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重回1998:此心安处 > 第15章 第 15 章

第15章 第 15 章

雪下了一夜,清晨推开门,世界一片素白。屋顶、柴垛、光秃秃的树枝,都覆上了一层松软洁净的雪被,将村庄的杂乱与贫瘠暂时掩盖,只留下静谧的诗意。屋檐下挂着的冰凌,像透明的琴键,偶尔有麻雀落下,震下细碎的雪屑。

李家的炊烟比往日升起得更早。院子里,李修胜正拿着大扫帚,“哗啦哗啦”地清扫出一条从屋门到院门的小路。爷爷李铁柱裹着厚厚的旧军大衣,坐在门槛内,手里捧着一碗滚烫的玉米糁粥,看着院里的雪景,呵出的白气与粥的热气混在一起。

“瑞雪兆丰年,好兆头啊。”爷爷的声音带着晨起的沙哑,却满是欣慰。

“爸,您慢点喝,锅里还有。”汪红霞在灶间忙活着,声音透过蒸汽传来,充满干劲。今天是小年,也是镇上年集最热闹的一天,她得准备比平时多一倍的货品,尤其是那招牌的“坳里香”辣椒酱。

李行光已经将小推车检查了好几遍,轱辘、顶棚、货架,甚至那个小钱锁,都确保万无一失。他脸上是按捺不住的兴奋,像这雪后初晴的天气,清亮而充满希望。

李静帮着母亲将一瓶瓶辣椒酱、一包包辣豆豉仔细地装车,用旧棉被盖好保温。空气里除了食物的香气,还隐隐飘荡着一股糖瓜和灶糖的甜香——那是小年特有的味道。

就在一家人忙碌准备出摊时,院门外传来一阵略显迟疑的脚步声,以及高奶奶带着哭腔又难掩激动的声音:“红霞!修胜!他高叔!军子……军子回来了!”

所有人都是一愣。李静抬起头,看见矮墙外,高奶奶正拽着一个年轻人的胳膊,几乎是半拉半扯地往院里走。那年轻人穿着一件不合时宜的薄夹克,肩膀上挎着一个鼓鼓囊囊、印着模糊logo的旅行包,风尘仆仆,脸上带着长时间旅途后的疲惫,以及一种与周遭环境格格不入的疏离和茫然。他就是高军。

“军子哥?”李行光率先反应过来,放下手里的活计,迎了上去。

高军抬起头,扯出一个有些僵硬的笑容:“行光……长这么高了。”他的目光扫过院子里忙碌的景象,扫过那辆装备齐全的小推车,扫过仓房檐下码放整齐的货物,最后落在李静和汪红霞身上,眼神里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

“回来就好!回来就好!”汪红霞连忙在围裙上擦擦手,“这大冷天的,快进屋暖和暖和!还没吃早饭吧?”

高奶奶更是激动得眼泪直抹,紧紧攥着儿子的胳膊,仿佛一松手他就会消失。

高军的归来,像一块投入平静水面的石头,在李家和整个村子都激起了涟漪。他带回来的,不仅是游子归乡的故事,还有南方工厂不景气的消息,以及他自身对未来深深的迷茫。

随后的几天,高军大多时候沉默地待在家里,偶尔会到李家院子门口站一站,看着李行光精神抖擞地推车出门,看着汪红霞在灶间和仓房间忙碌,看着李修胜沉默地做着各种活计,看着爷爷李铁柱坐在屋檐下,神情安详地听着收音机里咿咿呀呀的豫剧。

他很少说话,但李静能感觉到他那审视和思考的目光。她也不主动搭话,只是让家里的生机与活力,自然而然地展现在他面前。

小年过后,年味以肉眼可见的速度浓郁起来。村里开始响起零星的、试探性的鞭炮声。家家户户洒扫庭院,清洗器具,拆洗被褥。空气中开始飘荡起油炸果子、蒸馍、煮肉的香气,与李家“坳里香”的辣香交织在一起,构成了一幅活色生香的乡村年景图。

李家的“坳里香”在小年集上大获成功,几乎被抢购一空。收入的铁皮盒子又沉了不少。汪红霞和李修胜商量后,终于下定决心,拿出了一部分钱,让李行光去县城的旧货市场,淘换回了一台半旧的半导体收音机。

当收音机里清晰地传出新闻播报和戏曲唱腔时,爷爷李铁柱戴着老花镜,几乎是趴在桌子上,好奇又珍爱地抚摸着那台黑色的机器,脸上笑开了花:“这东西……好!真好!以后不出门,也能知天下事了!”

李静看着爷爷孩子般的笑容,看着父母盘算年货时脸上满足的光彩,看着大哥因为生意红火而挺得更直的脊梁,再想到隔壁高家那因儿子归来而重新燃起的、混杂着担忧与期盼的微弱希望,她深深地吸了一口这充满食物香气和人间烟火味的空气。

旧的一年即将过去,所有的遗憾、困顿,仿佛都随着这场大雪被覆盖、被净化。新的一年,带着无限的未知与可能,正伴随着越来越密的鞭炮声,一步步走近。她知道,她的路,这个家的路,乃至这片土地上更多人的路,都将在冰雪消融后,向着春天,延伸出新的轨迹。

她拿出那本带锁的日记本,在新的一页上,郑重地写下:

“腊月二十五,雪霁,年味浓。

游子归乡,带来远方的风尘与迷茫。

‘坳里香’飘入千家灶台,收音机里响起崭新乐章。

一切都在破茧,在生长。

明年,会更好。”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