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杏林春漫(重生) > 第86章 蹊跷

第86章 蹊跷

第八十六章 蹊跷

侯门?

施粥?

招工?

还有……?草籽和树皮?

荀慎和宋和默契对视,然后迅速移开了彼此的目光。

两人俱默默垂首,不敢看上位的雍帝。

荀慎低眉敛目,表面上看着如老僧入定一动不动,但在心中却飞速地盘算着里面的蹊跷。

是,这件事,处处透着蹊跷。

虽然王内官为着侯府女眷声誉,描述地极为简单,但就从这只言片语中,便能听出浓浓的违和。

在王内官刚开始提及京畿城内的高门侯府施粥出事时,不管是荀慎还是宋和,第一反应都是那群黑心贪婪的蠹虫们的老毛病又犯了。

也不怪荀慎和宋和他们这么想,主要是,这样的事太多了,多到几乎形成了,上至世家豪族下至平民黔首,心照不宣的潜在的规矩。

本来嘛,每每有天灾发生时,当地总会有救济不及时而活不下去的灾民,变成希望出逃他乡以求得一线生机的流民。

而流民沿途流亡之地的富户多多少少都会有些施粥放粮,赈济灾民之类的义举。

当然,做出如此举动的豪强富户,有些,是真的不忍看到饿殍遍野这样的惨状发生而心存善念做出的义举。

有些,是害怕这一群群,一股股,饿的快要失了智的流民,在被逼到极限后,联合起来酿成屠户夺粮这样惨祸。

还是那句老话,数百头牲畜发起疯来都有可能造成极为惨烈局面,何况是目标明确又数量众多的流民呢!

所以,提前设棚施粥,尽量不把这群沿途而走的流民们逼到极限,算是没有受到灾祸的安定之地的富户们,保全自己最为之有效的手段了。

还有些,则是受了当地郡县地方官的托付,在朝廷的赈济粮没有下来,或者本身地方存粮不够时,当地的富户先行开放自己的粮仓进行救灾。

以上这三种情形,不管当地的豪强富户设立粥棚的最初起因为何,从结果来看,都能算是救人一命的乱世善举,总归都是好的。

但实际上,上面这三类不同意图的施粥行为其实是极少数的。

大部分情况下,各个地方的豪强富户们并没有如此善心。

他们也施粥,但他们是通过施粥放粮这此类的善举,来达成自己那阴暗不可见光的目的,来满足自己心如欲壑后土难填的**。

那就是前面所说的,众人心照不宣的,默认规则——隐民。

最先开始,众人并未发觉此事有异。

其中主要一个缘由是,地方豪强用来隐瞒流民的种种善举太过正常。

最开始说的那种施粥,只是诸多善举之中的其中一种,甚至不是最主要的一种。

当地的豪强们先是通过在城门口处设立设立粥棚,向从各个灾地奔赴而来又累又饿的灾民们放粮施粥,建立起自家极好的声誉。

有了大善人的声誉之后,地方豪强便开始实施自己隐民的第一步,以为流民提供安身立命之所而招募家丁、佃农。

在面对流离失所逃往外乡的灾民来说,有一善人,愿意聘用自己为家丁佃农,就相当于给了自己一条可在异乡安身立命的活路。

只要当地豪强愿意招募,多的是有活不下去的贫困灾民愿意卖身为奴,即使出卖自己的价钱极为低廉,即使签订的卖身契约极为苛刻。

刚开始这些地方基层官员们,甚至远在京畿政治中心的高官们,都没有察觉此事有异,甚至对于这种情况韩乐见其成。

这么想的原因也很简单,有人接手了这批需要自己掏钱掏粮的灾民们,这样祸乱还未起便已平,怎么想都是一起对三方都有利的好事。

但紧接着,地方豪强们以低价收容隐藏流亡的黔首们的坏处便一一显现了出来。

首当其冲的便是,在天灾平复后,中央发现受灾的地方的赋税和徭役久久不能恢复正常。

起初众人都觉得,造成地方赋税和徭役极低的原因,是因为该地方受了灾之后需要一定的时间恢复生产和活力。

但过了几年后发现,即使免了受灾当地的赋税,以让当地恢复正常的劳作和生产,但效果仍然有限。

众人百思不得其解。

分析了种种原因后,发现造成这种现象的根本,是因为人没了。

因为没有人,所以即使有着大量的良田,也没有人去耕种,没有耕种的人,自然也没有可以交的税,更别说本身需要人去做的徭役。

而与此同时,那些趁着灾乱,通过买卖雇佣而获得了大量廉价甚至免费的劳动力的当地豪强们,反而越来越富,实力也越来越强。

这还没完,豪强们因有了充足的劳动力后,建立了各种庄园堡垒,将灾民藏匿其中,竟形成了自给自足又完全封闭的坞堡!

这类坞堡有大量的土地和私人武装,夸张点说,这甚至是一个小型另类的王朝。

当地方豪强的坞堡越来越多,其地方势力越来越大,再往后来,就会逐渐形成地方割据势力,进而出现豪强割据的局面。

这样导致的最终结果,那必然是严重威胁的中央政权,而中央为了清除此类威胁则会派兵清剿,只要地方豪强武力抵抗,那该地则会陷入战乱之中。

战乱之地的平民黔首别说是安居乐业了,就是能保全全家性命便已不错。

为求生路,很多人又携家带口踏上了流亡之路,则又成了新的流民。

上天不慈,降焊涝灾祸,是为天灾。

而兵戈暴乱这样的灾祸,这便是**。

这样的**一多,中央便下了大力气搞清楚了发生此类灾祸的症结是什么。

这事啊,不怕难办,最怕的是不知道事情的缘由,不知道沉疴的症结,进而才不知道应该怎么办。

当挖掘出来此类**的根本,在于地方豪强对灾民的藏匿和吞噬时,从此历朝历代的皇帝们,在发生天灾之时,对地方豪强富户们的各类“仁慈善举”便格外注意。

以至于到了雍帝时期,众人听到有豪门在施粥行善的同时还招工买契,脑子里面出现的第一个念头便是,豪族隐民!

这是当权者的逆鳞!

既然上位者忌惮此事发生,最简单且最直接有效的法子便是直接禁了此事。

直接禁了此事的法子,除了皇帝颁布旨令以外,再狠点,就是将不允地方豪强买卖雇佣灾民直接写进朝廷律法之中。

这样一来,不管从礼还是法来说,都堵死了此事的发生。

但这世上的事儿啊,不是这么非黑即白一刀切的!

你说朝廷既然害怕豪族隐民这样的事情发生,直接禁了不就好了,难道这还有什么顾虑吗?

当然有!

当天灾发生时,朝廷害怕豪族通过各类善举,来达成以买卖身契等此方法来隐民匿民的目的,但朝廷也需要天灾发生时,各地豪族放粮施粥此类善举的支持。

说白了,不管豪族施粥放粮的根本目的为何,但是摆在明面上的这个好处是不可磨灭的——迅速且平缓地解决天灾带来的对朝廷统治稳固的冲击。

就这一处好处,便似天大。

而且话又说回来,给流离失所的流民们提供一处安身之所,或是供给一份可得以生存的做活,难道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的一种法子吗?

一顿饱,喝顿顿饱,这个道理是个人都能分辨的清楚。

毕竟光靠施粥,谁知道这天灾何时停,谁家的米粮又是白来的,岂能遭得住这源源不断的涌来的流民!

而且俗话说得好,升米恩斗米仇,日日施粥,等到灾民形成习惯之时,若是家族顶不住,停了外面的粥棚,说不定这些好心施善的地方大族,还会落个千夫所指,背上骂名的结局。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发生,其实从家族本身来说,是更愿意直接雇佣买断这些逃荒而来的流民的。

在面对完全不知根底的灾民时,大族们考虑,是短时间雇佣这些流民来做活,还是直接与流民签了卖身契约,将此人的生死大权完全掌在自己的手中的买断之法,不管从家族利益,还是自身安全来说,肯定是更偏向于后者的。

这是没法子的事,毕竟采购下人,买卖仆役,本就是极为正常的一件事。

即使是陛下也不能无论大事小事都要强行干涉人家各个大族的家族内务吧。

所以在豪强没有真正形成割据势力之前,若是一切行为都合法合规,又没有明确的证据,证明地方豪强趁机而入恶意买卖,朝廷还真不能说些什么做些什么。

故而朝廷对豪族此时的态度极为矛盾暧昧。

各地豪族救济灾民,朝廷既有内心地忌惮,但又有摆在明面上地鼓励和期盼。

所以大族在天灾出手救济时,肯定是不能光一味禁止的。

但判断是大族施粥放粮救济灾民的善举,还是认定为豪强仗势欺人藏民匿民的恶行,除了事实证据,其中更多的尺度把握,全在于自己面前站着的这位陛下。

荀慎不着痕迹地看了一眼皇后身边地第一随侍,王内官,想着这件事地起因,不由的勾唇笑了笑。

有意思。

来晚了,抱歉抱歉~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6章 蹊跷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礼物

婚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