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没有说的,还有很多。
刚到西班牙报到的第一天,他连报到表都看不懂。教练讲的话都像机关枪扫过,他只听得懂“hola”、“vamos”、“?rápido!”,还有球场边一句句他听不出来是嘲笑还是玩笑的“chinito”。 *
他不是没准备,而是没能准备好。
在最初的几个月,他几乎听不懂战术会议。球员之间的对话、甚至连生活里最简单的“点一份食物”,他都曾狼狈到想直接走回机场。
他没有说,对手故意用他听不懂的俚语挑衅他,队友传球不看他、不信任他;也没说,有人笑他的名字念起来像卡通人物,有人问他是不是练“忍术”才能速度那么快。
某次训练“别抢他传来的球,会脏”、到场边被揶揄“你们亚洲人不是都擅长防守吗”,他也有爆过一次。
——他站起来,直接把球砸回说话的队友胸口。结果不是对方道歉,而是教练冷冷地说:“如果你没那么敏感,就能专心踢球了。”
那一刻他突然明白,在这里,要比在日本强很多、很多,很多。
他撑过语言和文化的墙,也要一球一球把位置抢回来。
他从板凳出发,用表现撑出空间。
他不是没赢过——有场比赛,他三球得分,使出帽子戏法让全场起立,新闻头条打着“东方新星”、“未来的主力前锋”。可隔天,所有版面都是另一位“潜力更全面”的前锋。
他没有泄气。他继续检视自己的节奏与选择,让每一场比赛都维持在那种高光的轨道上。
那不叫小心,那叫迈向目标该做的事。他用更讲究的方式处理每一脚球——不浮夸、不冒进,只求精准与控制。
从语言的断层到战术的格格不入,从场上的讪笑到场下的嘲弄,他一样一样学着接住——
然后把那些东西,全都变成他脚下的球。
他已经比从前的自己强太多太多了。强到,不会出错。
但越想把每一步做对,脚下就越像踩在玻璃上。只要一错,就碎。
而压垮他的,是那一场关键比赛。
对手逼抢、他单刀切入,却突然迟疑了半秒,射门偏出。
球弹出底线,全场一声闷响。
他不明白自己怎么了,脚不听使唤。那不是他会失误的位置。
一次射门失误。
再一场。再一次。
他不知道是什么时候开始的。明明脚下的感觉还在,视线还清晰,但一上场,手脚就会慢一拍。
他知道,内部会议开始讨论,他还有没有资格继续留在前锋这个位置。
——他不能再失误了。
那场比赛的上半场,是他所在的青训队与一军联队的对抗模拟赛。
本来只是训练用途,但当一军的明星前锋一换上球衣走进场,全场的气氛瞬间变了。
RE·AL一军的主力前锋,是那种“想抢也抢不走”的位置。不只是技巧纯熟,更因为那个人的存在,早就是“理所当然”。
他站在场边热身,视线忍不住被吸走。
那个人没有炫技,动作简单,却总能让球场节奏朝他倾斜。
球风极具侵略性与掌控力,每一脚都像强行改写比赛的节奏——不是顺着比赛走,而是逼迫比赛按他的节拍运转。
三球参与、两次助攻、一记漂亮的传中——轻描淡写地,带走全场焦点。
教练们点头、媒体记录、甚至连青训教练都说了句:“多学学他怎么看场上的空间。”
他没回话,只收紧了绑鞋的手指。指节发白。
他看得出来,那种制霸全场、极具破坏力的球风——是这支队伍渴望的。
那位主力前锋甚至不需要成为他的对手——因为从一开始,他们就不在同一个层级上。
他的努力与渴望,连和对方同场竞争的资格都没有。
不是针对谁,只是这座金字塔的顶端,早就坐满了人。
他没输,却也没地方站。
他不是不努力,也不是没实力。
只是这样的球风——他怎么学,都不像。
“你不适合踢前锋。”
某次训练结束,教练叫住他。语气干净俐落,像在更新排班表。
他愣了一下。
“太慢——动作不慢,是选择慢。”
对方没等他回应,语气平板:
“你看得比你动得快。这类型,转中场比较实用。”
他没有争辩,只问:“什么时候开始练?”
教练开始安排他改打中场。他咬牙接受,拼命跑位、传球、支援,只为证明:“即便站在后面,我也能撑起全场。”
“别老想着进球。这里会射门的人太多了,比你快,也比你准。”
他拼命适应新的节奏、视野、配合,继续撑——手脚却始终慢了半拍。
他重复看比赛纪录,分析每一个延迟的时机点,试着找出技术与选择上的偏差。
——只是角度问题、起脚太晚,预判出现落差;只要再快一点、再熟悉一点,就会回来。
那些短暂的停顿、莫名的卡顿感——他一开始还能当作没发现。后来,连自己也骗不了。
但教练却说,问题不在他的技巧和动作——
他不愿相信是心理的问题,直到队医开口说:“YIPS。”*
那不是受伤,是溃堤。
具乐部给他一段时间回国调整。
离开前,教练语气一样平静,只丢下一句:
“要是还想回来,就把自己调整到能用。不然,我们会往下一个人看。”
——他们口袋里还有名单可以随时补上。
他收紧了手指,望着雪落下来。
他没有告诉任何人这些事,不是因为骄傲,而是他还没办法一边说出口,一边保住自己。
所以他选择沉默。
也许,他真的变了。
【翻译小注解】:
“hola”:你好。最基本的打招呼用语,相当于英文的“hi”。
“vamos”:我们走吧/加油! 在足球场上常被用来激励队友,相当于“走起!”、“上啊!”的意思。
“?rápido!”:快一点! 表示催促或加快动作的命令,常见于训练、比赛中。
“chinito”:小中国人/中国仔(有歧视倾向) 西语中指称东亚人的昵称,但通常带有轻视或刻板印象的成分,并不完全中性,有时语气与语境会决定它是否冒犯。
这个词在西语地区的日常对话中,常常不分国籍地用来称呼“所有东亚面孔”的人,不管对方实际上是中国人、日本人、韩国人或其他东亚国家出身。
【YIPS】运动失忆症,又称易普症:
指有经验的运动员突然且无法解释地失去执行某些技能的能力。 症状包括运动协调的丧失以及心理问题,这些问题会影响运动员的肌肉记忆和决策能力,使他们无法完成运动中的基本技能。
成因目前还没有完全清楚。但一般认为与心理压力、生理因素有关。心理因素包括焦虑、恐惧等负面情绪。而生理因素则可能与肌肉不协调、神经系统失调有关。
曾有研究显示,YIPS与抑制系统的问题、或对执行该动作的身体部位过度集中注意力有关。
(这里剧情排除是生理因素影响。原因:冴在雪夜那么轻松自在地(?)赢过小凛,感觉身体一点毛病都没有。)
*******************
顺带一提,我是个看不懂漫画的人,所以没有在追漫画进度……不过一些大资讯还是有被各种社交媒体爆雷啦[化了]。就我所知,冴好像快被拉回主线故事了呀? 反正……如果之后冴哥的【真?主线过往】,跟自己现在写的差了十万八千里、被金城先生用力打了好几张脸,那……我也只能认了。
我真的努力过了T___T
所以如果之后蓝监官方剧情有完全不同的发展时,就只能拜托考据派手下留情、刀下留我了……
……
……
……
以上原本是我要写给大家的。但晋江并不是我首发文章的网站,所以这边还要再多碎念一些……一切都非常“刚好”,在我首发完这章后的隔天,冴就出现在漫画里(307话)了……(远目)
原本以为还能逃一下,毕竟现在发的都是四、五月写好的存稿,主线也快写完了,偏偏这段是冴的重点设定。这阵子我只要一想:万一官方路线完全不同怎么办?然后胃痛T__T
过去有听说冴的梦是被另一个前锋打碎的,超合理,“天才发现自己不够格”这种打击对当事人来说根本断头台。
但在我的版本里,是因为还有其他因素在促成:文化冲击、语言、个性、体制绑架……一整排buff叠满。这个球员是一条引爆的导火线没错,但也是因为旁边一堆buff。我不觉得冴是那种会被区区一个人打败的角色(好了不要再立剧情flag了T__T)
所以文里虽然有写到“另一个前锋”,但不敢写太明,因为线索真的太少——结果现在漫画直接画出来了(崩溃)设定还……
可恶,虽然想拜托大家放过我,但我自己就是真?考据党!实在不能忍受自己错了,还继续错下去啊……(握拳)
也焦虑过要不就自暴自弃把存稿全数发完、等冴的剧情结束再回头修?或是直接停更等完再改?或是直接转行写没人写的角色……总之各种焦虑各种逃避的想法都有过。
不过我现在已经、大概、差不多放宽心了,吧?
顶多每篇底下同步更新:
【我只是想发点存稿,官方为什么针对我】特别系列
#考据党碎掉日记 #今天冴哥打我了吗 #我不是错只是撞剧情 ……快标我都想好了。
真的要改、要修,再说就好(笑)
说真的,人生能遇到“我在写同人、官方同步更新”的这种精(惊)彩(悚)同步体验也没几次吧,心跳比考试对答案还刺激……(大笑)就……享受一下也不错?以后回头看搞不好还会觉的很新奇呢??
好了,说了那么多,简单来说: “我这文可能会跟现在正在慢慢释出的官方内容不大一样,能接受的再继续读下去吧!”(相信我,如果真的差太多我自己也是很痛苦的□□)
但谁叫我就刚好卡到了这个时间点呢……看来文章名字真的不能乱取啊。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18章 《017》糸师冴|不是没赢过,只是站不上去
梦远书城已将原网页转码以便移动设备浏览
本站仅提供资源搜索服务,不存放任何实质内容。如有侵权内容请联系搜狗,源资源删除后本站的链接将自动失效。
推荐阅读