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发!”
副驾上的沈确系上安全带,朝后座的姜函一扬下巴。车子在小区楼下缓缓启动,夜色中吐出柔黄的光束。简丹握着方向盘,一边打轮,一边笑着说:“走咯走咯,春节自驾正式开始!”
现在是周五凌晨三点。天还没亮,北京城还在沉睡,她们三人已经轻声驶入了京港澳高速。本来今天还要上班,沈确早早处理好手头事务,申请了“远程办公”,实际就是把材料提前备好,到点在车上点发送。
姜函坐在后座,环视着堆满的零食包,忍不住感慨:“咱们这是搬家吧。”一边说一边翻了翻袋子里的东西:有新鲜削好的苹果、还有大白兔、沙琪玛、小麻花,三种口味的薯片、三种口味的可乐、苏打水和NFC果汁,甚至还有姜糖和润喉含片。
后备箱也被塞得满满的,年货是主角——老北京酱货、稻香村点心、手工饺子馅、冻好的牛肉卷、红红火火的大礼包,还有几袋特意订制的春联福字,打算贴在老家的窗户和门楣上。
凌晨的高速果然顺畅,车灯拉出一道道流动的影子。简丹驾驶到了上午十点多,在一个服务区停车,换上沈确开车。中途她们听播客、放歌、讲段子,像是回到了大学欧洲自驾游的那几年。
下午五点半,车子抵达武汉。沈确靠在车门边舒展身体,长长呼出一口气:“感谢定速巡航,不然我的右脚就报废了。”
武汉已经比北京暖和一些,但节前返乡的车流已开始涌现,三人来不及逛吃,在服务区对面的小店匆匆打包了几份小吃:热干面、豆皮、糯米鸡、炸藕夹、糊汤粉和三杯豆浆。装在纸盒里,香气在车厢里弥散。
晚上的路开始不好开。姜函接棒,继续驶向目的地。导航显示“剩余4小时”,但刚进入湖南地界,车速就慢了下来。一路红灯笼、鞭炮摊、车流长龙像一幅活动的年画,贴满了高速路口和匝道出口。
“看看这节日氛围。”沈确靠着车窗,感叹着,“想当初在伦敦,我们得自己去唐人街□□联,电梯间里偷偷贴福字,结果还被物管撕了。最隆重的事儿就是一群人围着一锅速冻水饺。”
“是啊。”简丹坐在后排,想起那些年,“我们包饺子、贴春联、硬拉人一起看春晚,在国内从来没看的。”
红灯高挂,道路两旁挂满灯笼。春运的归乡大潮滚滚而来——人多、车多、行李多、情绪更多。
“每逢佳节倍思亲。”沈确轻声念了一句,看着眼前车流与灯火交织成温热的红色海洋,心中翻涌。
终于回家了。
“爸妈,我回来了!”沈确拎着一大包一小包站在门口,屋里灯亮着,果然没睡。她知道爸妈肯定会等着。
“崽崽!”沈父立马迎了出来,语气里透着久候后的欢喜,“可算回来了,我和你妈等了好久。丹丹也来了啊,快进来快进来!新年好啊!”
简丹笑着递过手里的大包小包:“叔叔阿姨,新年好!这是我们带回来的一些北京特产,给家里亲戚尝尝。”
“哎哟,来就来嘛,还带东西。你这孩子,太客气了。”沈母一边接过,一边忍不住唠叨,“你爸妈啊,也真是,春节还跑国外,春节是多重要的日子,一家人得在一起啊。”
熟悉的语调,熟悉的絮叨。沈确和简丹对视了一眼,默契地笑了。
“不多说了,开了一路累坏了吧?早点休息,明天去二姨家过年呢。”沈父说着,替她们把行李搬进房间。
洗漱完,两人躺在沈确熟悉的小卧室里。沈母贴心地准备了睡衣、毛巾、电热毯。
“没有暖气,是真冷。”简丹打了个哆嗦,整个人缩进被窝,“之前不觉得,现在适应了暖气,再回来,南方的冬天就跟湿冷魔法攻击似的。”
“同意。”沈确把自己也卷进被子里,“睡了,开了一天车,我已经快成植物人了。”
“晚安。”简丹轻声说道。
第二天一早,沈母便早早起床,厨房也传来热腾腾的香味。她拿出前几天就准备好的大红毛衣递给两个女孩:“这过年啊,就得穿红色,喜庆,旺运气。”
一起床,桌上已经摆好了热牛奶和几碗醪糟汤圆,白白糯糯地泡在淡淡的甜酒香中。红糖味的是沈确最爱的,沈父特地前两天在超市抢了三袋冻汤圆回来放冰箱里。而简丹的早餐格外讲究——桌上有她最爱的贝果,还有草莓奶油抹酱。这是她留学时养成的习惯,英国的超市里她总跳过麦芬,独爱贝果。沈父笑着说:“我在超市拿着你给的照片找了好久,问了三个店员才找到这个口味的。”
“谢谢叔叔阿姨!”简丹嘴角带着不太掩饰的感动,语气却依然是熟悉的大大咧咧,“您二位真是太贴心啦。”
吃过早餐,三人提上装满年货的大包小包,前往沈确二姨家。这是家里的传统——每年春节轮流在不同亲戚家聚年。去年是在沈确家,那时她还远在国外,今年轮到了二姨家。
“阿确回来啦!”门一开,二姨笑得眉眼弯弯,看到简丹后更是热情,“这就是简丹吧?哎哟,真人比视频里还漂亮,快进来快进来,屋里热!”
一进门,饭香扑面而来。厨房里,二姨夫正忙着翻炒锅里热油,锅铲哗啦啦响,二姨手里一边切着食材一边招呼大家:“客厅有糖果和瓜子,自己倒茶哈。”沈父沈母熟门熟路,把年货放好后便加入厨房协助。
“这位是二姨,那边厨房的是二姨夫,坐在沙发的是我表姐。靠窗的是我小姨一家,舅舅还没来,他去接外公外婆。”沈确低声给简丹一一介绍。
“嗯嗯,有几位我见过,在英国时你打视频时见过。”简丹点头微笑,脑海里迅速匹配出一张张熟悉的面孔。
小姨走过来,给了沈确一个大大的拥抱,接着又抱了简丹一下:“崽崽啊,总算回来了!你这几年春节都没在家,我们都想你想得不行。”
小姨是家里最活力四射的女性长辈,五十岁的人还坚持晨跑、打羽毛球,朋友圈晒的不是马拉松奖牌就是健身视频。她拍拍沈确的肩:“你是她在英国的朋友吧?在那边可得互相照应。”
“谢谢小姨夫。”简丹接过削好的苹果。
“有你们这些朋友在她身边,我们这些当长辈的才放心。”小姨语气温柔而感激。
“小姨,这些话,留学生的朋友和家长大概已经说了二十遍了。”沈确调皮地一笑,引得一屋人都跟着笑出声。
“你家人气氛真好。”简丹凑近她低语,“电话里就能感觉到,今天一见果然更强烈。难怪你是ENFJ。”
“你就把这儿当你家,这也是你家人。”沈确安慰她,拍了拍她的手背。
“走,看看厨房需不需要帮忙。”简丹提议。
“我们留子的厨艺,不是吹的。”沈确得意道。
然而刚进厨房两步,就被二姨笑着赶了出来:“去去去,小孩子别来凑热闹,厨房我们搞定了,快去客厅陪大家说话。”说完还顺手把厨房门带上。
沈确怔在门外,小声嘟囔:“二姨,我年纪也不小了,再过几年,三十就打头了好吧……”
两人对望一眼,无奈地笑了笑,只好回到客厅,刚坐下没多久,就听见门外传来喧哗。
是舅舅舅妈带着外公外婆来了,还有17岁的表弟,正准备高考,长高了一截。
“外公外婆!”沈确甜甜地喊着跑上前。沙发上的表姐表弟也都纷纷起身打招呼。
“崽崽们!”老人家见到晚辈,立刻眉开眼笑,一会儿握握这个的手,一会儿拍拍那个的脸。看到简丹,外公笑着说:“咦,还有个崽崽。你好呀。”马上从长沙话换成了普通话。
“外公外婆好,我是简丹,您继续说长沙话也没关系,我大概能听懂,我是重庆人。”简丹礼貌地应着。
午饭时间到了,桌子根本不够坐。二姨搬来那张折叠麻将桌,两张拼一起才勉强够用。孩子坐一桌,大人坐一桌,热闹得跟春节庙会似的。
饭菜堪比满汉全席:剁椒鱼头、口味虾、腊味合蒸、红烧肉、毛氏红烧排骨、手撕包菜、椒香牛蛙、香辣藕片、酱板鸭……还有沈确和简丹带回来的北京酱牛肉和稻香村糕点,摆得满满当当。
“这都还没到年夜饭呢!”简丹惊讶,“桌子都快放不下了。”
沈母笑着解释:“我们年纪大了,晚上吃不动。中午吃丰盛点,年味也浓。”
舅舅举杯道:“那今天中午就当成年午饭了,大家干一杯!”
“身体健康!”
“新年快乐!”
“万事胜意!”
欢笑声、敬酒声、碗筷碰撞声交织在一起,连院子里的冬日阳光都显得格外温暖。
下午,沈父又接来了爷爷奶奶、大姑小姑一家,还有小姨夫的父母与哥哥嫂子,热闹得连客厅都坐不下,晚辈们索性围坐在地上。
沈确的大家庭都住在长沙,平时聚得频繁,亲戚之间感情深厚。这一下午说说笑笑、打牌的打牌、喝茶的喝茶,时间像从掌心滑过的水,悄悄流走。
天黑后,大家端起热茶,围坐在电视机前,春晚正式开始播放。
“春晚开场啦!”沈确率先打开电视,调到央视。
“这春晚啊,没以前好看了。”
“你俩看得还挺认真?”
“国外不是也能看直播吗?”
沈确和简丹没回答。两人肩并着肩,目不转睛地看着主持人出场,五彩斑斓的背景布和排练得滴水不漏的台词。旁人笑着说话,她们却没出声。
春晚是背景音,对别人来说是饭后节目,对她们来说,是在海外多年思乡的全部情绪寄托。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