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小说尽在梦远书城!手机版

您的位置 : 梦远书城 > 宫斗宅斗 > 清悟宋时光 > 第24章 曹门高

第24章 曹门高

次日上午,郭清悟再次来到“盛世景象”公司。

昨天与张清婉的一番对话,让她明白自己在游戏里相当于是拿着剧本演戏的演员,不过跟电视剧不同的是,这个“剧本”并不是那么详细,只是定好了结局和大致走向,具体台词和细节却有很大的随意性。

本来清悟还鸡血满满,想在游戏中大展拳脚一番,现在知道自己的历史结局,又无法改变,瞬间提不起兴趣了。

回到游戏,还是接着昨天的剧情,尚珍儿带着杨宝珞来给她请安。

清悟:“滚。”

尚珍儿和杨宝珞齐齐变了脸色,表情又是愤恨又是羞恼。

清悟心中却感到一丝报复的快意。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她俩应该就是历史记载中导致郭皇后被废的尚、杨二美人了吧?这俩可都不是省油的灯,特别是尚美人,天天挑衅郭皇后,才让郭皇后冲动之下动手打人,导致误伤赵祯,从而被废。

既然自己注定会栽到她们手里,不如现在就让她们多吃吃瘪,大家谁都别想好过。

不过尚珍儿只是个小喽啰,害死郭皇后的罪魁祸首,是吕夷简和阎文应。

根据史料记载,阎文应和吕夷简勾结,就是他把郭皇后的那句“夷简独不附太后邪?但多机巧,善应变耳”告诉吕夷简,导致吕夷简和郭皇后结怨,力主废后。后来郭废后生病,赵祯遣使问候,阎文应害怕郭氏复宠后报复于他,直接毒死了郭氏。

尽管历史上的郭皇后也有过失,不过本性不坏,只是没想到自己随口一句吐槽招致杀身之祸。

死得早就算了,还被后人评价为“骄纵善妒”!真是太欺负人了!

历史固然不可改变,但自己也不能任人宰割。

看着阎文应,清悟心中升起恼怒——本以为自己选了个聪明能干的左膀右臂,却没想到,是一条吐着信子的眼镜蛇啊。

“文应啊,”清悟悠悠开口,皮笑肉不笑:“听说你在前朝认识的大臣不少,可否知道在他们眼里,我是什么样的人?”

阎文应一怔,忙低头行礼,赔笑道:“圣人说笑了,小的是入内内侍,怎么会认识前朝的大臣们呢?但是在后宫,谁不说一句圣人贤德,无论是内臣还是宫人,都对圣人佩服得紧。”

“是吗?”清悟探过身子,盯着他的眼睛:“本宫选了你,就是想让你替我做事,你要是如此不中用,我可不留你了。”

阎文应大惊失色,连忙跪下行大礼:“皇后殿下责备得是,小的……小的一定为殿下鞍前马后、万死不辞!”

在清悟的一番连哄带吓之下,阎文应很快就将自己掌握的情况全部交代了。

原来,自从上次清悟发出“倡议书”,让命妇们为受灾群众捐款,前朝已经有些官员暗中不满郭皇后了,认为她是在沽名钓誉,这其中就有吕夷简。

吕夷简官至宰相,不知道是为了充大方,还是为了不被同僚嘲笑,他捐了三百贯钱,相当于一个月的俸禄,这可把他肉痛得不行,私底下骂了郭清悟很久。

除了吕夷简不满外,司空曹利用更加愤怒,骂了郭清悟祖宗十八代。

不过曹利用这个人本来就性格张狂、居功自傲,得罪人众多,又看不起内侍,很受内侍们讨厌。恰巧他的侄子性格和他一样狂,竟然在醉酒后身穿黄衣让手下人称呼“万岁”,被人告到了赵祯面前,曹利用因此被贬官出京。后来曹利用又被告发私自放贷景灵宫官钱,被官家收回宅邸,还没收了家产,贬为崇信军节度使,安置在房州,并命内侍杨怀敏护送。

杨怀敏在押解曹利用的途中奚落了他一番,曹利用不堪受辱,上吊自杀了。

清悟听着曹利用的结局,心中也是惊涛骇浪。乖乖,人果然得管住嘴,谁知道你会不会无意中得罪什么人呢?蚍蜉虽小也能撼树啊。

当然,清悟的倡议书还是有不少大臣支持的,比如当时的枢密副使晏殊、兴化县令范仲淹、太常博士孔道辅等。

“等等,你刚才说谁?范仲淹?”

不愧是能上初中语文教科书的名臣啊,果然慧眼如炬!

“范大人现任河中府通判,此人太过耿直,多次上疏要求太后娘娘还政,太后娘娘很不喜欢他。”

阎文应悄悄打量着莫名激动不已的皇后,小心翼翼地提醒,暗示郭清悟:这范仲淹并不受太后娘娘看重,你要是想拉拢他,那可是找错人了。

然而激动上头的清悟没有听出言外之意,她吩咐阎文应:“你去盘点一下我库里面的宝物,选几样拿得出手的绫罗绸缎、珠玉首饰,送到这几位大臣府上,就说是皇后感谢几位夫人对救灾事业的支持,特地赏赐给她们的。”

阎文应恭敬行礼:“臣定不辱使命。”

阎文应离开后,清悟嘴角露出一个狡黠的笑。

若无意外的话,里面的某些宝物,会落到这位阎副都知手里了。

幸好她都有记录,送出什么、丢了什么,到时候一看便知。

虽然“钓鱼执法”有些不道德,但保命要紧,总得寻个由头,把阎文应赶出宫,不让他害自己。

不过吕夷简那边不太好对付,她的手伸不到前朝,只能从赵祯和赵祯身边人入手。

既然赵祯的孩子都是在自己被废后才出生的,那便只能拉拢在赵祯面前说得上话的人。

那个给赵祯梳头的李金屛可以算作一个名额,另一个要找谁呢?

清悟纠结了几天,一直没找到合适的。

就在苦恼中,三月到了,她需要带领内外命妇举行亲蚕礼。

三月三日,赵祯率百官在北郊农田里躬耕,以示重农,清悟则带着内外命妇到桑树林里采集桑叶,待回到宫中后去清辉殿喂养蚕宝宝。

采集桑叶时,一个奶声奶气唱着歌的小女孩引起了清悟的注意。

小女孩是仁宗乳母高阳郡夫人许氏的女儿,名叫苗秋月,此时只有八岁。

清悟猛地一拍大腿——对啊,既然她迟早要进宫,那晚进宫何不如早进宫?

她走过去,对着苗秋月一顿猛夸:“哇,小妹妹,你长得真漂亮,你采的桑叶真多、真大,能让蚕宝宝吃好多天呢……”

小女孩惊恐地躲到母亲身后,许氏也诚惶诚恐地连忙行礼:“妾高阳郡夫人许氏,拜见皇后殿下。”

呃……自己是不是太热情过头了?为什么自己就不能像张清婉那样,天生对小孩子有亲和力呢?

清悟摸了摸鼻子,恢复正常神态,赏了苗秋月一把小金锁。

白花花……哦不,金灿灿的金子送出去,心痛啊,但是没办法,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

小秋月蹦蹦跳跳地离开,继续采桑叶,嘴里还哼哼唧唧地唱着一首童谣,清悟只依稀听出来两句:“……曹门好、有好好;曹门高、有高高……”

清悟凝神听了片刻,笑道:“月儿唱的歌真好听,就是这歌词我听不太懂,许夫人知道是什么意思吗?”

许氏刚收完礼物,对皇后的畏惧之意少了很多,见清悟如此平易近人,她便也笑着解释:“这是京城近段时间很流行的一曲童谣,妾身也不知道是何人所作,但究其缘故,听说是因为去年五月天降冰雹,砸毁大片庄稼,当年收成锐减,济阳郡王府的曹衙内和两位姐儿带头在街头开设粥棚施粥数月,又赠送钱粮给灾民,救了无数人。这‘好好’二字是曹家二姐儿的乳名,高家和曹家又是亲家,所以这歌便把两家都编进去了。”

清悟不屑地撇撇嘴:“装。”

呵,童谣可不是无缘无故就能流传开的,这曹家分明是在给自己立人设罢了。

“什么?”许氏琢磨不透皇后的态度,惊讶问道。

见许氏一脸探询地看着自己,清悟干笑一声:“没事,我是说,桑叶都采好了吧?该装起来了。”

亲蚕礼本来就是走个流程,不至于真的采几大筐桑叶回去。清悟见时候差不多了,便宣布回宫亲蚕。

令郭清悟意外的是,许氏竟然是后宫的常客,甚至在刘太后和杨太妃面前都很能说得上话,她的女儿进后宫更是像回家一般,吵着闹着要“六哥”带她骑马、放风筝。

杨太妃笑道:“月儿,你六哥现在是大宋的官家,每天都有很多公务要处理,不能再像小时候那样天天陪你玩了。”

“那我去找俞姐姐。俞姐姐在哪里?”

杨太妃抬起头,吩咐身边站立的女官:“玉暖,传俞御侍来宝慈殿。”

片刻后,一名比苗秋月年龄稍长的宫女跟在玉暖身后进入宝慈殿,向殿中几人行礼。

“尚服局内人俞淑儿给太后娘娘请安、给太妃娘娘请安、给圣人请安。”

“俞姐姐!”苗秋月兴奋地跑过去,抱住俞淑儿胳膊。

得到太后许可后,两人愉快地跑出宝慈殿,一块儿去后苑玩耍了。

好嘛,这一下子两个都齐了,左膀右臂现在就要培养,她俩能先后生下皇子,将来帮助自己攻略曹皇后不在话下。

清悟脑海中,不期然想起苗秋月唱的那首《曹门高》。

童谣……童谣……这不跟现代的网络热搜一样吗?曹家能利用舆论给自己立好人设,那我郭家为什么不可以?

古人不怕死得早,就怕后世名声差啊!自己这位同名同姓祖先的名声,该由自己来挽回了。

想到做到。

清悟思考了半天,编了几首儿歌,把自己的姓和名字都嵌在其中。

“一点一横长,口子在中央,膝下有一子,耳朵在一旁;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家,有女入中宫,爱民如子啊……”

“小燕子,穿花衣,年年春天来到这里。我问燕子你为啥来,燕子说,这里的春天最美丽。这里有一位郭家女,她为百姓操碎了心,她省吃俭用为君解忧,她宫外颂经为国祈福……”

皇宫里八岁以下的小宫女、小黄门可不少,只要有一两个会唱,不愁传播不开。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

陨落的大师兄

春夜渡佛

逢春

贵妃娘娘千千岁

春盼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