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京的路途,出乎意料地顺利。
秋深气爽,官道两旁的林木,染就深浅不一的金黄,车队辘辘而行,仿佛此行江南的血雨腥风、阴谋算计,皆被这爽冽的秋风涤荡而去,只余下车厢内一片难得的宁和。
启程前一日,萧宥宁与姜稚应邀再赴苏府。并非官式宴请,只是一场私人的小酌饯别。
席间,苏文远言辞间已多了几分坦然与笃定,言及江南盐务,虽只含蓄几句,却已表明立场,暗示萧宥宁大可放心。苏棠则安静许多,眸光时常落在谈笑风生的姜稚身上,带着不易察觉的眷恋。
酒过三巡,姜稚豪气又起,习惯性地要去摸那酒坛,口中嚷着“你干了我随意”,却被身旁的苏棠轻轻按住了手腕。
苏棠抬眼看向上首的萧宥宁与自己父亲,语气带着几分娇嗔与无奈:“殿下,父亲,您二位可要为我做个见证。姜姐姐这酒量深浅自知,若待会儿又醉了,回头可不能再赖是我灌的。”
她这话一出,满座皆笑。姜稚想起那夜醉后荒唐,耳根微热,摸了摸鼻子,倒也老实了几分,只嘿嘿笑着,不再强求。
直至散席告别之时,苏棠送至府门外,眼看着姜稚就要随萧宥宁登车离去,终究是没忍住,眼圈悄悄红了,强忍着才没让泪珠滚落。
姜稚最见不得这等场面,心中亦有不舍,却故意摆出一副浑不在意的模样,抬手虚虚拍了拍苏棠的肩,朗声笑道:“哎呦,我的苏大小姐,江湖虽大,有缘总会重逢。你这哭得梨花带雨的,我怎么瞧着……感觉不太吉利呢!像是送我上刑场似的!”
她这话冲散了离愁,苏棠破涕为笑,嗔怪地瞪了她一眼。苏文远在一旁捋须,看着女儿与姜稚,眼中满是温和,对姜稚道:“姜小友,得空定要常回来看看。”随即,他转向萧宥宁,郑重一揖:“殿下,一路保重。江南之事,老朽……心中有数。”
车马启程,将杭州城的烟雨楼台、桂子清香渐渐抛在身后。
一路北上,景色由湿润秀雅逐渐变得开阔疏朗。
姜稚时常一人坐在车辕旁,或骑行在车队侧方,手中无意识地把玩着,那枚从谢迁处得来的乌沉令牌。令牌触手冰凉,正中的“朔”字笔画冷硬,背后的编号更是毫无头绪。
谢迁临死前那绝望而悔恨的眼神,和他下意识,触摸这令牌的动作,反复在她脑中闪现。
这令牌究竟代表什么?与他口中谢家军的冤屈,与师姐的血仇,是否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思绪如乱麻,剪不断,理还乱。
而越近京城,另一重心思便愈沉重。师姐惨死的画面夜夜入梦,那双死不瞑目的眼,仿佛在无声地催促。京城,天子脚下,权贵云集。那个害死师姐的,身居高位的“贵人”,或许就在那重重朱门之后。
近了,更近了。
仇恨的火苗在心底无声燃烧,带来灼痛,也带来一丝近乎麻木的冰冷期待。
这一日,车队终是缓缓驶近了那传说中的帝京:长安。
姜稚勒马,抬眼望去。
只见巨大的城门洞开,车马行人如织,川流不息。入得城内,更是喧嚣鼎沸,人声、马声、叫卖声,汇成一片浩大的声浪,扑面而来。
宽阔的街道两旁,楼阁店铺繁荣,旌旗招展,货殖琳琅满目。道中可见身着锦袍的富商、骑马缓行的官吏、挑担叫卖的货郎、以及众多服饰各异、口音不同的行人,摩肩接踵,一派太平繁华,盛世气象。
这便是长安。
姜稚行走江湖多年,也算见识过不少州府大城,却无一能与眼前的恢宏与热闹相较。她下意识地屏息一瞬,眼中掠过纯粹的惊叹。
车队并未因她的感慨停留,依旧向着城中心方向,长公主府邸行去。
然而,还未抵达公主府,就在一条相对清净的街口,两名衣着体面、看似小厮模样的人,几乎同时小跑着迎了上来,目标明确,直指骑在马上的姜稚。
一人抢先一步,躬身递上一封泥金请柬,语气恭敬:“请问是姜稚姜侍卫吗?小的是户部侍郎陈大人府上的。我家大人久仰姜侍卫江南风采,特备薄宴,恳请姜侍卫今日赏光一叙。”
另一人也不甘落后,同样奉上请柬:“姜侍卫安好!小的是骁骑尉李将军府上家人。我家将军最喜结交江湖豪杰,听闻姜侍卫入京,欣喜万分,特命小的来请,万望姜侍卫拨冗赴宴!”
两名小厮报完家门,递上请柬,也不多言,便恭敬的,告辞离去。
姜稚手里捏着两份突如其来的请柬,低头看看左边,又看看右边,脸上是一片纯然的茫然。她抬头看向前方马车,车帘微掀,萧宥宁正静静看着这边。
姜稚驱马靠近车窗,晃了晃手中那两份做工精致的请柬,压低声音,满脸困惑:“殿下,这……陈大人?李将军?我压根不认识啊?我这可是头一回来京城,他们怎么就知道我了?还‘久仰风采’?”
萧宥宁目光扫过那两份请柬,唇角缓缓勾起一抹意味深长的笑意,并未立刻言语。
直至回到长公主府,安顿下来后,姜稚仍惦记着这桩莫名其妙的事,追着萧宥宁询问。
萧宥宁屏退左右,这才不疾不徐地为她解惑:“方才请你那位陈侍郎,是大皇子的门人,清流文官的代表。而那位李将军,则是二皇子麾下,在军中颇有实权的武将。”
姜稚更糊涂了:“他们请我干嘛?”
萧宥宁轻笑一声,走到姜稚面前,抬手,自然而温柔地,替她理了理,一路风尘仆仆略显凌乱的衣襟领口,动作细致。
“可见我的姜侍卫,在江南的表现,还是太过出彩了。”她抬眸,眼中带着一丝戏谑,更有一份深藏的骄傲,“此次江南博弈,好处被我占尽,风头也出的十足。我那大哥和二哥,消息灵通得很,想必都已知道,我新得了你这么个……能文能武、胆色过人的宝贝。”
她指尖轻轻拂过姜稚的衣领,语气悠长:“如今人到了京城,他们自然心急,都想抢先一步,来验验成色,掂掂分量。”
姜稚眨眨眼,恍然大悟,随即脸上露出一种混合着惊奇和玩味的表情,她摸了摸下巴,挑眉道:“哦!这么说,我现在……很值钱了?”
她故意拖长了调子,眼中闪着狡黠的光,“哎呀呀,不知道您这两位兄弟,会给我开个什么价钱啊?”
萧宥宁知她是在插科打诨,故意逗趣,便配合地睨了她一眼。
姜稚笑了一会儿,才晃晃那两份请柬,正色几分:“那现在这俩烫手山芋,我该怎么处置?总不能真去吧?”
“去,为何不去?”萧宥宁答得干脆,她替姜稚理好最后一处褶皱,指尖收回,语气淡然,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意味,“自然都要去。”
她微微前倾,靠近姜稚耳边,声音压低,带着一丝若有若无的、近乎挑衅的期待:
“我也很想听听看,他们究竟会给我的姜大护卫,开出怎样……令人心动的条件。”
萧宥宁那突然的靠近,温热的气息拂过耳廓,带着她身上独有的冷香,声音压低后,更是有种说不出的磁性,搔得人心尖发痒。
姜稚只觉得耳根子“轰”地一下热了起来,那酥麻感从耳尖迅速蔓延至脖颈,连带着半边身子都仿佛僵了一下。
她下意识地就想偏头躲开,脚下微退半步,眼神飘忽,竟有些不敢直视萧宥宁那带着戏谑和深意的目光,只得强作镇定地干咳一声,掩饰瞬间的慌乱。
就在这气氛微妙的当口,一个清亮雀跃、带着十足少年气的嗓音,突然地插了进来:
“阿姐!阿姐!你可回来了!”
二人循声望去,只见一个少年,正从廊下疾步跑来。约莫十四五岁的年纪,身着宝蓝色绣银丝蟠螭纹的锦袍,腰束玉带,头上戴着小巧的金冠,将墨发整齐束起。
他生得眉目俊秀,与萧宥宁有几分相似,尤其是那双明亮的眼睛,此刻因为欣喜而弯成了月牙儿,脸颊红扑扑的,充满了蓬勃的朝气。
少年几步就冲到萧宥宁面前,也顾不上什么礼仪,一把拉住她的衣袖:“阿姐!你可想死我了!”
少年拉着萧宥宁叽叽喳喳说了一通,这才后知后觉地发现,姐姐身边还站着个生面孔。
他脸上的欢快收敛了些许,好奇地打量着姜稚。见对方并非宫人装扮,眉眼英气,姿态闲适地站在那里,正也带着几分好奇回望着他,丝毫没有旁人见到皇子时该有的敬畏与拘谨。
萧允明自幼长在宫中,虽不受父皇重视,但皇子的身份摆在那里,无论走到哪儿,宫人侍卫乃至官员,无一不是恭敬行礼。
他见姜稚只是看着自己,毫无表示,小眉头不由得蹙了起来,带着几分不悦,以及皇子天生的矜持,转向萧宥宁,语气里带上了告状的意味:
“阿姐,你这个新来的护卫,好生无礼!见了本皇子,居然不行礼参拜!”他说着,还微微扬起了下巴,等着眼前这个“不懂规矩”的护卫惊慌下跪。
萧宥宁看着弟弟这副故作老成,实则稚气未脱的模样,又瞥了一眼身旁抱臂而立、一脸“原来这就是你那个宝贝弟弟”的玩味表情的姜稚,一时竟有些失笑,也不知该如何向弟弟介绍这个绝非普通侍卫的“新面孔”。
她抬手轻轻拍了拍萧允明的手背,巧妙地岔开了话题,语气温柔:“允明,你倒是消息灵通,我前脚刚进府,你后脚就到了。这是特意算着日子在等我?”
萧允明的注意力果然被转移,立刻又笑了起来,带着点小得意:“那是自然!我天天数着日子呢!对了阿姐,”他忽然想起什么,凑近了些,声音压低了些,带着点分享秘密的神秘感,却又掩不住一丝,替姐姐担忧的急切,“我听说……父皇好像又在琢磨,要给你安排一门亲事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5章 长安客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