祝清经常觉得自己的表弟表里不一。
他俩同龄,上同一所高中,一个普通班,一个前行班(好班)。
祝清每次想到这件事就生气,要不是因为偏科,她一定赶超祝瑜一大截,所以她从高中入学开始就立志学习理科,越是被旁人不看好,她越是要挑战。
由于高一专注于超过自己的表弟,因此她除了学习,也能注意到祝瑜的一些不为人知的一面。
他们是一个大家庭,爷爷奶奶,外公外婆那辈人都是文化程度较高的,对于后代的学习会更加看重,所以他们从小就处在比较的环境中。每次家族团聚,小辈们都会被拉出来进行一番问询,祝清和祝瑜是同龄人,常常就被作为对照进行审视。
她的姑姑,是一位很优秀的女性,在陈旧迂腐的规矩下,平衡了自己的事业和家庭,原本被视作外人的外孙祝瑜能受到长辈重视和姑姑有着很大的关系。
至于祝瑜,她的表弟,成绩不错,性格温和,是一个礼貌有分寸的人,爷爷奶奶都很喜欢他,叔叔伯伯对他交口称赞,有几个婶婶还偷偷把姑姑拉到一旁,预定他未来的“结婚对象”。
她没兴趣听表弟的乐子,走出门外,从烟味,饭菜味的缠绕中挣脱出来呼吸新鲜空气,可她又不自觉想起亲戚朋友反反复复提及她中考失误的场景。
追捧和拉踩可以在瞬间切换,甚至在这期间,她因此对祝瑜产生过嫉妒和怨恨。不过,她很快就清醒过来,在负面情绪占据理智的地位之前,及时遏制住情绪上的攻击性,警醒自己不要把失败的后果转移到他人身上。
所以高中三年,她和表弟的关系没有因为人为制造的竞争关系而变得僵硬,反而因为某件事情更亲近一些。
再说回高一,她那时还比较偏激,希望早日证明自己,祝瑜作为那个最有效的达标依据,自然就被列入重点观察对象之一。
考试出成绩,她看完自己和年级前几名的就直奔祝瑜,对比他们之间的排名,各科分数差距。有几次还遇见他了,但是她没打招呼就离开了。
当时她一心想着要争分夺秒地赢过他,加上他们不熟,祝清在学校里对自己的表弟十分冷淡,有时候正面遇上了,两人都是点头意思一下就各自走开了。
让人没想到的是,祝瑜竟然主动来找她帮忙。
“这是李老师给基础较差的同学准备的试卷,麻烦分发一下。”祝瑜微笑地说道。
祝清没有表情,公事公办地应了声打算接过试卷就走。
“完成的同学交到李老师办公桌上就可以。”祝瑜补充了一句便离开了。
她发了试卷重复他的话后坐在自己位置上做题,但如果她细看一眼试卷,就会发现给一个叫杨书媛的女生的试卷和其他人的有点不太一样。
不过,无关学习的事情,向来不是她在意的。
分班的时候,祝清仍然选择了理科。高一她是因为不服气而选择的理科,而高二高三她坚持理科的原因则是内心逐渐生长出来的理想。
一开始为了拓宽自己的知识面,祝清看了许多纪录片。从战争影像到如今的科技发展,她深受震撼,也是在那时候,她的目标终于有了清晰的轮廓。
她不再局限于具体的某个人,某次成绩,而是站在地球上的某一个点去放眼整个世界。
高考结束的那天,她知道自己已经跨出了理想的第一步。未来,将会是一片广阔。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