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成化四年又是多事的一年。朱祁镇的正妻钱太后去世,朱见深的生母周太后又蠢蠢欲动起来。天顺八年时就曾发生过钱、周尊号之争,那时首辅李贤及大学生彭时等人都坚持保下了钱皇后的地位。如今周太后按耐不住心思,并不希望钱太后与先帝合葬。
礼部尚书姚夔自然上书反对,言明按照礼法,理当由钱太后与先帝合葬。朱见深拗不过母亲的意思,十分为难。
彭时询问商辂和于涣的意见。商辂毫不犹豫地说:“人臣自当劝谏主上。”
彭时的目光又看向了沉静端坐的于涣:“象观,这事你不能不说话。”
“阁老所言甚是。下官曾为帝师,于公于私都有劝谏之责。慈懿皇太后自然要和先帝合葬,可是也不代表圣慈仁寿皇太后不能与先帝合葬。”于涣拱拱手,慢条斯理地说。
“象观的意思是,两宫太后皆……?”彭时微微瞪大眼睛。
商辂说:“这倒也是个法子,皇上仁孝本是天下之福,如此也可两全其美。”
“皇上的家事,便是天下的事。若是皇上家宅不宁,天下人岂可安?此举是为了如皇上天顺八年那幅画——‘一团和气’。”于涣对彭时道。
如果有办法,彭时也不会非要跟皇帝拧着来。他认可道:“我看此举可行,只是咱们再缓一缓。”
商辂和于涣对视一眼,立刻明白了彭时的用意。等反对的声音再多一些,叫周太后知道人心所向,再上这道疏被接受的可能性便会增大。
“如阁老所言。”翁婿二人道。几人默契地没有提姚夔——他先上书反对,必然承受更多周太后的怒火。虽然三人都是南人,可阁部之争也存在。姚夔是礼部尚书,却没有入阁,此时隐隐受到他们排挤。
彭时说:“我身子不如弘载硬朗,你们才是朝廷将来的顶梁柱啊。”商辂和于涣连忙说,您才是天顺年间先帝留给皇上的辅弼之臣啊。他们俩却是被天顺帝弃用的“逆臣”。
反对的奏疏果然越积越多,甚而有人竟质疑周太后影响天子决策,斥其为“牝鸡司晨”。这个罪名周太后可不敢担,但她实在不愿钱太后和朱祁镇合葬。朱见深一向孝顺母亲,也为此发愁。就在这时,内阁上疏建议可以让两宫太后都与先帝合葬,一人一边即可。
有人骂内阁媚上,可大多数人还是觉得这是个相对完满的解决方法了。周太后此时听到这个建议,自然忙不迭同意了。朱见深也松了一口气。
偏偏就在此时传来,固原有个千户满四反了。一时间,朝野又被震动。
一个小小的千户,何以能震动朝野?盖因此人的出身不一般——这是个蒙古军官!先不提明廷对旧元余孽的警惕,就说类比一下唐朝“安史之乱”的旧事,便足以令人提起心来。
要说这事的前因,本不是什么大事。太宗文皇帝打天下时,就对蒙古人组成的朵颜三卫颇为倚重,是以在卫所里见到蒙古人也不算特别稀罕的事。满四此人目无军纪,私匿逃人,官府几次要人都拒不交出。见他如此骄横,朝廷就派他的侄子率人去拿他问罪。不想这样一个在人们都觉得合情合理的决定,竟然将满四逼反了!原来满四知道,侄子捉拿自己后,按规矩就要接手自己的部族,形同篡位;他不愿如此,就干脆反了!
固原本就经常被迤北鞑靼入侵,这下有蒙古军官在此叛乱,自然把穿官袍的大人们都吓了一跳。巡抚陈价本不把他们放在眼里——因为这些蒙古兵缺乏兵器,而且明军有人数优势。固原周边的明军,包括宁夏镇守军都赶来镇压,陈价自认为可以轻松扑灭这场始料不及的叛乱。没想到,精疲力尽、疏于训练的明军竟被打得溃不成军。而且满四借此缴获了大量武器、粮草,还劝动了不少明军中的蒙古士兵来投奔。这下,叛军的声势更加浩大。朱见深只好下令御史项忠率领京营士兵驰援。
“实在无能啊!”余子俊气得拍桌子,“刚筹集的军粮,就这么白白让贼人得了便宜!”他已被升为陕西右布政使,对此深有不满。自己眼看着老百姓勒紧裤腰带上交、辛辛苦苦筹来的粮草,因战事失利而落入敌手,怎能不叫他心痛!
这个时候,叫他上哪里再去征粮?前线将士浴血奋战,后方百姓的命也是命啊!总不能叫他们都不吃饭了吧?
“大人消消气。”余子俊真想说让我怎么消气,不光百姓饿肚子,他也饿肚子!固原叛乱爆发,兵部参他一本说他们布政司、按察司的官员未能“抚绥防范”,应对此负责,朱见深下令停发俸禄以示惩戒。余子俊为官清廉,家中生计一下更加窘迫。他都想写信给于涣借钱了。
余子俊这时想起于涣叫自己小心固原,不禁疑惑:难道象观能未卜先知?
项忠还要带着京营的人马来援,粮草自然是不能少了的。余子俊长叹一声,幸而后面还有几批没送到,便也没有落入敌手。只是看明军现在的阵势,他恐怕要考虑如果这一战若拖得再久一些,自己该从哪筹粮了。
于涣的岳父是兵部侍郎,他自然对固原的事知道得多些。听说满四坚守石城,竟能几次击溃明军,于涣一是感叹这一下暴露了军队的问题,二是想这石城还真是好用。
“固原本非边境,有此石城在恐怕会有人再效此事啊。”商辂说。
于涣却说:“可是鞑靼经常能进犯至此。我看不如留下来以御鞑靼。可以多修些路,让内地至那石城更便利。若要据之叛乱,也就是凭山为阻,借地利坚壁清野罢了。”
“可若能攻下这石城,岂不是可以长驱直入?”
“攻下石城后,有没有道路都能长驱直入了。”于涣说。
商辂沉吟片刻,道:“我会修书给项忠,至于听不听就看他了。”于涣也理解,若是直接上书给朱见深,或许会让项忠觉得兵部随意插手他的决策,进而引起他的不快。
项忠甫一到达,就遭到了叛军的迎头痛击。要不是他阵斩一名千户,明军就要彻底溃散。他此时想和余子俊发出同样的感叹:真是无能啊!
朝廷听闻项忠失利的消息,又想派抚宁侯朱永率京军前往。不想朱永居然拿起乔来,处处为难。彭时对他这副狮子大开口的做派深恶痛绝,故意只令他整军以待。久拖不行,朱见深命宦官怀恩、黄赐和兵部尚书白圭、侍郎程信等人到内阁讨论。
彭时说:“贼人如今四处攻掠,其锋诚不可当。然而他们如今在石城自保,不过是困兽罢了,想要俘获他们很容易。”
程信质疑道:“那我们怎么知道项忠会不会退兵?”
“他已经部署得当,为何要退?”彭时语气中不自觉带上了轻蔑,“再者,现在出兵,什么时候到?”
程信有些不悦地回答:“明年春天。”
“太慢了!”彭时一拍手,霍然站起来说,“这样哪里能顶事?我看,今年十二月即可见分晓。”
这下程信恼怒已极,也站起来说:“若是项忠失败了怎么办?到时候必须杀一两个人以儆效尤!然后出兵!”
彭时急得要反驳,结果喉咙里又一阵发痒,肺中滞涩如生了锈的铁门。他以袖掩面,头转向旁边咳嗽起来。
商辂和白圭对视一眼,两人连忙开始劝道:“彭阁老,程侍郎,你们二人都坐下好好说。”
怀恩则忧心忡忡地问:“彭阁老,您怎么看呢?”
彭时手抚胸膛,等气息慢慢平稳下来才沉声说:“我看项忠的奏折,应该也是个有才干的人,应当能够平乱。可要是他听说另派京军去,我担心他会因此退避不前、按兵不动以躲避责任。这样拖下去,贼人就难说了。”
“彭阁老说的是。”商辂和于涣异口同声道。商辂示意于涣先说,于涣点点头,冷静地说:“彭阁老刚才所说是一点,还有一点是石城储存的粮草和水有限,等到深冬,他们一定更加难熬,难免士气涣散。因此我军的机会就在十一、十二月!”
商辂说:“我也是这么看。”
怀恩和黄赐交换了一个眼神。他们的职责其实是将今天的会议内容转告皇帝。最终,增派援军的事不了了之。
到了十一月,明军虽然也受天气的影响,可终究还是叛军的压力更大。原本只能容纳几千人的石城,这下装着几万人,水源又被断绝,便开始有叛军不得不偷偷出城打水。这一出不要紧,却是让明军抓到了满四的心腹杨虎狸。
经过刑讯杨虎狸,项忠得知叛军也急于结束战斗,便决定将计就计,利用他们这一心理设下伏击。
杨虎狸被放回后,便在明军的授意下怂恿满四率军出来决战。满四本就满心焦躁,一下就被说动了。他此举将自己身陷明军包围,被明军擒获。项忠活捉贼首,心中欣喜若狂,面上的表情都不由得扭曲了一瞬。在他看来,结束这场战斗的曙光已经在眼前了!
虽然城内的叛军很快又推举了一位蒙古军官火敬成为新的首领,又试图分小股突围,可最终还是一一被剿灭。
结果竟真如彭时所言:十二月见分晓,成华五年一月项忠便彻底平息了叛乱。朱见深很是赞赏彭时的远见,擢升他为吏部尚书,令商辂升任兵部尚书。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