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大秦】沙丘之变后公主她成了秦三世 > 第55章 璠玙之乐

第55章 璠玙之乐

“无论如何,此事是你们受委屈了。”

尽管,嬴略不得不强势地在此事上坚守立场,但她仍然对这对忠信之臣的际遇有些动容。

蒙恬与嬴略相对而坐,对着她深深一拜,“公主对我们兄弟有活命大恩,臣岂敢再言委屈。”

嬴略知道以蒙恬的个性,他绝不是在正话反说,而是发自肺腑地感激她的救命之恩。

很好,这就是她想要的结果。

保傅说得对,这世上人之所欲或者所惧,各有不同,只要能对症下药,便能拿捏人心。

而眼前之人无疑是个忠信节义之人,若要赢得他的心,不仅要礼遇,而且要厚遇,而救命之恩,便是一种无以为报的厚遇。

昔日如姬冒死窃符不就是为了还报信陵君的恩情吗。

不过,她可舍不得让自己好不容易救下的社稷之才舍生忘死,她只需要他在忠于信义的同时能将立场的天平向自己倾斜一点点。

不过,她还想要再逗一逗这个“古板”的君子,遂清了清嗓子,佯装正襟危坐道,“那照蒙卿所言,如此活命大恩,蒙卿当如何报答呢?”

嬴略说这句话的时候是不同以往的不苟言笑,似乎是真的在向他索要回报,但那双明眸在言语之间又顾盼神飞,蒙恬一时竟不知她到底是戏言还是真话,一双眼睛却不由得停留在了她手中绞着的那方一角泛红的帕子上。

那不是他赠予的齐纨帕子吗?泛红的一角正是他所绘制的绛雪。

据他所知,像她这样金尊玉贵的公主,材质再珍贵的帕子也只在手中过一遍。

蒙恬真诚道,“公主想要我如何报答?”

果然,真诚是永远的必杀技,

嬴略不意他又将问题抛给了自己,凭在漆几上转了转琥珀色的明眸,又靠在漆案上以手支颐指道,“主位的屏风之后有一个漆柜,漆柜的最上层有把古琴。蒙君帮我把它取来,我就告诉你。”

蒙恬被如此神采飞扬的嬴略感染,心中对毅弟的担忧和过往的遗恨都暂时抛却脑后,忽然觉得若是这次他们真的可以执手偕老,那么便是就这样被她驱使一辈子,他也甘之如饴。

蒙恬起身,走向屏风所在的位置,那也是一架图绘《庄子·逍遥游》的彩绘漆屏,蒙恬觉得甚为眼熟,于是回头对嬴略道,“这架逍遥游的屏风臣似乎在蓬莱阁也见过?”

嬴略状若无意道,“人在蓬莱胜境,当然要逍遥了。这长安园便是一处蓬莱胜境,当然处处可见‘逍遥游’的屏风了。”

她的目光也看向屏风之上鲲鹏的眼睛,“不过,这屏风之上扶摇而上的鲲鹏可不是个个都相似。有些鲲鹏有形而无神,有些鲲鹏有神而无形,只有真正逍遥游于天地间的鲲鹏才是形神具备。”

她笑了笑,又问道,“久闻蒙君擅长用笔,不知在蒙君看来,这座漆屏的鲲鹏可算形神兼备?”

“这座屏风上的鲲鹏栩栩如生,尤其是鲲鹏的眼睛,加上此处点睛之笔,让人顿觉画上鲲鹏可随时扶摇而去九天之上。”

“蒙君果真是好眼力。”

蒙恬一路绕到屏风后面,这才发现这架屏风竟然是架三折的,左右还有两扇,他想或许是主位长期无人坐的原因,左右两扇皆向后折了一圈收起来了。

“公主之前不是说元后在时,这书室的席位并无尊卑之分吗?怎么还有主位和漆屏?”

言及此,嬴略心中有些惆怅,“在母亲心中,学问争鸣的确无贵贱之分。可此处毕竟是县官(王室)的离宫别馆,又怎会真正按母亲的理想来实践呢?况且,先帝生前偶尔也来此小住,先帝身边侍奉的人又怎会不懂得尊奉人主的权威呢?”

说话间,蒙恬已来到屏风之后的储物漆柜前,这个漆柜比蒙恬稍高一些,紧贴着墙放置,做得十分精致,且兼具仿古特色,像是几百年前传下来的铜盒的放大版,贵族女子通常用这种铜盒来盛装弄器或者妆饰。更令人惊异的是,漆柜的一边装了两个轮子,看起来似乎像车一样可以移动,但是,另外两边则装饰了两个铜伏虎,又表明它不能移动。

整个柜子呈方形,四周遍绘红彩的凤鸟和云纹,四角各有一条大金龙作装饰,另外漆柜还四周装饰了不少小巧的金弄器,比如金立凤、金卧猴、金鸠车等等,甚至于漆柜的门柄,都是用颇有童趣的金鸠车装饰,而这种鸠车一般是小孩子的玩具④。

感觉蒙恬已走到了漆柜前,嬴略主动提醒道,“将金鸠车向上推,漆柜就打开了。”

蒙恬依言打开柜门,视线刚好落到嬴略所说的柜子最上层,但并没有看到她说的古琴,只见到了一堆摆放杂乱的竹简。

“公主,最上层并没有你说的琴。”

“哦,我记错了。”嬴略似乎是才想起来,“最上层收着一件我年少时玩过的鸠车,蒙君帮我试试,看还能不能推得动。”

蒙恬又依言在那堆杂乱无章的竹简角落处找到一件有些年头的鸠车②,试着向前推了推,突然感到漆柜有所震动,他循声望去,竟见柜子底部一侧的两只伏虎突然伸展开来变成了两只轮子,与另外两只轮子一道将漆柜移动了起来,而柜子之后——是一堵墙。

不过,以蒙恬常年行军和修筑工事的经验来看,虽然那堵墙伪装得几乎别无二致,但墙体应当是“别有洞天”,甚至于,原以为是漆柜上装饰的两只金鸠车,竟然是“嵌在”墙体上的。

嬴略自然也听到了漆柜移动发出的声响,进一步明示道,“这两只金鸠车也是可以推动的,只要推动其中一只,便可到达园中的密道,我上次就是从这里进的蓬莱阁。”

“公主将如此秘辛告知于我,不怕我向外人透露吗?”

“不怕。”

蒙恬正感慨于嬴略的天真,却又听她补充道,“你知道了关窍又如何?外人若是想进密道,若不得法门,也会死于暗箭之下的;且即便侥幸开启了密道,地下密道错综复杂,很容易迷失方向被困死在下面的。我劝蒙君不要一个人轻易尝试。”

原来,这种天真中是带有一丝残忍的。

“所以公主,你说的琴在哪里?”

“应该是在第二层,蒙君需要弯下身子才能取到哦。”

蒙恬不再多言,抱出琴便将柜门重新关好,他刚关好,漆柜就自动回归原位,一切仿佛不曾发生过一般。

他抱着琴来到嬴略案前,将琴放在案上,只见那把琴身长六尺,桐木作面,松木为底,十三弦,二十六徽,金徽玉轸,另饰七宝。方才他抱琴的时候还注意到琴底龙池左上方有篆书“璠玙之乐”③,应是琴名,龙池左下书“包含”二字用来形容琴音。

“蒙君见过这把琴吗?”

蒙恬微微颔首,“很多年不曾见过了。”

他年轻时常常入宫陪侍先主,知道先主有个鲜为人知的爱好——鼓琴。而他恰巧善筝,陪侍先主时偶尔也会闲聊几句弦乐,所以在龙池上看到琴名时依稀记起先主曾用过这把琴,“此琴名曰‘璠玙之乐’,得名于琴上所饰的七宝。璠玙者,鲁之宝玉。远而望之,焕若也;近而视之,瑟若也。美轮美奂,与此琴相得益彰。”

嬴略抚了抚琴弦,也跟着想念起了自己的父亲,“这把璠玙之乐是先帝留给我的。”

蒙恬顺着她的话问道,“公主也善鼓琴?”

“不善。”

“嗯?”

嬴略轻笑一声,“在改良过秦筝的蒙君面前,我岂敢自矜擅长弦乐?”

言罢,她信手拨弦,只轻轻两下,便弹出了低沉含蓄的大雅之音。

蒙恬知道这小姑娘是在打趣他,赞道,“素手取音,便能奏出‘包含’之意。”

“如你所知,先帝善琴,我幼时是被先帝抱于膝上手把手教授的琴艺,无奈,我资质愚钝,虽得先帝亲传,却未能得先帝真传。”

说是如此,其实是时为秦王政的始皇帝被精神极佳的幼女吵得无法处理政务,这才找些事情吸引小孩子的注意力。事实上,忙于政务的始皇帝没有多少精力亲自教授幼女琴艺,她的琴艺更多是得到了保傅万熹的指导。

不过,小孩子记忆中对于父亲的教导总是自矜的。

而蒙恬则因这句话突然想起了一些本已模糊的记忆,他年轻时常随侍于先主身旁,自然知道先主有个鲜为人知的爱好——善琴。只是太忙于政务,只偶尔得闲调琴,有时碰巧也会叫上他这个善筝的年轻人探讨一二。

有次,先帝竟然颇为意外地向他抱怨,“朕宫中有一小婢,近来对弦乐颇为痴爱,可惜天资愚钝,又常弄巧于朕前,朕被她魔音绕耳数日,不堪其扰。我看蒙君为人忠厚耐心,得闲朕把这个小婢交给蒙君调教几日,如何?”

当时蒙恬并未多想,只是婉言绕开了话题,且不说他不想与先主的宫人有何纠缠,但一“小”字就够他头疼了。

如今想来,当年先帝口中的“小婢”不会就是眼前之人吧,不然还有何人能让先主忍耐魔音绕耳数日?

不多说,大家想象一下小孩初习小提琴时拉锯似的声音,杀伤力相当大,普通人都受不了,更别提具备一定音乐修养的某政了[菜狗]当然公主现在定然是练得很好了。顺便温馨提示:君子(贵族)六艺包括:礼、乐、射、御、书、数,相当于贵族必备守则了。

预感老蒙和公主在长安园的“同居”生活要进入倒计时了[狗头]

②鸠车:汉晋时期儿童的玩具。晋人杜夷《幽求子》道:“年五岁有鸠车之乐,七岁有竹马之欢。”晋代张华在《博物志》称:“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

③璠玙之乐:出自《西京杂记》中提到的秦宫宝物,另外还有昭华之管,&能照人忠奸的镜子。

④这个漆柜参考了山西闻喜上郭村出土的刖人守囿车&西周晚-春秋流行的铜盒,是放大版,且有改动。

前两章细心的读者宝宝们可能会发现,对已逝的始皇帝的称呼是“先帝”、“先主”混用的,不是错别字[狗头],因为《史记》中就是混用的。之前一个做秦汉史的小伙伴做过一篇读书笔记《说“先主”》,论述陈寿《三国志》中的“先主”和“帝”的称谓,元人郝经认为陈寿以魏为正统,所以魏君曰“帝”,而蜀、吴则以“主”称之。小伙伴考证了一番认为陈寿不仅是出于正不正统,“先主”是陈寿对刘备的“专称”和“尊称”,而称呼吴君为“吴主”,是有明显区别的,小伙伴认为“先主”称谓背后蕴含陈寿对刘备、对故国的感情和归属感,虽然陈寿在蜀国颇为不得志,且其父因马谡一事被诸葛亮处罚、本人也被诸葛瞻蔑视,仍然在史书公正地赞扬诸葛亮对蜀国辅政有方,盖因背后蕴藏的君臣情谊、故国情思。同理,我觉得《史记》中不同人对始皇帝的称呼亦然,《蒙恬列传》中可见蒙毅、蒙恬对已逝始皇帝的称呼都是“先主”,他俩恰恰是始皇帝生前唯二尊宠的臣下,这完全是情感上对始皇厚遇的专称;另外一个对始皇帝称呼特殊的是李斯,他在临死前追忆和某政共创帝业时称呼的是“先王先王之时秦地不过千里,兵数十万。臣尽薄材,谨奉法令……”,李斯如此称呼更像对二世絮叨“我是陪你爹从苦日子过来的……”这种感觉,更类似诸葛亮追忆“先帝创业为半而中道崩殂……”此外,其他人对始皇帝的称呼几乎无一例外是“冷冰冰”的“先帝”。

①此处战国贵族“奢靡”习惯是私设。此处私设灵感来自英剧《维多利亚》女王的手套不会用第二次,王宫晚上燃烧不完的蜡烛也不会用第二次,所以会被仆人偷偷运出去卖掉。我没搜过中国古代王公贵族是否有这种铺张浪费的习惯,如有失误敬请指出。不过吐槽一嘴中外某些贵族无知奢靡行为出奇一致,比如晋惠帝司马衷“何不食肉糜”和绝代艳后玛丽·安托瓦内特那句著名的谣言“他们(平民吃不起面包)怎么不去吃蛋糕”。

本来还有些灵感可以继续写,但本周忘了申榜,所以本周大概率只会在周六晚更新一章,如有攒稿,留作下次上榜勤奋更新~[猫头][让我康康]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55章 璠玙之乐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如何阻止男主发疯[歌剧魅影]

狩心游戏

小船三年又三年

神降(全息)

顶A校草的阴郁beta室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