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黎国际经济学论坛的晚宴现场灯火辉煌,水晶吊灯将整个大厅映照得如同白昼。方蕴宁站在香槟塔旁,目光穿过衣香鬓影的人群,寻找着那个熟悉的身影。
一年了。从周汀钰在她公寓里靠在她肩头那晚算起,整整一年过去。
方蕴宁的视线锁定在大厅另一端——周汀钰正与几位欧洲企业家交谈,一袭墨绿色丝绒礼服勾勒出纤细优雅的身形,黑发挽成复古的发髻,露出线条优美的颈项。即使在国际政商名流云集的场合,她依然是最耀眼的存在。
仿佛感应到方蕴宁的目光,周汀钰突然转头,隔着整个大厅对她微微一笑。那笑容里包含着只有方蕴宁才懂的亲密与默契。
"方教授,恭喜您获得本年度经济学杰出贡献奖。"一位白发苍苍的学者走过来握手,"您关于数字经济与传统企业转型的研究,正在改变整个领域的思维方式。"
"谢谢,这要归功于我的研究伙伴们。"方蕴宁谦虚地说,目光却不自觉地又飘向周汀钰。
老学者顺着她的视线看去,了然一笑:"啊,听澜集团的周董事长。我听说您们的合作非常成功?"
"不仅是职业上的合作。"方蕴宁坦然道,"她是我的伴侣。"
老学者惊讶地挑了挑眉,随即会意地笑了:"难怪您拒绝了哈佛的终身教职。爱情有时候确实比学术更重要,不是吗?"
方蕴宁微笑不语。一年前,当哈佛再次抛出橄榄枝时,她确实犹豫过。但周汀钰的反应完全出乎她的预料——没有反对,没有沉默,而是拿出一份听澜集团欧洲业务扩展计划书:"如果你想去,我们可以一起去。这次不需要二选一。"
最终方蕴宁选择了折中方案:接受国际经济学组织的短期任职,其余时间远程工作。而周汀钰也兑现承诺,调整了集团国际业务的管理架构,确保每月能陪她在欧洲驻留两周。
"女士们先生们,请入席,晚宴即将开始。"主持人的声音通过麦克风传遍大厅。
方蕴宁向周汀钰走去,两人自然而然地十指相扣,跟随侍者来到主宾席。这一年来,她们已经习惯了在各种场合公开亲密——听澜集团的年会,京城大学的讲座,现在又是国际论坛。那些曾经困扰她们的媒体风波、董事会质疑,都在时间与坦诚面前逐渐消散。
"紧张吗?"入座后,周汀钰低声问,"待会儿要上台领奖。"
方蕴宁轻轻摇头:"有你在就不紧张。"她注意到周汀钰面前的红酒杯被换成了温水,"胃还好吗?"
"很好。"周汀钰微微一笑,"只是预防性措施。你知道我今晚要宣布听澜的欧洲投资计划,需要保持清醒。"
晚宴进行到一半,主持人邀请方蕴宁上台领奖。掌声中,她走上讲台,接过沉甸甸的水晶奖杯。
"感谢评委会授予我这份殊荣。"方蕴宁的声音在会场清晰回荡,"经济学是一门研究选择的科学,而我这几年学到最重要的一课是:最优化选择不一定是收益最大化的选择,而是能让心灵获得平静的选择。"
她的目光落在台下的周汀钰身上,对方正专注地望着她,眼中满是骄傲。
"我要特别感谢听澜集团周汀钰董事长。没有她的商业洞察力与实践经验,我的转型理论将只是纸上谈兵。"方蕴宁顿了顿,声音变得更加柔和,"汀钰,你是我所有理论中最美的实践。"
全场响起会意的笑声和掌声。周汀钰微微低头,但方蕴宁还是捕捉到了她脸颊上泛起的红晕。
回到座位后,周汀钰在桌下悄悄握住她的手:"'最美的实践'?方教授什么时候变得这么浪漫了?"
"跟周董事长学的。"方蕴宁调皮地眨眨眼,"对了,你准备什么时候宣布那个计划?"
"最后环节,在你之后。"周汀钰轻轻捏了捏她的手指,"别担心,我已经练习了好几遍英语演讲。"
晚宴接近尾声时,周汀钰优雅地走上讲台。聚光灯下,她从容不迫地宣布了听澜集团未来五年在欧洲的清洁能源投资计划,流利的英语夹杂着些许法式口音,反而增添了几分魅力。
"最后,请允许我分享一点个人感悟。"演讲尾声,周汀钰突然话锋一转,"作为企业家,我们常常谈论投资回报率、市场份额和战略布局。但过去一年,我学到人生最大的投资就是与所爱之人共享时光。"
她的目光直视方蕴宁,全场安静得能听见针掉的声音。
"正是这份投资,让我在商业决策中更加勇敢,也更有耐心。"周汀钰的声音轻柔却坚定,"因此,听澜欧洲总部将设立女性创业基金,支持那些在事业与生活间寻找平衡的女性创业者。这是我伴侣一直以来的心愿,现在我很荣幸能将它变为现实。"
雷鸣般的掌声中,方蕴宁的眼眶湿润了。这个基金项目正是她多年前的构想,曾随口向周汀钰提起,没想到她不仅记得,还在国际舞台上宣布实施。
晚宴结束后,两人谢绝了后续的酒会邀请,携手走在巴黎秋夜的街道上。塞纳河畔的灯光倒映在水面,如同散落的星辰。
"你事先可没告诉我那个基金的事。"方蕴宁轻撞周汀钰的肩膀。
周汀钰微笑着将一缕散落的发丝别到耳后:"总得留点惊喜。"她顿了顿,"其实名字已经想好了,就叫'宁钰基金',取我们名字各一字。"
方蕴宁停下脚步,在路灯下凝视爱人的脸庞。这一年来,周汀钰的变化肉眼可见——笑容多了,胃病复发的次数少了,眉间那道因常年皱眉而生的细纹也渐渐舒展。而她自己,也不再是那个为证明价值而拼命工作的学术机器,学会了放慢脚步欣赏生活。
"怎么了?"周汀钰疑惑地问。
"没什么,只是想好好看看你。"方蕴宁柔声道,"有时候还不敢相信,我们真的走到今天这一步。"
周汀钰理解她话中的深意。是啊,从重逢时的疏离防备,到如今的公开示爱;从互相伤害的过去,到共同构建的未来。这条路她们走得曲折却坚定。
回到酒店套房,方蕴宁换上睡袍,发现周汀钰已经坐在书桌前处理邮件。
"不是说好今晚不工作吗?"她从背后环住周汀钰的肩膀。
"就回一封,程兮月急需的合同。"周汀钰快速敲击键盘,"你先休息,明天还要参加早上的圆桌会议。"
方蕴宁没有动,而是将下巴搁在周汀钰头顶,嗅着她发间熟悉的茉莉香气:"记得我们第一次见面吗?剑桥的那场研讨会。"
"记得。"周汀钰保存文件,转过身来,"你穿着皱巴巴的西装,辩论时却犀利得像把刀。我当时就想,这个女学者真特别。"
方蕴宁大笑:"而你穿着米色套装,提问时一针见血。会后我问同事'那个漂亮的女企业家是谁',他们都笑我居然不认识听澜集团的继承人。"
她们相视而笑,记忆中的画面与眼前人重叠。岁月在彼此脸上留下了痕迹,却也沉淀了更深厚的情感。
周汀钰关上电脑,突然想起什么:"对了,下个月去江南看望伯母,我准备了些礼物,你看看还缺什么..."
"妈妈上次电话里说,不用带东西,只要你人去就行。"方蕴宁模仿着母亲的方言口音,"'那个周姑娘什么时候再来?我腌了她爱吃的咸鱼'。"
周汀钰眼中闪过感动。去年冬天的那趟江南之行,她原本担心方蕴宁的家人会排斥她们的恋情,却没想到方母待她如亲生女儿,甚至教她做当地特色菜。而她也用苦学的方言与老人深夜长谈,分享对方蕴宁童年趣事的好奇与对方健康的关切。
"我让程秘书调整了行程,可以在那边多住两天。"周汀钰说,"正好赶上镇上的梅花节。"
方蕴宁感动地吻了吻她的额头:"谢谢你。"
"谢什么?"
"谢谢你爱我的家人,就像我爱你一样。"
夜深了,巴黎的灯火渐次熄灭。周汀钰洗漱完毕回到卧室,发现方蕴宁靠在床头,还在阅读会议资料。
"休息吧,我的教授。"她从背后环抱住方蕴宁,轻吻她发间的银丝。
方蕴宁合上文件,转身拥她入怀:"再等一会,这次换我等你一起入睡。"
窗外,塞纳河静静流淌,见证着这个平凡却珍贵的承诺。在这异国的秋夜里,两个曾经迷失又找回彼此的灵魂,终于学会了爱情最深的奥秘——不是轰轰烈烈的激情,而是日复一日的选择与坚守。
而这,仅仅是他们共同人生的又一个起点。
[全文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