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红楼+清穿】 世外医仙化作林 > 第73章 岁月向前

第73章 岁月向前

仿佛也就是那么一晃眼的功夫,离宝玉出家已近两年。

晴玉听着门前洒扫落叶的声音,看白苏一边给她挑去见太皇太后的首饰,一边嘀嘀咕咕说着新近八卦,只觉得时间飞快。

离贾家败落都两年了啊……

晴玉也已经从入宫的新人,变成嫔位上坐了三年,已然又迎接了一次选秀的“老人”。

永寿宫正殿的金玉杏树摆件上果实越发茂密。往好处想,每一颗都是一个生命逢凶化吉。因着这份意头,连皇上看着这树都忍不住露出笑模样。

只是皇宫里,活下来的妃嫔和皇子越多,某种程度上就是是非越多。很残忍,但是很无奈。

不过晴玉不可能因掣肘就不救人——或者说她也没多少选择权。她自己的荣宠,也建立在救人的多寡上。

所以日常只用看日记本的目光看杏树,觉得每一颗也都是自己生命的年轮。

树犹如此,人自然也变了许多。

有往好处变的,比如永寿宫医学培训班有了点成果,现在晴玉随手抓个小宫女来,好歹能治点风寒感冒。

当然,为了培养她们的敬畏心,晴玉仍是严禁她们私下随意看病,开的方子更是严审。倒是推拿选修班就业前景很好,慈宁宫乾清宫都已有学子短暂出师,宫里头交好的妃嫔三不五时过来蹭全身按摩,让晴玉一度想在偏殿门口挂个SPA馆的牌子。

自然也有向坏处变的。比如年长诸皇子间的气氛越发微妙,从前贾家这一波家族倒霉说到底就是掺和了储位的错。他们是心向太子的那一批,倒下了便让许多人自以为看见希望,只是皇帝依然显得很宠太子。

几方势力此起彼伏,连宫里头都不消停。

比如平妃本该早夭的孩子被晴玉救活后,人便有些爱往永寿宫来,相应的,惠妃便极少踏足。一举一动,一字一句,在这个时节似乎都可以被品出些态度。

至于已经下场的弃子,渐渐就被人忘了。元春倒是与成嫔相处很好,只是在外头几乎成了隐形人。除了宝玉出家的消息传来时晕过去吐了几口血,此后甚少有消息再出现于人前。

而贾家本身,倒很难定义是变了还是没变。

惭愧地说,晴玉并没想到宝玉真会出家。一方面在她潜意识里,这种做法始终像是一本书的结局,是佐证“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意象。当她自己走到书里,见证繁华落败后的鸡毛蒜皮,思绪就产生了脱节——大约她本来就是个俗人,即便有一具世外之魂也不能免俗,看到烂摊子就忍不住要焦头烂额,完全想不到把烂摊子彻底丢开的“洒脱”。可见“四大皆空”果真是一种“境界”。

而另一方面,明明那对贯穿全书的和尚道士已经消失许久,这个世界的场外干扰早被清理,宝玉不存在被引走的可能性。

只是晴玉忘记了,人若是自己想走,哪用得着“引”,更没办法“拦”。

当日探春和惜春惊悉宝玉留书出走,惊愕担忧可想而知,然而报去与贾政后,只迎来了“管那孽畜去死”的怒火。

贾政气病一场,口中仍嚷嚷着不许任何人管他。探春等又如何能不管呢?

一面悬心家里,一面不敢歇地求到了黛玉和迎春处,遍散人手到京郊寺庙去找。总算庙里的老和尚知道轻重,见宝玉一副贵家公子气,不敢轻易与他剃度。

费了大力气将人找回来,宝玉却仍犹如失魂,不哭不笑不解释。贾政一顿毒打,他也痴傻了一般不动弹不喊痛,到底还是探春熙凤怕出了人命,死死哭求才救下一口气。

父子二人便都病了,大夫医不得心病,只有寻医问药的花销如流水般出去。

探春惜春脚不沾地忙前忙后,上到家里头如何过冬,下到宝玉不肯吃饭怎么喂进去,不过一个月就消瘦了一圈。

好容易后头宝玉想开了肯自己吃东西,没过几日养好了伤口便再次出走。留下话说红尘再无意趣,他亦不肯再入红尘,留下来也不过是白白拖累姐妹们。若遁入空门终不能得,倒不如离开世间一了百了。

这次他走得更远,找到时已然剃度,探春听着哥哥和父亲如出一辙的“再回去我也活不成/你们敢再把他找回来就是要我的命”,终于选择了放弃。

晴玉听说时,一度很想把后世著名的寺院招聘“211硕士以上学历”给搬过来,在收留宝玉的那家庙门口立一个“非举人不得剃度”。

可惜不能。

不过宝玉的日子也不可能就像他想象中那么好。他是入了佛门,不是真的离开红尘进了佛国。

探春曾去寺庙里看过,后头那庙里大抵也看出了宝玉出身富贵,只是主持胆大,有些拿捏他往家里要香火钱的意思。没成想贾家现在最在乎的就是一个“钱”字,莫说赵姨娘寻死觅活了几次,连贾政都不同意。

没了金银,断了联系,寺庙离京城也有些距离,宝玉日子的好坏可想而知。

荒山多枯骨,魂断有谁知?

贾家是不会再去找他了,他自己的选择,便必须自己承担。

而探春和惜春……出乎意料,她二人在熙凤的店铺里卖起了字画。

论起大胆,熙凤从来是最大胆的。从前风风火火到泼辣,最爱听旁人夸她不输男儿,如今也不会介意两位妹妹想要自立。

刚巧熙凤手里的铺子也在琢磨着营生,双方一拍即合。

最初的确不指望靠这个赚多少钱,无非争口气罢了。只是出乎意料的,两人的风格其实颇受欢迎。

尤其是惜春的画,笔触细腻而意境变幻,画苍山覆雪有一种直扑人心的寂寥,画百花绽放又让人有亲临繁华的真切。

大抵是从前的技巧积淀,终于在心境变化中有了爆发。

后头黛玉曾去看过,直言惜春几乎是每幅画都在进步,比之从前园子里所做已不可同日而语。

只是叫人喟叹,不过十来岁的少女,已见过旁人一辈子见不完的冷暖。

有些人选择躲避,有些人茫然着向前,不知会走向何处。也许未来是无尽的摸索,也需转角又会有变数。

此时晴玉还不晓得,变数本人已经在收拾行装来的路上。

她还在完成她的宫廷路。

轻轻抚过雕花漆盒,里头拿丝绸厚厚垫着,都是极贵重的物件,为着的却是后世街头巷尾眼睛店里随处可见的东西——可喜可贺,入宫两年多,她终于靠着金手指压力着内务府弄出了国产玻璃眼睛。

据晴玉所知,历史上的康熙是戴过眼镜的,但用的不是玻璃,是水晶。好不好用难讲,但一定很重也很贵。

而玻璃在古代的价格主要贵在技术,技术难题解决了一部分,价格自然要降下来一些。纵然不比现代,起码比水晶易得。

只可惜验光设备一时半会弄不出来了,只好每种度数的镜片各做几个,让人自个儿琢磨着体验。

“唔……就是这副了。”太皇太后将金丝插入白发。给她老人家的体验装自然不能是简简单单的一个镜片。晴玉根据观察大致估摸了度数,造办处又给鎏金框架反复调试了重量与舒适度,上头甚至还雕了凤尾,映衬在发丝间轻巧而贵气,“果然清楚多了。”

“我就说杏嫔一忙起来,咱们很快就能收到好东西吧?”太后的度数比孝庄轻些,加上养尊处优极少看文字,其实戴不戴眼睛影响不大。然而老人家玩心重,对新鲜玩意从来最感兴趣,在晴玉捧来的盒子里挑了一块有色玻璃打的墨镜,乐呵呵往眼上一戴,有种古风蹦迪的微妙感觉。

“这个好,夏日里头光盛,总叫人懒怠出去。”太皇太后也是难得起了兴致,摘下老花眼镜后一样挑了个墨镜戴。别说,比起太后又是一种格外厚重的威严,让晴玉想到前世影视剧里头的大佬出街。

“杏嫔心思细腻,也最爱琢磨新东西。如今瞧着永寿宫的人往内务府御膳房跑,旁人不说,臣妾是要先期待一阵子的。”

宜妃笑着凑趣,顺手拍掉自家不省心儿子嘀嘀咕咕的“我也想要”——这些年胤祺光长个子不长心眼,眼里仍是和当年如出一辙的清澈,宜妃被他气得头疼,一有机会有忍不住蹿到太后宫里看儿子。

只是顾此失彼,刚拍下不省心的大儿子,胖团子一般的胤禟也跟着学舌:“想要!想要!”

霎时逗得慈宁宫里头一片笑声。

太后揉着胤祺的脑壳:“小小年纪耳聪目明的,跟着我们学什么?这东西虽好,也抵不过自己的眼睛。胤祺不是想做草原的苍鹰吗?那就要好好听你杏娘娘教的,时时爱惜着眼睛才好。”

谆谆教导,倒是和后世家长有了重合的模样。说完了犹自有些舍不得:“不过你若是真好奇,皇玛嬷就叫造办处给你戴几副墨镜玩。”

“既是造了,哪好厚此薄彼的?回头叫孩子们都过来,叫杏嫔给他们都测测镜片。我前日还听说太子用功得很,夜里头还在看书,也不晓得眼睛受不受得住!”孝庄将墨镜摘下。漫不经心从盒子里挑选不同框架款式,仿佛只是随口一说。然而惠妃听得忍不住坐直了身子:在太皇太后心里头,终究太子才是正统。

“对了,皇上那里可有了吗?他素日忙着公务,更需要些。”

晴玉忙站起身:“也叫造办处打了几副,这两日便送过去。”

孝庄细细扫过晴玉的表情,发现和几年前一样诚挚,连同她这个人也几年如一日,恭顺守礼,对皇帝不能说不尽心,甚至可以说贴心,只是……没有哪个嫔妃会真的完全按照“孝道”,把本该在皇上面前先露脸的机会放弃掉。

一天两天或许是立贤淑人设,一年两年就不是了。

“这样也好。”孝庄在心中点评:也算“傻人有傻福”。

救人、看病、研发新东西……这几乎就是杏嫔的日常。

听起来无趣,可若非有这种不那么合时宜性子,以杏嫔前朝后宫出的风头,早该是风口浪尖。而不是现在这样,即便敏感如太皇太后自己,也忍不住对杏嫔感到亲近,于是提点:“该早日把东西给皇帝送去,他那里有个好消息要告诉你呢!”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73章 岁月向前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小船三年又三年

第八年新婚

北岛长夜

错号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