虽然王嫂子对城里不熟悉,但丁雪嘉上辈子坐公交车坐惯了,李大哥更是经常往城里来,十分清楚该什么时候下车。
车上的人只有三分之一和他们一起坐到了终点站。
这些都是来城里办事的,事办完了就要回去了。
“那你们先去逛,我去长板凳上眯一会。”
那几条长板凳上面其实挂了个候车处的牌子,但因为太破旧,看着太不成样子,所以谁也不会真的喊它候车处。
“我们很快就回来。”丁雪嘉给了保证后,就带着王嫂子朝外走。
出了车站,外面就是很繁华的一条小道。
有卖各种小吃的,还有编的手串,小女孩跳的皮筋,扎头发的花绳子。
丁雪嘉眼尖,甚至还看见有卖男士领带的。
但这个东西也就只能在城里卖了,而且就算在城里也很少有人买他的。
起码周围的人来来回回,丁雪嘉是没见到有人往他那个摊前走的。
毕竟这个时候打领带的,那先不说时兴的很,价格也贵,而且都得是大人物或者领导们才带。
人家的领带都是国外的,都是用好布料做成的,板正又光亮。
所以丁雪嘉几乎敢打赌,他的领带卖的不会很好,就算有人想尝鲜来打一条试试,也会被这个价格吓退。
她也不买,家里目前没人需要这个。
在这个时代,钱都得精打细算着用。
她首要目的就是带点新奇的吃食回家里,再看看有没有小孩子的玩具。
王嫂子刚才还害怕着呢,但一到这种市集的地方,她好像就启动了什么天赋,变得如鱼得水起来。
她看上了一个花色的零钱包。
丁雪嘉瞅着也挺不错,哪怕放到后世,这个零钱包都不算土气。
皮子的,里面不仅可以放零钱,还有挂钥匙的地方,还有放照片以及各种名片,卡片的地方。
一包多用,算是时代特色。
就是价格有点贵了,一个包要十五块钱。
王嫂子很会砍价,和老板砍的有来有回,先是张口要十块,被骂了觉得人家真是降不了,再开始往上升,说到十二。
丁雪嘉估摸着最后她应该能在十三块以下拿下来。
这个时候愿意花十几块钱给儿媳妇买个包的婆婆是真少,也就是王嫂子家里富裕一点。
丁雪嘉则是去了和王嫂子离得不远的一个店里。
这是一个小门面,收拾的倒是挺干净。
店里没人,丁雪嘉也不着急,自己慢慢逛着。
这里面的很多玩具对她来说都有一种恍如隔世的感觉。
因为很多玩具虽然廉价,但她在她的小时候也曾经玩过见过。
比如那个铁皮青蛙。
只要压一下青蛙的脑袋,它就会往前面蹦哒一下。
丁雪嘉把它拿了起来,有些犹豫是要买一个还是两个。
但最后她还是只买了一个,准备多买一些玩具都放在一个箱子里,他们两个谁要是想玩就可以拿出来玩一下。
因为如果所有东西都买两份的话,对于家庭的开销太大了。
还有那最显眼的玻璃弹珠。
即使只是最普通不过的让它们相互碰撞的游戏,却也让她在儿时增添了许多乐趣。
“买一盒吗?”
一个沙哑的声音从门口传来。
丁雪嘉回头看,是一个裹着军大衣,头上戴着厚帽子的老人。
他手里还拿着一杆烟斗。
是那种老式的烟斗,把烟叶团成团往里面塞,点上就可以抽,劲很大,也很伤人。
甚至他刚过来,丁雪嘉就能闻到一股很大的烟味。
“嗯,买一盒。”
她又将视线放回到手中的玻璃罐里。
即使中间隔了几十年,但这玻璃球和她小时候的模样倒是没什么差别。
“那不如再买一个跳棋。”老人裹了裹自己的军大衣,似乎是觉得这中午最热的时候也冷。
他慢悠悠的走过来,又慢悠悠的在玻璃珠旁边的货架上抽出来一盒跳棋:“知道怎么玩吗?”
丁雪嘉犹豫了一下,还是摇了摇头。
虽然她知道怎么玩,但原主不应该知道。
老头没什么惊讶,平淡的和她讲述起来。
总的来说,就是要把自己这方的全部棋子,通过跳棋的游戏规则全部转移到对方的颜色框中。
而跳棋的游戏规则则更加简单,每次只能挪动一格或隔一棋子挪动一格。
看哪方率先全部转移过去即可获胜。
丁雪嘉几乎没有犹豫:“那在拿个跳棋棋盘。”
她很鼓励孩子多玩一下益智类的游戏。
其实她还想买些类似魔方之类的玩具,但这家店里似乎没有它的身影。
七巧板倒是已经有了。
丁雪嘉很谨慎,每拿一个玩具就问一下价格,生怕哪个她已经习以为常的玩具在这个时候却是大价格。
幸好,除了跳棋以外,其他的玩具价格都还在她的接受范围之内,跳棋也只是稍微有些贵。
最后丁雪嘉林林总总挑了六七样,也没超过十块钱。
她也没有顾此失彼,虽然小宝这个年纪可能还玩不懂游戏,但也给她买了一个可以挂在手上甩出去又随着手腕上的弹力绳而拽回来的球。
看看她长大后更喜欢哪方面的玩具,如果喜欢益智类的,她就去给她找魔方,找魔力尺,悠悠球,如果喜欢打扮类的她就去给她买换装娃娃。
虽然很多人说女孩喜欢芭比娃娃是刻板印象,但丁雪嘉认为,如果让全部女孩都不能喜欢芭比娃娃,也算是一种强迫,因为她小时候家境富裕,家里魔方,魔力尺,陀螺什么的全部都有,可她的确喜欢给芭比换装。
但这一点也不影响她长大后成为一个独立自主,智商情商正常的人。
只是这个小商店,别说芭比娃娃了,就连一个类似玩偶的玩具都没有。
如果俄罗斯套娃不算的话。
丁雪嘉拎着东西出来了,王嫂子已经在另外一家摊位上砍价了。
丁雪嘉和她打了声招呼,接着就去买小吃。
她上一辈子很喜欢的长沙臭豆腐,武汉锅盔这里肯定是没有的,但像是蜜三刀,米花果,棒棒鸡之类的却不少。
丁雪嘉还看到了活珠子。
其实她也不太了解这个,只知道这大概是未孵化的小鸡。
她不敢吃,就离得远了一点。
她的口味其实比较平庸,像一个鸡爪什么的全部都不吃,动物内脏更是碰都不碰一下。
香菜,鱼腥草之类争议较大的食物在她这里全都没有争议,那就是都不吃。
因为口味实在是太平庸,所以反而成为了一种独特。
丁雪嘉算着时间,先去买了棒棒鸡,就是一条鸡柳,用竹签串起来,外面裹上面糊,放到油锅里炸的一种食物。
这个时间要久一些。
她让老板先炸着,然后去旁边买了两个卷饼。
因为她不太了解家里面那三个人的口味,只好都先买着,看看他们哪些喜欢吃,哪些不喜欢吃,然后下次就有谱了。
卷饼很实在,一个都快有一斤重了,里面满满的土豆丝和肉酱。
价格也不贵,一个只要四毛。
丁雪嘉把玩具换了一只手拎着。
她还是没拿筐出来,老板用牛皮纸袋给她装的,然后系了细绳。
虽然说后世白色污染很严重,但逛街没塑料袋真的很不方便。
她也不是每次出门都拿筐子的。
“这个是什么?”丁雪嘉看着一个大箱子里面满满的雪,很疑惑的问道。
这总不能是卖雪的吧?
老板娘穿了一身貂,看着富态又好说话:“冻梨冻柿子,最后一点了。”
丁雪嘉还没吃过这个呢,有点想试试,看她把雪扒开之后的确没剩几个了,就给她包圆了。
“那都装上吧。”
这次老板娘终于不是给的牛皮纸袋了,是给了一个小的编织袋。
这编织袋缝隙很大,但又不至于让梨和柿子漏出去。
丁雪嘉看着新奇,觉得挺不错的。
而且不用的时候袋子也可以团成一团——就是不知道质量怎么样,能用几次。
她没打算买太多东西,这几天家里面的伙食很不错了,再买就吃不完了。
拿了棒棒鸡,丁雪嘉就往王嫂子那儿赶。
“买完了?”王嫂子往之前给李长贵带饭的筐里装着橘子,“我再买俩橘子,我们就回去。”
冬天卖水果的少,今天碰上了,瞧着品相不错,价格也合适,她就准备多买一点。
丁雪嘉不着急,她算着时间呢,她们现在回去还得在候车处等个五到十分钟:“这橘子怎么卖?”
家里也好像没买过水果。
这橘子平日里不贵,和鸡蛋一个价,但现在冬天它就成了好东西了,和肉一个价。
八毛二一斤。
丁雪嘉也有点肉疼,但想着她在这儿买点,回去的时候可以掺上超市的水果平衡一下价格,就还是买了。
这橘子个头不大,只比沙糖桔大一点,丁雪嘉也叫不出来什么品种,但看着就是普通橘子的样子。
她捏了十几个进袋子,一共九毛八。
“那我们回去找长贵吧。”王嫂子手里也拿了不少东西。
除了筐子里的橘子,还买了头绳镜子之类的东西。
这些东西虽然供销社的比较好,但外面也有卖的。
丁雪嘉也心满意足了,于是很快回到了车站找李长贵汇合,和他一起坐上了回镇上的车。
这次在车站,丁雪嘉就没看到刚才的那个工作人员,也不知道是换班了还是回家了。
她没在意,也懒得在意,匆匆一瞥而过,心中只留下一个印象就走了。
他们到镇上的时候天就已经黑了,虽然是下午四点的车,但现在的天黑的都很快,这也是大巴会在四点这么早的时候就是最晚一班的原因。
现在的路上没路灯,天一说黑就黑的快,又不是平坦大道,吓人的很。
镇上的工人这个时候也差不多下班了,虽然行色匆匆,但却比中午她们来的时候多些身影。
丁雪嘉还是在来到这个世界之后,第一次在夜晚出来。
觉得有一种很微妙的感觉。
像是小的时候家里停电,爸爸妈妈只能带着她出来借着月光活动一样。
但也有灯,虽然少,但的确有家庭安了灯。
原因其实也很简单,因为这个时候的东北重工业发达,经济在全国领先,而且因为大多为工人下班时间都在夜里,所以算是中国第一批普及电灯的地方。
丁雪嘉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回老家,发现家里的灯泡坏了,她的爸爸还很伤感。
因为那个灯泡十分有纪念意义,是他出生的那天为了更好的起夜照顾他而安装的,对他来说代表着过世父亲对他的爱。
算下来差不多也就是过几年的事情。
他们的老家还只是一个南边的小县城。
现在的东北,基本上大部分新奇的事物都能在这里找得到,只看家里舍不舍得了。
三个人从镇上一路走着回了村,丁雪嘉念着家里的几个孩子,步伐不免加快。
虽然知道两个孩子都很懂事,还有一个大人看着,但心里总是惦记着。
王嫂子今天出门前把孩子让邻居看着了,事情办完了,她倒是放松下来了,只是觉得疲惫,也想快点回家躺一躺。
“幸好今天不冷,也没下雪,不然路上走着冻脚。”
王嫂子搓了搓手,又把篮子夹紧了一点。
俗话说下雪不能化学冷,但那是在家里呆着没出去的时候,走在街上雪会把棉鞋打湿,时间短了还不觉得,时间长了就会觉得鞋面潮乎乎的,脚上就没热气了。
这种时候棉鞋就没胶鞋保暖了,因为胶鞋它不进水,踩了雪在地上跺一跺就干净了。
但相比较丁雪嘉的舍得,王嫂子是从前几年苦日子过过来的人,她总觉得手里一定要留钱,因此也不敢给孩子们买贵的东西,像这样的橘子,过年都少买,还是今天第一次去城里,想着总得带点什么才买了的。
胶鞋更是只有村支书有一双,还是因着村支书之前去市里开会,王嫂子担心他穿的太土气被人笑话才买来的。
丁雪嘉也应和着她的话:“是啊,幸好今天地上没雪。”
她现在就只有这一双小皮鞋,样式好看也挺暖和,但是不防滑,走刚下的雪地里其实还好,踩着咯吱咯吱的也不积雪,但如果走在那种被人踩实了的冰道上就很滑了,一不小心就会摔倒。
但总体来说,丁雪嘉还是挺喜欢原主留下来的衣服和皮鞋的,穿着完完全全就是复古风,但又不失娇俏。
路上李长贵走的更是快,如果不是要顾及她们两个的脚速,估计早就一溜烟的跑回家里去了。
丁雪嘉很理解他,毕竟她上大学的时候每天最盼望的都是回家,更何况被关到看守所里待了一晚上。
三个人之中,王嫂子和丁雪嘉在的位置差不多,离镇上都没有李长贵近,于是他们先到的也是李长贵的家。
丁雪嘉大老远的就瞅着了上午才见过的乔姐。
她和另外一个妇人站在门口,简直望眼欲穿,脚边还站着一个看起来才五六岁的男孩子。
“长贵!”
妇人的视力不好,乔姐儿推了她,她才认出来人,但仍然满怀激动,大喊一声李长贵的名字就跑了过来:“你没事吧?!”
在今天她是最焦急的人了,几乎从早上起就没吃下饭,一直在屋里左右徘徊着等着消息,但她没念过书,又不识字,即使想要去城里找自己的丈夫也寻不到法子,还是有人帮忙把乔姐喊了回来,才知道这件事要去找村支书。
两个人没有搂在一起,在这个时候拥抱是个很亲密的事情,几乎没人会当着外人的面做,但他们却紧紧的抓着手,不停的用眼神打量着对方,好像只离开了一天,对方就会吃了莫大的苦头一样。
丁雪嘉觉得这真是她见过的模范夫妻了。
互相牵挂着,惦记着,眼神中有着担忧和爱。
一个在家操持家务,一个在外撑起风雨,但同样都对对方抱以尊重。
“嗐——这是做什么呢,我亲自过去不还得把人全须全尾的领回来。”王嫂子半点不谈自己初到城里的忐忑,只拍着胸脯给自己长面子。
乔姐她妈不是本地人,是南方过来的,说话都带着一股软意。
她半点也没有怀疑王嫂子的话,只是不断的谢着:“这次真是不知道该怎么感谢您好,是我们给您添麻烦了。”
她像是想起来什么一样,扭头朝屋里喊了一声:“乔姐!”
梳着两个麻花辫的小姑娘就回去屋头把布料拿出来了。
“这还是我嫁过来的时候从家那边带来的,料子当时时兴,现在可能差点,但光滑的很,您拿去做点东西吧。”
这话说的谦虚,但料子可不差。
丁雪嘉这两天也看过布料的价格,她定眼一瞅就知道这料子,在这个时候估计不便宜,得三四毛一尺,可能还下不来。
布料不多,但做一件衣裳绝对足足的。
丁雪嘉本以为王嫂子会拒绝,结果没想到她只是推让一下,就笑着收到筐子里去了:“你看你,多客气。”
但她就喜欢这样的客气人。
人家家里有事,王嫂子也没拉着丁雪嘉在这多待,只浅聊了两句就和丁雪嘉一块离开了。
丁雪嘉瞅了王嫂子两眼,王嫂子没忍住笑一声:“瞅我干啥,你心里有事儿啊?”
好像一回到村里,她的底气就又回来了。
不过这的确是她的主场。
丁雪嘉摸了下鼻子,有点不好意思:“我以为嫂子你不会要呢。”
王嫂子用肩膀拱她一下:“我又不是傻子,好东西还不要啊。”
丁雪嘉没说话。
王嫂子又摇头了:“还是小年轻,不懂的事儿多着呢。”
她也算是经过这次去城里,正式和丁雪嘉建立起情谊了:“人家诚心给,我要是不收,人家下次反而不好找我帮忙了。”
凡事得有来有回,才是好长久的办法。
而且:“我要是帮人办事,全都不收礼,一点门槛都没有,你信不信明天找我帮忙的人,比村头听刘大嘴讲八卦的人还多。”
就是得让那些人知道找她帮忙是得给点东西的,无论是给块布头,拿三两鸡蛋,反正都得给。
这样那些厚着脸皮的人才不敢随便开口。
王嫂子活了几十年,她可能对陌生的事情有点惧怕,但对于人世间的相处之道是摸得透透的。
“你太好说话,人家才不会谢你,他们觉得你好拿捏的很。”
丁雪嘉又不笨,之前只是没想通,现在王嫂子一说她就明白了。
而且也知道王嫂子这是和她掏心掏肺了。
所以也笑着开玩笑:“那我陪嫂子去一趟城里,嫂子不得给我点东西。”
“给,怎么不给。”王嫂子豪爽的很,毕竟花点小钱让人办事,她很乐意,总比丢了她在村里威风几十年的名声好。
这次如果没有冬妮陪着,她在城里真是寸步难行。
丁雪嘉摁住她的手:“我和你开玩笑呢嫂子......东西我就不要了,你看你能不能帮我个忙。”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24章 第 24 章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