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学医救不了十二钗 > 第126章 独美

第126章 独美

长在红旗下的王喜凤完全掺和不到所谓的政治风云中,她也不觉得就凭自己看了几部权谋电视剧就能跟诸葛亮似的运筹帷幄。这比她搞了个苟系统还离谱好嘛!

她在史家的生活挺惬意,没有闲杂人等相扰,住处也清静。只要跟上二婶子的节奏安安分分当个贵女,谁也不会来干涉她每天做什么。

闲来无事,她只能有一搭没一搭的复习琴谱,练练指法。这个东西比读书写字更容易忘我,好像开了头就进入了循环,根本停不下来。她倒是忘我了,院子里听到她弹琴的人个个遭殃。一个曲子听一遍可能没啥感觉,多听几遍熟悉了会觉得还行,再多听几遍就开始麻木,再往后怕是腻得要吐了。

连翠缕都鼓起勇气端着茶盘来劝:“姑娘不如歇一歇?”

真的不怪她弹琴要人命。都说三天不练手生,这种讲究熟练度的东西,许久不练真的会出现翻车名场面。她本就不是个有天赋的,当年练琴跟她练字学画画做女红甚至看中医理论的目的都差不多,来都来了,总要做点什么才不至于荒废光阴。

贾母宝玉等人大概已经不记得她这个人,已然入夏都没人来接她去贾府。往年还没出正月,或者贾府派人来接,或者史大姑娘主动提及要去。不动如山的王喜凤让史家二姑娘都觉得诧异,又一次溜到她这里,宛如瓜田里的猹。

王喜凤有啥好说的?在哪里对她来说并没有什么分别,反倒是贾府人多嘴杂,下人们也刁钻些,远不如史家管理严密。至少,她在史家这么几年,很少听到有下人嚼舌根。或者曾经嚼舌根的已经被雷霆手段处理了?反正并没有出现小说或者电视剧的那种狗血桥段,已逝父母的忠仆不离不弃跟着小主子之类的,不存在。

不论二姑娘是不是带着任务来,她并没有什么新鲜东西能分享,也有一万种方法将话题转移到小姑娘更感兴趣的方向上去。倒是翠缕松了口气,终于不用听姑娘弹琴了!

保龄侯夫人也觉得今年有些反常,不过跟贾府一样,史家其实对史湘云也并没有到非常重视的程度。所谓闲棋,又不是杀手锏,费心太过就有些得不偿失了。

若说内院里两个年纪相仿的姑娘还能做个伴,外院书房里一对一上课的史家小爷就有些悲催了。这也是二姑娘聊天时的核心人物。

王喜凤对史家本就不算熟悉,自己还是个半大孩子呢,能获取的东西太少。二姑娘跟人熟了之后却是个话痨,将自己的亲弟弟卖得一点不剩。如何想法设法偷懒磨叽求安慰等等,也就是生来受宠的孩子才会这样吧!

除开这些,二姑娘还是会问起贾府的姐妹们日常都有什么消遣。王喜凤真不好打击她太过。史家虽说对子女教育更尽心些,可架不住贾家的姑娘们自带钟灵毓秀BUFF,排除性格上个缺陷,在品貌上都是上上等,各自的兴趣爱好也发展的不错。不像史家这位二妹妹,哪怕二婶子耳提面命,依然样样稀松。

古人比较忌讳玩物丧志,其实就是怕诱惑太多让人分散学习精力,丧失上进心。二姑娘便是个典型。她没有具体的因某个事物而耽误学习,而是心思全不在学习上,样样学个大概,浅尝辄止。这世间有太多的美好,她欣赏都来不及,哪来的那么多精力搞别的?

有时候保龄侯夫人也想,是不是史家的姑娘都是这般?

王喜凤虽然人没去贾府,往贾府捎东西却不老少。怎么算她都是得了贾府尤其是贾母的照拂,上头挂着国公夫人的牌子,丧母的影响都小了很多。黛玉千里迢迢进京,不也是出于这样的缘由吗?

别人倒罢了,贾府核心人物生辰,她这个小辈总是要做些针线孝敬的。无论人家用不用,心意到了就行,主要看个态度。同辈之间就轻松很多,都是同龄人,谁都知道女红刺绣的痛苦,大家有志一同地送些小玩意。哪怕是信手拈来的几句诗,几笔画,因沾了风雅书香,也格外新鲜。

等王喜凤再次到贾府做客,已是新的一年。期间贾家生了许多变故,史家或者尽知,只是没人会特意告诉她这个隐形人般的大小姐。

宁国府贾蓉之妻秦可卿去世,当家人贾珍授意下的葬礼之规格令人瞠目。贾家另一门姻亲五世列侯林家家主林如海病逝扬州,林家因绝嗣而分崩离析,贾家再失强援。

到了冬日,宫中却传来消息,贾家入宫多年的元春封妃。许多人感慨一句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便是贾家人自己也萌生出一股子扬眉吐气的豪情。

经历丧父之痛的林黛玉越发弱不胜衣,也更加不肯出门。唯一感到庆幸的是身子骨还好,至少没有搞出旧疾复发之类的大事。

宝玉正因秦钟离世而悲。

自打秦钟借秦可卿出殡之机与那智能儿相好,便一发而不可收拾。后来此事被秦家的老爷得知,打了秦钟一顿。秦钟本事女孩子般的人品,哪里经得住老父这顿打骂?竟是卧病在床迁延不愈。好容易挨过了年,春暖花开,一切都有了希望,这位爷却因气死老父病情加重一命呜呼。不得不说一句造化弄人。

而他临终托梦给他的那些话,又让他有些不自在。父母、朋友、姐妹,许多人在不同时候劝他一些大道理,他却不想有违自己的本心。林妹妹回来算是个慰藉,她从不说那些话。

这是一座百年华府,里头上演着无数人的荣辱悲欢。

封妃的好消息让贾家上下跟打了鸡血似的,每个人都透着股子返老还童般的轻狂。哪怕是见惯了世面的贾母,也一度因为自己放不下心的宝玉终于有了个贵妃姐姐可以倚靠而激动的热泪盈眶。

底下的姐妹们反倒是最淡定的。毕竟,她们跟这个传说中的大姐姐岁数相隔偏大,尤其是惜春,根本就不记得大姐姐长什么样。这种离自己的记忆太过遥远的人,不过是拿出来新鲜几天,便依旧塞回了记忆深处。

最夸张的是贾琏,陪黛玉走了趟扬州,归来已经被凤姐调侃着叫国舅爷了。跟宝玉类似,凤姐得了秦可卿的临终托梦,那些个金玉良言却被凤姐排冷汗般从脑子里排开,未做细想。未来是个很沉重的字眼,更多人看的是眼下。

长辈们忙活着娘娘省亲这样的大事,小辈们从心理上就轻松起来,哪怕活动范围依然是这座后宅,却有种小鸟出笼的雀跃。宝钗来了这几年,跟贾府上下已然混得烂熟,再加上黛玉个湘云相继就位,荣庆堂都热闹了许多。

王喜凤以为自己已经习惯了古井无波修仙般的生活,实质上,人终究还是社会型动物。周围的小伙伴多起来,或许各有各的小心思,但并不妨碍大家群策群力在贾母跟前打造出一个和谐友爱的团队模样。

这种类似团建的小聚会还挺有意思,愿意出风头的尽管往前冲,吃瓜的往后稍稍,永远不缺新鲜的梗,更不缺贾母这个人精的“老人言”。

私底下,宝钗是端水大师,便是赵姨娘母子她都会一一应酬到位,更别提这些在贾母跟前有身份地位的姑娘们。黛玉无事不出荣庆堂,多半闷在自己房中,不是卧床养病就是临窗写诗,身子养好些也会找宝玉串串门,只是三次里有两次会碰到宝钗,便也去的少了。

王喜凤便是宝玉的屋子她无事都不会过去,除开到黛玉房里探病,更多的还是独处。若黛玉身子好,精神头足,或者她们也能秉烛夜谈,谈谈风花雪月人生理想。可惜这姑娘天生一副漏斗般的体质,存不住精气神,旁人体谅她,并不会轻易打扰。

宝钗样样不输人,是个难得的周全人。只是她一味往老人家喜欢的模式上去套,说话字斟句酌的,少了些活泼生动,王喜凤纵然凑上去搞心灵马杀鸡,宝钗也只拿正经规矩劝她,唯恐交浅言深。

好么,大家都爱独美,行叭。

随着省亲别墅一点点成型,参与到这项大工程的下人们都与有荣焉。据说是请山子野老先生操刀设计的,主打一个利用现有地形和条件做出做好的效果。建园子只是最基础的,后续的装饰布局等才是重中之重。

贾家闻风而动的族人们都盯着这些个肥差,无论谁有幸能搞到一件半件的差事,全家一年的嚼用不愁。这些人也都懂其中的奥秘,有的冲贾琏去,有的冲凤姐去。总之,他们两口子有些权利在身上,求他们肯定比去求别人强。

宝玉管不到这些俗事,他好容易从好友离世的悲伤中走出,恰逢贾政等家中男丁都忙着府中大事,根本没人管他读书,立时又高兴起来。他一高兴,免不了撒丫子四处串门,正在修缮的省亲别墅他自然不肯放过,只跟贾母说了一声,第二日便有人带他进去见世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僵尸缪斯

和情敌网恋翻车后

含情夜

陷落春日

雪夜新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