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科幻灵异 > 心理学女半仙 > 第1章 开业大吉

第1章 开业大吉

六月,锦城。

盛夏的烈日如同一只巨大的、融化的金盘,悬挂在城市湛蓝的天幕上,毫不吝啬地倾泻着滚烫的光与热。柏油马路被炙烤得微微发软,空气中弥漫着一股焦灼的气息,仿佛连呼吸都带着灼人的温度。

然而,这片喧嚣与燥热,却被环球中心三十六层的一扇厚重落地窗彻底隔绝。

窗内是另一个世界。冷气被开到恰到好处的二十三度,无声地、均匀地流淌在空间的每一个角落,将近三百平米的开阔空间浸润得如同一块凉爽的深海碧玉。这里是顾乡的心理知所,一个占据了顶级写字楼半层楼的咨询室,也是她一个人的王国。

但若说这里是传统的心理咨询室,似乎又不那么准确。

从进门左手边的区域看,这里无疑是专业、严谨且昂贵的。一整面墙的巨大书架从地板一直延伸到天花板,深色的胡桃木泛着沉稳的光泽。书架上,各类精装书籍塞得满满当当,从弗洛伊德的《梦的解析》到荣格的《红书》,从《精神病理学》的最新版到《认知神经科学前沿》的合订本,它们静静地矗立在那里,散发着知识应有的、冰冷而迷人的气息。书架旁,摆放着专业的心理沙盘,里面盛着细腻的白沙,旁边的小架子上则分门别类地放置着数以百计的微缩模型。不远处,一张看起来就极其舒适的催眠用躺椅,正对着一扇可以俯瞰大半个城市景色的窗户。而在整个区域最不起眼的角落里,一台灰白色的脑电波反馈治疗仪,正安静地闪烁着幽蓝色的指示灯,如同一只蛰伏的、窥探意识深海的机械巨兽。

但只要视线越过空间中那条无形的分割线,转向右手边,整个世界的画风便会陡然一转,毫无预兆地堕入了神秘主义的温柔陷阱。

一块巨大的、未经打磨的紫水晶洞,在角落里静静地折射出迷离的光晕,仿佛囚禁了一片紫色的星云。一张铺着厚重黑天鹅绒的圆桌摆在中央,桌面上,一副韦特塔罗牌被精心展开,呈现出一个复杂的凯尔特十字牌阵。牌的旁边,散落着几颗刻有古代卢恩符文的黑曜石,以及一整套用小楷工整抄录的《易经》竹简。墙上没有悬挂任何现代画作,取而代之的,是一面巨大的、据说是从西藏大昭寺请来的手绘唐卡,繁复的线条和浓烈的色彩描绘着庄严的佛母。唐卡之下,一个黄铜制的八卦镜正对着门口的方向,镜面擦拭得一尘不染,反射着冰冷的光。

空气中,若有若无地飘散着一丝白鼠尾草混合着檀香燃烧后留下的、清冽又肃穆的异香,那味道很淡,却固执地萦绕在鼻端,让人不自觉地就放缓了呼吸,心生敬畏。

科学与玄学,理性与感性,现代与传统,就这样泾渭分明,又诡异地融合在这个奇特的空间里,构成了一种荒诞的、却又莫名和谐的奇妙气场。

而顾乡,就是这片荒诞领地里,唯一且绝对的主人。

此刻,她正毫无形象地窝在自己那张价格不菲的赫曼米勒人体工学椅里,姿态懒散得像一只被主人宠坏了的波斯猫。她身上穿着一件宽松的、洗得有些发白的纯棉长裙,裙摆堆叠在脚边。她赤着脚,莹白如玉的脚趾偶尔会不耐烦地蜷缩一下,踩在冰凉光滑的深色木地板上,带来一丝转瞬即逝的惬意。

一头乌黑的长发没有束起,如海藻般随意地披散在肩后,衬得她那张素净的脸愈发显得小巧。她的皮肤很白,是那种常年不见阳光的、带着一丝病态的冷白色。五官算不上惊艳,但组合在一起却有种说不出的舒服和耐看,尤其是一双眼睛,瞳仁的颜色比常人更深一些,浓得像化不开的墨,当她安静地注视着什么的时候,会给人一种被彻底看穿的错觉。

她面前的笔记本电脑屏幕上,正显示着锦城本地一个网络论坛——“锦城夜话”的灵异板块。这是一个藏在城市钢筋水泥丛林阴影下的、属于亚文化的狂欢之地。帖子里充斥着各种真假难辨的“灵异经历”,从鬼压床、鬼打墙,到笔仙、碟仙,光怪陆离,不一而足。

一个刚刚发布不久、已经被管理员飘红加精的热帖标题,成功地吸引了顾乡的注意:《【全程高能】我租的房子,每到午夜十二点,天花板上就会传来弹珠落地的声音!我用手机录下来了!是不是楼上的小鬼在玩弹珠?》

顾乡的嘴角,勾起一抹几不可察的讥诮。她点开帖子,楼主用一种极具煽动性的口吻,描述了自己连续一周被这诡异的声音折磨得濒临崩溃的经历,并附上了一段音频。

顾乡连音频都懒得点开,白皙修长的手指在键盘上飞快地敲击起来,速度快得几乎带出残影。她的网名叫“真相只有一个”,是这个板块里神憎鬼厌的“杠精”和“辟谣专业户”。在无数神神叨叨的信徒中间,她就像一个手持手术刀、面无表情的解剖医生,冷静、精准,且毫不留情。

“真相只有一个”回复道:

【楼主,你但凡在初中毕业时,没有把物理知识连同课本一起卖给收废品的大爷,就应该知道这叫“钢筋混凝土楼板的热胀冷缩效应”。白天,建筑结构在高温下受热膨胀,积聚了大量的应力;到了午夜,温度降低,结构开始冷却收缩,积聚的应力在此时集中释放,导致钢筋与混凝土之间发生极其微小的位移和摩擦。这种高频的、短促的振动,通过楼板传递到你的耳朵里,就成了你那想象力过于丰富的脑袋里,所谓的“鬼玩的弹珠”。】

【另外,友情提醒,这种现象在建筑质量不过关的老旧小区里尤为常见。与其在这里发帖吓唬自己,不如多花点时间研究一下怎么赚钱换个好点的房子。毕竟,穷,比鬼更可怕。】

她的回复一如既往的毒舌,充满了理科生特有的、不加掩饰的智商优越感和对世俗的嘲讽。果不其然,这条回复如同在滚油里滴入了一滴冷水,瞬间引爆了整个帖子。

“我靠!‘真相只有一个’这个杠精又来了!能不能闭嘴?”

“就是!什么都用科学解释,你的人生还有没有一点神秘感和敬畏之心了?”

“我姥姥的姥姥就说过,那就是没能去投胎的小鬼在闹,要在家门口摆碗清水,放双筷子,烧点纸钱的!你不懂就不要乱说!”

“最后一句扎心了……我感觉被内涵到了。”

“真相只有一个,我看你是‘脑子只有一个’吧!滚出我们灵异板块!”

顾乡对这些充满了情绪化宣泄的评论视若无睹。她端起手边的咖啡,浅啜一口,微苦的、带着烘焙香气的液体滑入喉中,让她混沌的大脑清醒了几分。

敬畏?她当然敬畏。她敬畏的是宇宙中颠扑不破的物理法则,是数学模型中严丝合缝的逻辑闭环,是人类大脑皮层下一百四十亿个神经元交织出的、那片比任何深海都更复杂、更深不可测的意识海洋。

至于鬼神……不过是人类在面对未知、恐惧和无法解释的现象时,为自己的无知和无力,寻找的一个廉价、方便、且能带来集体认同感的借口罢了。

她滑动鼠标,继续往下看,像一个批改作业的老师,冷眼审阅着学生们五花八门的、充满了想象力的错误答案。

一个ID叫“忧郁小王子”的用户发帖求助:《高能预警!我好像用手机拍到了我过世三年的爸爸的鬼魂,他就站在我妈妈的身后,表情看起来好悲伤!这是不是有什么未了的心愿?》帖子下面附上了一张极其模糊、噪点巨大的照片。照片里,一个中年妇女正在厨房做饭,而她身后的玻璃窗上,隐约有一个男人轮廓的倒影。

顾乡毫不留情地再次出手。

【回复:首先,建议你下次想念父亲的时候,换一部像素高一点的手机,至少不要低于八百万。其次,建议你了解一下摄影中的“二次曝光”和“慢速快门”可能导致的影像重叠原理。最后,也是最重要的一点,你有没有想过,你妈身后那个,可能不是你爸,而是你王叔叔?毕竟,从这个轮廓看,发际线比你爸当年要高不少。】

帖子下方瞬间哀鸿遍野,楼主更是连发了十几个“你胡说”的表情包,但很快就心虚地删帖了。

顾乡面无表情地刷新页面,寻找下一个“病人”。

《救命啊!我女朋友最近天天晚上说梦话,说的都不是她自己的声音,像个老头子!我好害怕,她是不是被什么不干净的东西附身了?》

【回复:建议带你女朋友去三甲医院的神经内科挂个专家号,全面检查一下是否存在“异睡症”或“快速眼动期睡眠行为障碍”的可能。当然,也不排除另一种更简单、也更悲哀的可能性——她只是单纯地在梦里用家乡方言骂你,而你,恰好听不懂而已。】

顾乡这位心理学博士,一边冷酷无情地敲碎着网友们关于灵异世界的廉价幻想,一边在心里,默默地给这些潜在的“客户”们分门别类,贴上标签:群体性癔症、分离性身份识别障碍、睡眠瘫痪症、特定环境下的集体潜意识投射……这些在普通人看来匪夷所思、足以吓破胆的“灵异事件”,在她那颗被无数专业知识武装到牙齿的大脑里,不过是一道道等待被拆解、分析、并最终被命名的心理学或生理学谜题。

而她,就是那个最顶尖的解谜人。当然,解谜是要收费的,而且费用极其不菲。

毕竟,比起让一个穿着白大褂的医生告诉你“你这是由于潜意识压抑导致的躯体化症状”,人们似乎更愿意相信一个穿着棉麻长裙的“大师”指着你的鼻子说“你这是被怨气缠身,煞气入体了”,并为此心甘情愿地支付一笔高昂的“香火钱”。顾乡深谙此道,并乐于利用这一点。

她关掉吵吵嚷嚷的论坛,熟练地点开一个需要三重密码才能打开的加密文档。文档的标题,是她整个职业生涯的核心秘密。

【研究课题:关于“超感官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 ESP)在极端情绪环境下的物化表现及神经学基础探究。】

【核心研究对象:家族遗传性“感知”能力。】

【能力描述:可被动接收并解析特定物理范围内,生物体(目前仅限于人类)因强烈情绪波动而产生的“信息场”。该信息场以“通感”(Synesthesia)形式被感知者接收。具体表现为:】

【- 视觉通感:可“看见”情绪的颜色与形态。例如,愤怒通常呈现为灼热的、不规则的红色烟雾状;悲伤呈现为冰冷的、缓慢流动的蓝色水汽状;恐惧呈现为粘稠的、不断收缩的灰色凝胶状;而谎言,则呈现为细小的、漂浮在空气中的黑色尘埃……】

【- 嗅觉通感:可“闻到”附着在物体上的、与强烈记忆相关的情绪气息。例如,从一枚旧的订婚戒指上,能“闻到”属于它主人当年那份带着微甜气息的喜悦,以及后来那股带着铁锈味的遗憾。】

【- 味觉通感:在面对极端的、指向性的恶意时,感知者的味蕾会产生相应反馈。例如,一个凶杀案现场残留的、针对受害者的纯粹恶意,可能会让感知者的舌尖泛起类似电池漏液的、强烈的苦涩金属味。】

【当前阶段研究目标:通过主动接触并处理不少于100个“极端情绪压力样本”(即社会学定义下的“灵异事件”),收集高浓度情绪信息场的数据,建立可量化的分析模型,尝试找到其与神经元活动、脑电波频率、甚至量子纠缠之间的关联,并最终实现对该能力的“主动控制”与“精准解读”。】

【当前研究进度:样本 2/100。】

【备注:研究经费严重不足!搞钱是第一要务!那台二手的脑电图仪已经出现了超过百分之五的误差,必须尽快更换!导师推荐的德国最新款眼动追踪仪报价两百三十万,简直是在抢钱!】

顾乡长长地叹了口气,烦躁地揉了揉眉心。她那两个听起来光鲜亮丽的民俗学与犯罪心理学博士学位,几乎耗尽了父母一生的积蓄。她的博士生导师,国内认知心理学界的泰斗,倒是对她的研究方向寄予厚望,称之为“足以改变现代心理学认知边界”的伟大课题。

但伟大的前提是,她得有钱。没钱,一切都是空谈。

所以,她这个骨子里刻着“唯物主义”和“科学至上”的顶级学者,不得不下海,屈尊降贵地伪装成一个装神弄鬼的“神婆”,用一些半真半假的民俗概念,和一大堆心理学的小把戏,去包装自己那套昂贵得离谱的心理治疗方案。

这不丢人,顾乡不止一次地这样告诉自己。用魔法打败魔法,是最高效、也是最符合市场规律的途径。用人们最愿意相信、最愿意付费的方式去治愈他们,顺便为伟大的科学研究赚取一点微不足道的经费,何乐而不为呢?

她正这样试图说服自己,咨询室那扇由一整块柚木打造的、厚重得如同银行金库大门的实木门,被“砰”的一声,极其粗暴地从外面推开了。

一个西装革履,但头发凌乱、面容憔悴的中年男人,带着一股浓重的、混杂着顶级古巴雪茄、昂贵古龙水和廉价恐惧的复杂气味,跌跌撞撞地闯了进来。

顾乡缓缓抬起眼,清冷的目光落在他身上。

一瞬间,她的世界,再次变得与众不同。

她“看”到,一团浓郁得几乎化为实质的、代表着“惊恐”的灰色雾气,如同一个巨大的、不断蠕动的茧,正紧紧地包裹着这个男人。而在那片翻腾的灰雾之中,还夹杂着几缕不易察觉的、代表着“心虚”与“谎言”的黑色尘埃,如同附骨之疽,顽固地黏在他的眉心。

顾乡的嘴角,缓缓地、缓缓地勾起一抹不易察觉的微笑。

看来,今天的开业礼,要比预想中来得更早、也更丰盛一些。

第三个“极端情绪压力样本”,主动送上门了。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地球人可以娶星际老婆吗

伏藏师

鬼片世界的僵尸邪童

我的四位绝美师姐

重燃2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