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南叶受了刘张氏影响,盯着竹篮里的黄豆芽,心思不知飞到何处,也就没注意阿景眼里的震惊。
陆柘景也就诧异了下,很快收敛情绪,他没有问余南叶怎么知道黄豆泡发,能长出嫩芽,而是道:“明早我陪你去,这叫什么?”
余南叶愣了下,才后知后觉反应过来,自己做这些的时候并没有避开阿景。
但想到阿景与自己同住同吃,又失去些许记忆,而且阿景人真的很好,他可以不告诉其他人,却独独不能隐瞒阿景。
“这叫黄豆芽,我在爹爹的手札里看到的。”
余南叶没有骗阿景,他爹爹的确有一本手札,里面记录了种植心得,和一些“大胆”想法。
例如:想要庄稼长得好,除了靠老天爷,还需讲究土地,一些土地适合种什么,一些不适合种什么,土壤不同,适合的作物也不同。
如林家村温度适宜,雨水充足,土壤湿润,可以种稻和玉米。
林家村确实家家户户种玉米,不过林家村很少有人种稻,大家按照祖祖辈辈传下来的方法种麦子。
长势却不喜人。
而他爹爹屏弃陈旧不可取的种田法,爹爹说那叫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家中稻麦长势极好,村里人羡慕不已。
他家还是村里唯一种了稻的人家。
爹爹更是将半亩田地,开垦、灌溉,将湿田变为水田,打田埂,插秧。
爹爹在手札里记下,若水田附近有井,或水渠,稻子会长得更好。
除此外像种玉米一类的农作物,可以施肥。
诸如鸡粪、牛粪皆可促进作物生长。
一些种子经过泡晒,也能发育地更好。
手札上记录了很多,余南叶以前经常看,家里就他看得懂字,爹爹留下的手札,陈氏让他看之后再去地里侍弄
地里庄稼一直比其他人家好,余父每次出门脸上神情得意。
正是翻看了无数遍手札,余南叶才知道黄豆还能长出黄豆芽,黄豆芽这个名字,是爹爹在手札里记下的,他便沿用了这个名字。
爹爹还写到不同种类树木,或农作物可进行一种名为嫁接的方式,培育出新的品种。
至于什么样的作物可以这么做,爹爹的手札上没写,应该是爹爹那时候病了,没办法再记录。
他不觉得爹爹的想法荒诞离奇,他坚信爹爹一定能行。
爹爹没离开前,他们家很富裕,家里有很多纸,他也能跟着爹爹认字,只是他只学了几年,还有很多字不认识。
后来爹爹离开,他不被允许读书识字,曾经认识的字遗忘了大半,只有爹爹的手札还记得清楚。
爹爹的手札上画了图,以前爹爹教过他怎么认图。
他看着那些图,幼小的他记下一页页图,后来爹爹担心父亲发现,怕自己离开后,余父再娶,后娘苛刻年幼的余南叶,将那些图都烧了。
好在余南叶牢牢记着。
如今来到南禹国,这里的文字和大陈朝的文字有些不同,这里的文字更为复杂,但仔细看,还是能认出几个。
此时听阿景提起,余南叶再度想起爹爹。
“所有的黄豆都制出黄豆芽?”陆柘景抓住了关键字,南禹的黄豆不算少,一般人家一年到头吃不到什么黄豆。
黄豆大部分用来榨油和做豆腐。
因此这些年种黄豆的农户越来越多,越国那边的商人也大肆收黄豆,运来南禹国售卖。
因此南禹百姓不缺黄豆吃,黄豆价格便宜,在一位南禹商人琢磨下,竟琢磨出了黄豆油。
后来那位商人与江州的油商地位相当,江州油商是个大家族,从南禹开国他们家就掌握了榨油技术,又因为家里出过一甲状元,家里的菜油生意也不怕被谁抢了去。
以前他们家的菜油销往全国,越国商人也高价从他们家进菜油,再转手卖去越国。
不过吃得起菜油的百姓只占少数,大部分会用猪肉炼油。
但自从黄豆油出来后,菜油价格相对降低,平头百姓一年到头也买得起菜油了。
越国商人又把黄豆油带去越国,这两家赚得盆满钵满,他们缴纳的户税逐年递增。
近几年,南禹国国库充盈,也有这些商人的一臂之力,因此新帝废除先帝在位时禁止商人子弟科考的律令。
允许商贾弟子也能科考。
刚登基那年的状元就是商贾出身,陆柘景到现在都还有印象,那人姓江,他想到读书人废纸,但纸不便宜,于是他做出来了相对粗糙,却也能用的黄麻纸。
有了更便宜的纸,农家子弟也能读书习字。
陆柘景从不掩饰自己对这些有想法的大臣褒奖,奖赏丰厚。
只是在农事和花草树木上,耗费几年也没有半点突破。
直到遇见余南叶,让他再次看到希望。
“黄豆芽除了炒来吃,还能如何吃?”陆柘景问。
余南叶想也不想的说:“煮来吃,煮肉丸时放,可以炒,煮面时也能用作配菜,我那里还留了些,晚上我用来煮面。”
陆柘景点了点头,“好,都听南南的,这些都是从爹爹手札上看到的么?”
余南叶从海碗里抓了一大把黄豆芽,听见阿景的问话,也没留意哪儿不对。
“都是从我爹爹手札上看到的。”
他还以为阿景会询问手札的事,心慌慌的,好在阿景什么都没有问。
余南叶松了口气,又听阿景说:“南南想去镇上卖黄豆芽,若是其他人问起,南南会如实告知么?”
余南叶捻着豆芽的手紧了下,一颗心渐渐加快,好一会儿才不敢看着阿景开口,“我能先不说么?”
“可以,明天若是有人问起,我来答。”说着,陆柘景轻拿过少年手中豆芽,放入木盆清洗。
余南叶闻言彻底松了口气。
当晚,余南叶煎了两个鸡蛋,用豆芽煮了一碗面条。
面条用白面粉擀的,劲道弹牙,阿景一口气吃了两大海碗。
南禹的百姓吃黄豆的很少,榨油技术只掌握在一两家手上,会做豆腐的也很少,所以平时基本上不吃,但沃黄豆好种,对土壤温度要求都不高,而且生长周期短,不少人种,哪怕成活率低也有,再加上黄豆耐放从别国运过来的更多,一旦多了就不值钱了,但商人把黄豆油和菜油带去大越就又是一笔大的进项,总体是南禹有底子,不差钱,植物作物不怎么生长也是近几年出现,最开始是天子脚下也就是都城,慢慢衍生出去,离都城越远受到的影响会越小。
感谢喜欢,么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025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