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重回1998:此心安处 > 第22章 第 22 章

第22章 第 22 章

天气一日热过一日,田里的麦子由青转黄,沉甸甸的穗子在热风中摇曳,闪着金子般的光泽。空气里弥漫着麦粒灌浆后期特有的、干燥而甜腥的气息,预告着一场新的、与天气赛跑的抢收即将来临。李家院子里的熬酱大灶,不得不暂时收敛了日夜不歇的烟火气,为即将到来的龙口夺粮让路。

然而,“坳里香”的事业并未停歇,反而在另一种形式上加速运转。高军成了家里最忙碌的人,他不仅要帮着准备夏收,更肩负着开拓市场的重任。那个装着钱票的铁皮盒子,如今已显得有些局促,进出账目也变得复杂起来。汪红霞靠着心算和手指头,越来越感到力不从心。

“静妮儿,这账……妈这脑子快成浆糊了。”晚饭后,汪红霞对着几张写满数字的纸发愁,上面记录着代销点的结算、邮寄的费用、原料的支出,纵横交错。

李静接过那几张纸,目光扫过,心里便有了数。她知道,家庭作坊式的管理,已经跟不上发展的脚步了。她没说话,转身从自己带回学校的书包里,拿出了一个用旧报纸仔细包着的东西。打开报纸,露出一把深褐色的、油光发亮的木质算盘,珠子圆润,框架结实。

“妈,给您这个。”李静把算盘递过去。

汪红霞愣住了,接过算盘,入手沉甸甸的。她粗糙的手指有些笨拙地拨动了一下珠子,算盘发出清脆的“啪嗒”声。“这……这东西,妈不会使啊。”

“我教您。”李静坐到母亲身边,声音温和而坚定,“这比心算准,也比手指头快。以后咱家的进项、出项,一笔一笔,都用它算清楚。”

于是,在夏收前的这段短暂闲暇里,李家屋檐下又多了一幅新的景象。李静握着母亲的手,一个珠子一个珠子地教她定位,从“一上一,一下五去四”的口诀开始。汪红霞学得极其认真,眉头紧锁,嘴里念念有词,那双惯于操持锅铲和农具的手,努力适应着这精细的运算工具。算盘珠清脆的撞击声,与院子里李修胜和高军磨镰刀的“嚯嚯”声交织在一起,构成一曲奇特的、充满希望的田园交响。

爷爷李铁柱坐在一旁,眯着眼看,偶尔会感叹一句:“这玩意儿好,是正经东西!以前在部队上,司务长就靠这个,管着全团的吃喝拉撒,一分钱差错没有!”

与此同时,高军带回来的消息也越来越令人振奋。他不仅成功地将“坳里香”铺进了县城的两家小饭店和一個副食店,邻镇的集市也彻底打开了局面。更重要的是,南方那边的订单渐渐稳定下来,虽然每次量不大,但汇款单来得越来越频繁。他甚至开始琢磨,等夏收忙完,是不是该去更远的市里探探路。

“叔,婶子,”高军兴奋地规划着,“等麦子收了,咱手头宽裕点,我想着,是不是能买个二手的三轮车?比自行车能拉货,去镇上、县里都方便,跑邻镇集市也更省时间力气!”

李修胜磨镰刀的动作顿了顿,抬起头,看了看高军,又看了看正在认真学算盘的妻子,最后目光落在女儿沉静的侧脸上,点了点头:“嗯,是该添个家伙式儿了。”

夏收的脚步越来越近,麦浪翻滚,发出沙沙的催促声。李家的男人们已经将打麦场平整压实,磨快的镰刀闪着寒光。汪红霞也暂时放下了算盘,开始准备夏收期间一家人的伙食,蒸好耐放的馒头,煮上咸鸭蛋,当然,少不了下饭的“坳里香”辣酱。

李静知道,接下来将是十几天近乎残酷的体力考验。但看着家里井然有序的准备,看着母亲手下越来越熟练的算盘珠子,看着高军哥眼中充满干劲的光芒,她心里充满了底气。

算盘珠响,计算的是清晰的未来;麦芒尖利,指向的是沉甸甸的收获。这个家庭,正以一种前所未有的凝聚力和明确的目標,迎接着一场丰收,也迎接着一场属于他们自己的、更为深刻的蜕变。李静仿佛已经看到,金黄的麦粒归仓后,“坳里香”那更加浓郁的香味,将乘着三轮车的轮子,飘向更远、更广阔的地方。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还有此等好事?

六十二年冬

橘涂十一日

错嫁给年代文大佬后

狩心游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