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一个读书笔记 > 第4章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上)

第4章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上)

第一章中国哲学的精神

“在旧时,一个人受教育就是用哲学发蒙”-《三字经》

(一)哲学在中国文化中的地位

哲学:对人生有系统的反思思想

哲学家:有反思思想,有系统地表达他的思想

论:反思的思想产物

(1)中国人不关心宗教

(2)对超乎现世的追求是人类先天**之一,中国人不例外,不关心宗教是因为及其关心哲学,在哲学里满足了这种追求——超道德价值。

(3)功用:提高精神的境界——达到超乎现世的境界,获得高于道德价值的价值

(二)中国哲学的问题和精神

(1)关于各种人——人的最高成就是成为“圣人”——圣人的最高成就是个人与宇宙的同一——“同一”需不需要离开社会、否定“生”?

(2)必须:出世的哲学

(3)注重人伦世务,只讲道德价值:入世的哲学

——中国哲学:表面入世,实际既入世又出世

(4)中国哲学的任务:把入世、出世这种反命题统一成一个合命题。

如何统一——求解决这个问题,是中国哲学的精神

圣人人格:内圣外王

内圣:修养的成就

外王:社会上的功用

哲学任务:使人拥有这种人格[ 柏拉图:哲学王]

(三)中国哲学家表达自己思想的方式

惯用名言隽语、比喻例证的形式表达——不够明晰但暗示有余。后者从前者那里得到补偿。

(四)语言障碍

一种翻译只是一种解释

第二章中国哲学的背景

(一)中华民族的地理背景

“世界”——天下/四海之内,没有到公海冒险的经历

(二)中华民族的经济背景

以农业为主,贯穿中心:土地的利用和分配,在战争与和平时都同样重要

“本”“末”之辨,重本抑末,士、农、工、商

(三)“上农”

《吕氏春秋》中的一章:

(1)“农”:天真朴实、容易使唤,财产复杂不会弃家而逃

(2)“商”:心肠坏不听话,财产简单,多逃亡

人的生活方式受到其经济背景的限制,对农业的评价表明本人也受到时代经济背景的限制——道和儒都是农的渴望和灵感,方式不同

(四)“反者道之动”

(1)两家都支持的理论:任何事物发展到一个极端就会走向另一个极端

“信仰的意志”:黎明即将到来

(五)自然的理想化

(1)儒道:理想化的、理论地表现的农的生活方面不同

(2)道家:原始社会的简朴加以理想化,而谴责文化;把儿童的天真理想化来谴责知识。赞美自然、热爱自然,区分了自然和人为

(六)家族制度

祖先崇拜,儒家学说大部分是在论证这种社会制度合理

(七)入世和出世

(八)中国的艺术和诗歌

陶渊明:道家的精髓

(九)中国哲学的方法论

“有”和“无”的高下,西方重“有”,中国重“无”

“农”的概念:直接领悟,不研究真实和虚幻的存在问题

审美连续体

(十)海洋国家和大陆国家

(1)海洋国家:商业发展-抽象数字(数学和概念)

(2)大陆国家:“农”的生活方式,顺乎自然,赞美自然谴责人为

(十一)中国哲学中不变的和可变的成分

社会特有/社会一般

第三章各家的起源

(一)司马谈和“六家”

司马谈:司马迁之父《论六家要旨》

阴阳家、儒家、墨家、名家、法家、道德家

(二)刘歆及其关于各家起源的理论

《汉书·艺文志》十家:+纵横家、杂家、农家、小说家

官与师不分——各个学派是从官、师分离中产生出来的

(三)对刘歆理论的修正

封邦建国制度——解体 “礼失而求诸野”,贵族流落民间,以专门职业为生——师、官分离

“儒”、文士——儒家

“侠”、武士——墨家

“辩者”——名家

“方士”——阴阳家

“法术之士”——法家

“隐者”——道家

第四章孔子:第一位教师

(一)孔子和《六经》

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以私人身份教了大量学生的人,第一位私学教师

六经:《易》《诗》《书》《礼》《乐(今佚)》《春秋》——过去的文化遗产

(二)孔子作为教育家

“述而不作”:基本任务是给弟子解释古代文化遗产,期望弟子成为“成人”,解释是从他自己的道德观推导出来的——“以述为作”

(三)正名

个人和社会:要拥有一个秩序良好的社会,最关键的是“正名”,“实”要与“名”相符合——“君君、臣臣、父父、子子。”

(四)仁、义

(1)义和利的对立——形式的观念

(2)仁:具体,各种义务具体本质“爱人”,即“仁”

(五)忠、恕

如何实行仁——推己及人

(1)忠:推己及人的肯定方面,尽己为人

(2)恕:推己及人的否定方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六)知命

“无所为而为”——“知其不可而为之者”,行事要超道德目的

知命:承认世界本来存在的必然性,从而对外在的成败无所萦怀

(七)孔子的精神修养发展过程

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认识到道德价值

五十、六十——知天命,超道德价值

七十——从心所欲,不用有意指导,圣人发展的最高阶段

(八)孔子在中国历史上的地位

第五章墨子:孔子的第一个反对者

孔子:对于西周传统制度、礼乐文献怀有同情的了解,力求以伦理的言辞论证其合理正当

墨子:不正当、不合用,力求用简单一些,寻有用以代替

(一)墨家的社会背景

武士在周解体后流落为“游侠”,更多出身于下层阶级,认为礼乐是奢侈品,无实用价值

“言必信,行必果”——墨学是这类道德的发挥

墨者团体首领“巨子”,军事团体,纪律严明(《墨子·公输》),但不同一般游侠

普通游侠得到酬谢或受到封建主恩惠,就不论什么仗都打;墨子及其门徒强烈反对侵略战争,只愿意参加严格限于自卫的战争;

普通游侠只限于信守职业道德条规;墨子阐明了这种职业道德,论证其合理正当。

(二)墨子对儒家的批评

“儒之道,足以丧天下者四焉”:

不相信神鬼存在;

坚持厚葬,浪费财富精力;

强调音乐;

相信前定命运。

(三)兼爱

仁、义——兼爱:游侠职业道德逻辑的延伸,同等、无差别爱人

论证“兼爱”主要标准:“三表”

功利主义辩论,仁人任务是为天下兴利除害

(四)天志和明鬼

说服人们“兼爱”:天帝存在,天帝爱人,天帝的意志是一切人要彼此相爱,天帝监察人的活动,以福祸奖罚。

(五)一种似是而非的矛盾

一对矛盾:

墨家相信鬼神存在,但反对丧葬和祭祀缛礼;

儒家强调丧葬,但不相信鬼神存在。

解答

儒:不是真正的矛盾,行礼只是出于孝敬祖先的感情,礼的意义是诗的,不是宗教的。

墨:鬼神存在是为了给兼爱学说设置宗教制裁,对超自然实体无兴趣;人心有信仰是有用的,“节用”“节葬”也是有用的,从极端功利主义看,二者不矛盾,因为都是有用的。

(六)国家的起源

权威的来源:人民的意志和天帝的意志

接受绝对权威的原因:无选择

国家起源学说的必然结论:极权主义

第六章道家的第一阶段:杨朱

(一)早期道家和隐者

隐者:“欲洁其身”的个人主义者,败北主义者

道家:非普通隐者,提出一个思想体系赋予“退隐避世”行为以意义

——《杨朱》:极端纵欲主义

(二)杨朱的基本观念

“为我”

“轻物重生”

(三)杨朱基本观念的例证

《庄子·逍遥游》许由

《列子·杨朱》

(四)《老子》《庄子》中的杨朱思想

《吕氏春秋》《孟春纪·重己》

《老子·十三/四十四》

《庄子·养生主/人间世》

(五)道家的发展

(1)先秦道家哲学的发展

第一阶段:杨朱观念

第二阶段:《老子》阶段

第三阶段:《庄子》大部分思想

(2)出发点

第一阶段:全生避害

第二阶段:顺应规律

第三阶段:齐生死、一物我(《庄子·山木》),在一个更高的观点看生死物我

第七章儒家的理想主义派:孟子

(一)人性善

孔子认为应该“推己及人”,孟子尝试解释为什么每个人应该这样做——人性本善学说:一切人本性中都有“四端”-扩充可得“常德”:仁、义、礼、智——不受外部环境阻碍,就会内部自然扩充;低级本能“恶”是人与动物所共有,所以区分即为有无“四端”。

(二)儒墨的根本分歧

杨朱:反仁义,因为仁义本质利他,杨朱原则为利己

墨子:兼爱,利他,爱无差等

儒家:爱有差等,“忠恕”之道

(三)政治哲学

孟子:只有圣人才能成为真正的王,孟子描绘出理想化的古代存在

民本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圣人治国:王道——王霸之别

第八章名家

第九章道家第二阶段:老子

第十章道家第三阶段:庄子

第十一章后期墨家

第十二章阴阳家和先秦的宇宙发生论

第十三章儒家的现实主义派:荀子

第十四章韩非和法家

第十五章儒家的形而学

第十六章世界政治和世界哲学

第十七章将汉帝国理论化的哲学家:董仲舒

(一)阴阳家和儒家的结合

汉朝:建立政治与社会的新秩序

董仲舒

(1)建立了新的考试制度,科举雏形,主张以儒家经典作为考试基础

(2)《春秋繁露》

(3)为当时的新秩序提供理论依据

(4)阴阳家思想:天与人之间存在密切联系,与儒家政治社会哲学结合

(5)Heaven(主宰之天)/nature(自然之天)——两者翻译的结合

(6)先秦阴阳、五行两种路线的混合

(二)宇宙发生论的学说

五行顺序:木、火、土、金、水,“比相生”“间相胜”

木(东春)火(南夏)金(西秋)水(北冬)主管四季的一季,土主管中央并协助

四季变化:阴阳盛衰,四季循环实际是阴阳循环

——天之任阳不任阴,好德不好刑——人是天的副本——人何以成之?——礼、乐

(三)人性学说

人心包含两个成分:性(阳)、情(阴)

人性问题:

(1)反对性善论,强调人为和教化;

(2)但不同于荀子,不认为性本恶,善是性的继续不是逆转

(3)孟子“性已善”;董“性未善”

(四)社会伦理学说

从前的儒家“五伦”:君臣、父子、夫妇、兄弟、朋友

——选出三伦,称为“三纲”(社会伦理):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

纲:网状大绳,所有细绳都连在大绳上

五常(个人德性):仁(东方之木)、义(西方之金)、礼(南方之火)、智(北方之水)、信(中央之土)

纲常连用:一般道德律

(五)政治哲学

不是所有人都能做到三纲五常,政府的职能就是帮助发展人性

(1)“四政”:庆、赏、罚、刑,相当于四季

(2)政府组织:四季为模型,政府官员四级;每级官员三个副手(一季有三月)

(3)因为天人关系密切,所以政治过失必然表现为自然界异常现象

(4)地震、日食、月食、旱灾、水灾 《大明王朝1566》-罪己诏

(六)历史哲学

朝代更迭:“三统” 黑统、白统、赤统

(1)夏朝(前2205-1766):正黑统

(2)商朝(前1766-1122):正白统

(3)周朝(前1122-255):正赤统

三统形成历史演变的循环:三统并无根本不同,改制并没有改变基本原则,基本原则为“道”——“道之大原出于天,天不变,道亦不变”

Eg:刘邦需要理论依据;后世皇帝检验自己的政策

(七)对《春秋》的解释

直接继承周朝的不是秦、汉,是孔子受天命而正黑统

《春秋繁露》:引《春秋》为权威的主要来源,分春秋时代(前722-482)为三世,孔子所见、所闻、所传闻世,用不同的词语记录这三世所发生的事件

(八)社会进化的三个阶段

1. 三传:左传、公羊传、榖梁传

东汉后期,何休对《公羊传》作解诂,《春秋》过程是孔子在理想上——

(1)第一阶段:“所传闻世”与“据乱世”配合,孔子集中注意力在鲁国

(2)第二阶段:“所闻世”与“升平世”配合,孔子将安定秩序传到“中国”境内其他华夏国家

(3)第三阶段:“所见世”与“太平世”配合,开化周围夷狄之国

孔子并没有实际完成,如果孔子有权力和权威就会完成

2. 从自身做起——治国——平天下。《春秋》是《大学》的例证

3.《礼记·礼运》:乱世——小康——大同

第十八章儒家的独尊和道家的复兴

(一)统一思想

秦:李斯建议,“焚书坑儒”

汉:采取董仲舒建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儒家为官方学说,《六经》占统治地位

大一统原则

(二)孔子在汉代思想中的地位

“纬书”:汉代许多人认为孔子《六经》之外还有六纬,经纬结合才构成全部思想,实际上是汉人伪造的。

孔子达到至高无上的地位

(三)古文学派与今文学派之争

古文学派:具有现实主义精神和理性头脑,反对孔子地位过高。得名由于声称拥有焚书坑儒之前的经书,古文字体书写。

古文学派兴起是对今文学派的反动和革命

——现实派,荀子学派

今文学派:董仲舒等人,经书是用汉代通行的字体书写的。

——理想派,孟子学派

引申:六经的排序

古文经学家认为六经是周公旧典,依据时间的先后排列为《易》、《书》、《诗》、《礼》、《乐》、《春秋》;

今文经学家认为六经为孔子所作,用以教人,根据本身程度之深浅排列为《诗》、《书》、《礼》、《乐》、《易》、《春秋》。

(四)扬雄和王充

扬雄:古文学派,自然主义宇宙观,《太玄》-反者道之动

王充:古文学派,惊人的科学怀疑精神,反对偶像崇拜,《论衡》

“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论衡篇以数十术,亦一言也。曰:疾虚妄”

攻击阴阳家学说,尤其是天人感应

(五)道家与佛学

教与学:宗教/哲学

古文学派清除了儒家中阴阳家成分,这些成分后来与道家混合,形成一种新型杂家-道教,孔子为师,老子为教主

道教反对佛教,道家以佛学为盟友

神秘仪式上,具有相似之处:“道”与“真如”的不可言说;

公元三四世纪,著名学者既是道家,也是佛教和尚的亲密朋友,相聚谈话称为“清谈”——出现了“禅”的精神,佛学与道家哲学最精妙的结合

(六)政治社会背景

独尊儒家和道家复兴的背景

这四个世纪悲观主义极为流行,佛教迅速发展,达到中国文化的高峰,这个时期本国的主要哲学——新道家

“玄学”,玄:黑色,又有微妙、神秘的意思 metaphysics

《老子》:玄之又玄,众妙之门——玄学,表明是道家的继续

——引申:形而上 词语定义. 形而上出自《易经·系辞》原文"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是中国古代哲学的重要范畴、儒家哲学中指无形的或未成形体的东西,与表示有形的或已成形的东西的"形而下" 对称。用来说明"道" (形而上)与 "器"(形而下)的关系,即本源、本体和器物、现象的关系。形而上者谓之道,(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形而下者谓之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注:这里的"上与下",指抽象的相对位置。

第十九章新道家:主理派

(一)名家兴趣的复兴

辩名析理:名家

(二)重新解释孔子

新道家很大一部分仍然认为孔子是最大的圣人,按照老子、庄子的精神对其进行了重新的解释

(三)向秀和郭象

《庄子注》

(四)“道”是“无”

对老庄原本的道家学说进行了若干重要修正:

道是真正的无

老庄:道是无,但“无”是“无名”,道不是一物,所以不可名;否认有人格的造物主,代之以无人格的道。道生万物

向郭注:道是真正的无,无所不在,所在皆无;道生万物即万物自生

(五)万物的“独化”

万物自生,即“独化”:

万物不是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与物之间并不是没有关系,关系是存在的,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为它自己存在的在的 “唇亡齿寒”

像盟**队的关系:各为本国而战,帮助另一支军队,一支军队胜败不影响另一支

存在于宇宙的每一事物,需要整个宇宙为其存在的必要条件,可是它的存在并不是由直接外物造成的,只要一定条件出现,一定的物就会产生——物是一般的条件造成的,不是另外特殊的物造成的;社会现象也是如此

(六)制度和道德

社会不断变化,人类需要经常变化,所以制度和道德应该随之而变;

不反对制度和道德本身,只反对过时的

(七)“有为”和“无为”

无为:

社会形势变化了,新制度道德自生,任其自然发展,就是顺着天和自然反对他们

一个人在活动中,让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自由发挥——无为

(八)知识和模仿

圣人:完全的人;有一切种类知识的人

老庄:攻击知识,攻击后一种圣人

向郭:不反对圣人,反对企图模仿圣人的人

圣人天生就是圣人,没有知识;模仿的人才有知识

模仿无用;模仿没有结果;模仿有害——“任我”,实践“无为”

(九)“齐物”

“任我”“毁其所贵”——“齐物”,万物同等

(十)绝对的自由和绝对的幸福

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别,就能享受绝对自由和绝对幸福

“苟足于其性,则虽大鹏无以自贵于小鸟,小鸟无羡于天池,而荣愿有余矣。故小大虽殊,逍遥一也。”

——“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某物只在有限范围自得其乐,其乐也有限,需要超越有限与无限合一,“无己”;顺物之性,让万物自得其乐,“无功”;与道合一,道不可名,“无名”

——道是无,所以“天”或“天地”(universe)是最重要的概念,天是万物总名,一切存在的全体,从天的观点看万物,与天同一,超越万物极其差别

第二十章新道家:主情派

风流的本质:(向郭注)具有超越事物差别之心,“弃彼任我”而生的人的品格

(一)“风流”和浪漫精神

《世说新语》记载“清谈”与清谈家,生动描绘了三四世纪信奉“风流”思想的人物

风流:主要与道家有关,romanticism、romantic,西方浪漫主义的传统

汉:庄严、雄伟

晋:放达、文雅

(二)《列子》的《杨朱》

《杨朱》并不代表先秦真正的杨朱的思想,是“假冒的杨朱”

治内:任我,应该任从自己的理性或冲动

治外:从人,不应该遵从当时的风俗和习惯——越名教而任自然

主理派:遵从理性而生;

主情派:任从冲动而生

(三)任从冲动而生活

《杨朱》固然代表晋人精神,但并不是全部,也不是其中最好的,感兴趣的是追求□□快乐,这并不是必然要遭到鄙视,但如果以此为唯一目的,就不够“风流”

要对“超乎形象”的东西有所感觉,即有超越感,以道家学说养心即具有玄心的人,必然对于快乐具有妙赏能力,并且要求更高雅的快乐,不是纯肉感的快乐

例子:

??《世说新语》:刘伶李贺《将进酒》:劝君终日酩酊醉,酒不到刘伶坟上土

??《世说新语》:王子猷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时戴在剡,即便夜乘小船就之,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王徽之,王羲之的第五个儿子

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昭隐》,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

引申成语——乘兴而来,败兴而归

唐·李白《单父东楼秋夜送族弟沈之秦》诗:卷帘见月清兴来,疑是山阴夜中雪。

潇洒王郎亦胜流,今年何事阻清游?当家风味今如此,孤负山阴夜雪舟。宋·范成大《次韵马少伊郁舜举寄示同游石湖诗卷》之七

与桓子野,吹笛而去,客主不交一言

??《世说新语》:钟士季与嵇康 “闻所闻而来,见所见而去”

??《世说》:支公好鹤——支遁对鹤的同情

??阮籍阮咸与群猪饮酒,一视同仁

物我无别、物我同等的感觉,要成为艺术家,这种感觉也是本质的东西,把自己的感情投射到所描绘的对象上,然后通过工具媒介表现出来

(四)情的因素

人而无情:

谢安“小儿辈大破贼”

何晏与王弼关于情的讨论

王弼:圣人有情而无累

王戎、卫玠、桓子野、王长史

(五)性的因素

晋新道家的人对于性的态度,似乎纯粹是审美不是肉感

阮公邻家妇

山涛妻韩氏,只欣赏异性的美,忘了性的成分

一个纯粹的记录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中国哲学简史》冯友兰(上)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经年烈酒

别那么野

穿越两界的杂货铺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婚后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