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安拱手:“臣,确为敦煌人士。”他看了看周围,发现峨月都让宫女们退下了,他便道:“我确实为梁国三皇子,因为家国动乱,我便跳出来躲清静了。”
“嚯,看了我真的任用了一位敌国皇子来教我朝太子?”
易安立马空首:“臣,无非分之意,一切是为了大陈谋划未来国君!”
“家国动乱,只想着躲清净?看来夫子很怕死嘛……”峨月转着玉盏,迷人地笑着看着盏上的花纹。
“世人皆畏死,臣亦然。”易安没有犹豫,满脸坚毅,转空首为稽首。
峨月侧身避开他的行礼:“你又为何要告诉孤?”
“臣只是不想欺满陛下——”
峨月一把把茶盏拍在了案上,盏中的茶飞溅开来,撒到了地板上:“这就是你所谓的‘匡复正义,天下和平’?来我这躲清闲,弃本国百姓于不顾?”
“陛下教训地是。”
峨月缓缓呼出一口气,把手边的奏折推到他脚边:“那孤给你一个将功补过的机会。”
易安看了一眼,奏折上赫然写着:海寇进犯明州……
一、永嘉二十五年,海寇进犯,二殿下致远领命率兵击之,被擒。 ——《南朝·后武》
江南为天下粮仓,素有“苏湖熟,天下足”之美称。在开元三年时,陈武两朝在边境设榷场,互市贸易,进行茶马交易,经济繁盛。
文仁二年三月末,亦是永嘉二十五年,海寇侵扰武朝天涯城,强杀民众数人,掠夺金银数十箱,天涯城将士奋力反抗无果,故上书禀报,请求派兵围剿。
二皇子刘致远请军自请前去剿匪,领十万精兵,但是好大喜功,不幸被海寇所擒。贼寇传讯来朝:“一旬内割地三百里,交金银三百两,便放皇子全然归国,不再进犯,否则杀无赦!”
武帝怒摔断了镇纸:“朕不同意!”
底下大臣纷纷劝陛下三思,还是要以二皇子的生死为首要考虑。
萧许上前一步,进谏:“陛下,三百里地不能割,三百两金银不能给,但二殿下也要平安回京。”
“萧爱卿,你这么说可是有计策了?”他顺顺气,望向梦寻。
梦寻一揖,道:“陛下,海寇猖獗,已侵犯我朝边境,阻断我朝与陈朝的榷场互市……”
“陛下,武朝二皇子被擒,海寇已侵犯我朝明州城,请军剿匪。”黄麚大拜道。
“武朝后续有什么动静?”
“似乎——并无,但海寇给武朝发了一封勒索信,要求武朝割地三百里地,赔款银两三百两,才能放皇子回京。”峨月冷笑话,挥了挥袖,朝底下面面相觑百官大臣道:
“大家有想法了吗?”
老将殳冄(ran)出,一揖道:“末将愿领兵出征。”
峨月看着他花白的胡髭和斑白的两鬓,摇头:“我可以让你直接荣休。”
殳冄跪拜稽首:“明州是臣的故乡,臣不愿他族侵占,不顾父老乡亲的苦难,若臣身遭意外,能埋骨于故乡亦足已。”
峨月见他如此,便不在多说了,同意又点了两位年轻力壮一起率五万精兵,出征。
“务必要与武朝将领配合,孤希望大胜而归!”峨月以茶代酒,为他们践行。
“末将领旨!”他们齐声道。
二、武朝与我朝配合,大败贼寇于明州,固海防。
——《陈史》
峨月亲临点兵现场,看着将士们严阵以待,调动着数以万计地鼓气,呼喊声响彻云霄,震荡于天际。点兵前白云悠悠,点兵后晴空万里,风吹鼓着战鼓朝明州进发。
“……臣提议与陈朝联合,共击海寇!”萧许跪行军礼:“臣愿领兵出战,为武朝换取边疆安定!”
武帝被鼓动,看向了前排的老臣萧涵。萧涵烟波一动,没有转头望向独子梦寻。“老萧中年得子,就你这么一位儿子,你真的愿意披甲上阵?”武帝见萧涵不为所动,便向萧许道。
萧许军礼转空首礼:“臣,愿意为国捐躯!”萧涵也跪了下来:“陛下,臣也愿意——”
“老萧,你年事已高了,朕不敢再派你上前线了。”武帝看似为他考虑,实则是打压。
萧涵鼻子出气,起身,满脸坚毅,还是没有转头。
“好,小萧将军英勇无畏,朕祝你一战大捷!”
——翌日,萧涵亲自送穿将军甲的儿子出城。
“爹,别担心我,我会保护好我自己的。”萧许见父亲第三次帮他整理铠甲。萧涵眼中闪泪,双手拍着儿子的肩膀:“别贪功冒进,爹等你回来!”
“好的爹。”他伸手抱住且近天命之年的父亲。
萧涵捶着他的后背:“臭小子,回来爹就让你成亲,已经脱了三年了!”
“啊——”萧梦寻大惊失色,“爹我不早就说我喜欢上峨月姑娘了吗?我非她不娶!”
“什么峨月姑娘!”萧涵以手拭泪,“为父满天下问了,官籍我也翻过了,没有叫江峨月的姑娘!许是人家骗你的,亦或是你杜撰的!”
“哎爹,你相信我!——时辰不早了,我要走了,爹,你保重!”
萧涵对着他挥手,毅然转头回府,不能让梦寻看见他的泪。萧许深吸了一口气,利落上马,踏着石板路稳步出城。
明州城。武朝二殿下刘致远被绑在城楼上,老远就能看见。
陈朝军队先行到达明州城,藏身于离城一里地的密林中,目视着武朝军队入城求和,然后率兵围城,架云梯成功救下了刘致远。
“殿下,我等为陈朝军队,先行带您离开。”
——致远随陈军入军营,献之熟兔肉,被他半盏茶干完,又喝了一大壶酒。
武军入城,与寇首商议事宜,但不欢而散。
寇欲再用二殿下要挟,发现早已“人去楼空”。寇首拔剑向萧许:“武朝不讲信用!”
“啊——”城外传来冲锋陷阵的声音——陈军破城了。箭矢满天飞,直直插入了寇首的胸部,他猛吐了一口献血,瞪着眼满脸震惊。
武军受鼓舞,拔刃相向。
怪就怪寇首太自信,选在了空旷的军场商议。半个时辰不到,贼寇已全被剿灭。
萧许与殳冄击掌示意——“我们二殿下呢?”萧许拱手行礼。
“我朝军营中。天哪,快把他接走吧,他一个人吃我们三个兵卒的吃食!”
萧许轻掩嘴唇笑着,顺陈军去行营。
“——小心!”一只流箭划过天空,直直射向萧许,殳冄推了他一把,箭划过殳冄的耳侧,插入了地上寇首的脚踝。
“大伯——”萧许反应过来,又发过来拉了他一把,看箭已入地,便松了一口气。
殳冄有些劫后余生,但仍去看那流矢,箭头上涂了毒,寇首的脚踝流出了黑色的血。
“梦寻感谢大伯舍命相救!”梦寻深揖,朝他致以敬意。殳冄摇摇头,扶起他的手:
“你,长得很像我的,我的儿子……”
梦寻挺身,疑惑地眨眨眼。收下的士卒生擒了那放箭的余寇,正想转头问话时,听见“噗”的一身,他已经咬舌自尽。
殳冄掸了掸衣袖,望着那碧蓝的天空,长叹一口气。
三、寇与民勾结,为之减税通贸。
——《明州税收史》
海寇平,但天下民心未定。萧许和殳冄经过一番巡查,发现一些民众勾结海寇,在明州城大型私贸,偷运铁器金银,捕之问之为何,众人皆道关税负重。
原来,以海外贸易为主的明州城,因陈景帝闭国海禁政策,寇与民贸易,毫无获利。一时间,百姓便私船出海,私运货物,交付于海上。而被寇首摆了一道,杀了前来交货的汉人,以此直入明州城、天涯城,掠夺金银,实乃觊觎汉家故土已久之计谋。
殳冄上书陈帝:海寇已灭,愿陛下开海禁,饱足百姓之口腹,愿留银于民。
——峨月便下诏,赦免勾结外邦人者,罢免明州官员,派新官出任。同时,开海禁,成立海务司,总管海关之处贸易之税等,为之合理升降,以巩固民心。
两朝将领同饮江水,共食军粮,或杂坐,或群聚,聊天地南北,畅家长里短,其乐融融。还有的甚至开始称兄道弟,扎草结拜……
萧许抿了口酒,望向那峨眉月,轻道:“峨月姑娘,你,在哪里?”——她想着自己13岁那年与峨月、易安两人同游淮水之岸,望着江蓉的美貌容颜,愣愣地出了神。他的手下上来敬酒,仰头看月,问:“萧将军在想什么呢?”
萧许回神:“哦,不知江月何年初照人啊?”手下搔头,不解:“那——是人类出现之时?”梦寻勾了勾嘴角,轻摇头,仰头豪迈灌酒。
待到梦寻已有了五分醉意,抬手唤了唤走过的陈军将领殳冄来,拱手行礼问:“黄大人可知,陈朝有位叫江蓉,江峨月的姑娘,大约年芳23?”
殳冄也有八分醉意,摆头晃脑地想了一下,连连摇头道没有。身旁一位扶着他的手下,猛地小声提醒他:“陛下呀,陛下名讳。”殳冄酒意立马惊醒了大半,忙朝长安的方向作揖:“陛下名讳,岂是我们这种肖小之子所能称道的?”摆着手,醉着酒似满不在意地离去了。
“陛下?陈朝长公主?江峨月?”萧许对着峨眉月笑了笑,举杯独饮。
随战报一起来的,还有一封私信,落款是武朝将帅萧许。
峨月见这个名字有点熟悉,便抓起来翻看了一眼,确认地址是为陈朝皇宫,便撕了开来:“峨月姑娘,一去经年,可曾安好?当年淮水之畔,与你相遇相知……”
峨月快速移至末尾,发现落款是萧梦寻。
“萧许,萧梦寻,啊——”峨月脑中浮出他少时的容貌来,“他怎会来信?”如今身为陈帝的峨月便展开了信,细细从头读来——字还是萧许特有的草书体,狂放不羁,如同他的性格一般,越看越眼花。
她总结了一下,通纸统共就说了一句话:安好否?他倾慕自己许久,想见自己一面。书信的末尾还附上了一首打油诗。
峨月便不想再读了,取了一杯茉莉花茶,压了压心口的虚汗。她把信纸塞回去,就要丢入火盆中烧去,转念一想,还是塞入了衣袖中,挑眉提笔回信。
萧许很高兴,在授爵的第二天收到了峨月的回信。
“爹,您看峨月姑娘给我回信啊!”梦寻扬了扬手中的信封,迫不及待地拆开——里面信纸只有四个娟秀的小字:“安好,勿念!”附上一个大大的陈国天子印和一个长公子私印,盖在了纸的末尾,占了大半张纸。
萧涵瞥了一眼,道:“你找到的月姑娘拒绝了你的告白,还是让为父带你去见一见那位张家姑娘吧。”——陈朝皇帝,我们小小将军府,可惹不起哦。
“不——”梦寻气愤地将信纸一股脑揉成了团,扔进了院子的湖中,没入藕花深处。
“永嘉23年,经萧许将军与陈朝将帅黄麚的配合下,成功灭了寇群。两国开海禁,共设海关司,共协办理进出口业务。这三个月的动乱被迅速平定,史称‘永嘉之乱’。”
——《齐朝民间话本集》
男二登场
女二即将登场
易安(握着戒尺):看戏看戏……
峨月(藏着信纸):头疼头疼……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4章 “永嘉之乱”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