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正月,壬辰朔,帝赦天下,改元大业。
……
五月,诏越国公萧佺、并将作监营建西京,每月役丁百万人。诏曰:“以经年之期,建不世之城。”时中书令杜有容侍帝,三谏之,曰:“西京地处西北,群狼环伺,恐有侵扰之虞。”又:“同蒲两州大旱,野无青草,人相食。宫室之制,本以便生。今所营构,民或沸然。”
帝弗悦,乃去。
《新齐书》
……
“娘子,娘子!娘子快醒醒……醒醒……”
混混沌沌中,传来熟悉的呼唤。
谁?
谁在说话?
棺材里怎会有人,莫不是出现幻觉了?
黑暗中,崔妙璩下意识抬起手,却被一双温软而怀念的手握住。
她一怔:“春见?”
“娘子,你可算醒了!”春见急中带笑,声音压得低低的,“快起身吧,我们得找地方藏起来。那些流民疯了!威逼施济不成,居然纠集成群,趁着夜半无人放火冲庵!庵中尽是女尼檀越,抵挡不过,我刚瞧了一眼,连主持都已逃了!”
不能点灯,怕叫察觉这禅房里头还有人。春见摸黑匆匆给她套上袄裙,两人携手潜出门外。
崔妙璩脑子里被炸过似的,乱哄哄一片。寒风卷着雪粒兜头一吹,这才清醒三分。
也听见了尼庵外院喊杀震天的喧嚣。
如今是永隆四年仲冬,天寒地冻。西北诸州自入秋以来大雪盈日,民多冻死。又兼西羌流骑时时南下犯境,逼得灾民背井离乡以求活路。有年富力壮、脚程略好的,坎坷至京,却叫守城兵马如狼似虎地拒之城外,唯流走京畿的僧庙尼寺乞活。晌午时,她所在的尼庵方施济过一回,到底能力有限,又见其间多青壮,主持心下不安,干脆关门谢客。谁料流民们于山脚徘徊不去,竟趁着夜黑风高杀进寺来。
斗不过官兵,还治不了你们这一庵女人吗?
世情大抵如此。
这些人撞破大门,于庵中四处点火,逼得女尼女客没头苍蝇似的哭喊奔走。不时有人被穷凶极恶的流民堵截扑倒,发出凄厉的哭喊。
那声音如此陌生又熟悉,仿佛在她的骨血中沸腾。崔妙璩面色惨白,脚下一软,差点滑倒在地。
春见使尽全力才托住她:“娘子,可不能摔,也不能腿软。得想法子逃出去才是。”
崔妙璩点点头,两人互相紧紧扶持着,弓背贴墙,绕过禅房,朝庵寺后门摸过去。
这座傍山而建的镜水庵,后门有条小径直抵山中的镜水泉。泉水自地下冒出,清寒泠泠。水面平滑如镜,光可鉴人,故名镜水。与之比居的庵寺原有别的名字,被香客以彼代己唤得多了,索性改了名字,连牌匾也换了新的。
自九岁那年起,她与春见不时会来尼庵短住静修。春见正经女童,她则是小娃身体里住了个现代成人的灵魂,每每枯坐焚香念经两人俱是浑身刺挠,遂常自后门偷偷溜出,踩着一地光影斑驳到泉边玩耍,是以闭着眼都知道这条路如何走。
春见道:“我们去泉边。娘子记得么,那儿有个避处。”
某次于泉边游戏,她们无意发现掩于山石草木中的天然洞穴,极小,小女娃时两人一同钻进去尚有余,如今只怕会嫌逼仄,但也不是藏不了。
可她不想去。
若她做过的梦,确然是上一世发生过的事,眼前再次面临的暴民冲庵即是所谓的“重生”的话,她与春见刚躲进洞穴不久,便会有一队精兵途经山下,见到山腰处的庵寺火光冲天、杀戮惨叫不绝于耳,遂勒马入山援救。
且会于追击穷寇时,为首之人一刀将流民斩落泉中。
血溅草叶,也惊起了洞中之人几不可闻的呜咽。
滴血剑尖转而指向洞穴,将她们逼出藏身之处。
身披甲胄、头戴兜鍪的少年将军,如神兵天降,持剑相见,救她们于水火。
——那是她与宋俭重逢后的初遇。
梦中的上一世,便是为他所救,阴差阳错,她自一个六品下的小官之女,青云直上。入东宫,进后宫,容倾天下。
最终受尽耻辱,还被活着殉葬。
回忆至此,她不寒而栗。
她不敢肯定,那些困扰她多日的噩梦是否确是前世旧事,眼下却不容她多想。要么前去避难,赌一把那只是梦;要么,死于流民之手。
踟蹰间脚步暂缓。
梦中的前世,想保护的人,她一个也没留住。
最早走的是阿爹。
他为回京的太后修建离宫,却横遭诬陷,继而下狱。为救他,崔妙璩选择接下太子递来的橄榄枝,悔婚入东宫。
阿爹的命却仍是没保住。
他又奉令营建西京。建成迁都时,却遭乔装潜伏的西羌兵马围城月余。广孝帝困守围城,盛怒之下,砍了一批脑袋泄愤。
其中就有阿爹。
再后来没了的是春见。
为着救她,被西羌人凌迟处死。
最后便是她自己。
那梦境如此可怕,却又栩栩如生。
而更可怕的是,当她醒来,却再一次面对相同的情形。
暴民冲庵。
若她就此走下去,再被宋俭所救,见到为他护送回京的太后,因而结识彼时身为太子的萧帙,岂非再有一番死路?
怎可再走这番死路!
她绝对不要再入宫,也不要再让阿爹修什么西京。一家人最好跑得远远的,离开上京,越远越好!
然而不及她想出应对眼前困境的法子,察觉异常的春见回头,双目骤然急缩,仿佛见到最可怕的物事,不顾一切惊叫出声。
“娘子!当心背后!”
……
她们刚行到后门旁,天井处一左一右,放着两海大水缸,平日接落雨做洒扫之用。近来霜冷,水缸内结了厚冰,少有人过来取水。不知何时里面竟藏了个黑衣人,无声自缸中钻出,手持套索,在春见歇斯底里的尖叫声中猛地套住崔妙璩的脖颈!
崔妙璩呼吸一滞,巨大的窒息感灼火般蔓延胸肺。
那人力气极大,逼得她双足悬空,眼角渗出泪水。她拼死挣扎,一只手扯颈上的麻绳,另只手伸到后面,竭力抓挠对方的脸和颈子。
触手却觉怪异。
她说不出话,去瞧春见,只见她也被个身形相似的黑衣人勒住,离水之鱼般徒劳挣扎。
崔妙璩眼前发昏,胸腔剧烈起伏,却吸不进半口气。
难道便要死在此处了么……
忽的,她听见身后传来噗嗤——一声轻响,勒住她的手顿时一泄。
跌坐在地,不顾胸口火辣的灼烧感,她大口呼吸冰冷刺骨的空气。
黑衣人卧在一旁,喘息不止,心一横,她顺手摸起一块石头,将其袍角掀起覆脸,狠命砸下去。
一下、两下……
覆住头脸的衣袍不住颤动,有如浪涌。崔妙璩看不见下面的血肉模糊,只觉血腥味弥漫。
不知砸了几下,同被救下的春见捂着喉咙爬过来,声音嘶哑:“别、别砸了,死、人死了……”
她才放下石头。
黑衣人彻底不动了。
她二人死里逃生,却是与“前世”不同的地点和方式,莫非那只是梦境?
崔妙璩喘息稍定,抬眼去看救命恩人。
霎时震在原地。
高瘦清矍的老僧,灰袍白髯,支骨伶仃。飘飘两袖垂下,随着森冷崗风飒飒而动,仿佛振翅欲飞的灰鹤。
他手中持剑,血滴如珠。却神色平静,面容藏在指胸长髯后,余一双眼,幽暗如鬼火,紧紧盯着她。
庵寺里怎会有,僧人?
……
吱呀——
苍劲的手推开四下漏风的竹门,崔妙璩跟着老僧步进禅房,忍不住打了个寒噤。
走进一间房,四面都是墙。
蓦地想起这句打油诗,她竟有些想笑。
空空如也的禅房,比柴房还不如——柴房尚有二斤稻草。这冷如地窖的房中,只一地席,一蒲团,看着比没东西还冷。
崔妙璩与春见自诩于庵寺无所不知,先前也见过此屋,以为年久失修无人居住,不防里头竟住了个老僧。
庵寺里住僧人,甚是可疑。
虽是穿越而来,好歹也于这大齐朝活了十余载,连中古京城雅言她都很快学会,京中八卦亦是了如指掌。从前她亦听说过,有类尼寺看似一本正经,实则私下做着腌臜的皮肉生意,尼僧之间也多有不清不楚。当初阿爹阿娘为她挑选清修之地,也是经由一番细细摸查,确保此处底子干净,这才将人送来。
莫非还是上了当?
崔妙璩狐疑盯着老僧。
只见他走到墙边,黑暗中摸出个油灯,点燃一星蔫蔫儿的火苗,看着也是要死不活。
春见急道:“莫点灯,恐引来贼人。”
老僧背对她们,背影幢幢如鬼。他语气平静。
“来一个杀一个。来两个杀一双。”
崔妙璩一愣:“你是出家人。”
他坦然回头:“所以呢?”
“出家人……不应该慈悲为怀吗,怎可……”
她忽然顿住。
老僧知她所想:“……怎可滥杀无辜。你不说完,是知道他们并非‘无辜’,反倒正在滥杀无辜。何况,你杀那人时,干脆利落,可不见半分‘慈悲为怀’。”
我那是报仇加补刀,谁知你有没有杀透啊!万一又爬起来呢!
崔妙璩忍不住腹诽。心知老僧所言非虚,只他这身张扬肆意的杀戮戾气让她觉得不安,怕才出虎穴,又入狼窝,这才试探一句。
眼下看来,怕是碰上个清秀老年版的鲁智深了。
思及此,她又问:“外间既是阿鼻地狱,怎不见你去相救。”
老僧在墙角油灯旁就地一坐,横剑腿上,遥相望之:“于我何干。”
那我们又于你何干,何必相救?!
到底还是没问出口。
又见他一副打坐入定,不愿多谈的模样,她与春见贴着地席边缘草草坐下。
禅房阴冷刺骨,又不敢睡,鹌鹑般彼此相依。好在总算无人惊扰,不及片刻,门外吵嚷势弱,渐而平息。
想必流民劫掠完毕,恐官府追责故四散逃遁。她与春见虽苦寒难耐,到底活着挨到天光。
晨曦于竹门投下阑珊光影,老僧不知何时睁开眼。
“你们可以走了。”
枯坐一夜,二人浑身僵硬发涩。互相支撑着站起,崔妙璩问:“外间……已经平安无事了?”
却见老僧再度阖上双目。
并不回答。
昨夜天下大乱,她其实并没有看清救命恩人的容颜,只记得那双亮如寒星的眸子,和一把苍老胡须。而今借着屋内微光大胆一看,心下唏嘘。
他实在是个老人。老得像有两百岁。老得仿佛早该死了,却留恋人间、不舍超脱,于是变做不死不活、不人不鬼的一抹幽魂。
春见也望见了,显是有些害怕,死死揪紧她的衣袖。
崔妙璩深吸口气,盈盈一拜:“承蒙大师舍命相救,小女感激不尽。望大师惠告法号,来日必当结草以报。”
语毕。那老僧仍不作答。
再等片刻,依旧如此,好似根本没听见她说的话。
脾气恁地古怪,看来只能待回头上洛尹派人将此事整治收尾,她再领着阿爹前来酬谢。
这样想着,她转身要走,却被春见牵住衣袖。
“娘子……你看!”
崔妙璩举目望去,见那老僧面朝曦光,一滴浊泪,沿着枯槁面容蜿蜒而下。
开头仿写的《资治通鉴》~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章 碧山人来(1)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