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就像是生怕孙仁反悔一样,媒人、聘礼全都以最快的速度准备就绪并送到了刘备暂住的地方,搞得刘备才像是那个被娶来的“妻子”一样——这件事一度也在江东内部传出了不少版本。
最离谱的一个版本,不外乎是“刘备其实是个男扮女装的女人,要嫁给吴侯当妻。”
更离谱的是,孙权本人觉得这个玩笑话非常有趣,愣是公开宣布自己要在近日纳妾的消息,让这个离谱的版本在大街小巷间得到了广泛的流传。
相比起“刘备嫁吴侯”这种重量级的谣言,孙权听闻诸葛亮没有妻子,于是将自己的宠妾嫁给对方的事情(1),就显得不那么引人关注了。
“秣陵?”
筹备婚礼期间,孙权在会客厅接见了张纮,朝旭整理文书整理到一半,听说张纮来拜访,立刻放下手中的东西,来到会客厅中。
张纮自从合肥结束后,没有跟随孙权留在京口的临时治所观察曹操的动向,而是在孙权定下要与刘备联姻之后,就和孙仁一起去了刘备暂住的地方,这几日才终于回来,一回来就申请来拜访孙权。孙权当然很高兴见到熟悉的老臣,就算他正在处理周瑜呈递上来的奏书,也立刻放了下来。
“是,据说当年秦始王东巡时经过,懂气的学者说,这个地方有王者之气,是天命所在,所以秦始王掘断连山,将其改名秣陵。如今处所依然俱在,我想作为都邑会是个不错的选择。”(2)
“好,正好刘玄德和我妹妹准备在那里办婚事,我过去看看,游历这段时间,辛苦您了。”
孙权接受了这个提议,等到张纮告辞,他立刻批完周瑜申请的物资和兵力,把这部分文书交给孙邵。之后又叫人取来快马,与朝旭一人一匹,又叫来自己的护卫们,快马朝着秣陵的方向而去。
从京口到秣陵,比从京口回吴县还要近一些。
此时的秣陵因为要准备刘备与孙仁的婚礼,到处是喜气洋洋的氛围。
“仲谋!”
“孙将军。”
孙仁像是搀扶着自己的父亲一样搀扶着刘备,她看见孙权出现,立刻用力地挥舞着手臂,一点也没有女孩子应该端庄的刻板印象。
刘备的脸上满是疲倦,这几天似乎被孙仁的“亲近”折腾得够呛。
“婚礼准备得怎么样了?”
“放心吧,仲谋拨的资金很充足。对吧,夫君。”最后两个字格外重音,甚至带上了挑衅的意味。
“是,承蒙孙将军厚爱。”
他刘备怎么会不知道,孙权将妹妹嫁给他的主要目的,是监视他。只是孙仁太过有活力,他这几天比起说“警惕”“寄人篱下”,更像是体验了一下带大孩子的感觉。实际上即将年满30岁的孙权和20岁左右的孙仁在他眼里都是孩子,可不是带孩子吗?
“没想到尚香都要嫁人了。”
“仲谋都能有孩子,我为什么不能嫁人。”
“孙将军有孩子了?你看我这,也才知道这件事,不然我上次去拜访您的时候,就给您带点礼物了。”刘备的客套话也是立刻安排了上来。
“没事,反正我们长期合作,不差这一会儿,对吧。”孙权的心情也很愉快,“说起来我们儿子年龄也只差两岁,说不定以后还有很多交流的机会。何况您要娶我的妹妹,诸葛孔明要娶我的妾,我们也算是双重亲家了。”
“孔明在院里也和我提起过,叫,‘月明’的姑娘吧,倒是和他前任妻子的表字有些相像。”
只差两岁?在刘备顺着诸葛亮的话题往下说时,朝旭抬起头,看了看刘备,又看了看孙权,他们两个看起来差了得有二十岁吧。
不过刘备之前的女儿被他抛弃在长坂坡,说不定之前其实也有孩子,只是没有活到今天的。
朝旭如此猜测,提笔准备了半天,最终没把这句话写下了。
“对了,嫂嫂,说到这个,”孙仁迫不及待地加入这场对话,“玄德说,等我过去之后,会让我照顾阿斗。到时候嫂嫂是登儿的母亲,我就是阿斗的母亲。”
“这不是挺好吗?”朝旭回答道,“尚香从小也经常照顾大哥的孩子,对照顾小孩子很有经验。”
“那是。”孙仁挺起胸膛,比了个大拇指。
听到这个称呼之后,刘备看向了朝旭,他欲言又止了半天。朝旭这才想起来,之前鲁肃介绍她是兰台令使,并不是孙权的夫人,而现在,突然跟他说,她就是孙权的夫人,没有从头到尾听这个故事的人,大概都会是他的这个反应。
“我不久前听东部说,秣陵很适合作为都邑,想想你们刚好在这里,就顺便过来看看。”孙权终于把话题绕到了正事上,“刘豫州怎么说,最近住得可还习惯?”
“挺好。我来这里这段时间,观察了一下这里的地形结构,确实合适。而且这个地方离北方也近,对于我们联手抗曹,也有很大的优势。”
“智者所见略同。你们忙你们的,我和夫人自己转转就好。”
朝旭收起笔墨三件套,与孙权牵着手,走在这个现在喜气洋洋的县城中。为了筹备孙仁和刘备、“月明”和诸葛亮的婚礼,巷口里都是在紧锣密鼓地忙着布置现场的人员。在接近刘备的临时住所的地方,有一个四十岁左右的男人,手中拿着几张清单,在依次批阅,他的旁边站着一个比他年轻一些的女人,女人时不时抬手指出清单上的问题。
“那是刘豫州的使者吗?”
“没错。想打个招呼吗?”孙权突然调皮地眨眨眼,在朝旭反应过来之前,他拉着手快步来到赵云面前,“赵将军,久仰大名。还有刘夫人,好久不见。”
“孙将军,您好。”赵云将材料夹到腋下,快速行了见面礼,“没想到您也会亲自过来。”
“你就没必要喊我‘刘夫人’了吧。”女人无奈地摇摇头,看起来与孙权很是熟悉,“你纳妾不是在这里纳吧。总不能那个传闻是——不,没什么。”
“毕竟是我妹妹的婚礼,我肯定要出现。纳妾而已,在哪里纳都行,没那么讲究,过来都行。”孙权又为朝旭介绍道,“对了,这位是赵云、赵子龙将军,他旁边的是他的夫人,你肯定认识她妹妹。”
“她妹妹?”
“她妹妹是刘瑶。”
“她妹妹是刘瑶,所以您就是刘医师的长女?”朝旭又惊又喜,没想到会在秣陵见到刘医师那位传闻中的长女,“但我听说您去了南方,刘豫州应该是从北方下来,这是怎么回事?”
“这个啊......”
刘耀似乎有些不知道怎么解释才好,于是赵云代替她回答道:“我夫人方向感不太好。”
“......”
说起来,南方人的方向感好像确实都不太好,但不好到这种程度,确实有些稀有。
“那这次回来,是准备回去拜访刘医师和刘瑶?”
“对,主公过来请求孙将军借荆州,护卫就带上了子龙,我想着难得机会,也算是趁机回一趟娘家了。”
“刘豫州舍得把侄女嫁给赵将军,看来是真的很器重。”
然而,朝旭注意到,孙权这样说完,那两人交换了一个有些微妙的眼神,刘耀笑了,赵云也跟着笑了。
“好,不打扰你们夫妻俩了,”孙权做了结束语,“很高兴再次见到你,耀姐。”
“我也很高兴主公能与孙将军达成合作。”
她恭敬地行礼后,目送孙权与朝旭离开。
离开他们一段路后,朝旭听见孙权发出了叹息。
“耀姐以前很照顾我们几个小辈,直到母亲做主让兄长娶她,她只把兄长当朋友,不愿意嫁给她,于是连夜离家出走,再也没回来。没想到再次见面,已经成了陌生人。”孙权看着远处树上正在变黄的树叶,感慨道。
“至少她还活着。”朝旭安慰道。
“是啊,至少她还活着。”
(注释1,参考文献:
《三国志卷五十三·吴书八·张严程阚薛传第八》纮建计宜出都秣陵,权从之。
《江表传》:纮谓权曰:“秣陵,楚武王所置,名为金陵。地势冈阜连石头,访问故老,云昔秦始皇东巡会稽经此县,望气者云金陵地形有王者都邑之气,故掘断连冈,改名秣陵。今处所具存,地有其气,天之所命,宜为都邑。”权善其议,未能从也。后刘备之东,宿於秣陵,周观地形,亦劝权都之。权曰:“智者意同。”遂都焉。
)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89章 第六回:秣陵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