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之后,余白时常能在水房见到姜满,在课间的空隙,自习课,或者午休时。那里因为即将要被拆除,在他们初遇后不久被断了水,从此水房只偶尔有偷摸来抽烟的学生,以及他跟姜满。
姜满总是戴着那一副耳机,样式独特,又显得有些老旧,她和那个时候大多同龄人不一样,对时兴的流行的事物有种漠不关心的迟钝,连穿着上,她也总是里外都穿着一整套校服,和简洁得看不出品牌的白色运动鞋,既不会在里面穿花哨的流行服饰,也不会将校裤换成修身的牛仔裤。
她在水房时还是坐在窗台上,大多时候在听音乐,偶尔翻着本子写点什么,也有时候只是看着窗外对着的操场走神,但她也不避讳周围有人往来,不在意他们注意到她,或者说,是她根本不在意任何人。
那场风波之后,有关姜满的流言依然未断,但却没有人再敢当着姜满的面谈论,也不敢再做出欺凌她的举动,因为长得那样柔弱的一张面孔,却一点也不软弱可欺,虽然他们并不觉得这是欺负。
余白去水房,偶尔还是因为打架受伤,更多时候是因为他想去看姜满在不在,但他们同在水房时,两人之间并不对话,只是各自占据水房的一角,安静地坐着。有时候,姜满会突然从身上变出像创可贴或者药膏之类的物品,让余白处理脸上身上的伤口,余白有时甚至会错觉觉得,姜满可能是因为他,才会带着这些物品在水房等他。
“你在听什么?”
余白接过姜满递给他的创可贴,将眉尾的伤口贴上,然后看着她的耳机问道。
“广播台的音乐节目。”姜满答。
余白随口说:“现在真的还有人听广播。”
“有什么不能,反正也在播音乐节目。”
“你喜欢什么样的音乐?”
“无所谓,都可以。”姜满对一切都不在意的态度甚至延伸到了音乐。
“你跳芭蕾,不该喜欢古典音乐吗?”
“不讨厌。”姜满说,“节目里现在就在播舒曼。”
她将耳机线拔掉,将音乐公放,钢琴曲舒缓悠长,是舒曼的《童年情景》的第七首“梦幻曲”。
“所以,你喜欢缓慢的音乐。”
“如果不讨厌也算是喜欢的话。”
“所以对你来说,一切东西,只有讨厌和不讨厌的区别?”
姜满停顿了一下,“听你这样说,显得是个很消极的习惯。”
“我倒觉得,是个很刻薄的习惯。”余白说,“谁会对任何事情,先考虑‘我讨不讨厌’。”
“我啊,我会。”姜满笑,她好像并不对余白“刻薄”的评价感到冒犯。
她又总结说:“看来我给你的印象是——奇怪且刻薄。”
“也不是。”余白说,“奇怪是,刻薄不是。”
“还有。”余白又说,“你是个...憎恶分明的人。”
姜满笑起来,“不是爱憎分明而是憎恶分明,你不如说我是小心眼。”
“不是。”余白说,“我想不出比你那样做更好的方式应对了。”
姜满意识到余白说的是她打架的事。
过了许久,她问:“你怎么不问我呢,那个谣言里的事是不是真的。”
“重要吗?”
姜满看着他,没有回答。
“真的也好,假的也好,大人的事又和你有什么关系?”
姜满似乎并没有信服他的话,只是摇头,“怎么会没关系呢。”
好像,她看起来对一切的不在意,也并不真的是“一切”。
离开水房的两人,再见面时并不会相互打招呼,也不会和对方说话,他们没有刻意表现不认识对方,好像只是回归了各自本身没有交集的生活。
姜满并不是不合群的人,她有朋友,虽然不多,但有她自己的生活圈,她努力读书,认真跳舞,而余白,依然扮演不合群的角色,目中无人,又充满愤怒。
只是,姜满的话好像还是有了微妙的作用,余白渐渐脸上不再常挂彩,他只是独往,不再用惹事生非来宣泄自己,更多时候他去水房,等姜满来,或者等不到她时就坐在她坐过的窗台上听歌。
他发现,坐在那里,原来可以将整所学校都看在眼里,操场往来的人,校道上的自行车,甚至校园大门的关合,都能从这里看见,当然还有很多余白打过架或挨过打的角落。
水房对面的楼上是学校礼堂,里面正在彩排新年节目,跳舞的人影一一闪过,余白看见其中一扇窗被打开,探出半个身子的姜满,也将视线投向他所在的窗台。
姜满穿着芭蕾舞服,头发一丝不苟地盘了起来,余白不确定两人是否在对视,但姜满停留了许久,她的视线也是。
余白犹豫地伸手朝对面的方向挥了挥,那边却没什么反应,他收回手,又一次戴回耳机,耳机里正播着的是舒曼的音乐。
应当轮到了姜满彩排,她离开了窗前,余白透过反光的窗户看见她半个翩翩起舞的身影,旋转、起跃、俯身又昂起,虽然不知道她跳舞时的配乐,但伴着他耳机里的音乐,毫不违和地,姜满流畅地完成独舞。
余白等了许久,也没等到姜满回到窗前,他正要离开时,水房却出现了她的身影。
姜满身上披着单薄校服,校服里穿着刚才的芭蕾舞服,她走到余白身旁,和他一起站在窗前。窗外不知道什么时候下了雪,前几日的雪还没有融化,积雪已经沾染灰尘变得暗沉,亮白的雪落了崭新的一层,将地面再一次染白。
他们什么也没说,只是在一起看雪。
余白又发现,在这里,还能在学校各种楼宇间的罅隙看见昔城的那条河,隔着栅栏,河水现已变成低矮的冰面,仿若凝固的死水。
与河边隔离的栅栏间有一处无人发现的缝隙可以让人整身穿过,余白时常从那里进出,最初是躲避在校门口抓迟到学生的教导主任,后来是从这里溜出去翘课,再后来,他只是习惯从这里去河边坐着打发时间,但那多是春夏的时候,冬天时,河边围了一圈禁止通行的路障,为了不让人在上面滑冰,以免出现意外,所以,河边连能坐下的地方也没有了。
余白将身上的羽绒外套脱下,然后披在了姜满的身上,她从对面的礼堂过来,没有穿校服以外的外套,头上沾着雪花融化后的水滴,肩上也是,站在水房里,呼吸也带着白雾。
“今天是你的生日吗?”
姜满的提问,让余白愣了愣。
“生日快乐,余白。”她又说。
余白的生日在平安夜的前一天,往年的生日,余白大都和白琳一起过,余岳总有应酬在外,但会买礼物给他,比如游戏机一类的电子产品,或者同龄男生喜欢的球鞋,但没有一个是余白喜欢的,又或者他只是故意不喜欢这些礼物而为难余岳。
而白琳会亲手为他做一个蛋糕,每年的样子都不一样,但每年都会坚持做,白琳说,这是源自他小时候,当白琳第一次为他做了蛋糕,稚气的他说,希望每一年都能吃到妈妈做的蛋糕,于是,白琳坚持了这个承诺。
直到这一年,白琳和余岳离异后,两家关系闹得很僵,余白不被允许去见白琳,而白琳似乎生了病,也没法去见他。从这一年开始,余白就再也没能吃到白琳做的蛋糕。
但好像,也是从这一年开始,余白每年都能收到姜满的生日祝福。
余白没有问姜满是怎么知道的,他只是说:“谢谢。”
“真的是生日啊。”姜满说,“那该送你礼物的。”
他们的关系是什么呢?也许是,水房限定的朋友,这样的关系,根本不需要知道对方的生日,也不需要礼物。
但余白问:“你要送我什么?”
“你想要什么?”
余白没有认真想,随口说:“送我你的耳机吧,那副很像古董的耳机。”
“我的耳机?”姜满疑惑,“可是你的耳机比我的要贵好几倍,音质也好很多倍。”
“可是你却总是戴那一副。”
“习惯了而已,我不喜欢改变。”
但人生最常见的就是改变,年龄的改变,身体外貌的改变,环境的改变,因人生不同的选择而导向的人生的改变。姜满习惯旧的耳机,旧的衣服,像是对人生这种改变的一种微小的对抗。
“我也是。”余白说,“我也不喜欢改变。”
“那你也许并不习惯我的耳机。”
余白说:“但我很好奇,你习惯的声音是什么样的。”
姜满对着这个回答微愣了一下。
余白认得姜满的耳机,也知道它并不昂贵,在某些小众爱好者里,它是复古经典的象征,音质没什么可提的,更多人喜欢它是因为一种情怀,而他猜姜满是喜欢它的陈旧,和罕见的,它几十年不变的留存下来的外观。
有时候你会忘记小时候看过的低清晰度的电视,回忆会美化它,又或者因为眼睛习惯了新的画质,便会自动脑补回忆,将回忆里看过的画面变得和现在一样清晰,所以你总以为童年记忆里所看过的电视画面比实际更清晰。
因此,在习惯了人生不断的改变之后,人也常常会忘记,人生到底发生了多少改变。
余白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他想到姜满的次数快要超过他去水房的次水,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姜满成为了他人生里一个有关键意义的变数。
或许,就是这一天,姜满在这里给了他第一个生日祝福,替代了这一年开始他没能吃到的白琳所做的生日蛋糕。
余白确信,自己在这个更早的时候,就已经喜欢上了姜满。
下一章是冉与的视角回忆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3章 13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