又是李治不可或缺的人才,李义府上一次作弄刑狱想要纳女犯淳于氏之事已经在朝堂闹出了风波,最终导致大理寺丞毕正义自杀在狱中,这已经让李治颇有不满,现在又被人弹劾卖官鬻爵,李治该怎么做?

无奈之下李治询问武皇后的意见,武皇后道:“陛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陛下要用人,君子可用,小人也可用,用其所长,只要大德不亏,大节不亏,对陛下忠诚,什么生活德行问题,结党营私之事,陛下皆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三国时曹操手下有一个很重要的谋士名叫郭嘉,郭嘉其人就因为这样的问题被御使告发到了曹操面前,但曹操依旧对郭嘉信任如故,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臣妾认为陛下不用为此事烦忧,尤其是当下李义府对陛下还是有重用之人,可既然有人弹劾于他,陛下也不可对他太过放纵,私下敲打一番即可。”

李治听武皇后说的有道理心中也就有了想法,于是让内侍监低调的把李义府招进了宫来面圣。

李治先是把李义府扔在紫宸殿外晾了半个时辰,然后才让诚惶诚恐的李义府进门,进去之后李治对李义府不悦道:“李爱卿,朕听说你的妻子,儿子,女婿多有不法之事,有朝臣甚至都把密折送到了朕的面前,朕都在替你掩饰,你该对他们多加管教了,莫要让朕失望。”

李义府闻言勃然变色,他倒不是震惊自家妻子儿子女婿做了不法之事,因为他们做的这些事李义府都知道,他震惊的是有人用密折向李治告了自己的状,好在李治没有把这些事上纲上线,而是替自己“打了掩护”,说明皇上并没有把这些事放在心上,但这对李义府也是一个不轻不重的警告,告诫自己要收敛一些。

李义府还小心翼翼的想要询问是何人用密折告发自己:“是何人告诉皇上的?”

李治道:“此事你知道即可,不用知道是谁告诉的朕。”

李治对李义府还是有一些了解的,知道李义府是一个睚眦必报之辈,不然也不会有李猫的“美名”,也就不给李义府这个报复密告自己朝臣的机会。

只可惜树欲静而风不止,李治倒是想要放李义府一马,李义府自己却不消停,原来是李义府和自己的同僚又因为一事闹将起来。

却说此人是谁?

和李义府同为中书令的杜正伦是也。

要说杜正伦也是一个人才,早年在前隋考中的秀才,可谓是科举制度建立以来的第一批受益者,可惜后逢天下大乱,杜正伦只是善写文章,而不是以武立勋,也就一直没什么大的成就,最后还是被魏征亲自向太宗皇帝举荐,说是“此人才能古今无比,可为相”,这才被太宗皇帝看在眼里,后来就去做了李承乾的太子左庶子,负责教导太子之事,也算是太宗皇帝对杜正伦才学的认可。

并且太宗皇帝在杜正伦上任前掏心置腹的和杜正伦说自己这个太子大儿子,因为脚上有问题导致跛脚,所以心里可能会有一些自卑,心思也比较敏感,也就有一些看起来特立独行的爱好和行事风格,但这都是小事,太子没什么大毛病,所以你教导他的时候要用心,要试着理解他,有问题就归劝他,如果有什么搞不定的事就来告诉我,我们一起想办法。

太宗皇帝的想法是好的,害怕儿子因为跛脚的事自卑,伤了自尊,所以事先和太子的老师沟通好。

结果太子李承乾当时正是叛逆的时候,杜正伦也的确搞不定他,杜正伦不是和太宗皇帝这个家长沟通解决问题,而是直接把太宗皇帝和他说的话告诉了李承乾,他直接说:“我来的时候皇上就告诉过我,说太子因为跛脚所以心理上自卑,身上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小毛病,但臣是太子的老师,有责任教导太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希望太子能够明白这些道理,不然我就把太子做的事去告诉皇上了。”

这可倒好,太宗皇帝让杜正伦和家长沟通,杜正伦却直接把这些话说给孩子听,叛逆的李承乾哪受得了这样的说教,直接被这种“告家长”的话伤了自尊,他跛脚本就是自己心上的一根刺,却还要被自己的爹特意点出来告诉外人杜正伦,又被杜正伦当众指出来,直接就给杜正伦来了个皇太子大闹东宫。

事后太宗皇帝质问杜正伦为什么要把自己和他说的话告诉太子?

杜正伦答:“我劝导他,他不听,所以就用皇上的话来吓唬他,希望太子有所畏惧,或许可以改恶为善。”

太宗皇帝一听就是血压上涌,自己跟杜正伦说的是太子有一些特立独行的小毛病,但孩子还是个好孩子,你杜正伦直接让朕的儿子弃恶从善,你才是恶,你全家是恶!

所以太宗皇帝一气之下就以“泄露禁中语”的罪名把杜正伦贬到了谷州做刺史,谷州,今天的河南境内。

后来太子李承乾又几次和太宗皇帝闹矛盾,太宗皇帝就想起了杜正伦教导太子之事,觉得他在谷州还不解气,直接就让杜正伦去了交州做都督,此交州不是山东胶州湾的胶州,而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南越九郡交趾郡名叫交州,也就是现在的越南境内北部,杜正伦直接从河南就到了越南。

再后来太子李承乾事涉谋逆,太宗皇帝对杜正伦的恨上升到了顶峰,交州也不能一解心头之恨,又让杜正伦去了驩(huan)州,今天的越南境内安城县全家安家落户,这下杜正伦又从越南北部快到了越南中北部,越走越远,比流放岭南还远。

直到后来李治即位,杜正伦这才被从太宗皇帝诅咒的大名单放出来,先是做了郢州(武汉武昌)刺史,后又做了石州(山西离石)刺史,直到去年杜正伦才被李治召回长安做了中书令,和李义府一模一样的中书令。

现在杜正伦和李义府一山难容二虎,两位中书令内讧了起来。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当年不肯嫁东风

捡到野男人后他称帝了

经年烈酒

朕真的不会开机甲

小船三年又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