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元宁摇头:“并没有,权因家父家母早年去南方采购药材时曾见过山茶树。家母觉得此树开花甚美,家父便选购了一批树苗回来试种,破费了一番功夫才将此树种活。这树的果子在每年霜降时节成熟,据说可以用来榨油,只是我们并不清楚该如何操作,是以都被白白浪费掉了。”【注1】
“山茶树喜欢温暖湿润的气候,通常生长在南方,种植的土壤以酸性为宜,想不到居然在北方也能存活。”【注1】王文茵津津乐道:“山茶树浑身都是宝,不仅果子可以榨油,若是将山茶树的嫩枝点燃烧成的灰撒在蒸熟的米饭上便可用以繁殖米曲霉菌。” 【注2】
“米曲霉菌是何物?”
“米曲霉菌也叫米曲菌,是一种带有菌丝的真菌,可用来发酵大豆制作酱油、味噌和甜面酱;亦可用于糖化稻米、小麦等粮食作物,发酵制作甘酒、黄酒、清酒等酒类;当然还可以制作米醋。”王文茵解释道。【注2】
赵元宁恍然大悟,马上就联想到:“如此说来,这米曲霉菌同酒曲岂不是有异曲同工之妙,都能用来酿酒?”
王文茵点头又摇头,“酒曲与米曲菌虽则都能用来酿酒,但酿出来的酒风味却不尽相同。且米曲菌用途比酒曲更广,比如用米曲菌与稻米发酵而成的甘酒便是一种不含酒精成分的饮子。”【注2】
一说到饮子赵元宁肚子里的蛔虫又开始蠢蠢欲动了,忍不住怂恿王文茵:“既然山茶树的嫩枝烧成灰便能用来繁殖米曲菌,不如我们试试?”
王文茵戳穿他的目的:“你是想喝甘酒吧?”
赵元宁挠挠头,嘿嘿笑道:“又被看穿了啊。”
王文茵也正有此意,两人一拍即合,赵元宁回家去剪山茶树枝,顺带把今年结的山茶果子一并收集起来。王文茵则计划等香料铺子装修完后让穆叔再打造一套榨油工具,若是能找到越冬型油菜便可以自己加工榨菜籽油同山茶果油了。
*****
夜间做完晚课,静尘到禅房去给师父妙善送宵夜,见妙善一脸惆怅发愣的样子,不禁吓了一跳,“师父这是怎么了?是有什么烦心事,不妨说出来听听。”
妙善抬起浑浊的眼,长叹一口气道:“是我错了。”
“师父何出此言?”静尘感到一头雾水,一向自诩通透的师父怎么突然检讨起自己来,这是……吃错药了?
妙善摇了摇头,痛悔不已:“当初我若是能多关心王小娘子就好了……一想到她差点病死在我这里,我就……就恨不得扇自己两巴掌。”
妙善的话勾起了静尘的心思,她对王文茵也有同样的愧疚,“小娘子是真善人,若是换做旁人定然不会轻易将这些制作香皂、扣脂的技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我们,跟她比起来我们……我实在有愧。”
“你说,她为何毫无保留地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咱们?她就不怕咱们背着她自立门户,用她教的这些技术赚大钱去?”妙善始终想不明白王文茵这么做的动机。
“不瞒师傅,徒弟其实早就问过王小娘子这个问题了。”静尘坦言。
妙善一愕,“那小娘子又是如何回答的?”
静尘苦笑,“小娘子说她传授我们这些技术的目的就是想让我们自立门户。她说她知道静缘庵收入微薄,常年入不敷出,单靠官府的资助是难以为继的。是以,她想让我们多学一门技术,增加收入来源,这样才能去资助更多需要帮助的老弱病残幼。”
妙善内心大为震动,不敢置信喃喃道:“她……她真这么说?”
静尘肯定地点了点头。
妙善垂下了头,一张老脸羞愧不已,“竟是我误会她了,先前我还想着等你们把小娘子的制皂技术学会了,咱们便可以自立门户……我,我真是错得离谱!身为出家人我竟然生出此等邪恶的念头,我根本不配做出家人。”
静尘又何尝不知道师父那些鸡零狗碎的小心思,轻叹一口气道:“小娘子才是真正的菩萨心肠。”
妙善腾地站起来,步履蹒跚往外走去。
静尘上前拉住她,“师父这是要去哪儿?”
“我去给小娘子赔不是,求她原谅。”
静尘简直哭笑不得,婉言道:“师父无须多虑,小娘子说,人在绝境中难免会生出一些杂念,此乃人之常情。她本意并非是想让我们感到愧疚,而是希望我们能用学会的技术去帮助更多有需要的人。”
妙善颓然坐下,冷静了好一会儿点头道:“我知道该怎么做了。”
*****
王文茵并不清楚妙善师徒的心理转化,她正在兴致勃勃地指挥一众农户们改造旱地呢。
旱地改水田首要任务就是修蓄水池、灌溉渠,整顿田间道,并在田地里铺设输水管,农田能排能灌,就能确保庄稼旱涝保收。再通过地力培肥,对水田进一步固土保水,等第二年开春便可以栽种优良的农作物了。【注3】
文安世那边经过多次试验后已将最坚固的水泥混凝土配方定下,虽然受限于这个时代的技术水平,他们能制造的水泥远远达不到后世的水准,但用这样的水泥配方修筑的混凝土蓄水池已经遥遥领先于这个时代了。
对此,文安世感到非常满意。
他将研究成果毫无保留地交给王文茵,“听说你要修蓄水池,将旱地改造成水田,正好可以用水泥混凝土试试效果。”
王文茵也不客气,接过水泥混凝土配方玩笑道:“作为回报,我也打算送你一件神秘礼物。”
文安世素来老成持重,心里虽然高兴,面上却淡淡的,“什么礼物?”
“都说了是神秘礼物,说出来就不神秘了。”王文茵嘻嘻一笑:“保证是你从来没见过的。”
大多数时候文安世觉得王小娘子一点不像个孩子,无论是学识还是思想,她都远比同龄人成熟,甚至连他自己都自愧不如。但这一刻,她笑盈盈的模样又像孩童般天真无邪,他有些模糊地想,也许自己喜欢的就是她这捉摸不定,变幻万千的古灵劲儿。
“蓄水池同灌溉渠都可以用水泥混凝土修筑,但输水管该用什么修建呢?”文安世虚心求教。
“简单。”王文茵手指向后山上的那片竹林:“将通了节的竹筒首尾相连便是现成的输水管。”
文安世笑着赞许道:“确实是个好法子。”
“这都是民间的智慧,并非我独创。”王文茵也不揽功。
“我知道。”这回文安世倒是没再好奇王文茵的信息来源,委婉道:“你可知道王介甫相公在位时颁布的‘农田水利法’?”
王文茵:“……”
又来!这位文家七衙内总是有意无意试探她,也不知他究竟想从她这儿探听些什么?
王文茵不语,文安世自问自答起来:“先帝继位之初,我朝财政已是捉襟见肘,‘百年之积,惟存空簿’【注4】。熙宁元年(1068年)当时朝廷一年的财政收入几乎有九成以上要投入到解决三冗、战争和民变问题上,单是为了应付辽国和西夏,每年的支出就高达百万。” 【注5】
“王相公执掌‘制置三司条例司’(翻译成现代文叫‘制定财政法规局’)后,曾先后颁布了均输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募役法、保甲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和免行法。在王相公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刺激下,朝廷的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国库积蓄至少可供20年的财政支出。”【注5】
“但随后朝廷发生了一系列变故,王相公罢相退隐,先帝驾崩,太后临朝听政。司马相公(司马光)上台后,几乎废除了王相公变法的全部内容,唯独保留了‘农田水利法’,谓之‘唯留水利一科,谓百害中获一利’。而另一位反对变法的苏子瞻苏大人也十分重视水利建设,在他担任杭州通判,徐州知州期间就曾大力兴修水利,治理水害。” 【注5】
“‘农田水利法’下达全国后,我朝境内兴修的水利工程多达一万七千多处,灌溉的民田更是高达三千多万亩。随着朝廷大力兴修水利工程,鼓励农民开垦荒田,财政收入也因此大幅增长。百姓能吃饱饭,民乱也相应减少,而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最初颁布这项政策的那位王介甫相公。”【注5】
王文茵闻言久久不语,祖父从未跟她谈起过朝中之事,兴许因她是女孩儿的缘故。但她深知祖父在病中得知新法被废后痛心疾首,却又无可奈何的那段时日是多么凄凉。
后世曾一度将北宋灭亡的罪魁祸首归咎于王安石变法,先帝过世后祖父成了饱受旧党抨击的大奸臣,可王文茵知道这都不是真的。祖父这一生是为变法而生,亦是为变法而亡。当他在病榻之上听闻他曾经的老朋友司马光罢黜他倾注最多心血的免役法后,精神支柱彻底坍塌,不久便撒手人寰。
王文茵冷笑着问道:“七衙内同我讲这些做什么?我又不是当朝宰执,朝堂之事岂是我一介民女能掺和的?”
【注1】文献资料参考自文章《“油中贵族”山茶油的历史渊源》,《一种冬季开花的山茶树,果实榨油价值特别大,100多元一斤难买到》,百度百科
【注2】文献资料参考视频《和食:千年美味传奇》,和百度百科。
【注3】文献资料参考自文章《旱地变水田,坡地变梯田 印江种下1200余亩“旱改水”希望田》
【注4】宋神宗赵顼即位之初,三司使韩绛等人上书:百年之积,惟存空簿。意思是大宋朝开国以来也有百年的历史了,但是一点积蓄也没有,家底是空的。文献资料参考自文章《千古争议王安石》
【注5】文献资料参考自文章《农田水利法:王安石推行的富国之法,有效的解决了北宋的财政问题》,《王安石与《农田水利约束》》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3章 第四十三章 米曲霉菌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