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行走指南:
【生灵把声音、味道、气息送到风里,人类借媒体和网络传递信息。】
-
要说起人类记录过的妖灵精怪,真是数不胜数。
单就草木精灵来说,就有美丽多情的花妖、机灵调皮的人参娃娃、智慧睿智的树精……
为什么他们大多都是善良、温和的形象,很少有不好的评价呢?
大概是因为,人类对植物太过熟悉,没有防备之心。
或者,草木妖们都是听人间故事长大的吧——
-
今日秦岭森林公园闭园时间终于到了,游客陆续下山。
一条青色藤蔓从树冠慢慢伸出来,绕着树干转了一圈,确定没有人类在附近,便化为一个身着绿裙的少女。
“快快!要晚了……”绿裙少女一边嘴里念叨着,一边飞快地往山林深处跑去。
珙桐爷爷是山中年纪最大的树精,自己也记不清多少岁了。他从未走出过森林,每当有外出的妖怪回乡探亲时,会专程来拜访山中长辈,顺便把人间见闻与他说一遍。
时间久了,他的故事就多了,似乎永远说不完。大家爱听他讲关于人类的事情,每天晚上都会来。
-
“明天有孩子要出山了,老规矩,今天先讲重点!”珙桐爷爷头上顶着一朵白色飞鸽状的大花,这是珙桐家族特有的标志。
“要说这百年来的人间,最可怕的,就是明堂主人!”在孩子们熟悉的开场白中,故事开始了。
“她有一双利爪,专门寻找作恶的妖。只要有妖怪做了坏事,她就会直接撕成两半!”这是冷杉白老三旅居太行山的时候,亲眼看见的。
“嘶——”孩子们倒吸一口凉气,仿佛看到了一个狰狞大妖伸出了魔爪。
“若只因你懵懂淘气,她会让你背诵《人间行走指南》,考试合格才能在城市生活。”这是刚回来的党参家孙子说的。他还说监考的女妖特别凶,老是拧他耳朵,这个细节珙桐爷爷就暂隐不提了。
“啊……”背书考试也太可怕了吧!
-
“但是,如果你想在人间修行,她会出钱送你读书,或者帮你找个工作,还会定期回访解决你的困难!”这是春节没能回来的石斛姑娘告诉党参家孙子的,她大学毕业后留在大城市上班,听说每个月能挣不少钱呢。
“哇——”大家张大了嘴,充满向往。
“珙桐爷爷,她也是妖怪吗?”红豆杉家最小的儿子问,他是山中百年来唯一成精的树,离下山还早着呢。
“这个问题——”有点超出珙桐知识面了,但是他有专门应对的说辞:“你们知道上古神兽吗?”
“知道!”
“上古的妖怪和神仙一起消失了!”
“我知道大青龙!”
“还有孙悟空!”……
大家七嘴八舌地说。
“哈哈,孙悟空可不是神兽。上古神兽和神一样,只存在于传说里。但是!一百二十年前,有上古神兽现世!”
珙桐爷爷语气加重,提醒正在说悄悄话的当归小子和蕙兰丫头集中注意力。
“那只神兽叫狻猊!在北方灭了大海妖!它像猿王峰一样高,凡脚踩之处,必腾起红云。它冲着海妖,张口喷出一团火气,三千年修为的海妖瞬间化为灰烬!”
这是很多妖回来都讲过的,所以细节格外多。他讲得活灵活现,大家听得专注入神。
“就是这个狻猊!”珙桐突然语气一变,压低了音量:“它是明堂主人的神宠!你们自己想,能养神兽的,是什么身份……”
-
“她来了!她回来了!”山间传来风的低语。
“快告诉它,快告诉它……”一群鸟儿飞入山林,草丛中窜出疾驰的野兽,树枝在风中摩擦,彼此触碰。它们都朝着同一个方向飞奔,穿过崇山峻岭,向着最深的地方……
连绵的山林与崖壁在车窗外缓缓划过,尽管火车的轧轨声不断,聂明月依然听见山中传来的种种声音,仿佛在悄悄低语。
从有记忆起,她从未踏足秦岭。然而这一次,她必须要来一趟。
当她的手指轻拂过乌木秤杆上的龙须秤星时,感觉到一股熟悉的气息,那气息与石兽香香的气味有些相似,仿佛与她有着极为亲近的联系。
她是凭空出现在这个世界的,身边还有一只小兽香香。
有人说香香是瑞兽狻猊,历代庙宇、宫殿、大厦宅院中,凡是寄托希望与祝福的地方,都会有狻猊的石像和图案。它被人类所爱了几千年。
而她,没有过往,没有身份,连传说中那些不受欢迎的妖怪中,也没有她的痕迹。
无论是人还是妖,只有找到了自己的源头,才能知道该去往何处。
这是她百年所求,也是她来到这个世界的宿命。
-
秦岭山脉绵延1600多公里,是华夏文明发源地之一,从地理上是南北方分界线,山阳为南,山阴为北。秦北县是秦川市辖区县,虽隶属秦川,但因身处山中腹地,位置偏远,交通极为不便,直至今时今日,仍未开通高铁。
从秦川机场出来,聂明月第一次中转,是火车站。绿皮火车自秦川市起,到邻省辖县而终,刚好从秦岭群山之间横穿而过,沿途山景风光无限。她需要一点时间,来想此行的具体行程。
车上乘客不多,基本是住在沿途的当地山民。聂明月把登山包放在行李架上,就近找了个空座坐下。
她的头发已剪至肩下,扎了个低马尾,穿着防水防风的咖色短大衣、窄腿工装裤和涉水短靴——这是孟夏给她准备的,说是符合她民俗研究专家跋山涉水的人设。
在这个方面她一向不上心,也着实没有天赋。
待到秦北县时,山中暮色沉沉,下车乘客寥寥。这是一个几近荒废的车站,路灯已经亮了起来,几辆带着顶棚的三轮车在路边等客,一见到聂明月,司机纷纷打招呼揽客。
-
“美女,去哪里?”排头司机问。
“县城里吧。”她没有提前订住宿,打算随便找一家住下,准备第二天坐班车到龙洞村。
载客三轮车居然烧着柴油,一路“噔噔噔”叫嚣着,浓重的柴油味扑面袭来。聂明月抱着包,迎着夜风看向远处。
公路沿途有一条宽河,行至一大桥桥头,桥对面就是秦北县城了。
“美女,你到南门还是北门?”司机大声问。
“哪边有可以住宿的店?”聂明月也必须放大声音。
“住店啊,”司机声音更大些,“我家就开店的,干净卫生,80块钱一晚。”
“好。”
司机扭动把手,车速加快,几分钟后拐进一条小巷,停在一栋旧民房门口,门上挂着一个灯牌:常春旅店。
-
司机姓常,是当地人。近年秦北县发展旅游,很多周边城市的人到秦岭西北部观光,有商业头脑的本地人就把自家房子改建成客栈旅店。
不忙的时候,老常媳妇看店,老常就干老本行,开着三轮车拉活儿。
当老常和聂明月走进店内,老常媳妇春姐眼睛一亮:“今天怪咧,三个客人,要住满了。”她跟丈夫说:“下午来的那位关先生,明天要包车,你去帮他联系下。”
聂明月赶上最后一间房,春姐拿她身份证登记:“你是海泽人啊,那么远啊,来旅游?”
“出差。”聂明月说。
“哦,住几天?”春姐是个微胖的妇人,烫着短卷发,满脸笑意。
“明天就走。”
“押金200,住宿费80。”春姐看她长得好看,特意加了一句:“这条街上就有吃饭的,你不用走远了。”聂明月点头应允。柜台上面有一个立牌,上面夹着旅游景区介绍和联系方式,她扫了一眼,问:“这里离客运站有多远?”
“出了巷子往北走,过了古城门,5分钟就到了。你明天要去哪里呀?”春姐拿着一个烧水壶。
“我去大河乡龙洞村。”
“那可不好办了。”春姐皱眉:“龙洞村在开发,修路建景区,过路班车都绕道了,没有直达的。你得先去大河乡,到了乡上再找车。”
说话间,两人已经进了院内,院子不大,有两间房正亮着灯。春姐打开剩下一间房,屋内是一个双人床标间,洗手间一看就是后来增建的。
-
聂明月刚放下包,手机就响了。是唐槐打来的。
“太奶奶,手机终于通了!你到了吗?”唐槐从她上火车起就开始打电话,一直无法接通。太奶奶虽然很厉害,可毕竟五十年没出过门了,还是一个女孩子。她离开了一天,唐槐就担心了一天。
“到了。山里隧道多,没信号。”她还不太习惯这种直接的关照和便捷的通讯方式。很少会有人担心她的安危,她从来都是最强的存在,也只有每一世的唐槐,会把她当作人类来对待。
至于孟夏和计九崖,虽然已经在城市生活多年,但他们并没有养成频繁联络的习惯,也不会特别担心她。所以三人有事才联系,无事则各自安好。
尽管如此,她还是收下了唐槐的关心,这是来自家人的关怀。
-
“我查到,大河乡的班车最早一班是早上7点,45分钟一趟。不过因为修路,班车时间会有所调整,网上也不能买票。”
唐槐这次主动承担了票务预订的工作:“要不我们包辆车吧?这一路可太折腾了。”又不是没有那个经济实力。虽然现在杂志社资金亏损,他也是有自己的小金库的!
“无妨,我到时候看情况。”她笑了笑,熟悉的唐槐回来了,操心打点着她的衣食住行。
“那好吧,太奶奶你好好休息,记得把酒店定位发给我,注意安全。”
唐槐挂了电话,不由得觉得自己真是懂事。聂明月出差在外,他就不说孟夏今天强行提着行李,非得住进一号公馆的事了,省得让太奶奶分心。
唐槐坐在书房里,开始用自己设计的程序,搜索秦川一带关于龙和龙洞村的传说资料。
-
聂明月却又从房间里出来了。她刚才在前台看到旅游宣传单,在一个两日游的项目里,有“陈家大院”四个字,不知道与陈丽华的老家有没有关系,需要再了解一下。
“陈家大院啊,就是以前地主老财的房子,是秦北县保存最完整的民俗大院。”春姐显然已经跟旅客介绍过很多次,非常熟悉:“你要去的话,我可以给你联系地陪,两日游,吃住行都安排好。”
“春姐,你知道原来文化馆的罗永立馆长吗?”聂明月见她本地通的样子,问了一下。
“哟。那可是我们县的名人,大艺术家,全秦北没人不知道。现在他的事迹都在县志上呢。”春姐为了证明自己的实力,继续讲:“我和他孙子是小学同学,后来他家搬到省里去了,听说到国外读大学去了。”
“他以前住的地方还在吗?还有亲戚朋友能联系上他家吗?”聂明月问。
春姐见她问得太过具体,犹豫了一下,眼神变得警惕起来。
聂明月拿出自己的证件:“我是民俗文化研究员,来秦北做传统手艺人调研的,罗永立的制陶作品享誉国内外,是秦北县的代表人物,所以我需要了解探访一下。”
“原来是这样啊。聂小姐看着年轻,还是个做学问的!”春姐仔细看了证件,放下心来:“罗老师有一些作品,就在文化馆的图书馆,我们地方小,没有博物馆啥的。”
“罗老师儿子的爱人,就是我同学他妈,是我娘家表亲。我小时候还去她家玩过呢,她妹妹那时生孩子,她从省城回来探亲……”
聂明月见她越讲越远,也没有打断,继续听她梳理亲友关系。
-
十分钟后。
“……后来她妹妹一家,也经常去省城罗家,前几年还出国去玩过,听说罗家在英国还是法国,有一个好大的房子和花园……”
“……我表姨身体好着呢,70多岁,现在还在跳广场舞……”
聂明月终于听到了重点:“所以罗老师儿媳妇的妹妹,你的表姨,现在在县里?”
“对,她儿子在秦川大学教书,儿媳妇一家市里人,也不让她带孙子,她就再也不去市里了……”春姐也觉得自己的话有点多,没忍住笑了。
“她家就住在文化馆后面的机关楼,每天早上在青龙广场跳舞。明天聂小姐要是起得早,我买菜的时候就带你过去聊聊。”
“青龙广场?”
“是的,我们秦北就是因为这个青龙才建的县,以前我们叫青龙县,建国后才改的名字。听说在宋朝的时候,出现过一条青龙。”
“你不是要去龙洞村吗,就是那条龙……”
聂明月手机又响了,打开是唐槐发来的信息。
-
“太奶奶,秦北原名青龙县,网上关于这地方的传说有很多,有人写了一篇文章,就在《人间行走指南》2005年3月刊,我找到了杂志,现在拍照发给您。”
他连续发来三张图,第一张标题下面赫然写着——
作者:白瑾瑜。
小剧场
春姐:我和罗老师的孙子是小学同学,我还揪过他头发!
聂明月:……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6章 初赴秦川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