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半晌,刘娘子带着一队人,将棺木停在宁仕准备好的厢房里,然后就把人都轰了出去。不多时,里面就传来阵阵啜泣声。宁仕守在门外,心思乱飞:对比上午的真哭,觉得还是这假哭更像是死了丈夫。
宁仕所居本就是城郊,院落不似城里紧挨着。院墙左边是一排长满竹子的陡坡,连着一道渠。只右边有两户人家。此时正值下田时间,除了昨日跑腿半大小子的祖母,都不在家。半大小子姓顾,他祖母姓甚名谁没人知道,都叫顾阿婆。顾阿婆身有暗疾,常年躺着,好在儿子在世时存了些银钱,才把孙子勉强拉扯大。听见人声,一拐一拐就来了,寻宁仕打听。
宁仕买下窄院破屋、定居兰溪的三年里,所得消息里有八成都是顾阿婆絮叨的。这老太太也是一奇人,大半时间都躺着,却将城内城外、十里八村各户人家的八卦事探听得清清楚楚。宁仕在刘娘子找上门前就得知的李家家事,也是听顾阿婆说的。顾家是知道宁仕给李家跑腿寻人的事,只不知道结果。
宁仕摆手,示意耳背的老太太小点声,贴过去道:“是李家的长房夫人,我不是领了悬赏,去寻她丈夫吗?人回来了,就是不大整齐。”
老太太瞪大眼睛,身板直了不少,明显是来了精神,凑得更近问:“怎么没的?这在里面干嘛呢?”
宁仕略一思索,觉得传些消息出去是好事,于是和老太太嘀咕:“船翻了,人被鱼啃得不成样子。”指了指房间。“拿了棉花绒布来填,总得穿上寿衣下葬。不放心旁人,也不想给人瞧热闹,丢了最后一程的体面,只能自己折腾了。”
摇头叹气:“真是个苦命人。”
顾阿婆也跟着道:“哎呦,这李家祖上积德了,娶这么好一媳妇。”又摇头。“可惜了,没福气。”也不知说的是李长恭,还是刘娘子。
等刘娘子唤人进去封棺下钉,已经过去一个多时辰了。宁仕怕有意外,也跟进去,顾阿婆则站在门口张望。因为宁仕是独居的,平日里也没客人,这厢房就是放些柴火和做活的工具。宁仕出门寻人时,为了防走水,将存的柴火都送给邻居了,回来之后,还没来得及补新的,正好就空出来给刘娘子折腾。此时,‘李大官人的尸身’上已经盖了经幡,隐约看出是个人的形状。仆从匆匆合上棺盖,落了封棺的钉子,宁仕方才把心放下。
赏银还没给,但宁仕也不急着讨,有张老相公给的,这一趟已不亏了。孤儿寡母,他不太好意思开口。
等众人走后,宁仕就出门着手置办行李。此时虽然富裕,但黄山上怪石嶙峋,需得准备耐磨的棉布衣裳和靴子。因没水路可走,要么跟着商队,要么就得自己准备坐骑。宁仕琢磨一下,决定买匹骡子。
一切准备妥当,宁仕将家里又收拾了下,怕留下隐患毁了自己唯一的院子。折腾到下午‘停尸’厢房的工具堆时,却发现了意外收获——一个光秃秃的荷包,拿起来沉甸甸。宁仕把里面的东西往出一倒,竟是绒布包着的两个金元宝!
在荷包里又掏了下,果然掏出一个细细的纸卷,打开看,是个歪歪斜斜的‘李’字。
宁仕心里美滋滋:这一趟的收益,便是不去置办产业经营,好酒好肉四周瞧瞧,也能过个五六年了!且这钱来的不亏心,都是人家心甘情愿的赠与,他花用来很心安。
第二天,和邻居打了招呼,交代了去向,宁仕就出发了。一路无事,行到第五天,终于到了黄山脚下。
宁仕新得的骡子是个脾气很好的驴骡,一路上宁仕仍然住着通铺,但给它要的都是加了豆子的草料。这家伙也是争气,本来六七天的路程,提前就跑完了。宁仕一身深灰的布衣、腰上别了剑、骑的又是不值钱的驴骡,路匪看见也懒得搭理,就这么一路顺畅的行到目的地。休整一晚,次日清晨便进山,按照记忆中的路线,走走停停,进到一处谷底,忽然就感到一阵恍惚。
只见此处林木森森,光疏影密,并无异常。耳畔有潺潺水声,但因树影茂密,不辨水源所在。而层层树影后面,隐隐透着一片红,看着像是成片的杜鹃。
宁仕心中一动,知道便是此处了。
然而,看了一圈,都只有普通的林子,并无住过人的痕迹。
将骡子绑到草木丰盈之处,宁仕找到一个似曾相识的角度,看了会,又闭上眼睛,按照记忆中仅有那一点模糊景象,描绘这里原本应该的模样。过了好一会才睁眼,四处探寻,终于在晌午时分,找到一颗眼熟的红楠。宁仕蹲下身,在树皮上细细摸索,然后在被乔木遮掩的位置,摸到了一个‘宝’字。
‘宝’字刻得并不好看,歪斜得一边大一边小,但入木挺深,是剑划出来的痕迹。宁仕拿铜炉剑比划了下,发现剑痕一致。翻了脑子里的记忆,仍然是模糊一片,但隐约觉得应该是他和师姐玩藏宝游戏留下的。
于是,砍了根硬木,在‘宝’字下面,挖了起来。
落叶堆积,将树根埋高了许多,但却松软。刨开这一层,下面的土,只挖了一下,便出来个东西。拿起来,扯了叶子擦掉粘着的土块,发现是个木头方块。回骡子处,取了水囊冲洗,干净之后,才看清全貌:是个上了漆的印章,材质非金非石非木,章身上绘了两只展翅翱翔的鹰雕。翻过来一看,印面上用阴文刻了一个‘虞’字。
宁仕生长在江南,分不大清上面的是鹰还是雕,总之,是北地的特色。又皱着眉仔细回想,脑子里还是一片模糊。只能先将印章收入怀中,又在周边探寻起来。
不多时,又找到了水源。
那是绕过一片松林后的低洼,下面拢着一滩水,远远望去清澈见底。潭水边有颗芙蓉,未到花季,但宁仕隐约有花开时分的印象。走到近前,只见潭水中几尾小鱼正游动,水面映衬天光,犹如遨游天外。
宁仕将手里的硬木树枝狠狠朝水里插去,光影破碎,过了一会,木头浮了起来。这水比看起来更深。
这里,好像是他学会凫水的地方。他脑子里忽然跳出这个念头。
深山野潭,却不见浮萍。果然,这地方藏着蹊跷。想着看过的话本故事,宁仕在附近又找了个遍,没找出洞窟岩穴,心烦意乱之下,扯开碍事的树枝力度稍大了些,却不成想,把那并不细的树直接拔歪了一寸。
宁仕顿住片刻,脑中许多念头闪过:这一片林子,他是没有任何印象的……拔出铜炉剑,将那树拦腰砍断。果然,就见树中年轮,竟只有外圈是正常的,中间一个大圆,只有木料,没有线条。
心里狂跳,又将周围几颗也砍了,发现都是一样。
数了数,都是七个圈,而他算起来,从进到书院到现在,刚好虚七年!
举目四望,这一片的林子要是都是这样,那七年前,这里,应该是没有树的。至于地上面有什么……这到底是为什么?做这一场大局,用这样的奇术,就只为断了和他的因果?他就这么不招待见?
宁仕只觉,来这一趟,解疑未果,又添新惑。
腹中叫了几轮,天色也要变暗,山中多野兽,得趁着白天出山。宁仕骑着骡子,心事重重的折返,住进山外的客店,又开始茫然起来。半梦半醒的睡了一场,起来更加疲惫。
摸出那枚印章,暗自叹气,也不知这是个什么。
当年他还是宁家二少爷时,在书院得了优等,父亲许诺他一个心愿,他就讨了个来黄山探查的机会。那时年纪小,山长路远,仆从又不尊敬,最终并未找到地方。旁人都以为是他记忆出了问题,还被笑话有‘疯病’好几年。此时证明了他记得没错,但身边已没人关心。自嘲一番,觉得很没意思。
回去吧,小院的房契,起码还是他的名字。
兴冲冲的来,灰溜溜的走,要不是体谅骡子辛苦,他甚至都不想住店,只想快些回去躲进熟悉的院落里。
而就在他去往黄山的时候,关于他的消息,随着李大官人的丧事一起,在兰溪城传开了。
李家本家在海城,大房的刘娘子也是远嫁,等两边人来约莫还都得半月。丧礼内外分别是刘娘子和李二官人操持,刘娘子把家里孩子岁数大些的都放出来,男孩在外厅、女孩在灵堂帮忙,人手也就够了。二房夫人是家里主子中唯一有本地亲戚的,头两日忙得晕头,到第三日才好些。这位夫人姓赵,父亲是个秀才,因李二老爷常买扇子,与他有些志同道合的‘才名’,就很看重,将女儿嫁了过来。李二老爷不会经商,除了‘风雅’名声外可以说是一无是处。赵娘子知道丈夫靠不住,但也没什么办法,只能三不五时和几个买卖人家的夫人喝茶抱怨,疏解郁气。因这份关系,李大官人的丧事还来了些表面看着没交情的人家,其中就有同在城东的杨家夫人。
杨夫人比赵娘子大上一轮,早年家中困难,面相比同龄人苍老,但为人很是长袖善舞。送上礼金就后,见都围着刘娘子,便让下人带着找赵娘子说话。赵娘子在这些闺中密友中间说话很是自在,也不知怎么就说到李大官人尸身回来这件事上:“还是在小姑成亲那日,亲家家里有那个金华什么书院的学生,能言会道的,给出的主意。据说那姓宁的书生,在书院里很有些名气,能解决旁人的难事,且不爱占人便宜。后来不知怎么卷进舞弊案里,又“克”死父兄,被家族除名了。此人落魄,缺银子,可用钱驱使,帮我家寻人。”
“那时也不知道大房那位是怎么回事,派出去十几路人,一路上的水匪路霸占的山头寨子都去探过,生不见人,死不见尸,也没其他办法了。”她撇嘴,把眼睛转向另一头。“我家那位也是急了,想着反正一个穷书生,一二百两就打发了,不过就是把扇子钱,万一能成呢,就请了人来。没成想,真让那书生给找回来了。”
杨夫人来了兴趣,追问道:“怎么找到的?”
“说是查看途经客店的账本。”赵娘子把从下人嘴里知道的,添油加醋的说了一通,半真半假很能唬人。“也幸亏大哥大嫂感情好,大嫂自己就将大哥给收拾利索了,不然真叫我家那位帮忙,只怕当场就能吓出病来。”
一堆女人都知道她虽然常抱怨丈夫,但其实两口子是一路人:兄长赚的钱是公家的,但公家的钱进了自家口袋,那就是自家的。要自家出钱找另一房的兄长,那定然不行。但也懒得扫兴,顺着她的话好一通捧场。
杨夫人却把话听进心里,在众女还议论着‘李家二房此时不分家,已经很仁义’时,找个由头就告了辞。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